1、跖骨屬於跗骨?
不屬於!
跖骨:跖骨近側為底,中部為體,遠側端為頭。
辭海中的解釋,組成足底的小型長骨。相當於手的掌骨。介於跗骨與趾骨間。
人體位置 在人體中,每足有五塊,連於踇趾的稱第一跖骨,以下依次為第二至第五跖骨。
2、足部骨質增生。。。求老師指導。。。 第一,第二跖骨與相應跗骨之間的關節處,關節面出現骨質增生! 請
骨質增生與年齡,局部關節勞損程度有關。骨質增生本身是一種保護性過度生長,目前沒有什麼葯物可以有效治療骨質增生。
局部保護,不要過度磨損最重要。
3、人體足部骨骼是什麼樣的?
足部反射區排列是有規律的,基本是與人體大體解剖部位相一致。是按人體實際位置上下、左右、前後順序精確排列的。將雙足並攏可以想像看到的足是個屈腿盤坐並向前腑狀的投影人形(見圖1)。其足拇趾及各趾相當於人的頭、頸、面部反射區,內有大腦、小腦、垂體、三叉神經及眼、耳、鼻、舌、口腔、牙齒等反射區,足底上部相當於胸腔,內有肺臟、氣管、心臟、甲狀腺、甲狀旁腺、斜方肌等反向區;足底中部相當於上腹部,內有大腸、小腸、膀胱、生殖器官(女為卵巢、子宮,男為前列腺、睾丸)等反射區;兩足內側相當於脊椎部分,從足趾至足跟方向有頸、胸、腰、骶椎及尾骨各部分反射區(見圖2);足外側相當四肢部分,足底內有肩、腰、肘、髖、股、膝關節等反射區。
圖1 足部反射區與人體脊椎對應關系示意圖 圖2 足部反射區分布規律示意圖
二、足部骨骼和足部關節
足部骨骼
人有雙足,每足有骨骼26塊,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三部分(見圖3)
1、 跗骨 每足有跗骨7塊,分近側與遠側兩排。足跗骨較粗大且砌合緊密。
近側列跗骨包括跟骨、距骨和足舟骨。遠側列跗骨由內側向外依次為內側楔骨(第一楔骨)、中間楔骨(第二楔骨)、外側楔骨(第三楔骨)和骰骨。
2、跖骨 每足有跖骨5塊,由內側向外側依次為第1~5跖骨,構成足掌跖部的前半部。跖骨分近端、遠端、足背跖和掌跖面。跖骨分頭、體、底3部,第五跖骨底外側分突向後,稱為第五跖骨粗隆。
3、趾骨 每足有趾骨14塊,趾骨分近端、遠端。拇趾為遠節和近節,其餘各趾均為3節,分遠節、中節、近節。
足部關節
距骨與下肢小腿部的脛骨、腓骨下端構成踝關節,脛骨側(內側)為內踝,腓骨側(外側)為外踝。跖骨與趾內間構成跖趾關節。第一跖骨與第一趾骨近節趾骨的近端構成第一跖趾關節。第二趾第一節趾骨和第二節趾骨間構成第一趾間關節,第二和第三節趾骨間構成第二趾間關節(或稱遠側趾間關節)(見圖3)。
足底面 足背面
圖3 足部骨骼和足部關節示意圖
4、一點路,我的跗骨,跖骨就很痛,為什麼
跗骨(tarsal bones):跗骨有7塊,屬短骨。後列包括上方的距骨和下方的跟骨;中列為位於距骨前方的足舟骨;前列包括內側楔骨、中間楔骨、外側楔骨和位於跟骨前方的骰骨。距骨上面有前寬後窄的關節面稱距骨滑車,與內、外踝和脛骨的下關節面相連結。
作為一個連結的地方
應該是傷到了 或者被碰到了
要多休息 等好了再走路
滿意
5、左右2,3,4跖骨基底部骨折跖跗骨半脫位。工傷假是多久
1.停工留薪期(工傷治療、康復期間)的長短具體要看該工傷職工的傷情以及所在地區,傷勢不同,所在地區不同,休息時間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2.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三條之規定,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
3.停工留薪期從職工遭受事故傷害或確診為職業病後停止工作接受治療之日起計算,但對停工留薪期限長短的確定,《工傷保險條例》沒有明確規定,理論上通常認為應結合工傷職工的傷情以及醫院出具的意見來確定。
4.實踐中,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出台了相應的管理辦法,制定了《工傷職工停工留薪期分類目錄》,以對照具體傷情,確定停工留薪期間的長短,可撥打12333咨詢當地勞動部門。
6、什麼是第一跖趾關節
足部的基本結構及名稱
每側足部有26塊骨,分為跗骨、跖骨和趾骨3組(圖1——1)。足部的關節多達數十個。
(一)足部的骨骼
1.跗骨 位於足的後半部,包括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第二楔骨、第三楔骨及骰骨,共7塊。
(1)跟骨 位於足部的後方下部,是足骨中最大的一塊骨,後端向下突出稱為跟骨結節。
(2)距骨 位於跟骨上方,高出其他的跗骨。
(3)楔骨 有3塊。第一換骨位於內側,第二楔骨位於中間,第三楔骨位於外側,分別位於舟骨與第—- 第五跖骨之間。
(4)骰骨 位於跟骨之前,足外側緣,其後方突起為骰骨。
(5)舟骨 位於距骨與3塊楔骨之間,內側有一向下方的圓形突起,稱舟骨粗隆或結節。
2.跖骨位於足的中部,共5塊。由內向外,分別稱為第一跖骨、第二跖骨、第三跖骨、第四跖骨、第五跖骨。每塊跖骨又分為底(近足跟的一端)、體及頭(近足趾的一端)三部分。第一跖骨底下方有一跖骨粗隆,第五跖骨底外側有一乳狀突起稱為第五跖骨粗隆
(位於足外側中部)。
3.趾骨 共14塊。包括:
(1)拇趾2塊(近節趾骨、遠節趾骨)。
(2)第二至第五趾 各3節(分別稱為近節趾骨、中節趾骨、遠節趾骨)。每塊趾骨仍可分為底、體、頭3部分。
(二)足部可觸及的骨性標志
1.足內側 可觸及內踝、舟骨粗隆(約內踝前方2.5 cm處)、第一跖骨底部粗隆和第一跖骨小頭(圖1——2)。
2.足外側 可觸及外踝、第五跖骨底部粗隆和第五跖骨小頭(圖1——3)。
3.足底部 可觸及足跟下方的跟骨結節、第一至第五跖骨小頭及第一至第五跖骨基底膨大部等。
4.足背部 可觸及第二至第四跖骨基底部。
5.足弓由跗骨和跖骨被韌帶、肌肉、筋膜牽拉形成一個凸向背面的弓,稱為足弓。主要的弓是內側的縱弓,由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構成。人站立時,足部僅以跟骨結節及第一、第五跖骨頭三處著地,共同承受全身的重量(圖1——4)。
(三)足部的關節
小腿的脛腓骨下端與距骨構成足部最大的關節——踝關節,也是足部最後面的關節。跗骨之間、跗骨與跖骨之間都形成關節。跖骨與趾骨之間形成跖趾關節,趾骨與趾骨之間又形成趾間關節。第二至第五趾,可稱為近節趾間關節與遠節趾間關節。無論關節大小、活動幅度及方向如何,其基本結構均應包括關節面、關節囊及關節腔 3部分,均有韌帶加強其穩定性。
(四)足的各局部名稱
足部是人體最下部的運動器官,針對足部反射區的定位及按摩方向的要求,須明確足部各局部的名稱和方位。
根據正常人體解剖學的規定:足趾為前方,足跟為後方;足拇趾一側為內惻,小趾一側為外惻;足底面為下,足背面為上,足底面又稱足的掌跖面;足背的後面與小腿相連接,足和小腿之間構成踝關節。
足的拇趾和其他足趾都有內側、外側、背面、底面、趾端、趾根等。足趾的背面有趾四,其底面又稱趾腹或趾端掌跖面。足的底面由前向後,分為掌跖前部、足心、足跟3部分。
7、足字旁加個庶怎麼念
是繁體:跖,簡體:「跖」,讀,第二聲,用全拼輸入可以打出,為繁體字,簡體字為「跖」。漢字意思有二:1、腳面上接近腳趾的部分;2、腳掌。跖骨每隻足共5跟,分別為第1、2、3、4、5跖骨,位於腳掌部,即腳趾後部。跖骨metatarsal bones 5塊,自內側向外側依次為第1-5跖骨,形狀和排列大致與掌骨相當,但比掌骨粗大。跖骨近端為底,與跗骨相接,中間為體,遠端稱頭,與近節趾骨相接。第5跖骨底向後突出,稱第5跖骨粗隆,在體表可捫及。
補充回答:跖,百度不支持繁體輸入啊!我打出那個字了,用全拼輸入法,但顯示出的依然是簡體,你自己去打了看吧。
8、左足第二跖骨基部骨折 ,目前見小片骨性密度影,左足跗骨間隙稍不等,可以正常走路嗎
?
9、今年3月初交通事故造成跗骨多處骨折,左跖跗關節脫位,昨跟骰關節脫位,左跟骨骨折,昨第234跖骨骨底
問:今年3月初交通事故造成跗骨多處骨折,左跖跗關節脫位,昨跟骰關節脫位,左跟骨骨折,昨第234跖骨骨底骨折,住院25天,植入一顆鋼釘,外鋼釘4顆,外鋼釘於40多天拔出,出院5個多月取出內鋼釘,現在取出內鋼釘2個多月了,這種情況夠上幾級傷殘?
答:君同法律在線咨詢為您解答
具體計算公式:
1.被扶養人生活費(未成年人)=傷殘等級(1級的按100%計算,II級的減少10%,其他依此類推,死亡的按100%計算)X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X(18歲—年齡);
2.被扶養人生活費(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傷殘等級(1級的按100%計算,II級的減少10%,其他依此類推,死亡的按100%計算)x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x 20年;
3.被扶養人生活費(60周歲以上)=傷殘等級(1級的按100%計算,II級的減少10%,其他依此類推,死亡的按100%計算)x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X(20年—增加歲數);
4.被扶養人生活費(75周歲以上)二傷殘等級(1級的按100%計算,II級的減少10%,其他依此類推,死亡的按100%計算)X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X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