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年人骨質疏鬆在飲食在應注意什麼
(1)老年人生理特點
①身體變化。表現在皺紋增多、發須變白、脂褐斑、老年疣、步態不穩、動作遲緩、變矮變胖等。②身體成分變化。代謝組織的總量隨年齡而減少,老年期有代謝功能的組織占總體組織的比例(30%)僅為青春期(60%)的一半;總細胞量下降、肌肉萎縮、水分減少、骨密度降低、脂肪增加。③代謝降低。合成代謝下降,分解代謝增強,基礎代謝下降;糖耐量降低,血脂增高。④器官功能衰退,消化、循環、泌尿、內分泌、生殖、關節、運動、神經各系統功能衰退。
(2)老年人膳食原則
老年人除了要嚴格執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原則外,還要按照以下《特定人群膳食指南》中的原則執行:①食物要粗細搭配,易於消化。②積極參加適度的體力活動,保持能量平衡。
(3)膳食具體措施
①多吃粗糧、大豆、蔬菜、水果,特別注意以植物性食品為主,因為粗糧中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維生素B1、維生素E和礦物質。後三類食物中含有多種抗氧化營養素,如維生素E、維生素C、類胡蘿卜素、鋅、硒、銅、錳、多酚類、多糖類、異黃酮等,這些食物對延緩衰老有利。②堅持一天一杯牛奶、一個雞蛋,適量吃魚、禽、瘦肉和海產品,因為這些食物可提供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牛奶是優質鈣源,海產品富含碘,對調節機體代謝有重要作用。③少吃或不吃葷油、肥肉、油炸食品、甜點心、內臟、魚卵等食品,因為這些食品中含能量、膽固醇、飽和脂肪酸高,可促進衰老,造成機體損害。④注意色、香、味、形,以促進食慾,並適合老年人的咀嚼和消化功能,餐次和能量在各餐中的比例可因人而異,能量攝入不要太多,每餐吃到七成飽、體重適宜即可。⑤中老年人尤其是在應激狀態時,比如熬夜、遭受精神刺激、生病等,要特別注意均衡飲食。
(4)中老年人常見營養問題
①微量營養素缺乏。鈣缺乏,中老年人很容易引起鈣缺乏,出現骨質疏鬆和骨折、牙齒疏鬆和失牙等問題;鐵缺乏,中老年人維生素C、鐵攝入不足和利用不好,其貧血發生率較成人明顯增高;高鈉低鉀,老年人味覺降低,攝入鈉鹽較多,易出現水鈉儲溜,容易引起高血壓。②能量失衡。表現為體重增加或減少過多,即肥胖或消瘦。③營養性疾病。隨著年齡增大,抵抗力下降,中老年人出現的營養性疾病也增多,比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便秘、胃腸功能紊亂等。
2、骨質疏鬆吃什麼食物好
你好。腰椎盤突出症又名腰椎間盤纖維症或髓核突出症,是臨床症常見的腰部疾患之一。椎間盤是由髓核和纖維環及軟骨板三部分組成的,人們步入30歲以後,椎間盤各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和改變,其彈性和韌性都隨之下降,當在勞動或體育活動腰部遭受扭閃和撞擊,抬重物時用力過大、過勞等受傷而引起椎間盤纖維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口脫出,刺激或壓迫脊髓神經根而產生腰腿串通,即腰腿伴根性坐骨神經痛等症狀,由於本症以腰腿疼痛為主,所以中醫稱為損傷腰痛.腰椎間盤突出主要是在髓核脫出,一旦突出後就會刺激腰椎神經根,同時造成積液,局部循環機制受到影響,無法靠人體自身能力吸收代謝,中醫稱之為痹症,長此以往形成堆積鈣化.進一步加重神經壓迫和刺激.則會造成嚴重後果.(鈣化至一定程度,也就是所謂骨質化了,則無法再進行葯物治療.) 這種病症初期症狀一般會造成下肢神經麻痹,疼痛,馬尾神經,坐骨神經叢疼痛.如不認真對待,任其發展,則會進一步引起下肢神經及肌肉萎縮.甚至導致癱瘓. 牽引治療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減壓措施,通過物理形式拉申脊椎,達到減壓目的.但有時則會將已形成粘連的組織強行拉開,造成更大的肌體損傷.所以不建議盲目使用. 而手術治療的方法,主要是切除軟骨板或清除壓迫神經的髓核組織,實行減壓.其方法確實可以在短時間內立竿見影的解除痛苦,拍片後脊椎無異常。但實際並沒有解決纖維組織無力的根本問題。根據患者具體纖維組織退化程度而定,一段時間後,突出症狀即會復發。也因此也才造成了長期以來患者對手術治療所反應的復發率高的評價。 在中醫看來,中醫理論在於以恢復纖維組織彈性為治療基礎,徹底恢復患者機體機能為目的。而非單純解決暫時的疼痛問題。內服葯物通常作用比較緩慢,因內服需通過肝臟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到達患處。葯物作用已大量衰減。而大量臨床證明,使用外敷方法,通過皮膚毛孔滲透而直達病灶,可以把葯效損失控制在最小范圍。那麼用外敷中葯的方法恢復機能,軟化佔位組織,促進局部循環機能及恢復局部受阻的代謝機能.使佔位組織得以吸收和排泄。是可以有效的治療椎間盤突出的.所以,我建議還是採取中醫的外敷治療為主要方法。配合一些日常的恢復性鍛煉。效果是非常理想的。 腰椎間盤突出疼痛時期 ,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睡硬板床。睡硬板床可以減少椎間盤承受的壓力 。二:注意腰間保暖,盡量不要受寒。白天腰部戴一個腰圍(護腰帶),加強腰背部的保護,同時有利了腰椎病的恢復 。三:平時不要做彎腰又用力的動作(如拖地板…),急性發作期盡量卧床休息,疼痛期緩解後也要.注意適當休息,不要過於勞累.,以免加重疼痛 。四:平時提重物時不要彎腰,應該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後慢慢起身,盡量做到不彎腰。五:急性發作期盡量卧床休息,疼痛期緩解後也要.注意適當休息,不要過於勞累.,以免加重疼痛 。六:平時的飲食上,多吃一些含鈣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製品,蝦皮、海帶、芝麻醬、豆製品也含有豐富的鈣,經常吃,也有利於鈣的補充,,注意營養結構 。
3、女性骨質疏鬆吃什麼食物好
1、 黃豆豬骨湯 : 鮮豬骨250克、黃豆100克。
製法: 黃豆提前用水泡6-8小時;將鮮豬骨洗凈,切斷,置水中燒開,去除血污;然後將豬骨放入砂鍋內,加生薑20克、黃酒200克,食鹽適量,加水1000毫升,經煮沸後,用文火煮至骨爛,放入黃豆繼續煮至豆爛,即可食用。每日1次,每次200毫升,每周1劑。
功效:鮮豬骨含天然鈣質、骨膠原等,對骨骼生長有補充作用。黃豆含黃酮甙、鈣、鐵、磷等,有促進骨骼生長和補充骨中所需的營養。此湯有較好的預防骨骼老化、骨質疏鬆作用。
2、 桑葚牛骨湯 :桑葚25克,牛骨250~500克。
製法: 將桑葚洗凈,加酒、糖少許蒸制。另將牛骨置鍋中,水煮,開鍋後撇去浮沫,加姜、蔥再煮。見牛骨發白時,表明牛骨的鈣、磷、骨膠等已溶解到湯中,隨即撈出牛骨,加入已蒸制的桑葚,開鍋後再去浮沫,調味後即可飲用。
功效:桑葚補肝益腎;牛骨含有豐富鈣質和膠原蛋白,能促進骨骼生長。此湯能滋陰補血、益腎強筋,尤甚適用於骨質疏鬆症、更年期綜合征等。
3、 蝦皮豆腐湯:蝦皮50克,嫩豆腐200克。
製法:蝦皮洗凈後泡發;嫩豆腐切成小方塊;加蔥花、薑末及料酒,油鍋內煸香後加水燒湯。
功效:蝦皮每100克鈣含量高達991毫克,豆腐含鈣量也較高,常食此湯對缺鈣的骨質疏鬆症有效。
4、豬皮續斷湯:鮮豬皮200克,續斷50克。
製法:取鮮豬皮洗凈去毛、去脂、切小塊,放入蒸鍋內,加生薑15克,黃酒100克,食鹽適量;取續斷煎濃汁加入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煮至豬皮爛為度,即可食用。1日1次,分次服。
功效:豬皮含豐富的骨膠原蛋白,膠原蛋白對人體的軟骨、骨骼及結締組織都具有重要作用。續斷:有強筋健骨、益肝腎等作用。此粥有利於減輕骨質疏鬆引起的疼痛,延緩骨質疏鬆的發生。
4、骨質疏鬆的人應吃什麼食物
1)控制飲食結構,避免酸性物質攝入過量,加劇酸性體質。大多數的蔬菜水果都屬於鹼性食物,而大多數的肉類、穀物、糖、酒、魚蝦等類食物都屬於酸性食物,健康人每天的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的攝入比例應遵守1:4的比例。恰瑪古富含植物有機活性鹼,能迅速排除人體體液偏酸性物質,能維持血液中鈣濃度的穩定,保持人體弱鹼性環境是預防和緩解骨質疏鬆。
(2)吸煙會影響骨峰的形成 ,過量飲酒不利於骨骼的新陳代謝 ,喝濃咖啡能增加尿鈣排泄、影響身體對鈣的吸收 ,攝取過多的鹽以及蛋白質過量亦會增加鈣流失。日常生活中應該避免形成上述不良習慣。
(3)運動可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進行戶外運動以及接受適量的日光照射 ,都有利於鈣的吸收。運動中肌肉收縮、直接作用於骨骼的牽拉 ,會有助於增加骨密度。因此,適當運動對預防骨質疏鬆亦是有益處的。
(4)防止缺鈣還必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酸性物質攝入過量,加劇酸性體質。如徹夜唱卡拉OK、打麻將、夜不歸宿等生活無規律,都會加重體質酸化。應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保持弱鹼性體質,預防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5)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農作物,家禽魚蛋等,要吃一些綠色有機食品,要防止病從口入。
(6)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過大的心理壓力,壓力過重會導致酸性物質的沉積,影響代謝的正常進行。適當的調節心情和自身壓力可以保持弱鹼性體質,從而預防骨質疏鬆的發生。
5、影響骨質疏鬆的飲食因素有哪些?
①鈣的攝入不足。我國有關部門推薦的成人鈣攝入量為每日800毫克,而人們從食物中攝取的鈣量往往每天只有400~500毫克。
②高蛋白高脂肪飲食。高蛋白質會增加體內鈣的流失,而腸內的脂肪酸會和鈣結合形成鈣皂而干擾鈣的吸收。因此,應將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取量控制在適當的標准內。
③酸性食物的影響。酸性食物會增加鈣的流失而導致骨質疏鬆,像肉類和其他高蛋白質食物以及大部分谷類和澱粉類食物即屬酸性食物。
④蔗糖、鹽、酒精及咖啡因。這些食品均是容易導致體內鈣大量流失的因素。盡管其中機理並不十分明確,但根據統計,這些食品確實是導致體內鈣失衡的原因之一。
6、誘發骨質疏鬆症有哪些飲食飲食?
鈣的攝入不足我國有關部門推薦的成人鈣攝取量為每日800毫克,而我國傳統膳食結構特點是以穀物和蔬菜為主,人們從食物中攝取的鈣量往往每天只有400—500毫克。如不有意地改變膳食結構或額外補充鈣攝取量,那麼勢必造成鈣攝取不足。
高蛋白高脂肪飲食在當今社會中高蛋白飲食和高脂肪飲食是人們的生活通病。高量的蛋白質會增加體內鈣的流失,而腸內的脂肪酸會和鈣結合形成鈣皂干擾鈣的吸收。因此,應將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取量控制在適當的標准內。
酸性食物的影響食物攝人入體被分解後可分為酸性、鹼性兩大類。酸性食物會增加鈣的流失而導致骨質疏鬆,像肉類和其他含高蛋白的食物以及大部分谷類和澱粉類食物即屬酸性食物。因此,日常食譜應以盡量多地攝人鹼性食物為宜,包括水果、蔬菜和乳製品,不過其中不包括橘子、李子、玉米、扁豆和乳酪。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平素人們習慣的食物正是容易造成鈣流失的食物。
蔗糖、鹽、酒精及咖啡因這些食品均是容易導致體內鈣大量流失的因素。盡管其中機理並不十分明確,但根據統計確實是導致體鈣失衡的原因之一。過多地攝人這類食品,會增加體鈣從尿液或糞便中排出。含磷的可樂飲料也屬此類,應盡量避免過量攝取。
其他原因
雌激素不足婦女在絕經後,其雌激素的分泌量迅減,而雌激素又是鈣吸收的必要物質。這就使得婦女在絕經後體鈣的流失量迅增。據統計,一般婦女在絕經後的5年內,每年丟失骨鈣1.5%—2%;第6—10年,每年丟失1%—2%;第10—20年,每年丟失1%,也就使得這一人群成為骨質疏鬆的主要患者源。
運動不足規律的負重型運動有助於強化骨骼,事實上,現代生活里缺乏體力運動,可能是骨質疏鬆發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力的下降,運動日益減少,這也是老年人骨質疏鬆發病率高的又一原因。事實證明,退休後仍堅持體育活動的老年人,骨質疏鬆的發病率較從不參加體育活動的老年人低。此外,久卧病床的病人容易發生骨質疏鬆,也說明運動的強化骨骼作用。
日照不足現代人都知道補鈣的同時必須補充維生素D方能有效。而陽光是維生素D的絕佳來源,因為紫外線能刺激某些皮脂製造維生素D。對於老年人和卧床病人,室外活動少,日照不足,維生素D缺乏,所以容易發生鈣缺失而致骨質疏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