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老年人膝蓋疼,是類風濕還是骨性關節病?
老年人膝蓋疼不一定是類風濕,可能是骨齡老化導致的,這個需要去醫院裡面做一些詳細檢查,才能得出結論。人上了年紀,最先老的就時骨頭,所以中老年人說膝蓋疼大部分都是骨性關節疾病造成的。
人上了年紀以後就容易得骨質疏鬆,人老先從骨頭上老,但是很多人都認為出現膝蓋疼就是類風濕了。其實判斷是否是類風濕,需要去醫院去做檢查,如果你的類風濕因子不高,那麼你就不是類風濕疾病。大部分人都是因為骨質疏鬆,骨關節老化出現的骨性關節疾病,有些人長了骨刺,有些人是滑膜炎等等。天氣不好時,有人也會出現膝蓋疼痛,關節疼痛,這就是人上了年紀,身體機能開始退化造成的。
鑒定一切骨質疾病都需要去醫院做相應檢查,不能單純的給自己看病,那不科學,同時也不安全。日常我們要注意保護骨關節,不讓受外傷,不讓受害,這樣才能夠保證我們的骨頭不疼不難受。人上了年紀,骨關節就會出現問題,類風濕是一些常見疾病,這種事情就要自己多關心一下自己,穿厚一些,覺得不舒服,趕緊去醫院做檢查,醫生會給你開一些緩解的葯物,也可以貼一些外用葯物。由於年輕不注意,過度勞累,很多老年人上了年紀以後,骨關節就出現了各種變形各種炎症,生活很痛苦。
生活是自己的,人到中年以後,要想讓自己生活幸福,就應該在平時多關愛自己一些,尤其是在年輕時不能穿得過少露出膝蓋,等到老年就會受苦遭罪。誰都有年輕放盪不羈時,但是只要想想健康,有一些事情就會忍了。
2、老人78歲,有高血壓風濕病,腰骨疼痛骨質疏鬆,最近無故出冷汗且無力,心跳加速
是不是得了風濕心臟病應去醫院檢查
1、目前西醫、中醫常規治療只能給病人用激素抗炎、解熱止痛、抑制免疫葯物、活血通經、疏風止痛等治療可稍緩解症狀,這些常規的治療仍停留在對炎症及後遺症的對症治療,並沒有多大的作用,只是一時的止痛,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正所謂的治標不治本,也不能阻止病情的發展,只是應付性的治療。 2、長期用激素治療可引起高血壓、糖尿病、股骨頭壞死、骨質疏鬆、肌肉萎縮、代謝紊亂等疾病。長期用免疫抑制劑易誘發嚴重感染、致癌、致畸、不育、消化性潰瘍、內分泌失調及代謝紊亂。長期用葯吃葯可引起胃炎、消化性潰瘍、肝功能損害、腎功能損害等嚴重性損害。 3、類風濕關節炎屬疑難雜症,疑難雜症需特色治療,給你希望、新的生活,恢復
4、風濕病患者為什麼會骨質疏鬆
風濕、類風濕治療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張仲景金貴要略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