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維生素d人群缺乏和不足率達到多少
新華網北京2013年10月20日專電(記者王立彬)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鬆日,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發布報告指出,我國大城市人群(20歲及以上)維生素D嚴重缺乏者達21%。「牛奶·運動·曬太陽」對骨質疏鬆防治有重要意義。
報告指出,目前我國老齡化現象日益加劇,中老年常患病之一骨質疏鬆症患病率也與日俱增。截至目前,中老年人中的骨質疏鬆患病人數約為5312.6萬,且每年有26.3萬新增患者。直接影響骨質狀況的成分是鈣與維生素D。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數據顯示,我國大城市人群(20歲及以上)的維生素D正常的人僅0.67%,嚴重缺乏者達21%。中老年群體跌倒導致骨折發生機率及危害健康指數極大,預防骨質疏鬆刻不容緩。
由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IOF)攜手蒙牛煥輕在2012年共同發起的中國健骨工程,提出「牛奶·運動·曬太陽」健康理念,組織醫護人員深入社區,進行免費骨密度測試,開展骨質疏鬆知識科普,提高中老年人對骨質疏鬆的預防意識並掌握正常的預防方法。2013年以來,中國健骨工程陸續走進重慶、成都、青島、煙台、淄博、蘭州6個城市的120個社區,開展活動250餘場,直接受益25萬人。同時還對5747名20歲以上人群隨機進行了前臂的骨密度測量。檢測結果發現,根據WHO標准,估計60歲以上老年人骨質疏鬆患病率為26.3%,女性34.4%,男性19.6%。
摘自百度網友,謝謝。
2、求中國氨糖十大排名榜,有哪些比較推薦?
1、康恩貝。
2、健力多。
3、湯臣倍健。
4、百合康。
5、健爾馬。
6、維他多。
7、艾蘭得。
8、禾博士。
9、MOVEFREE。
10、小葵花。
個人推薦健力多。
3、湖鹽、井鹽、海鹽都怎麼區分,哪一種會比較好?
上面說成本海鹽最低的都是假專家吧,國內海鹽的產量最低,井礦鹽產量最高,大部分海鹽都是沿用古法攤曬或者晾曬製成,井礦鹽添加抗結劑,有一定化學成分,湖鹽量少就不提了。從口感上來說:大家都是氯化鈉,就別說成分了。口感上海鹽味道最鮮,含有大量氨基酸,可參考海鮮就能理解了,湖鹽次之,井礦鹽再次之,除了氯化鈉沒別的了。
從營養角度來說:鹽的主要成分是鈉,只要氯化鈉足夠純,營養價值上沒有什麼區別,除了所含的碘,海鹽出自海水,含有一部分氨基酸微量元素,至於其他商家宣傳的什麼成分等基本可以忽略不及,對人體沒太大作用。
從原材料上來說:說海水污染、湖井干凈的都是扯淡,人類生活的陸地垃圾污染是最多的,還有給井礦鹽洗白的也是醉了,多看點書吧。湖水井水海水不是都是純凈無污染的,不過也不需要過於擔心,目前的食鹽加工技術加工的食鹽基本都是沒有污染物的。想想自來水的源頭就知道了。
從加工過程來說:海鹽經過直接蒸發,手工篩選,部分湖鹽和井礦鹽經過了一些化學處理。
從添加劑上來說:為了防止食鹽結塊,湖鹽、井礦鹽添加的抗結劑較多,一般添加的是亞鐵氰化鉀,添加過抗結劑的食鹽鹹度和鮮味會降低,不過一般情況下食鹽抗結劑對人體不會有太大危害,在340℃以上高溫氰化鉀會稀釋出來,所以炒菜出鍋時放鹽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加工工藝更復雜,所以海鹽基本不添加。
從價格上來說:海鹽、湖鹽因為產量稀少,比較貴,井礦鹽最便宜。
從品質上來說::海鹽品質最高,其次是湖鹽,最後是井礦鹽。
4、骨質疏鬆是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常患的一種骨科疾病。我國
城市人群中,老年女性骨質疏鬆的發病率接近20%,老年男性骨質疏鬆發病率為12.4%。骨質疏鬆發病時,不僅表現為疼痛,如周身骨痛等,而且容易導致骨折。另外,患骨質疏鬆的中老年人,還會發生駝背和身高變矮等。
對於骨質疏鬆,人們通常不會小視,但在防治上常常走入五大誤區,突出表現如下。
(1)認為年紀大了才需要補鈣。實際上,年輕人也同樣需要注意骨骼健康。只有年輕時補充足量的鈣,提高身體骨量的峰值,進入中老年時,才能延緩骨質疏鬆的發生。與其年紀大了出現骨質疏鬆時再補鈣,不如年輕時就注意通過平衡飲食等措施來防患於未然。
(2)僅靠自我感覺發現骨質疏鬆。一些中老年人骨頭不疼不癢,感覺良好,就以為不會發生骨質疏鬆。實際上,大多數的骨質疏鬆,在初期甚至中期都不會出現異常感覺或感覺不明顯。當發現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時才去診治,已為時過晚。如早期適當進行一些檢查,這種情況就可以避免發生。
(3)迷信保健品商店。現在不少出售鈣製品的商店為了促銷,都專門配備了檢測骨密度儀器,對顧客進行免費檢測。一些中老年人往往僅靠這一項檢測,就輕信自己患有骨質疏鬆,並大量購買補鈣品服用。實際上這樣做是錯誤的,因為判斷骨質是否疏鬆,還需要進一步做定量CT 檢查等才能確認。同時,補鈣也不是越多越好,只有選擇適合自己的品種,並適量服用,才能取得應有效果,盲目補鈣,反而對身體有害。
(4)認為骨質疏鬆只能在家裡靜養,或躺或坐。實際上,即使已經診斷為骨質疏鬆的老年人,也應該多參加運動,因為運動不僅可以改善血液循環,還可以增強骨密度,更助於骨骼健康。只是在運動中需要格外小心,以免運動不當發生意外。
(5)認為防治骨質疏鬆只需補鈣。這也是一種片面的看法。實際上,補充鈣片對防治骨質疏鬆有一定效果,但合理膳食在一定程度上比單純補充鈣片還重要。因為合理膳食,不僅能夠促進鈣質吸收和利用,而且補鈣通過食補,比如多吃一些含鈣較多的奶類、魚、蝦、豆製品等,效果反而更好。
//抗骨質疏鬆湯如何治療骨質疏鬆?
5、磁化水的危害
強磁場 有促進鈣離子游離作用 和 促進鈣結晶松動,高齡骨質疏鬆者 不宜飲用這種磁化水。
下面還有些在其他地方找的資料:
不潔凈、不明成分的、尤其含化學污染的水經磁化後部分成分危害會增加。如漂白粉(次氯酸鹽)磁化後會暫時被分成鈉離子等金屬成分和氯酸離子成分,危害會增強。使人患癌症的可能性增加。
一些醫學報道稱磁化水對人體的健康大有裨益,但其實並不是所有的磁化水都會對人體的健康有益。只有負極的磁化水才能改善人體生理功能,起到保健的作用,而正極處理的水不宜多喝。我們在市場上所見的磁化杯大多採用普通磁鐵,正負極不分。
6、怎麼去除身體內的濕氣
1、薏仁紅豆湯
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發生體內濕氣重的時候,那麼人們第一想到的應該就是紅豆和薏米了,我們都知道紅豆和薏米的搭配是很好的祛濕良葯,紅豆在中葯里稱為「赤小豆」,除上述作用,還能補心,適合夏季食用。不需考慮什麼比例,將兩種食材各抓一把來熬湯,可放點冰糖,祛濕效果極佳。其有效成分大半在湯里,因此可灌入瓶中帶到單位去喝。建議不加大米,大米有濕氣,雖然口感好但會使功效大打折扣。此外,薏米紅豆湯也是肥胖人士和中老年人的好選擇。
2、扁豆玉米煲湯
在煲祛濕湯時可以加入適量補氣養血的湯料。
如黨參30克、大棗20克、枸杞子10克、懷山30克、生苡仁30克,起到益氣利濕之效。如果自己無法判斷是何種濕氣,可選用葯性平和的材料來煲湯,最常用淮山葯、土茯苓、扁豆、玉米。有濕的人可以祛濕治病,沒有濕的人可以健脾。
(二)運動
有的時候很多人就會向運動怎麼也能去除體內的濕氣的,這是這是因為運動會形成流汗,從而將體內的濕氣排除去,跑步、健走、游泳等運動,有助於活化氣血循環,增強體內水分代謝。
發生濕氣重大部分的人應該就是經常吃一些比較油膩的食物,或者缺乏鍛煉的人,這些人常常因為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濕熱病症。
(三)五步拍走體內的濕氣
1、拍手
體內濕氣重的人,在雙手的大魚際靠近手腕的地方,會呈現青色或紫色。經常拍拍手,尤其是大魚際處,就能將滯留在體內的濕氣給拍出去。最開始拍手時,會覺得渾身不舒服,這個時候一定要堅持住,不要放棄。
2、抓腋窩
腋窩的頂點是極泉穴,它是心經的重要穴位,也是腋下淋巴最密集的地方,經常按摩、抓揉此處,能幫助心臟排毒。
3、拍肘窩
拍打肘窩能去除心肺上的毒素,連續拍打5~10分鍾,就會出現青、紅、紫、黑不同顏色的毒素反應物。
4、拍打腹股溝
拍打腹股溝能加速氣血運行,驅除病邪。不僅能健脾胃,對於調理婦科病、治療因血脈不暢導致的血瘀痰濕都很有效果。
5、拍腘窩
在腘窩(也就是膝蓋後的凹陷)的中心點上,有一個重要的穴位——委中穴,走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祛濕通道,而委中穴就是這個通道上的一個重要排污口。如果這里不通暢,體內的濕氣排不出去,很容易導致關節炎。空閑時候,拍打腘窩5~10分鍾,或直到出痧、有瘀斑為止。每10天拍一次,把這個排污口調理通暢,體內的濕氣就能順利排出來了。
(四)清淡飲食
腸胃系統關繫到營養及水分代謝,保護腸胃最好的方式就是清淡、適量、均衡飲食。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食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在烹調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時,最好加入蔥、姜,以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五)調味料祛濕
姜、蔥、蒜不僅是家裡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葯用價值。例如,我們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姜湯,用姜湯將體內的濕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
7、關於秋天的生活小常識
秋天生活小常識大全
立秋之後,秋風秋雨漸多,天氣由熱轉涼。由於晝夜之間溫差增大,也是人們發病較多的時節。常見的有支氣管炎、哮喘病復發,腸胃疾患增多、「熱傷風」等。因此,人們在秋季一定要注意保健,做到防病於未然。
秋季,是慢性支氣管炎高發期,其中有舊疾復發者,也有因著涼的新患者。此類病少則一二周,多則經月不愈。有舊疾者要注意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保暖防寒,少食辛辣食物,最好戒煙,以防復發。正常人也應適當增減衣服,以防受涼而致病。
秋季,冷暖更迭,早晚溫差較大,這時哮喘病最易復發。該病是一種過敏性疾病,有此病史的人對濕度、氣候變化比較敏感,且適應能力較弱,所以容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誘發。秋季又是草枯葉落時節,空氣中過敏物質增加。因此,有哮喘病史的人要盡量減少與致敏因素接觸,如果有已知過敏原的,應注意避免接觸,防止發作。
秋季氣溫下降,人體受冷刺激後,會產生一系列生理變化,如甲狀腺素、腎上腺皮激素等分泌增多,對原有胃潰瘍等胃部疾患者大為不利。另外,秋季由於陽氣弱陰氣長,腸胃的抵抗能力下降,病菌易乘虛而入,損傷脾胃,導致腸胃疾病,所以,有胃病的人要特別注意腹部保暖,多參加一些鍛煉活動,以改善腸胃道的血液循環,增強對氣候的適應能力;吃東西要定量、定時,少吃冷飲和瓜果,避免過熱、過硬、過辣,以防加重胃疾。
由於秋季天氣漸涼,有少人早早就添加許多衣服,唯恐傷風感冒,卻不知這樣反而易患「熱傷風」。常言說「春捂秋凍」、「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飢和寒」,這是因為人體體溫調節是靠皮下毛細血管的收縮與擴張來實現的,如果不急於多加衣服,讓機體逐漸適應環境,就能減少傷風感冒的發生。但這並不是說不要加衣服,而一味地去追求「涼」,問題是要加得適當。
秋季飲食注意什麼
進入秋季,氣溫變得涼爽宜人。溫度降低,人的食慾逐漸增強,消化力也提高,正是彌補由於夏天氣溫炎熱造成營養不足的好季節。同時這個時候又是收獲的季節,各種動物肉肥味美,蔬菜瓜果種類齊全,數量又多,是安排飲食的最好季節。不過,如果安排不當,也容易造成營養過剩或是食性不當而傷身,那麼秋季安排飲食要注意什麼呢?
要注意防止熱能過剩。一般人到了秋季,由於氣候宜人,食物豐富,往往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使人發胖,俗話叫「長秋膘」,這樣不好。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慾,大吃大喝。中醫稱「宜食麻以潤其燥」。怎樣做到呢?首先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應當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蘿卜、西葫蘆、茄子、綠葉菜、蘋果、香蕉等。另外,避免各種濕熱之氣積蓄。因此提倡吃一些有散發功用的辛香氣味食物,如芹菜。
「秋宜溫」忌生冷。由於秋季天氣由熱轉涼,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過於生冷,會造成消化不良,易生各種消化道疾患。所以飲食上有「秋宜溫」的主張,也就是說秋天應當避免光吃些涼和性寒的食物,應當多吃一些溫性食物。
除日常生活調適外,還要進行耐寒鍛煉,增強機體適應多變氣候的能力,並根據秋季的特點,服用潤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葯進行保健,如人參、西洋參、百合等。(金濟)
秋季注意自我保健
一到秋天,人們都有這樣的感覺,皮膚變得緊綳綳的,甚至起皮脫屑,毛發枯而無光澤,頭皮屑增多,口唇乾燥或裂口,鼻咽燥得冒火,大便干結。這種種表現都是由秋季氣候變化帶來的。某些疾病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復發或加重,如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因此,如何安度秋季,自我保健防秋燥就顯得十分重要。
一、是及時增減衣服。立秋之後,晝夜之間的溫差較大,不宜赤膊露體,也不宜穿得太多,太暖。
二、是多喝開水、淡茶、果汁飲料、豆漿、牛奶等流質,以養陰潤燥,彌補損失的陰潤,但喝流質的飲食,尤其是飲料和水等液體飲料時,飲用方法頗多講究、以少量頻飲為最佳。
三、是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秋燥最容易傷人的津液。多數蔬菜、水果有生津潤燥、消熱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補充人體的津液。另外,還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蓮子等清補之品,以順應肺臟的清肅之性。
四、是少吃辛辣煎炸熱性食物。韭菜、大蒜、蔥、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調味品,炸雞腿、炸鵪鶉等煎炸的食物,多食皆會助燥傷陰,加重秋燥。
五、是重視精神調養。陰虛的人,肝火易旺,動輒發脾氣,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摟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則內耗陰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為明顯。因此,預防秋燥的另一環就是要重視精神的調養,並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以順應秋季收斂之性,平靜地度過這一多事之秋。
秋季注意去火
秋季到了,氣溫變化,又到了常見病多發時期,特別是孩子和體弱者.
上幾天看<思考中醫>,頗有一些領悟和感悟.(呵呵,我始終是個悟性比較好的人,自我表章一下.)
按傷寒論的觀點,人體的大多數病都是一個平衡失調的問題.
言入正題.
秋季,外界氣候驟然變涼,而人體內的熱量還在原來的位置,(夏季時,人的體內溫度會調節到和外部相應的狀態.),外涼內熱,內熱不容易散發,就出現了不平衡.
這個時候就會出現一系列症狀,比如臉上痘痘增加,喉嚨腫痛,牙齦發炎,晨起乾咳等.
另外秋季乾咳,從這個原理上分析,是因為肺在五臟中屬水,最容易受火的影響,火多而肺燥,所以會引起乾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