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樣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
2、如何防治骨質疏鬆
1、定期疏通微循環,確保血液對骨質的充分滋養;
2、適時有效補鈣,防止骨鈣過多的流失;
3、定期清除體內過多的自由基,防止其對骨質侵襲。
3、骨質疏鬆症怎樣防範?
骨質疏鬆症是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它悄無聲息地到來,卻嚴重地威脅著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造成人們腰酸背痛,肌肉容易抽筋,影響生活質量。更嚴重的是,容易引起患者在輕微外傷後,導致骨折。
什麼是骨質疏鬆症呢?醫學上給骨質疏鬆症下的定義是,單位體積骨組織的量低於正常,骨小梁的數量減少,間隙加大。其基本特徵是骨組織的體積減小,而非骨的組成成分的變化,也就是骨小梁的數量減少,骨礦物質與有機物的比例仍正常。
患骨質疏鬆症時,同樣是原來的骨,但其質量已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骨內的主要礦物質鈣鹽大量流失,其內部變得相當松軟,強度明顯下降,很容易發生骨折。
對於避免骨質疏鬆症,樹立現代預防觀,這是頭等重要的,因為一方面一旦發生骨質疏鬆症綜合征,治療辦法不多,難以短期治癒,加之本病又是在漫長的歲月中發生的,不易及時發現;而早期預防卻是可行的,因此有人稱早期預防工作為「一本萬利」之舉。
①飲食。保證鈣的攝入量是各項預防措施中的中心環節,最為重要,還有磷及維生素D的攝入。成人每日需鈣1000毫克;妊娠與哺乳女士、絕經期、老年人及糖尿病、腎病、胃腸病患者等還應增加500毫克。
②在進食調配中,要力求營養均衡,飲食多樣,粗細搭配,尤以多進食含鈣多的食品,如牛奶、魚蝦、豆類、雞蛋及綠色蔬菜。
③在飲食製作中盡量減少鈣及維生素D的損失和有利於鈣的吸收,如加工魚、肉時加一點醋,不僅調味,而且可增加鈣的溶解,促進鈣的吸收。
④運動可增強人體骨礦物質含量,活動又可刺激骨形成,從而有效預防骨質疏鬆。運動方式並非固定,有氧運動中的步行、慢跑、游泳、滑冰、騎自行車、練太極拳等均可。對於上述極易發生骨質疏鬆的特殊人群,尤應強調採用與體力適合的運動項目,不可「隨彎就彎」地任其卧床而不活動,這對癱瘓病人的康復至關重要。
⑤除忌煙、酒外,還要少喝咖啡,因咖啡同吸煙一樣可促進本症的發生。
⑥充足的日光浴也是預防本病的必要條件之一,尤其北方的冬季更應保持充足的日照,妊娠哺乳期的女士更應長期堅持。
⑦已確定為骨質疏鬆的病人,應及時到醫院進行相應的檢查並及時治療。
4、怎樣防治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已成為威脅中老年人健康、影響生活質量的公共健康問題。一般說來,骨質疏鬆發生發展有一個漫長過程,與鈣代謝失常密切相關。當前,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注意補鈣,預防骨質疏鬆,這無疑是有益的。但少數中老年人對防治本病尚缺乏全面認識,以為只要長期大量補鈣就可以解決問題,這是一個誤區。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明確提出,防治骨質疏鬆應遵循三大原則,即補鈣、運動和飲食調節。在合理補鈣時,堅持運動也很重要。這三者,患者在防治過程中不可偏廢。
生理學家研究證實,運動防治骨質疏鬆,一是促進性激素分泌,包括雌激素和睾酮分泌增加。這兩種激素可加速骨蛋白質合成,骨鹽沉積增加,骨質增厚;二是運動可增加骨皮質血流量,活躍骨內血循環,減少鈣溶解,增強骨細胞代謝;三是運動時,肌肉對骨骼會產生牽張力,它對骨強度的影響遠遠超過相關激素、鈣等的作用。實驗發現,通過鍛煉增強肌肉力量,可以對骨代謝起調節效應。肌力鍛煉只要能重復一定次數或持續一個時期,便可使肌肉纖維變粗,肌力增強,從而減輕或延緩骨質疏鬆發生。
運動鍛煉時,因為中老年人宜選擇步行、慢跑、騎自行車、原地輕度跳躍等方式。研究發現,不同運動項目和方式對增加骨密度有部位特效性。比如,體操訓練有助於預防腰椎骨質疏鬆;逐漸進行的抗阻力練習有助於加速骨質疏鬆康復;每日步行五千步以上有助於防治下肢及脊柱骨質疏鬆;每日堅持握力訓練30分鍾以上,有助於防治橈骨遠端和肱骨近端骨質疏鬆。有專家指出,如果單純預防,可採取步行和慢跑;如果已經患骨質疏鬆,除慢跑外,加騎固定自行車、原地跳躍、太極拳等;症狀較明顯、手腳不靈活的老年患者,可在室內繞圈行走,以提高平衡功能。總之,要爭取一切機會動起來。運動強度並無絕對標准,以不過於激烈為原則,關鍵在持之以恆,才能收到良好效果。當然,強調運動鍛煉並不否定合理補鈣的重要性。兩者有機配合,才可以相得益彰,療效卓著。
5、冬季怎樣預防骨質疏鬆?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骨質疏鬆症一般是由於缺鈣引起的建議:骨頭湯裡面含鈣量很少,建議你服用鈣片或者喝牛奶......
6、骨質疏鬆的預防措施是什麼?
1、確保微循環暢通,使血液能充分滋養骨質;
2、定期清除自由基,防止其對骨質的侵襲;
3、適時補鈣,防止骨鈣的過多流失。
7、防治骨質疏鬆有哪些要素?
不少人一提起骨質疏鬆,就把原因完全歸咎於缺鈣,而防治骨質疏鬆也就只限於補鈣了。這種看法不夠全面。實際上,飲食中缺鈣僅是重要原因之一。骨質疏鬆的發生涉及因素很多,包括營養狀況、食物成分、內分泌代謝、生活方式乃至於家族遺傳史,都有密切關系。因此,防治骨質疏鬆也需要全面考慮,其中應突出營養、運動與葯物三者。
在日常飲食中應提供骨質形成的全部原料:鈣、磷、蛋白質、維生素等,缺一不可。當然,最重要的是足量的鈣,人體內99%的鈣都沉積在骨頭中。一般說,每天如能喝上一大杯奶,就能基本滿足正常人鈣需要量。此外,經常攝取海產品、蝦米皮、骨頭湯、豆製品、綠葉菜等,都是補鈣的簡便方法。不過,單純依賴多吃含鈣食品不一定能解決問題,還要注意食物中鈣磷的比值,如比值不當,會影響鈣吸收。營養學家證實,牛奶、酸奶、魚類中的鈣磷比值最為合理。
適度運動,特別是戶外活動對防治骨質疏鬆很有意義。已證實,運動有助於獲取最大骨量,是預防骨質減少的重要手段。戶外運動還可獲取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長期卧床者骨礦物質明顯減少,極易誘發骨質疏鬆。
對於骨質疏鬆已比較明顯的患者,常需葯物輔助。是否服用鈣制劑仍有爭議。因為大多數飲食鈣總量並不缺乏,主要是鈣的吸收、轉運和利用缺陷有關。故具體處理應同時服用維生素D3,才能保證療效。歐美國家提倡用氟化鈉治療,但該葯可能有胃腸反應或骨痛等副作用。對更年期後骨質疏鬆嚴重的婦女,除一般治療外,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雌激素,效果良好。但最大顧慮是可能增加子宮內膜癌和乳腺癌發生率,應注意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