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骨質疏鬆又甲狀旁腺素高,還吃鈣嗎
(1)降鈣素:降鈣素為甲狀腺C細胞分泌的32個氨基酸組成的多肽激素,分子量為3419。具有降血鈣和降血磷的作用。當血鈣增高時,降鈣素分泌增加。骨和腎都是降鈣素的靶組織,降鈣素可直接作用於破骨細胞上的受體,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抑制骨吸收。降鈣素注射後15分鍾,即觀察到破骨細胞的活動受抑制,數量減少,使骨骼中鈣的釋出減少,而血液中鈣進入骨骼的過程仍繼續,從而血鈣降低。降鈣素可抑制近端腎小管對鈣和磷的重吸收,小劑量降鈣素抑制小腸鈣的吸收,而大劑量降鈣素可促進小腸鈣的吸收。有研究顯示,各年齡組女性的血降鈣素水平較男性為低,絕經後婦女血降鈣素水平較絕經前婦女低。因此認為,血降鈣素水平降低可能為女性易患骨質疏鬆症的原因之一。(2)甲狀旁腺激素:為甲狀旁腺分泌的由84個氨基酸組成的多肽激素,分子量為9500,甲狀旁腺激素的主要靶器官為腎和骨,它是腎臟1-a-羥化酶活性的促進劑,促使25-羥維生素D轉化為1,25-(OH)2O3,它促進遠端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抑制近端腎小管對磷的重吸收,並促進骨的對絕經後骨質疏鬆症患者,甲狀旁腺功能的報道不一,功能低下、正常、亢進三者均有,前者認為,雌激素缺乏,骨吸收增加,血鈣值上升,甲狀旁腺功能被抑制,血甲狀旁腺激素水平降低。多數學者認為,絕經後骨質疏鬆患者的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動物實驗證實,大鼠去卵巢後,甲狀旁腺激素有促進骨形成,預防骨量丟失的作用。
2、骨質疏鬆症與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有什麼關系
甲亢由於其分泌甲狀腺激素過多,導致高代謝和神經、心血管等系統興奮性增高,有近半數病人發生骨礦代謝紊亂和骨質疏鬆症,故甲亢性骨質疏鬆症較為常見。甲亢性骨質疏鬆症的病因主要是T3過多以及由其引起的高代謝症,是其引發的一系列改變的結果。
T3的直接作用--直接動員,骨鈣的常溶解和質膜效應直接刺激破骨細胞和成骨細胞的活性。而高代謝症群促進骨鈣、磷及蛋白質分解代謝加速,呈氮負平衡,骨吸收與骨形成同時增加,但由於鈣質排出增多,骨吸收超過骨形成,骨量丟失,導致骨質疏鬆和脫鈣;能量消耗過多而使肌肉中的磷酸肌酸減少,引起肌肉軟弱無力、眼瞼下垂等,有時表現為肌肉萎縮,使行動困難。主要病理改變為骨質疏鬆、骨質增生,尤其是老年患者,多變現為乏力、腰背痛、腿痛、甚至全身痛,極少數患者可發生畸形以致病理性骨折。
3、治療人體的骨質疏鬆有哪些基本補充劑?
基本補充劑:主要有鈣劑和維生素D。
(1)鈣劑。鈣是增加骨密度的物質基礎,只有攝入足夠的鈣,再通過應用一些促進鈣吸收和利用的葯物,才能夠達到延緩骨礦物質減少的目的。
(2)維生素D。維生素D是人體內分泌代謝中的一種重要物質,它的活性代謝產物是1,25—二羥維生素D3(又稱骨化三醇或活性維生素D3)。活性維生素D3對小腸的作用是促進腸黏膜對鈣的吸收;對骨骼的作用表現為促進骨礦化;同時可以間接抑制甲狀旁腺素的血液濃度水平,而甲狀旁腺素可使骨中的鈣溶解並進入血液。
4、哪些葯物可以有效治療骨質疏鬆呢?
骨質疏鬆症可以通過葯物治療,一是補充鈣和維生素D,但骨質疏鬆症的治療遠遠不夠,只能補充鈣,需要根據患者的情況添加葯物。目前常用的葯物包括一類抗骨吸收葯物,主要是雙膦酸鹽類葯物,如唑來膦酸鈉、利塞膦酸鈉、阿侖膦酸鈉鹽等。第二種是降鈣素。降鈣素適用於有疼痛症狀的骨質疏鬆症患者,但不適合長期使用。1、抑制骨吸收葯。這類葯包括鈣劑、維生素D及活性維生素D、降鈣素、二磷酸鹽、雌激素以及異黃酮;二磷酸鹽類能特異性抑制破骨細胞介導的骨吸收並增加骨密度,「阿侖膦酸鈉」就是其中一種,可治療絕經後婦女的骨質疏鬆症以預防髖部和脊柱骨折;治療男性骨質疏鬆症以預防骨折。2、促進骨形成葯。包括氟化物、合成類固醇、甲狀旁腺激素以及異黃酮。氟化物是骨形成的有效刺激物,可以增加椎體和髖部骨密度,降低椎體骨折發生率。此外,活性維生素D,如:羅蓋全、阿法骨化醇等,可以促進骨形成,增加骨鈣素的生成和鹼性磷酸酶的活性。
5、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的治療
應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治療目標是控制病情,使症狀緩解,血清鈣糾正至正常低限或接近正常,尿鈣排量保持在正常水平,嬰兒<1.0mmol/24h(40mg/24h),兒童<0.1~0.15mmol/kg/24h(4~6mg/kg/24h),成人2.5~7.5mmol/24h(100~300mg/24h)。
1.鈣劑和維生素D及其衍生物的應用
這一經典治療方案還將是未來很長時間內的主要治療手段。維生素D及其衍生物的治療劑量因人而異,個體差異較大,需酌情制定治療方案。服鈣劑和維生素D制劑時,葯物劑量的調整應兼血鈣和磷水平以及尿鈣排量,治療不足會仍有手足搐搦發作和基底節鈣化等並發症,治療過度有高鈣血症和泌尿系結石發生風險。當血鈣尚未達到目標值而24小時尿鈣已>8.75mmol(350mg)時,可考慮加用雙氫克尿噻和鉀鹽(如枸櫞酸鉀),以促進腎臟遠曲小管對鈣的重吸收。密切監測血鈣磷和24小時尿鈣。假性甲旁減的治療相對容易,其血鈣更易被糾正且不容易出現高尿鈣。
(1)鈣劑 應長期口服,葡萄糖酸鈣、乳酸鈣、氯化鈣和碳酸鈣中分別含元素鈣9.3%、13%、27%和40%。少數病例單純服鈣劑即可糾正低鈣血症。餐中服用鈣劑有助於降低血磷。
(2)維生素D及其衍生物 ①維生素D2或D3,個別患者需更大劑量。②雙氫速變固醇(dihydrotachysterolDHT或AT10)一般從小量開始,一次服,開始每周監測血和尿鈣,酌情調整葯量。③骨化三醇(1,25(OH)2D3,即鈣三醇)。④阿法骨化醇(1α(OH)D3)適用於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分三次口服,其治療劑量約為骨化三醇的1.6~2倍。
2.甲狀旁腺激素替代治療
理論上應為甲旁減最理想的治療,已有基因重組的人PTH制劑上市,但目前多用於骨質疏鬆治療。多項臨床試驗提示PTH1-34皮下注射治療較傳統的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的治療可以更好地使血鈣達正常范圍,並減少高尿鈣發生,因此可減少腎結石、腎功能不全的發生率。但因其價格太高,且長期應用的安全性證據仍不充分,FDA目前尚未批准PTH用於兒童和24歲以下的成人。即使是在成人,PTH治療甲旁減的適應證也還未被FDA批准。
3.甲狀旁腺移植
目前還存在供體來源、排異反應等諸多問題,因此尚在研究中,未應用於臨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