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孕婦補鈣是不是挺重要的,聽說孕期缺鈣會骨質疏鬆,婆婆要給我熬大骨湯喝
孕期由於胎兒生長發育,機體對鈣的需求量相對增加,孕婦容易缺鈣而出現小腿抽筋的情況,所以孕期要適當補鈣。
一般情況下可以通過食補來達到補鈣的目的,食品當中芝麻醬、蝦皮、堅果、牛奶等含鈣量比較高,可以適當多一些食用。如果出現腿抽筋的情況,提示缺鈣比較明顯,就需要配合葯物補鈣了。懷孕四個月後一般建議常規補鈣,同時適當曬曬太陽,有利於鈣的吸收。
孕期補鈣的產品也很多,像高鈣軟膠囊、維生素D鈣軟膠囊都可以。每日一粒補,即可滿足日常所需。鈣也要適當,不要過度,補鈣多了容易導致胎兒顱骨變硬,這樣不利於順產。
tips:在選擇上注意兩點:1、看品牌,選擇大品牌,質量好,效果佳;2、看平台,資質是否齊全、是否有追溯機制,是否與消費者站在一起,售後有保障。
2、孕35周+胎寶寶股骨長67mm,是否是因為孕媽媽缺鈣造成的?
在孕35周的時候,胎兒身長約45厘米左右,體重大約2800克。雙頂徑在8.2~9.6之間,股骨長6.4~7.5厘米之間。所以孕35+股骨長67毫米雖說偏短,也是正常的。可能是醫生暗示你孩子是個男孩吧,因為普遍女孩大長腿顯得比較美。也可能只是醫生隨口一說,你不要過於擔心,除非胎兒下肢與軀干相比較特別小,有短肢畸形,先天侏儒畸形外,以後寶寶個子高低還是與後天的營養和鍛煉有很大關系。從你說的情況來看,胎兒的股骨長短與孕婦缺鈣沒有太大的關系。
股骨長一直是胎兒中後期發育的重要指標,不過由於其是B超檢測,往往會有些誤差,一般兩周之內誤差范圍都是正常的。產檢醫生往往綜合各個指標給予產婦指導。譬如股骨短小,有可能是孕婦營養不良,孕期疾病造成的,也有可能是遺傳因素。所以不要一聽到股骨短就認為是疾病因素,缺乏鈣導致,也可能是遺傳因素,媽媽和寶寶的下肢比較短,遺傳給了孩子。另外對於胎兒來說,這個時候大小都差不多,重要就是後天的因素。因此這個時候孕媽媽已經檢查過胎兒情況,醫生並沒有過多關注,只是說胎寶寶小短腿,這說明胎寶寶身體發育是正常的,並不需要額外關注,如果需要額外補鈣,醫生會提醒你的。
如果孕婦缺鈣,最常見的就是小腿抽筋。尤其是晚上睡覺的時候,由於小腿抽筋的疼痛往往疼醒,夜不能寐,在睡眠質量不好孕後期更是雪上加霜。這時候需要慢慢緩解,輕輕按摩來緩解。當然孕婦抽筋不一定就是缺鈣,抽筋是因為血液中鈣質增多導致的身體反應。孕婦缺鈣有時候也會導致牙齒疏鬆,這時候往往會被誤認為是牙齒疾病,其實是由於缺鈣的原因。還有缺鈣可以導致關節疼痛,骨質疏鬆,這是因為因為為了彌補血液中鈣質不足,從身體的骨骼中抽取一定的鈣元素造成的,往往會被誤認為是懷孕期間的正常反應。還有由於缺鈣可能會引起妊娠並發症,如妊娠高血壓等等。最嚴重的缺鈣就會影響到胎兒的發育,發育畸形或者先天性的佝僂病等。
懷孕期間鈣質的補充至關重要,孕婦自身骨骼,牙齒乃至造血功能都離不開鈣質,還有胎兒骨骼生長都需要鈣質。每個時期對鈣的需求也不一樣,孕中期大約1000毫克,孕晚期大約1500毫克。補充鈣質,首選的自然就是食補,食物中牛奶,乳製品等含量高,而且容易吸收。而蔬菜,海帶類的雖然含鈣比較多,但不易吸收,如菠菜,所以在補鈣的食物來源上應該有所選擇。有人認為骨頭湯補鈣比較好,這其實並不準確。雖然骨頭湯可以適量補鈣,但骨頭湯補鈣的作用太小了,相對於孕婦每天需要的鈣質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孕晚期,每天大約還需要補充800~1000毫克的鈣質。單純從食物中獲取鈣質,顯然滿足不了孕婦和胎兒的發育需要,這時候就需要吃鈣片,以補充鈣質。
適量的根據需求補充的鈣質的是必要和有益的,當然孕婦也不能盲目的補鈣,鈣也不是越多越好。過量的吃高鈣片,補充維生素D等對胎兒和孕婦是有害無益的。鈣元素太多了,可能會造成高血鈣症,胎兒出生後,囟門閉合太早,顎骨變寬而突出,主動脈窄縮,既不不美觀,也不利於成長發育,甚至會影響到智力的發展。因此孕婦在孕後期每天補充800毫克左右的鈣片就可以了。
3、我老婆懷孕四個月了,但不知為什麼會骨質疏鬆是為什麼啊
懷孕四個月需要母體補鈣懷孕後需要鈣量增加,也易引起骨質疏鬆,平時可以喝些純奶,均衡營養飲食,易多樣化,注意休息,定期產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