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質疏鬆 > 高骨轉換率骨質疏鬆症參考值

高骨轉換率骨質疏鬆症參考值

發布時間:2020-10-17 19:39:14

1、停經後的女性,是骨質疏鬆高發人群,做好哪些事好處不請自來?

女性絕經後,骨質疏鬆會不請自來,並且骨質疏鬆的發病率是男性的兩倍。但是我們只要做好這些事情,就能夠補鈣,達到強健骨骼的目的讓你很好的達到年輕態。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下。


女性進入絕經期,就會造成骨質疏鬆,一定要補充維生素D。相比絕經前進入絕經期的女性出現骨質疏鬆的概率更高。因為處於絕經期的女性請卵巢功能開始下降,卵巢分泌激素的量也會下降,其中會導致身體的鈣大量流失,鈣質在流失的過程中將會讓身體缺乏維生素礦物質,尤其是維生素D的缺乏,所以就會造成骨脆性增強,從而面臨骨質疏鬆。這些在臨床上被稱作絕經後骨質疏鬆症。


停經後的女性,一定要特別注意愛護自己,護理好自己的身體,千萬不能馬虎,特別注意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因為這裡面有著女性停經後需要補充的維生素。女性朋友因為身體的原因,在停經後,身體的體質就會變差,尤其是骨骼,因為女性達到這個階段就會造成大量的骨質流失,從而造成骨質疏鬆。所以女性朋友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在平時的飲食中,一定要多去備一些維生素,平時吃飯的時候可以吃,來防止骨質疏鬆的問題


絕經後的女性要經常多運動,多喝牛奶,這樣就能幫助我們預防骨質疏鬆。合理的運動能夠改善身體新陳代謝,對於盡管骨密度下降是很有幫助的。經常喝牛奶,可以利於身體保健,補充鈣質。 

2、老年人骨質疏鬆但是又有膽結石怎麼補鈣

我媽媽也是類似的情況,我自己收集了一些資料。
我主要採取食療和保養的方法。
每周要堡骨頭湯,嗮太陽。具體見下

日常生活中,如果鈣攝入不足,人體就會出現生理性鈣透支,造成血鈣水平
下降。當血鈣水平下降到一定閾值時,就會促使甲狀旁腺分泌甲狀旁腺素。
甲狀旁腺素具有破骨作用,即將骨骼中的鈣反抽調出來,藉以維持血鈣水
平。由於缺鈣,會導致骨質疏鬆、骨質增生、兒童佝僂病、手足抽搐症以及
高血壓、腎結石、結腸癌、老年痴獃等疾病的發生。

缺鈣的原因:
1、日曬不夠,導致身體內部維生素D含量減少,無法促進鈣的吸收。
2、飲食結構不合理。健康的飲食應該是肉類與纖維類食物食用比例1:2—1:2.5,過多食用肉類或者纖維類都將導致鈣的流失。
3、膠原蛋白攝入過少。
4、鈣攝入過少。
5、煙酒過量、長期飲用濃茶、咖啡等。

倘若食物中的鈣、磷、維生素D長期供給不足或鈣磷比例失調,或小腸吸收不良,骨鈣的沉積就會減弱甚至停滯;而鈣質卻會悄悄地從骨骼中流失到軟組織及血液中。人體從35歲左右開始每天就會丟失30~50毫克的鈣質,到了50歲骨總量竟減輕到0.7公斤左右。人到中老年會個頭變矮,就與脊柱脫鈣變短有關,如果長期缺鈣,一到老年,骨質增生、骨質疏鬆症及牙齒脫落就會接踵而至,骨折也易時常發生。
由於骨鈣的流失,軟組織及血液中的鈣含量增加,就會使人容易疲勞、周身乏力、腰酸背痛。另外,細胞鈣濃度增加,會引起血管平滑肌的收縮,促使動脈管壁粥樣脂質沉著,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老年痴獃等病都與長期缺鈣有著密切關系。
鈣怎麼補:中國營養學會規定的鈣日供推薦標准量為:兒童800~1200mg,少年1000~1200mg,成人與老年人800mg,孕婦1500mg。而衛生部調查資料顯示,我國鈣攝入量僅為標准量的50%左右,尤其是中小學生及50歲以上的中老年,普遍鈣攝入量不足。

鈣的吸收必須要一個元素參與,就是維生素D,那麼維生素D從哪來呢,很多人以為是從膳食里來,其實維生素D最主要的來源是接受日光、紫外光的照射,然後皮下的一種膽固醇,經過各種代謝以後轉變成活性的維生素D,那麼這種活性的維生素D促進我們腸道對食物中鈣的吸收率。而有些情況之下,比如說冬天人們戶外的活動比較少,特別是北方地區,還有些情況呢,是根本就不喜歡戶外活動,或者是經常隔著玻璃來照射陽光。那麼,這些情況都可能造成它陽光特別是紫外光接收的量比較少。這樣子呢,皮下的膽固醇就不容易轉變成維生素D3,或者轉變的量達不到他的需要量。已經有很多的研究發現,在很多的骨質疏鬆的人里頭,有相當的人是因為不喜歡戶外運動或者受天氣條件各方面的影響,戶外運動比較少,使他體內活性維生素D的水平比較低。這樣直接導致鈣的吸收率下降。

補鈣的方法:
1、飲食平衡。肉食與素食比率為1:2-1:2.5方為正常,過多食用肉類或者纖維類均會導致吸收不平衡,鈣質流失。
2、加強戶外運動,增加日曬。
3、禁止食用菠菜
4、食用牛奶等高鈣飲料,避免喝濃茶、咖啡。
5、每周煲龍骨湯(豬脊椎骨),煲湯時將龍骨與其他配料一起下鍋,湯水選擇冷水,煲湯時候必須放適量醋,方便鈣質溶解。(紫菜湯、山葯、西藍花同樣也要多食用)(中醫有句話:"腎主隋",多食山葯可在體內可以生成粘多蛋白,達到固鈣的作用)
6、加強膠原蛋白攝取。多食用豬蹄等富含膠原蛋白的肉類。
7、飲食要以清淡為主,少放鹽,每天多喝水。
8、不能食用腌制類、熏肉、風干肉等食品。

補鈣的食物
乳類: 牛、羊奶及其奶粉、乳酪、酸奶、煉乳。

豆類: 黃豆、毛豆、扁豆、蠶豆、豆腐、豆腐乾、豆腐皮、豆腐乳等。

魚蝦蟹類與海產品: 鯽魚、鯉魚、鰱魚、泥鰍、蝦、蝦米、蝦皮、螃蟹、海帶、紫菜、蛤蜊、海參、田螺等。

肉類與禽蛋: 羊肉、豬腦、雞肉、雞蛋、鴨蛋、鵪鶉蛋、豬肉鬆等。

蔬菜類: 芹菜、油菜、胡蘿卜、蘿卜纓、芝麻、香菜、雪裡蕻、黑木耳、蘑菇等。

果類: 檸檬、枇杷、蘋果、黑棗、杏脯、橘餅、桃脯、杏仁、山楂、葡萄乾、胡桃、西瓜子、南瓜子、桑椹干、花生、蓮子等。

、飲食平衡。肉食與素食比率為1:2-1:2.5方為正常,過多食用肉類或者纖維類均會導致吸收不平衡,鈣質流失。
2、加強戶外運動,增加日曬。
3、禁止食用菠菜
4、食用牛奶等高鈣飲料,避免喝濃茶、咖啡。
5、每周煲龍骨湯(豬脊椎骨),煲湯時將龍骨與其他配料一起下鍋,湯水選擇冷水,煲湯時候必須放適量醋,方便鈣質溶解。(紫菜湯、山葯、西藍花同樣也要多食用)(中醫有句話:"腎主隋",多食山葯可在體內可以生成粘多蛋白,達到固鈣的作用)
6、加強膠原蛋白攝取。多食用豬蹄等富含膠原蛋白的肉類。
7、飲食要以清淡為主,少放鹽,每天多喝水。
8、不能食用腌制類、熏肉、風干肉等食品。

這個你要多看下,每周讓他喝骨頭湯,要放醋,一定要嗮太陽,山葯則可以減緩鈣質流失。

3、據美國的研究數據統計,骨質疏鬆症的年發病率已經遠遠高於

心臟病發作、中風和乳腺癌發病率的總和。然而,生活中絕大多數人並不認為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往往是在發生了明顯的腰痛,甚至髖關節骨折後,才意識到自己發生了骨質疏鬆。

其實,骨質疏鬆的發病率遠遠高於人們的想像,骨質疏鬆,離你並不遙遠。

老百姓總認為老年骨折就是骨質疏鬆,其實不然,骨質疏鬆是以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徵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於發生骨折的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早期常無症狀或症狀輕微,隨著骨丟失的加重,可出現以下臨床表現:疼痛,常以腰背痛多見;身長變短、駝背;骨折,常見椎體骨折及髖部骨折;呼吸功能下降,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

骨折是骨質疏鬆症最常見和最嚴重的並發症,也往往是人們發現骨質疏鬆的第一原因。一般來說,人體最容易發生骨折的是脊柱,其次是髖部。發生於脊柱的骨質疏鬆性骨折多發於胸腰椎的椎體,多為老年患者,如拿重物不當、咳嗽或乘坐汽車時的顛簸等就可能引起。骨折後,患者由於疼痛,不得不長期卧床,從而繼發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靜脈血栓等,而這些並發症,個個都是危及生命的。因此,當發生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性骨折後,應盡早治療,避免長期卧床,避免各種並發症,盡早打破這種惡性循環。

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治療,可以選擇的方案主要有:

卧床休息、葯物止痛和手術治療。葯物止痛通常效果不佳,還會產生耐葯;而手術治療在過去是採用多節段脊柱融合內固定的方法,其創傷大,出血多,而且骨質疏鬆使內固定不可靠,術後並發內固定失敗。目前,對於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治療,有了新的方法—經皮椎體後凸成形術。這是一種微創手術,一般來說,一個椎體從穿刺到完成,只需要30 分鍾的時間。手術切口只有0.5cm 大小,還沒有我們的小手指頭寬。在國外,這一手術很多是在門診完成的,做完手術休息一會兒就可自行回家。

雖然對於骨質疏鬆及其並發症的治療進展日新月異,但是,再好的治療也不及早期的預防。主要預防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1)保持合理均衡的飲食。如牛奶、豆製品等,不足的部分給以鈣劑補充。我國營養學會推薦鈣攝入量為成年人元素鈣每日800 ~ 1000mg,維生素D 的日攝入量為200 ~ 400IU。

(2)運動。適量運動,尤其是負重運動,可增加骨峰值和減少及延緩骨量丟失;運動還可以增加機體平衡能力及靈活性,有助於防止跌倒而減少骨折的發生。

(3)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酗酒和過量咖啡因的攝入可影響維生素D 和鈣劑的吸收和利用。

(4)避免應用誘發骨質疏鬆的葯物。如糖皮質激素、抗癲癇葯、長期甲狀腺素替代治療、肝素等。

(5)防止跌倒。跌倒常為發生骨折的直接誘因,對於有跌倒傾向的患者應給予適當的保護措施。

骨質疏鬆的早期發現,同樣對骨質疏鬆的預防有著重要意義。

骨密度可反映當前骨代謝狀況, 是診斷骨質疏鬆症的主要手段,對預測發生骨折的危險性有很重要意義。骨代謝生化指標可全面反映骨膠原的合成與分解、骨礦化、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活躍程度,亦即骨形成與骨吸收情況,並可反映骨轉化速率,具有變化早、敏感性高的特點,可預測以後骨轉化趨勢和骨密度變化。故目前在臨床上,常採用骨密度和骨代謝生化指標的檢測相結合的辦法監測骨量的變化。骨密度儀是實現這一檢測的重要工具。我們建議以下人群應進行骨密度儀的檢測。

65 歲以上女性、70 歲以上男性無其他骨質疏鬆危險因素;65 歲以下絕經後女性或70 歲以下老年男性伴有一個或多個骨質疏鬆危險因素;有脆性骨折史的男、女成年人;各種原因致性激素水平低下的男、女成年人;X 線攝片已有骨質疏鬆改變者;接受骨質疏鬆治療進行療效監測者;有影響骨礦代謝的疾病和葯物應用史的患者。

//為什麼骨質疏鬆逼近白領麗人?

4、為什麼老年女性患骨質疏鬆的比例比老年男性高?

因為女性要經歷更年期,也就是醫學上所說的絕經期,此期間體內激素代復謝紊亂,尤其是雌激素水平急速下降,對骨骼影響很大,造成骨吸收制相對明顯增加,骨丟失增快,引起骨量的下降,導致骨質疏鬆。因zd此女性較男性更容易得骨質疏鬆。

5、為什麼老年女性骨質疏鬆發生率比男性高?

骨質疏鬆發生的原因復雜,生理或病理的許多因素皆可引起骨質疏鬆。其發病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一般地講與性別沒有必然聯系。但老年人中女性骨質疏鬆的發病率明顯高於男性。據統計,骨質疏鬆的發生率老年男性約為20%,絕經後女性約為50%,老年女性骨質疏鬆佔全部骨質疏鬆者的70%---80%。其原因主要是回由於女性絕經後性腺萎縮,功能下降,體內雌性激素水平明顯降低,骨骼分解遠大於生成速度,骨骼處於負鈣平衡狀態所致。而男性體內性激素變化遠沒有女性答明顯,故而老年男性骨質疏鬆的發生率和進展速度都低於女性。

6、骨密度高常見是什麼病?什麼原因造成?會出現什麼症狀?

下面這個是轉載的一篇
近來,一則消息掀起了軒然大波——骨密度還能預測乳腺癌的風險。這是發表在9月1日美國癌症學會期刊《癌症》上的一項最新研究得出的結論。一位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名叫Zhao Chen的學者,對近萬名絕經後婦女(平均年齡63歲)進行研究,評估了這些婦女的初始骨密度水平及蓋爾(Gail)風險模型。隨後,他們對這些婦女進行了平均約8年的跟蹤調查,觀察哪些婦女最後發展成乳腺癌。具有高蓋爾系數的婦女與低蓋爾系數的婦女相比,罹患乳腺癌的風險要高35%。研究還發現,總的髖部骨密度T值每增加一個單位,發展成乳腺癌的風險就增加25%。

從上述研究結果,可以使人產生髖部骨密度越高,患乳腺癌風險越大的印象,其結論是否確鑿,尚需更層次的研究。但實際上,在骨科臨床,骨密度是一項很常用的檢查。

骨密度檢查:即BMD tests,是確定骨骼健康狀況的一種檢查方法,可以鑒別骨質疏鬆症,預防骨折風險,監測骨質疏鬆症的治療效果。人體多個部位都可以進行骨密度測量,如髖部、脊椎、腕部、足跟等。

骨質疏鬆的診斷標準是建立在已知病人骨密度和正常年輕人骨密度平均值對比基礎上的。骨密度的測量結果與健康年輕人數據兩者之間涉及一個標准差(SD),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診斷標准,骨質疏鬆症的定義基於骨密度水平,如果T分數在「標准」范圍內,則骨密度被認為正常,而比正常平均骨密度峰值低2.5個標准差的人稱為骨質疏鬆患者,這些人群最終超過95%的人發生骨折。

正常:骨密度在年輕人平均值的1個標准差內(+1~-1SD)
低骨密度:骨密度低於年輕人平均值1~2.5個標准差(-1~-2.5SD)
骨質疏鬆症:骨密度低於年輕人平均值2.5個標准差(低於-2.5SD)
嚴重骨質疏鬆症:骨密度低於年輕人平均值2.5個標准差,伴有一處或多處骨質疏鬆性骨折。

臨床上,常有些病人拿著幾張不同病人的骨密度檢查單,問醫生病人間骨密度值的比較,或是治療兩三個月後就要求復查骨密度,看是不是有療效,其實這些都是誤區,骨質疏鬆的診斷是基於患者與正常人的骨密度平均值的對比。因此,骨密度檢查只能縱向比較,橫向比較並不可靠。對於使用激素的病人,要求每隔半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查,以了解骨質流失的程度;而對於要反映骨質疏鬆症病人的治療效果的情況,每隔一年檢查一次就可以了。

用雙能X線吸收法(DEXA)測定腰椎和髖部,是目前使用最廣泛和比較真實反映是否需要補鈣的檢查手段,其表達的是被測骨的平均每1平方厘米上有多少克的羥基磷灰石,即骨密度BMD(g/cm2)。而少數葯店、商場里擺放的單光子骨密度測試儀,只能簡單測量人體腕部的骨密度,反映骨密度情況並不全面。

有病人經常有疑問:「雌激素預防骨質疏鬆的同時會不會又帶來乳腺癌」。目前乳腺癌的發病原因還不清楚。但是研究發現,乳腺癌發生與乳腺組織暴露在雌激素里的時間延長的關系不容忽視。絕經後婦女長時間補充雌激素,育齡婦女不加選擇地口服甾體激素避孕葯,飲食中高蛋白質,高脂肪的攝入,都可引起雌激素水平的提高,延長雌激素對乳腺上皮的刺激,增加乳腺癌的危險性。因此,對於絕經後婦女,盲目的以大劑量補充雌激素的方法預防骨質疏鬆並不可取。

一般在35歲左右,人體骨量達到其一生中的最高值,這時鈣的含量就是人體的峰值骨量。主要由三種因素決定:遺傳因素;補鈣因素;身體鍛煉狀況。因此,骨質疏鬆並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這種無聲無息的流行病正悄悄影響著二三十歲的年輕女性的健康。所以現代女性應轉變觀念,改變生活方式,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好自己和全家人的生活,讓骨質疏鬆症不要過早地「找上門」。

那麼,從生活角度,該注意些什麼呢?其實,一些病人的個人嗜好與骨質疏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常見的有如下幾項。

1、口重:食物中加入過量的鹽,不僅會增加心血管病的風險,還會導致骨質疏鬆。人體內的鈉經過腎隨著尿液排到體外,同時也會損耗鈣。人體需要排掉的鈉越多,鈣的消耗也就越大,最終必會影響到骨骼健全所必需的鈣質。

2、咖啡與茶:過量攝取咖啡和茶可導致骨質疏鬆症。有些研究發現過量攝入咖啡的人,鈣的排泄明顯增加,其髖部骨折的發病率也增加。另外,含磷的可樂飲料也屬此類,應盡量避免過量攝取。

3、吸煙:吸煙可以引起骨質疏鬆症。吸煙主要會影響到骨骼的外層也就是皮質骨的密度,而受影響最大的就是髖骨,吸煙者的髖骨密度普遍比不吸煙者低5%以上。需要強調的是,女性吸二手煙同樣易患骨質疏鬆。

4、蛋白質攝入多:高動物蛋白質飲食很容易引起鈣缺乏症。這主要是因為含硫的動物性蛋白進入人體後,會使血液呈現酸性反應,逼迫身體從骨質中提取鈣質來平衡酸性血液;其次,食物中的鈣經過消化,變成游離鈣才能被小腸吸收,而紅肉(豬肉、羊肉、牛肉等)中含有大量的磷酸根,會在消化道中與鈣結合,從而減少人體對鈣的吸收;另外,紅肉中飽和脂肪酸含量非常高,會在胃腸道內與鈣結合,形成不溶性脂肪,使鈣的吸收率降低。

5、過量食用巧克力:出現這種原因可能是因為巧克力含有草酸酯和糖。草酸酯會減少鈣的吸納量,糖則與鈣的代謝有關,而鈣又會對維持健康的骨質起到重要的作用。

6、飲酒:研究發現過量飲酒在男性可明顯地引起骨質疏鬆症。這可能是乙醇抑制骨形成,同時過量乙醇抑制了腸道對蛋白的攝入,使雄性激素的分泌減少,而男性雄性激素水平低下可以引起骨質疏鬆。

7、常時間睡高溫床會骨質疏鬆嗎

睡高溫床和骨質疏鬆沒關系,骨質疏鬆是和女性絕經,中老年人鈣流失,還有一些繼發性的原因有關的。
預防骨質疏鬆的飲食原則如下:
一、日常的飲食要補充豐富的維生素,比如牛奶、蛋類、瘦肉等,同時要補充足夠的鈣質。但是要減少鹽的攝入量,進而保存體內的鈣質。
二、飲食要保證維生素D的攝入量,膳食鈣如果由於某些原因不能滿足需要,必要的時候可以補鈣劑。骨質疏鬆的飲食需要合理補鈣。
三、在補充鈣劑的時候,還可以選擇鈣含量高並且吸收率高的法蘭秀食物鈣,其元素鈣含量高,因此吸收的也會相對的高一些,是鈣補充制劑的上選產品。
四、 骨質疏鬆患者需補充法蘭秀補骨膠原,這是專門防治骨質疏鬆的,能促進鈣吸收,增加骨密度,強健骨骼.這也是屬於骨質疏鬆的護理方式之一。
五、 骨質疏鬆患者需節制飲酒. 減少鹽量,以免愈多的鈣質隨著鈉在尿液中被排出。

與高骨轉換率骨質疏鬆症參考值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