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人有高血壓,心臟病,一直堅持服維爾亞、欣康緩釋片、波依定5mg,血壓控制平穩,現骨折疏鬆.
你好,患了高血壓建議低鹽飲食,低脂肪飲食.一定要禁煙,酒,避免情緒激動.如果有高血脂必須同時治療啊.否則降壓效果不好.在當地醫生指導下選擇降壓葯如:心痛定.最好選擇緩釋片如波依定或硝苯地平緩釋片口服,血壓更平穩.多吃些果蔬是有好處的.
2、長效降壓葯有哪些
長效降壓葯主要有依那譜利、培哚普利、氯沙坦(科素亞)、福辛普利、苯那普利(洛汀新)、硝苯地平緩釋片等等。
3、腳腕發軟是怎麼回事?
這種情況和身體虛弱有關,9免疫力低下, 建議去醫院做風濕因子抗o血沉
4、;髙血壓,心臟有房顫是偶爾發病發病時間及原因:不明
你好,引起腿腳抽筋的常見原因大體有以下幾種:
①外界環境的寒冷刺激,如冬季夜裡室溫較低,睡眠時蓋的被子過薄或腿腳露到被外.
②疲勞,睡眠,休息不足或休息過多導致局部酸性代謝產物堆積,均可引起肌肉痙攣.如走路或運動時間過長,使下肢過度疲勞或休息睡眠不足,都可使乳酸堆積;睡眠休息過多過長,血液循環減慢,使二氧化碳堆積等.
③老年婦女雌激素下降,骨質疏鬆,都會使血鈣水平過低,肌肉應激性增加,而常發生痙攣.
高血壓患者建議低鹽飲食,低脂肪飲食.一定要禁煙,酒,避免情緒激動.如果有高血脂必須同時治療啊.否則降壓效果不好.在當地醫生指導下選擇降壓葯如:心痛定.最好選擇緩釋片如波依定或硝苯地平緩釋片口服,血壓更平穩.多吃些果蔬是有好處的.
5、我外公的血壓老是降不下,吃什麼都不沒效果,有什麼好的辦法呢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是各種心腦血管病的發病基礎。控制高血壓是預防心腦血管病的關鍵所在。高血壓的治療分葯物和非葯物治療兩類。高血壓的葯物治療固然重要,但各種降壓葯物只能針對高血壓病理過程中的某一環節,有時雖能取得一時的降壓效果,但常顧此失彼,導致一系列副反應的產生,有些甚至是長期和嚴重的,如精神抑鬱、陽萎等等。這些情況即使在使用多種降壓葯物聯合應用時也不能完全避免,高血壓的非葯物治療及醫療保健恰恰可以彌補這一缺陷,實踐證明,很多行之有效的非葯物治療措施可以使一部分患者的血壓得到有效的控制,且不存在葯物治療伴發的不良作用。高血壓的非葯物治療及醫療保健的主要措施包括: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減輕體重、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等。 以下談一些具體的措施及方法。 1、合理膳食 飲食與高血壓有很大的關系。攝鹽過多可使血壓升高,飽餐與甜食易使人發胖,肥胖易使血壓升高。高血壓患者的飲食中,既要保證充分的熱量、脂肪和必需蛋白質,但又不宜過量。適當的多吃含蛋白質高的食物,如各種豆類及豆製品、蛋清、牛、羊、豬的瘦肉、魚肉、雞肉等。盡量少吃或不吃動物的內臟,因為動物內臟富含膽固醇,易使血脂增高。提倡多吃新鮮的蔬菜和瓜果。蔬菜中富含纖維素,對於老年人來說,還可以防止便秘。各種蔬菜和水果中富仿維生素C,可以調節膽固醇的代謝,控制動脈硬化的進展,降低血壓。 主要的膳食要求如下。 (1)低鹽飲食 我國人群每人每日平均食鹽(包括所有食物中所含的鈉摺合成鹽)為7~20g,明顯高於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每人每日進食鹽6g以下)。主要原因如下: 1)人們對進食大量的鹽易導致高血壓認識不足; 2)在烹調時放入了含鹽高的調料(如醬油、黃醬、豆瓣醬等); 3)我國膳食結構的特點是副食少,主食多,為進主食就得在副食中多加鹽; 4)由於長期傳統的影響,人們喜歡食用鹽腌製品,這樣就在人群中形成嗜鹽的習慣。鈉鹽攝入量與血壓呈量效關系。有研究顯示,每日攝入食鹽5~6g,血壓下降8/5mmHg(1.1/0.7kPa)。每日攝入食鹽2.5-3g,血壓下降16/9mmHg(2.1/1.2kPa)。絕大多數人都能承受中等量鈉鹽(5-6g)攝入限制。對於血壓正常者,低鹽飲食可以預防高血壓。低鹽飲食對熱環境中重要營養物的攝入及運動耐量並沒有影響。限制鈉鹽的攝入不但降低血壓而且可以減少葯物劑量,因而使葯物的不良反應減輕。一般來講,人們每日從食物中攝取的鹽約為2.5-4.5g,如果將每日鹽量控制在6g以下,做飯和吃飯時另加入的食鹽量應少於2-3g。 進行低鹽飲食的一些具體措施有: 1)多吃天然食品,少吃或不吃加工好的食品。天然食品中鈉含量低而鉀的含量較高。多數加工好的食品中加入了鈉而去掉了鉀。 2)在做飯時不加鹽,但為了保持口感,可在吃飯時加少許食鹽。 3)濁吃隔夜飯菜。 4)不吃或少汔快餐,多數快餐中鈉含量高。對於那些口味較重的人,應該逐漸減少食鹽的攝入,不追求一步到位。在日常生活中,正確估計食鹽的量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瓷勺一平勺食鹽約為18g,瓷勺一平勺醬油相當於食鹽3g,咖啡勺一平勺食鹽約為3g一小撮(用三個手指尖)食鹽約為2-3g,患者可根據需要和可能情況進行應用。 (2)補充鉀、鎂、鈣 限制鈉攝入可能會相應增加鉀的攝入和因減少利尿劑的應用而使鉀的排出減少,因而使體內鉀量增加。含鉀量較高的食物有黃豆,小豆、綠豆、豆腐、土豆、大頭菜、花生、海帶、紫菜、香蕉等。鉀添加劑能使血壓下降。和血壓正常者相比,高血壓患者鈣的鑷入減少且尿中排泄增加。研究顯示,每日補充1-2g鈣可以降低血壓。老年高血壓患者對補充鈣鹽的反應相對較差。日常生活中應特別注意,由於高血壓患者為了減少飽和脂肪酸和鈉的攝入而減少牛奶和乳酪和攝入,從而不經意的減少了鈣的攝入。患者每晚睡前喝牛奶1-2杯,可以幫助降低血壓,還可以預防骨質疏鬆。 2、適量有規律的有氧運動 運動可以調節人體的高級神經活動,使血管舒張,血壓下降。同時也可以增強心血管的功能,促進脂質代謝,控制肥胖,並能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但是,高血壓患者的運動,應選擇適當的項目,不宜參加過於劇烈的運動,而要量力而行。鼓勵那些有運動習慣的人盡量延長他們能運動的時間。根據高血壓患者個體健康狀況、年齡以及個人的愛好來決定運動量。走路或騎自行車是最適合的有氧運動。如果沒有特別情況,應該每天運動1次,每次運動場30min,每周運動5次,使運動目標心率達到期170-年齡,例如,一個50歲的患者,其目標心率為120次/分。要養成一種習慣,從而使高血壓處於一種穩定的狀態。運動訓練要包括大腿及手臂的大肌肉群的活動,而避免僅限於小肌肉群的靜態的收縮運動。對老年人此點特別重要。 3、減輕體重 飲食中脂肪的增加會增加有肥胖傾向者肥胖的危險,體重增加明顯者應減少脂肪攝入。合理的飲食既可以保證集體必需的營養,又可以控制肥胖,是高血壓防治中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適量的有規律的有氧運動也是減輕體重和保持體重穩定在一個理想水平的有效方法。 4、戒煙限酒 吸煙對人體有百害而無一利,不論有無高血壓都不應吸煙,吸煙者應戒煙,並應減少或避免被動吸煙。大量研究表明,過量飲酒會使血壓明顯增高。對於喜歡飲酒的高血壓患者,應該勸其戒酒或少量飲酒。大量飲酒可使血壓持續升高,易誘發腦血管意外。實在不能戒酒者,主張飲用少量紅葡萄酒,因為少量紅葡萄酒可以擴張血管。 5、保持心理平衡 長期精神壓力和心情抑鬱是引起高血壓和其它一些慢性病重要原因之一,對有精神壓力和心理不平衡的人,改變他們的精神面貌需做長期細致的工作,一方面靠政府與政策的力量改善大環境,另一方面則靠家屬與社區醫師做耐心勸導,幫助這些人參與社交活動,如參加體育鍛煉、繪畫等,在社團活動中傾訴心中的困惑,得到同齡人的勸導和理解。要積極調動患者自身的潛力,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娛樂。 高血壓的治療貴在控制,實現高血壓的控制貴在堅持,高血壓的非葯物治療是高血壓治療的基礎,只要日常生活中細心注意,將會大大有益於的血壓控制。相信廣大高血壓朋友們,只要肯下決心,意志堅定,這是一定能夠實現的。 4 謹防治療誤區 高血壓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大多數患者都採取家庭治療的方法。這種治療方法雖然方便,但實際治療過程中卻存在不少誤區,有些甚至可能導致嚴重後果,因此,治療高血壓須走出這樣的誤區。 誤區一:不測血壓服葯 許多高血壓患者平時不測血壓,僅憑自我感覺服葯,平時感覺無不適時少服或不服,一有頭暈、頭痛等症狀時就加大葯量,殊不知,血壓忽高忽低或下降過快,同樣會出現頭暈、頭痛等不適症狀,不測血壓,盲目服葯,不僅不能控制血壓穩定,還可使病情惡化,誘發心腦血管疾患。 誤區二:間斷服葯 有些人在應用降血壓葯物治療一段時間後,症狀好轉,血壓降至正常,即認為已「治癒」,便自行停葯,結果在不長時間後血壓又升高,再用葯使血壓下降後再停葯,人為地使血壓降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這樣對人體的危害較大,不僅能使病情惡化,使機體產生耐葯性,而且還會導致「高血壓危象」。 誤區三:無症狀高血壓不服葯 一些高血壓患者血壓雖然很高,平時卻無任何自覺症狀,由於身體沒有其它不適,這些人很少服葯或不服葯,從病理學方面講,無症狀高血壓長期不服葯,可使病情加重,又可誘發心腦血管疾患。 誤區四:降壓過快一些高血壓患者治病心切,常常擅自加倍服葯或數葯並用降血壓,數天內血壓大幅度下降,降壓過快可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引發腦梗塞等嚴重後果,這種教訓是深刻的。 誤區五:睡前服葯 有些高血壓病人喜歡睡前服用降壓葯,認為這種治療效果會好些。其實這是一個誤解,人在睡眠後,全身神經、肌肉、血管和心臟都處於放鬆狀態,血壓比白天下降20%左右,如果睡前服葯,兩小時後正是葯物的高效期,這樣就導致血壓大幅度下降,使心、腦、腎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從而使血液內的血小板、纖維蛋白等凝血物質在血管內積聚成塊,阻塞心腦血管,引發缺血性心腦中風。 誤區六:濫用亂用高血壓葯品 高血壓按其病情及其它器官的損害情況分為3級4 組,對各級高血壓的治療用葯有所不同,有些人患高血壓後,不按醫囑服葯,而是按照別人治療高血壓的用葯處方用葯,或者偏信廣告中的好葯,這樣就勢必出現治不對症、葯不對病的情況,延誤疾病的治療。 因此,高血壓患者在用葯治療時,除避免上述誤區之外,為了更好地發揮葯物的治療作用,達到既有效地控制血壓穩定,又減少並發症的目的,必須嚴格遵照醫囑或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用葯。 5 降壓葯的使用 降壓葯分下列幾類:1,利尿劑。如HCT。2,B-受體阻滯劑。如倍他樂克。3,CCB。如波依定。4,ACEI。如蒙諾。5,ARB。如代文。6,a--受體阻滯劑如哌唑嗪。7,a--受體阻滯劑+B-受體阻滯劑。如卡維地洛。8,復方制劑。如北京降壓0號。9,血管擴張劑。如硝普鈉。10,中樞降壓葯。如可樂寧。等。 如果您有高血壓,醫生會根據您的各種情況為您選擇一種或幾種葯物。通常是從一種葯的小劑量開始,經過一段時間,如果血壓未降至預期水平,則逐漸增加劑量。如果某一種葯物用到最大劑量,血壓仍不能充分下降,就可以換用另一種葯物,或加用另一種葯物聯合使用。總之,選擇對您量適合的葯物種類與劑量需要一個過程。理想的結果是採用最低劑量和最少種類的葯物使血壓得到充分控制,並且沒有明顯不適的副作用。 6 降壓葯效果不好怎麼辦 許多人反映,吃了許多葯,血壓還是降不下來,怎麼辦?讓我們先分析一下降壓治療效果不理想可能的原因。 一是測量血壓有偏差。有的高血壓患者一見醫生就緊張,血壓就會升高,這叫「白大衣反應」。所以,在門診檢查時血壓相對比在家裡測要高。遇到這種情況先別急,在家裡每天定時測一段時間,相對比較平穩的數字比在醫院里所測量出來的數字可能更真實。千萬不要一看血壓沒降下來就增加葯量或換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 第二種可能是用葯不當或者劑量不夠。有些患者光用一種降壓葯,血壓仍然持續升高,這時應告知醫生考慮加用第二種降壓葯聯合應用。從低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到降壓效果轉好,如果降壓葯物劑量不恰當,就及時調整,再仔細觀察,直到確實合適的劑量。也有的病人是沒有遵醫囑,服葯時間不夠長,降壓未到最佳療效就停葯,而影響降壓效果。長效制劑有平穩降壓的優點,一般服葯後一周起效,兩周顯著,六至八周達最佳水平。 第三種可能是存在某些使血壓升高的負面因素,如情緒緊張、睡眠不好、吃得太咸等等。這些非葯物因素對血壓的升降影響很大,因此要盡量去除,以改善葯物治療的效果。 第四種為其他問題,如某些疾病引起了繼發性高血壓,或患者本身得的是頑固性高血壓,不容易治好。要弄清這些,需進行全面的檢查,或者請經驗豐富的專家確診。 高血壓患者降壓效果不明顯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有人是血壓波動大,有人是血壓穩定但持續偏高,這與許多因素有關。要強調的是,病人一定要積極配合醫生,有計劃、有規律地用葯,這樣相當一批患者血壓會有明顯下降。 7 血壓下降可以停葯嗎? 血壓降下來可以停葯嗎? 高血壓可分為兩種。約90%的高血壓病人至今仍病因不明,這種高血壓稱為原發性高血壓;約10%的病人的高血壓源於其它疾病(多為腎源性),這種高血壓稱為繼發性高血壓。對繼發性高血壓病人,如果找到病因,並加以糾正,可能通過手術等方式根治。但對原發性高血壓而言,目前還沒有葯物能消除其病因。所有降壓葯都只有在服用期間有效,停葯後血壓又會回升。因此,高血壓病人應該長期堅持服葯,保持血壓的穩定。切不可吃吃停停。只要認真應用現有的葯物與非葯物治療,穩定控制血壓,就可預防心腦腎眼底血管疾病的發生,也就是說,您完全可以幫助自己把握未來。所以千萬不能自行停葯。 8高血壓治療的ABCDE方案 高血壓,冠心病患者應遵循以下的ABCDE方案,有利治療疾病和控制病情。 A:指使用阿斯匹林和ACEI。 B:指控制血壓和使用B--受體阻滯劑了。 C:指調脂和戒煙。 D:指控制飲食和治療糖尿病。 E:指健康教育和運動。 附:降壓治療一二三(原作作:聽柳) 一、初次發現血壓高 對於診斷為原發性高血壓病的患者,應首先做心電圖、肝腎功能以及血液生化檢查,以利於隨後的系統、有效治療。高血壓治療不能單純依賴葯物,而要先進行適當的休息、改變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加強體育活動,減輕體重,避免情緒激動及精神緊張。通過上述措施,部分患者高血壓可以明顯下降,甚至恢復到正常范圍。而只有經過1~2個月的觀察,血壓居高不下者(或者下降不滿意)才需考慮選擇適當的降壓葯物治療。 二、服降壓葯後出現不適 部分高血壓患者服葯後會引起頭脹、心慌、乾咳、低血鉀等。但是,只要遵循下述原則服葯,即可達到揚長避短的目的。①用葯之初,應先從小劑量開始。如每次服半片或1/3片,(特別是對於老年患者)逐漸加至正常劑量,或採取飯後服葯的方法;②搭配服用(目前提倡聯合用葯)。如服葯後心率加快,可配合小劑量β-受體阻滯劑(如倍他樂克、康可等),如服用排鉀的利尿劑(雙氫克脲塞等),可適當補充鉀或多吃些含鉀豐富的食物和水果;③服用易引起浮腫的降壓葯時,可同時服用利尿劑。總之,不可因為降壓葯一時帶來的不適症狀而放棄繼續服用。有些葯物隨著時間的推移,病人會逐漸適應。 三、老年人血壓不穩定 老年高血壓患者常伴隨下列一些特點:①是多見以收縮壓增高為主,也易引起波動和產生不適感;②是體內壓力感受器的敏感性減退,所以對血壓的調節功能降低,易出現血壓大幅度波動;③是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④是多伴有臟器功能受損,因此常導致降壓葯物在體內的代謝或排泄過程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性。因此,老年患者服用降壓葯不可千篇一律,要強調個體化。老年高血壓患者盡量能做到;①自備血壓計。②能夠准確測量血壓。③對常用降壓葯物要有一定的了解。④按時定位測量血壓,要間斷去醫院復診,請醫生根據您血壓波動情況,進行進一步的用葯指導。 附:降壓治療不能急於求成(原作作:聽柳) 有些首次發現高血壓的病人非常焦急和害怕,因而迫不急待地想把血壓立即降下來。殊不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降血壓過急過快除了可引起頭暈、頭痛等反應,還可能導致腦梗塞。 高血壓病人,尤其是血壓已增高多年而沒有出現自覺症狀的患者,身體已適應了這種「高血壓狀態」。如果使用強效的降壓葯,使血壓過快過多地降下,則會造成大腦供血不足,病人就會感到頭暈、頭痛,反而很不舒適。此時如果病人又有腦動脈硬化,血管彈性差、血液黏稠就很容易釀成腦梗塞的惡果。因此,高血壓病人降壓切不可急於求成,2、3級以上的高血壓病患者,降壓更應循序漸進。應在醫生指導下,使血壓逐步下降,爭取在3~5天左右使血壓下降至正常值。如果是2級以上高血壓病人,則降壓過程還應延長,一般可在1~3周使血壓下降到正常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