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哪些運動適於中老年人防止骨質疏鬆?
中年以後肌肉力量逐漸減弱,如果注意經常運動,可使肌肉變得粗壯有力,使骨質加厚加固,減輕骨質丟失,防止骨質疏鬆。
怎樣進行運動,不必強求一致也不必有特定的場所,可以根據個人環境和條件進行。比如能在早晨到花園或空地鍛煉後上班,積極參加工間操,也可在坐或站立工作約2小時後稍走動一下,用力伸展四肢及轉動身體幾分鍾。運動動作要先簡後難,由靜到動,再由動到靜,最後形成一套有節奏的動作,堅持一段時間再增加新的動作。有條件的婦女可參加練拳、舞劍、打球、跳舞等活動,但都要姿勢正確並持之以恆,並要量力而行,達到身體發熱,微微出汗就可以了。如果感到頭暈、胸悶、心慌、氣短或非常疲勞,就應停下休息,以後縮短運動時間或換其他較輕的動作。
老年人在做體育活動時要輕、慢、穩,並循序漸進,要注意:①運動要適量,運動量太小,起不到作用;運動過量,則會引起身體損傷。運動量的適宜程度可用心率來測算,對一位70歲左右的無病老人來說,目標心率應定為100~120次份,最好維持15~20分鍾。②鍛煉應安排在光線充足的時間和地點,許多老人視力不良,如果晨起太早,光線亮度不足,容易跌倒發生骨折。還要選擇好運動場所,應以熟悉的環境為宜,需要時應有人陪伴。適合老年人的運動很多,如醫療保健操、太極拳、室內康復自行車、散步等。別看散步簡單,它對身體的益處並不平常,散步時也要講點方法,散步時要注意:①散步前應全身放鬆,調勻呼吸。②散步應從容和緩,百事不思,可使大腦解除疲勞,益智養神。③步履要輕松,猶如閑庭信步,周身氣血可暢達,能取得較好的鍛煉效果。④散步要根據體力,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做到形勞而不倦。步行也是很好的活動,在散步的基礎上,進一步可以進行步行鍛煉。
鍛煉身體應保持經常,但對老年人來說,要注意自身的特點,切不可操之過急,運動過量、過急或一次運動時間過長都會影響身體。如果覺得疲乏、食慾和睡眠不佳,可能是運動過量,要及時調整或暫停運動,疲乏緩解後,再開始正常運動。
2、請問骨質疏鬆如何鍛煉?
對於骨質疏鬆的人群是可以適度運動的,但一定要控制好運動量和強度。因為骨質疏鬆病人容易發生骨折,一經骨折能癒合也比較緩慢。但骨質疏鬆的病人也是需要鍛煉的,因為鍛煉可以使肌肉更發達,可以保護骨骼,還能為骨代謝提供更好的支持。
3、每天戶外鍛煉能預防骨質疏鬆嗎?
做運動的話,是可以幫助我們提高骨質密度的,如果是在戶外進行運動的話,還可以讓我們曬太陽,通過吸收陽光來生成火星的維生素D,這樣是有利於人體對鈣質是吸收。所以說每天做一些戶外運動是具有預防骨質疏鬆的出現。
4、骨質疏鬆易鍛煉嗎 什麼鍛煉最合適
很多人認為骨質疏鬆症患者的骨頭很脆弱,易骨折,不適合運動。確實,骨質疏鬆症患者的骨頭是很脆弱,容易骨折,但並非不適合運動。其實骨質疏鬆症更要運動,運動可鍛煉肌肉,肌肉強健可保護骨骼。下面給您介紹幾種適合骨質疏鬆症的運動。
方法/步驟
1
力量訓練。水中行走等力量運動,可增強肌肉力量,可防止骨質疏鬆。
2
負重的有氧運動。散步、爬樓梯等負重運動可鍛煉雙腿的骨骼,減少骨質流失。
3
柔韌性訓練。柔韌運動可以使身體保持平衡,防止摔倒。少做大幅度的運動,如彎腰、跑步等等。
5、運動對預防骨質疏鬆起什麼作用
運動和體育鍛煉在老年性骨質疏鬆的預防中起重要作用,有著葯物不可替代的功效。1、運動可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骨骼通過血流量的增加可得到充足的營養物質和無機鹽,從而減慢骨骼的衰老和退行性改變的速度。2、運動時骨骼的受力明顯增加。在受力的情況下,成骨細胞及其它有利於骨骼的生長因子代謝活躍,使骨骼的生長及更新加快,骨的密度和強度也明顯增加。3、運動時全身新陳代謝加快,食慾增加,促進了營養物質的吸收,可以彌補鈣、磷等物質的不足。
6、運動對骨質疏鬆的影響有哪些
從人體的氨糖量來講,氨糖25歲之後會慢慢缺失,所以需要及時補充,在勞動和運動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骨頭關節損傷。健力多的氨糖可以修復或逆轉損壞軟骨,潤滑軟骨,減少積液的。
7、骨質疏鬆的患者適合進行什麼運動?
骨質疏鬆的患者多為老年人,運動項目的選擇要慎重,應該根據自己身體狀況的不同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項目。美國運動醫學學會最新研究成果顯示,負重有氧運動對骨骼發展很重要,是預防骨質疏鬆的最好運動方式。一般選擇散步、慢跑、踏車、登台階、太極拳等運動,動作的速度和幅度相對較緩慢,既又能刺激骨骼,增加或維持骨量,防止骨量過多丟失,又可以增加肌肉力量,有效地防止骨質疏鬆引起的骨折。
一些強度或負荷較大、屏氣用力,以及對抗性或技巧性較強的運動,均不適合於骨質疏鬆患者。這些運動容易發生運動性損傷,甚至骨折。如仰卧起坐、坐位體前屈等動作,不適合骨質疏鬆患者。這些動作都需要彎曲脊柱,使脊柱承受很大的張力,很容易引發嚴重的背痛,甚至脊柱骨折。
運動量和運動強度應因人而異,應該針對個體運動能力的差異、骨密度及是否有骨折來制定運動療法方案。每次運動訓練時應有準備活動和整理運動(10~15分),運動持續時間一般20~30分。骨質疏鬆症患者應進行低強度較長時間的運動。在運動開始的第1周,要進行低、中等強度運動20~30分,運動2~4周後出現正常的運動反應且無並發症時,運動時間可以從20分逐漸增加。嚴重骨質疏鬆患者也可進行間歇運動。運動頻度通常為每周3次。
此外,每天堅持1小時日曬,能有效防治骨質疏鬆的發生。曬太陽應在上午6~9時,這時的陽光以溫暖柔和的紅外線為主,是一天中曬太陽的第一個黃金時段。而上午9~10時、下午4~7時,這兩個時間段陽光中的紫外線A光束增多,是儲備體內維生素D的大好時間,如果老人缺鈣或者骨質疏鬆,應該在這兩個時間段好好曬曬太陽。
8、骨質疏鬆適合什麼運動 幾項運動可鍛煉身體素質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免疫力會逐漸下降,機體功能減弱,骨密度和顧質量會有所下降,脆性增加,骨骼一旦經受些許的刺激就可能隨時發生骨折,這也就是為什麼老年人常常會閃到腰、腿崴到的原因,這都歸咎於骨質疏鬆症的形成,發生了此病,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很不方便進行。
患有了骨質疏鬆症,人的骨頭質量下降,容易遭受外界刺激而被破壞,這種疾病多發生於中老年人,一些疾病如腎臟、血液等疾病都會促使骨質疏鬆的形成,青年人也有一定幾率罹患此病,只不過病因尚未明確。那麼,骨質疏鬆患者適合哪些運動呢?
1、太極
太極可以算是我國國粹了,是一種可以調養生息、緩慢而優雅的運動,一般作為養生之道的首選運動,可以活躍身心,具有健骨的功能,尤其可以減緩絕境後女性骨質流失的速度,每周進行五次太極拳,且每次進行一小時左右,骨質丟失速度能減少三分之一。
2、瑜伽
瑜伽這項運動也是緩慢的,只不過力度較大,比太極拳更柔剛一點,能夠使練習瑜伽的女性脊柱骨密度有一定的增加,骨骼的各項密度都可能會增加,尤其是那些骨折的好發部位,瑜伽的站姿以及下犬式等都對骨骼的保健有一定作用。
3、慢跑
慢跑可以是晨跑,也可以是夜跑,都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好處,骨質疏鬆患者每天進行四十分鍾左右的跑步,罹患顧著的風險能夠降低很多,這項有氧運動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調整速度,隨時隨地進行,可以促進心肺功能,增強免疫力。
這三項運動是我比較推薦給大家進行的,骨質疏鬆患者一般都是中老年人,進行這種中等刺激的運動是再合適不過了,男性平常打打太極拳,女性跳跳廣場舞、練瑜伽,平日里沒事進行一次慢跑,對骨骼都會有一定的鍛煉,可以有效防止骨質疏鬆的進一步惡化。
9、運動對骨質健康有什麼影響?
大量臨床和實驗研究表明,在人生命的早期階段,特別在青春發育期前後,是骨量發育的一個關鍵時期。因此,人在生長期進行體育鍛煉,可通過運動對骨骼的適宜刺激,增加生長期骨量,為達到人一生中較高的骨量峰值提供基礎骨量。骨量平衡值期的特點是:骨骼生長處於相對平衡狀態,骨密度也處於人一生的高峰期,適度的運動與峰值骨量呈正相關。人類約從40歲左右開始逐漸衰老,骨量逐漸下降,尤其是女性絕經後骨量出現快速下降,體育運動對於衰老期下降的骨密度所發揮的主要作用是,延緩骨量丟失的效應高於體內生理狀況改變所引起骨量快速丟失的效應。因此,適宜的運動可以使人體在青年時獲得較高的峰值骨量,並能有效地避免或減緩老年時期的骨量丟失。運動對保持人一生的骨骼生理強度都具有重要意義,是防治骨質疏鬆症的基本方法之一。
不同年齡段人群,選擇不同的運動方式,對骨質健康產生不同的影響。
青少年時期,骨骼尚未完全骨化,在長骨的骺骨與骨幹之間存在著軟骨和骺軟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骺軟骨生長速度很快,尤以四肢更為明顯,並且這一時期,骨的承壓較小,易變形,因此,體育鍛煉內容應以速度和爆發力項目為主,少負重,每組運動時間短,間歇時間長,運動強度和運動量要適度。因此,青少年通過體育鍛煉增加骨密度,提高峰值骨量,預防骨質疏鬆症,必須達到一定的運動強度和足夠的運動時間,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青年人到25歲基本停止骨化過程,他們的骨應力能力大大加強,一般運動能力也很強,這一時期訓練應採用較多爆發力和一定量的絕對力量及適量耐力練習,用更直接的運動鍛煉對骨骼進行刺激,以產生較明顯的療效,例如進行多次50~100米的短跑、俯卧撐和負重蹲起等運動鍛煉能防治肢體長骨近、遠端和脊柱的骨質疏鬆。
中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和運動能力決定了在運動方法的選擇上要有別於其他年齡段的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性骨質疏鬆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一個不可扭轉的變化過程,有氧運動對維持活體骨礦物質含量和延緩老年性骨質疏鬆症的出現有著更積極的作用,長跑訓練增加了體重對骨的刺激作用,對骨骼的形成有良好的影響。此外,中老年人在從事有氧運動過程中,應在力所能及范圍內加大運動量,才能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