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質疏鬆 > 羅格列酮骨質疏鬆

羅格列酮骨質疏鬆

發布時間:2020-10-15 06:00:56

1、跪求《中國糖尿病運動治療指南》、《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基層版)》和《中國高血糖危象診斷與治療指南

核心提示:中華醫學糖尿病分會在重慶召開了《糖尿病運動治療指南》的新書發布會,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委員孫子林教授介紹了《運動指南》的基本情況,《運動指南》將在年底發布。
8月11日,中華醫學糖尿病分會在重慶召開了《糖尿病運動治療指南》(下簡寫為《運動指南》)的新書發布會。
會上,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委員孫子林教授介紹了《運動指南》的基本情況,孫教授指出,制定《運動指南》的必要性有4方面:
1.缺少運動是糖尿病病因之一,同時,通過運動可以防止糖尿病,這是最重要的理由;
2.運動本身就是享受,可是運動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它有適應症、禁忌症,也有運動治療本質的特徵,所以運動治療同樣存在跟葯物治療一個的所謂有效性、安全性的問題。
3.醫務人員都知道運動預防重要性,特別是糖尿病專業的同道們,但不懂得這種運動治療的具體方法,無法指導患者;
4.我們目前缺少這一一個可循證的、規范的、具有專業水平的運動指南。
孫教授表示,《運動指南》是在糖尿病學專家、運動學專家的共同配合下完成的。該指南也是嚴格執行治病救人的前提。他提醒,這指南是針對糖尿病的,不是普通人能用的指南,其他病也許能夠參考,但不能套用。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治療五駕馬車,運動只是其中一駕,運動不是全部,不是萬能的。同時,孫教授也表示,這是一個徵求意見版,也是相對開放的,許多問題還要完善。
該指南分三大塊,一是理論基礎;二是運動的具體實施;三是糖尿病運動治療的特殊問題。
一.理論基礎
1.運動缺乏是糖尿病發其中的一個原因,所以強調兩者相關的關系,這里又包括並發症、糖尿病運動這裡面的關系;
2.運動為什麼能夠治療糖尿病,它的機制是什麼,會做一些理論的介紹,因為這是面向專業性的人,必須有好的理論知識,能夠解釋給人聽;
3.運動不僅僅是對糖尿病本身的問題,對身心、對並發症、對生活質量、包括經濟效益,對醫院患者會產生什麼經濟效益,會有一些介紹。
二.運動治療具體實施
1實施過程一些主要原則,包括有效安全,需要有專業人員的指導,因為要進行治療計劃的調整等;具體實施的時候,制定一個可行的目標;然後運動治療相關前提條件要准備好等;治療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具體實施裡面,包含這幾大塊:安全、科學、有效、個體化、專業人員指導、要進行糖尿病的管理。
2運動治療有有效性、安全性的問題,所以就存在適應症禁忌症。絕對適應症,沒有並發症等糖尿病患者的人;相對適應症,有些比較輕的、不太嚴重的並發症;禁忌症,比如酮症的時候不建議運動,血糖很高的時候不建議運動,已經有了比較嚴重的並發症的人,運動時相對禁忌的。
那麼運動具體實施的過程,要進行評估,你要評估病人適不適合運動,然後給設定一個運動處方。然後進行跟蹤管理。在指南裡面,也有很多相關工具,包括具體運動形式的選擇等等這些。
三.運動治療的問題
比如不同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怎樣運動,比如妊娠的情況下;比如運動也會出現並發症,出現並發症怎樣處理。
最後,孫教授表示,聽到運動可以治療糖尿病,很多人很興奮,而組織方就是想通過這指南讓患者心動變行動 ————來自39健康網

《中國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摘要
(2010 年版,討論稿)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蘇州
糖尿病的管理
(基本原則、教育、自我血糖監測、飲食、運動)
基本原則
限於目前醫學水平,糖尿病仍然是一種不可根治的疾病,因此應給予糖尿病患者終身的密切醫療關注。糖尿病治療的近期目標是控製糖尿病,防止出現急性代謝並發症,遠期目標是通過良好的代謝控制達到預防慢性並發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延長壽命。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應建立較完善的糖尿病教育管理體系。為患者提供生活方式干預和葯物治療的個體化指導。
糖尿病教育和管理
每位糖尿病患者一旦診斷就必須接受糖尿病教育,可以是糖尿病教育課堂、小組式教育或個體化的飲食和運動指導,後二者的針對性更強。這樣的教育和指導應該是長期的和隨時隨地進行的,特別是當血糖控制較差需要調整治療方案或因出現並發症需要進行胰島素治療時,具體的教育和指導是必不可少的。
教育管理的形式
每個糖尿病治療單位最好有一名受過專門培訓的糖尿病教育護士,定期開設教育課程。最好的糖尿病管理是團隊式管理,糖尿病管理團隊的主要成員應包括:執業醫師(基層醫師和/或專科醫師),糖尿病教育者(教育護士),營養師,運動康復師,患者及其家屬。必要時還可以增加眼科醫生,心血管醫生,腎病醫生,血管外科醫生,產科醫生,足病醫生和心理學醫生。逐步建立定期隨訪和評估系統,以確保所有患者都能進行咨詢和得到及時的正確指導,這種系統也可以為基層醫護人員提供指導和服務。
教育的內容
■ 疾病的自然進程
■ 糖尿病的臨床表現
■ 糖尿病的危害,包括急慢性並發症的防治,特別是足部護理
■ 個體化的治療目標
■ 個體化的生活方式干預措施和飲食計劃
■ 規律運動和運動處方
■ 飲食、運動與口服葯、胰島素治療或其他葯物之間的相互作用,規范的胰島素注射技術
■ 自我血糖監測和尿糖監測(當血糖監測無法實施時),血糖結果的意義和應採取的相應干預措施
■ 自我血糖監測、尿糖監測和胰島素注射等具體操作程序
■ 當發生緊急情況時如疾病、低血糖、應激和手術時的應對措施
■ 糖尿病婦女受孕必須做到有計劃,並全程監護
標准隨訪方案(見附錄)
血糖監測
糖化血紅蛋白(HbA1c):HbA1c是長期控制血糖最重要的評估指標(正常值4-6%),也是指導臨床治療方案調整的重要依據之一。在治療之初至少每三個月檢測一次,一旦達到治療目標可每六個月檢查一次。患有血紅蛋白異常性疾病的患者,HbA1c的檢測結果是不可靠的,應以空腹和/或餐後靜脈血漿血糖為准。如果沒有實驗室,則可以應用指尖毛細血管血糖測定,但須定期校準;這樣的中心應定期介紹患者到有條件的中心檢查,或與上級中心實驗室建立聯系,轉送標本。HbAlc 測定應採用可溯源到DCCT曾使用的方法進行。
自我血糖監測
自我血糖監測是指導血糖控制達標的重要措施,也是減少低血糖風險的重要手段。指尖毛細血管血糖檢測是最理想的方法,但如條件所限不能查血糖,尿糖的檢測包括定量尿糖檢測也是可以接受的。
自我血糖監測適用於所有糖尿病患者,但對注射胰島素和妊娠期的患者,為了達到嚴格控制血糖,同時減少低血糖的發生,這些患者必須進行自我血糖監測。對於那些沒有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有一些證據顯示自我血糖監測有利於改善血糖控制,但也有不支持的證據。
自我血糖監測的頻率取決於治療的目標和方式。
■ 血糖控制差的病人或病情危重者應每天監測 4-7次,直到病情穩定,血糖得到控制。當病情穩定或已達血糖控制目標時可每周監測1-2天。
■ 使用胰島素治療者在治療開始階段每日至少監測血糖5次,達到治療目標後每日監測2-4次;使用口服葯和生活方式干預的患者達標後每周監測血糖2-4次。
血糖監測時間
■ 餐前血糖檢測,當血糖水平很高時空腹血糖水平是首先要關注的,有低血糖風險者(老年人,血糖控制較好者)也應測定餐前血糖。
■ 餐後2小時血糖監測適用於空腹血糖已獲良好控制但仍不能達到治療目標者。
■ 睡前血糖監測適用於注射胰島素的患者,特別是注射中長效胰島素的患者。
■ 夜間血糖監測適用於胰島素治療已接近治療目標而空腹血糖仍高者。
■ 出現低血糖症狀時應及時監測血糖。
■ 劇烈運動前後宜監測血糖。
血糖監測方案
■使用基礎胰島素的患者在血糖達標前每周監測3天空腹血糖,每兩周復診1次,復診前一天加測5點血糖譜; 在血糖達標後每周監測3次血糖,即:空腹、早餐後和晚餐後,每月復診1次,復診前一天加測5點血糖譜。
■使用預混胰島素者在血糖達標前每周監測3天空腹血糖和3次晚餐前血糖,每兩周復診1次,復診前一天加測5點血糖譜;在血糖達標後每周監測3次血糖,即:空腹、晚餐前和晚餐後,每月復診1次,復診前一天加測5點血糖譜。
■未使用胰島素治療者的強化血糖監測方案:每周3天每天5到7點血糖監測,主要在葯物調整期間使用。
■未使用胰島素治療的低強度血糖監測方案:每周三天每天一餐前後或每周三天早餐前睡前的血糖監測,以此既掌握血糖控制趨勢又能了解進餐對血糖的影響,如疑有無症狀低血糖則應重點監測餐前血糖。
血糖監測的指導和質控
開始自我血糖監測前應由醫生或護士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監測技術和監測方法的指導,包括如何測血糖,何時監測,監測頻率和如何記錄監測結果。醫生或糖尿病管理小組每年應檢查1-2次患者自我血糖監測技術和校準血糖儀,尤其是自我監測結果與糖化血紅蛋白或臨床情況不符時
尿糖的自我監測
雖然自我血糖監測是最理想的血糖監測手段,但有時受條件所限無法作血糖時,也可以採用尿糖測定來進行自我監測。尿糖的控制目標是任何時間尿糖均為陰性,但是尿糖監測對發現低血糖沒有幫助;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如腎糖閾增高(如在老年人)或降低(妊娠)時,尿糖監測沒有意義。
醫學營養治療
醫學營養治療是糖尿病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糖尿病的基礎治療。 對醫學營養治療依從性差的患者很難得到理想的代謝控制。 不良的飲食結構和習慣還可能導致相關的心腦血管危險因素如高血壓、血脂異常和肥胖等的發生或加重。
營養治療總則
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都需要依據治療目標接受個體化醫學營養治療,由熟悉糖尿病治療的營養(醫)師指導下完成更佳。控制總能量的攝入,合理均衡分配各種營養物質。
營養治療的目標
■ 達到並維持理想的血糖水平
■ 減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包括控制血脂異常和高血壓
■ 提供均衡營養的膳食
■ 減輕胰島β細胞負荷
■ 維持合理體重:超重/肥胖患者減少體重的目標是在3-6個月期間體重減輕5%-10%。消瘦患者應通過均衡的營養計劃恢復並長期維持理想體重脂肪
■ 膳食中由脂肪提供的能量不超過飲食總能量的30%
■ 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量不應超過飲食總能量的10%單不飽和脂肪酸是較好的膳食脂肪來源,在總脂肪攝入中的供能比宜達到10%-20%。可適當提高多不飽和脂肪酸攝入量,但不宜超過總能量攝入的10%
■ 食物中膽固醇攝入量<300mg/天
碳水化合物
■ 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應占總能量的50%-60%
■ 低血糖指數食物有利於血糖控制
■ 蔗糖引起的血糖升高幅度與同等數量的澱粉類似,不超過總能量的10%
■ 糖尿病患者適量攝入糖醇和非營養性甜味劑是安全的
■ 每日定時進三餐,碳水化合物均勻分配蛋白質
蛋白質
■ 腎功能正常的糖尿病個體,推薦蛋白質的攝入量占供能比的10%-15%。
■有顯性蛋白尿的患者蛋白攝入量宜限制在0.8g/kg/d,從GFR下降起,即應實施低蛋白飲食,推薦蛋白質入量0.6g/kg/d, 並同時補充復方α-酮酸制劑
■ 攝入蛋白質不引起血糖升高,但可增加胰島素的分泌反應。
飲酒
■ 不推薦糖尿病患者飲酒。飲酒時需把飲酒中所含的熱量計算入總能量范圍內
■每日不超過1-2份標准量/日(一份標准量為:啤酒350ml,紅酒150ml或低度白酒45ml,各約含酒精15g)
■ 酒精可能促進使用磺脲類或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出現低血糖鹽
■ 食鹽攝入量限制在每天6g以內,高血壓病人更應嚴格限制攝入量。
■ 限制攝入含鹽量高的食物,例如味精、醬油、加工食品,調味醬等。
體力活動
體力活動在2型糖尿病的管理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運動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有助於血糖控制,有利於減輕體重。還有利於炎症控制、疾病預防和心理健康等。堅持規律運動12-14年的糖尿病患者死亡率顯著降低。
■ 運動治療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 血糖>14-16mmol/L、明顯的低血糖症或者血糖波動較大、有糖尿病急性代謝並發症以及各種心腎等器官嚴重慢性並發症者暫不適宜運動。
■ 運動頻率和時間為每周至少150分鍾,如一周運動5天,每次30分鍾。
研究發現即使進行少量的體力活動(如平均每天少至10分鍾)也是有益的。因此如果患者覺得達到所推薦的運動時間太困難,應該鼓勵他們盡一切可能進行適當的體力活動。
■ 中等強度的體力活動包括:快走、打太極拳、騎車、打高爾夫球和園藝活動。
■ 較強體力活動為:舞蹈、有氧健身、慢跑、游泳、騎車上坡。
■ 每周最好進行2次肌肉運動如舉重訓練,訓練時阻力為輕或中度。聯合進行抗阻運動和有氧運動可獲得更大程度的代謝改善[30]。
■ 運動項目要和病人的年齡、病情、社會、經濟、文化背景及體質相適應。
■ 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將有益的體力活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 活動量大或激烈活動時應建議糖尿病病人調整食物及葯物,以免發生低血糖。
戒煙
吸煙有害健康,尤其對有大血管病變高度危險的2 型糖尿病患者。應勸誡每一位吸煙的糖尿病患者停止吸煙,這是生活方式干預的重要內容之一。
高血糖的葯物治療口服降糖葯物
高血糖的葯物治療多基於2型糖尿病的兩個主要病理生理改變——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受損。口服降糖葯物根據作用效果的不同,可以分為促胰島素分泌劑(磺脲類、格列奈類、DPP-VI抑制劑)和非促胰島素分泌劑(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α-糖苷酶抑制劑)。磺脲類葯物、格列奈類葯物、直接刺激胰島素分泌;DPP-VI抑制劑通過減少體內GLP-1的分解而增加GLP-1增加胰島素分泌的作用;噻唑烷二酮類葯物可改善胰島素抵抗;雙胍類葯物主要減少肝臟葡萄糖的輸出;α-糖苷酶抑制劑主要延緩碳水化合物在腸道內的吸收。
2型糖尿病是一種進展性的疾病,在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中,胰島β-細胞功能隨著病程的延長而逐漸下降,胰島素抵抗的水平變化不大。因此,隨著2型糖尿病病程的進展,對外源性的血糖控制手段的依賴性逐漸增大。在臨床上常常需要口服葯間的聯合治療。
糖尿病的營養治療和運動治療是控制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基本措施。在上述措施不能使血糖控制達標時應及時採用包括口服葯物治療在內的葯物治療。
二甲雙胍
目前臨床上使用的雙胍類葯物主要是鹽酸二甲雙胍。 雙胍類葯物主要葯理作用是通過減少肝臟葡萄糖的輸出和改善外周胰島素抵抗而降低血糖。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薦二甲雙胍作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線用葯和聯合用葯中的基礎用葯。臨床試驗顯示,二甲雙胍可以使HbA1c下降1%-2%並可使體重下降。在UKPDS試驗二甲雙胍還被顯示可減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 單獨使用二甲雙胍類葯物不導致低血糖,但二甲雙胍與胰島素或促胰島素分泌劑聯合使用時可增加低血糖發生的危險性。二甲雙胍的主要副作用為胃腸道反應。 雙胍類葯物罕見的嚴重副作用是誘發乳酸酸中毒。因此,雙胍類葯物禁用於腎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男性>1.5mg/dL,女性>1.4mg/dL或腎小球濾過率<60ml/min/1.73m2)、肝功能不全、嚴重感染、缺氧或接受大手術的患者。在作造影檢查使用碘化造影劑時,應暫時停用二甲雙胍。
磺脲類葯物
磺脲類葯物屬於促胰島素分泌劑,主要葯理作用是通過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增加體內的胰島素水平而降低血糖。臨床試驗顯示,磺脲類葯物可以使HbA1c降低1%-2%,是目前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薦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葯。目前在我國上市的磺脲類葯物主要為格列苯脲、格列美脲、格列齊特、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磺脲類葯物如果使用不當可以導致低血糖,特別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腎功能不全者;磺脲類葯物還可以導致體重增加。有腎功能輕度不全的患者,宜選擇格列喹酮。患者依從性差時,建議服用每天一次的磺脲類葯物。
噻唑烷二酮類葯物
噻唑烷二酮類葯物主要通過增加靶細胞對胰島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目前在我國上市的噻唑烷二酮類葯物主要有羅格列酮和吡格列酮。 臨床試驗顯示,噻唑烷二酮類葯物可以使HbA1c下降1%-1.5%。
噻唑烷二酮類葯物單獨使用時不導致低血糖,但與胰島素或促胰島素分泌劑聯合使用時可增加發生低血糖的風險。體重增加和水腫是噻唑烷二酮類葯物的常見副作用,這種副作用在與胰島素聯合使用時表現更加明顯。噻唑烷二酮類葯物的使用還與骨折和心衰風險增加相關。在有心衰(紐約心衰分級II以上)的患者、有活動性肝病或轉氨酶增高超過正常上限2.5倍的患者、以及有嚴重骨質疏鬆和骨折病史的患者中應禁用本類葯物。
因羅格列酮的安全性問題尚存在爭議,其使用在我國受到了較嚴格的限制。對於未使用過羅格列酮及其復方制劑的糖尿病患者,只能在無法使用其他降糖葯或使用其他降糖葯無法達到血糖控制目標的情況下,才可考慮使用羅格列酮及其復方制劑。對於使用羅格列酮及其復方制劑的患者,應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在權衡用葯利弊後,方可繼續用葯。
格列奈類葯物
為非磺脲類的胰島素促泌劑,我國上市的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和米格列奈。本類葯物主要通過刺激胰島素的早期分泌而降低餐後血糖,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時間短的特點,可降低HbA1c 0.3%-1.5%。此類葯物需在餐前即刻服用,可單獨使用或與其它降糖葯物聯合應用(磺脲類除外)。
格列奈類葯物的常見副作用是低血糖和體重增加,但低血糖的發生頻率和程度較磺脲類葯物輕。
α-糖苷酶抑制劑
α-糖苷酶抑制劑通過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腸上部的吸收而降低餐後血糖。適用於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後血糖升高的患者。國內上市的α-糖苷酶抑制劑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α-糖苷酶抑制劑可使HbAlc下降0.5%-0.8%,不增加體重,並且有使體重下降的趨勢,可與磺脲類、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或胰島素合用。
α-糖苷酶抑制劑的常見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服葯時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是減少不良反應的有效方法。單獨服用本類葯物通常不會發生低血糖;合用α-糖苷酶抑制劑的患者如果出現低血糖,治療時需使用葡萄糖,牛奶或蜂蜜,而食用蔗糖或澱粉類食物糾正低血糖的效果差。
二肽基肽酶-IV 抑制劑(DPP-IV 抑制劑)
DPP-IV 抑制劑通過抑制二肽基肽酶-IV 而減少GLP-1 在體內的失活,增加GLP-1 在體內的水平。GLP-1 以葡萄糖濃度依賴的方式增強胰島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目前國內上市的DPP-4 抑制劑為西格列汀。在包括中國2 型糖尿病患者在內的臨床試驗顯示DPP-IV 抑制劑可降低HbA1c 0.5%-1.0%。 DPP-IV抑制劑單獨使用不增加低血糖發生的風險,不增加體重。 目前在我國上市的西格列汀在有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時應注意減少葯物的劑量。
GLP-1受體激動劑
GLP-1受體激動劑通過激動GLP-1受體而發揮降低血糖的作用。GLP-1受體激動劑以葡萄糖濃度依賴的方式增強胰島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並能延緩胃排空、和通過中樞性的抑制食慾而減少進食量。目前國內上市的GLP-1受體激動劑為艾塞那肽,需皮下注射。在包括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在內的臨床試驗顯示GLP-1受體激動劑可以使HbA1c降低0.5%-1.0%。 GLP-1受體激動劑可以單獨使用或與其他口服降糖葯物聯合使用。GLP-1受體激動劑有顯著的體重降低作用,單獨使用無明顯導致低血糖發生的風險。 GLP-1受體激動劑的常見胃腸道不良反應,如惡心,程度多為輕到中度,主要見於剛開始治療時,隨治療時間延長逐漸減少。
胰島素治療
概述
胰島素治療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1 型糖尿病患者需依賴胰島素維持生命,也必須使用胰島素控制高血糖。2 型糖尿病患者雖然不需要胰島素來維持生命,但由於口服降糖葯的失效或出現口服葯物使用的禁忌症時,仍需要使用胰島素控制高血糖,以減少糖尿病急、慢性並發症發生的危險。在某些時候,尤其是病程較長時,胰島素治療可能會變成最佳的、甚至是必需的保持血糖控制的措施。
開始胰島素治療後應該繼續堅持飲食控制和運動,並加強對患者的宣教,鼓勵和指導患者進行自我血糖監測,以便於胰島素劑量調整和預防低血糖的發生。所有開始胰島素治療的患者都應該接受低血糖危險因素、症狀和自救措施的教育。
胰島素的治療方案應該模擬生理性胰島素分泌的模式,包括基礎胰島素和餐時胰島素兩部分的補充。胰島素根據其來源和化學結構可分為動物胰島素,人胰島素和胰島素類似物。胰島素根據其作用特點可分為超短效胰島素類似物、常規(短效)胰島素、中效胰島素、長效胰島素(包括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和預混胰島素(包括預混胰島素類似物)。臨床試驗證明,胰島素類似物與人胰島素相比控制血糖的能力相似,但在模擬生理性胰島素分泌和減少低血糖發生的危險性方面胰島素類似物優於人胰島素。(詳見附錄2)
胰島素的起始治療
■ 1 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時就需要胰島素治療,而且需終生胰島素替代治療。
■ 2 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葯聯合治療的基礎上,如果血糖仍然未達到控制目標,即可開始口服葯物和胰島素的聯合治療。一般經過較大劑量多種口服葯物聯合治療後HbA1c 仍大於7.0%時,就可以考慮啟動胰島素治療。
■ 對新發病並與1 型糖尿病鑒別困難的消瘦的糖尿病患者,應該把胰島素作為一線治療葯物。
■ 在糖尿病病程中(包括新診斷的2 型糖尿病患者),出現無明顯誘因的體重下降時,應該盡早使用胰島素治療。
■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可選用基礎胰島素或預混胰島素起始胰島素治療。
胰島素的起始治療中基礎胰島素的使用
■ 基礎胰島素包括中效人胰島素和長效胰島素類似物。當僅使用基礎胰島素治療時,不必停用胰島素促分泌劑。
■ 使用方法:繼續口服降糖葯物治療,聯合中效或長效胰島素睡前注射。起始劑量為0.2 單位/公斤體重。根據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調整胰島素用量,通常每3-5 天調整一次,根據血糖的水平每次調整1-4 個單位直至空腹血糖達標
■ 如三個月後空腹血糖控制理想但HbA1c 不達標,應考慮調整胰島素治療方案。
胰島素的起始治療中預混胰島素的使用
■ 預混胰島素包括預混人胰島素和預混胰島素類似物。根據患者的血糖水平,可選擇每日一到二次的注射方案。當使用每日兩次注射方案時,應停用胰島素促泌劑。
■ 使用方法:
1. 每日一次預混胰島素:起始的胰島素劑量一般為 0.2 單位/公斤體重/日,晚餐前注射。根據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調整胰島素用量,通常每3-5天調整一次,根據血糖的水平每次調整1-4 個單位直至空腹血糖達標。
2. 每日兩次預混胰島素:起始的胰島素劑量一般為 0.4-0.6 單位/公斤體重/日,按1:1 的比例分配到早餐前和晚餐前。根據空腹血糖,早餐後血糖和晚餐前後血糖分別調整早餐前和晚餐前的胰島素用量,每3-5 天調整一次,根據血糖水平每次調整的劑量為1-4 單位,直到血糖達標。
■ 1 型糖尿病在蜜月期階段,可以短期使用預混胰島素2-3 次/天注射。
胰島素的強化治療
多次皮下注射
■ 在上述胰島素起始治療的基礎上,經過充分的劑量調整,如患者的血糖水平仍未達標或出現反復的低血糖,需進一步優化治療方案。可以採用餐時+基礎胰島素或每日三次預混胰島素類似物進行胰島素強化治療。
■ 使用方法
1. 餐時+基礎胰島素:根據睡前和三餐前血糖的水平分別調整睡前和三餐前的胰島素用量,每3-5 天調整一次,根據血糖水平每次調整的劑量為1-4 單位,直到血糖達標。
2. 每日三次預混胰島素類似物:根據睡前和三餐前血糖血糖水平進行胰島素劑量調整,每3-5 天調整一次,直到血糖達標。
持續皮下胰島素輸注(CSII)
■ 是胰島素強化治療的一種形式,更接近生理性胰島素分泌模式,在控制血糖方面優於多次皮下注射且低血糖發生的風險小。
■ 需要胰島素泵來實施治療
■ 主要適用人群有:1 型糖尿病患者;計劃受孕和已孕的糖尿病婦女;需要胰島素強化治療的2 型糖尿病患者。
特殊情況下胰島素的應用:
■ 初診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對於血糖較高的初發2 型糖尿病患者,由於口服葯物很難使血糖得到滿意的控制,而高血糖毒性的迅速緩解可以部分減輕胰島素抵抗和逆轉β 細胞功能,故新診斷的2 型糖尿病伴有明顯高血糖時可以使用胰島素強化治療。方案可以選擇各種胰島素強化治療方案。如多次皮下注射、胰島素泵注射等。應注意加強血糖的監測,及時調整胰島素劑量,使各點血糖在最短時間接近正常,同時盡量減少低血糖的發生。
■ 圍手術期(見相關章節)
■ 感染(見相關章節)
■ 妊娠(見相關章節)
胰島素注射裝置
■ 可以根據個人需要和經濟狀況選擇使用胰島素注射筆(胰島素筆或者特充裝置)、胰島素注射器或胰島素泵。
只能發到這,因為知道字數限制,但是我有原件,可以發給你。

2、羅格列酮的限制

2010年10月15日,中國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關於加強羅格列酮及其復方制劑使用管理的通知。其中指出:
一、各級醫療機構要加強羅格列酮及其復方制劑使用的管理。對於未使用過羅格列酮及其復方制劑的糖尿病患者,只能在無法使用其他降糖葯或使用其他降糖葯無法達到血糖控制目標的情況下,才可考慮使用羅格列酮及其復方制劑。對於使用羅格列酮及其復方制劑的患者,應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在權衡用葯利弊後,方可繼續用葯。
二、羅格列酮及其復方制劑生產企業應按照《羅格列酮及其復方制劑說明書修訂要求》修改本企業產品說明書,要採取措施控制葯品安全風險,並加強葯品不良反應監測。 2010年10月30日後生產的羅格列酮及其復方制劑應符合《羅格列酮及其復方制劑說明書修訂要求》。
三、羅格列酮及其復方制劑在零售葯店必須憑醫師處方銷售,無法確認處方真偽的不得銷售。
羅格列酮及其復方制劑說明書修訂要求
一、警示語增加以下內容:
1.「本品僅適用於其他降糖葯無法達到血糖控制目標的2型糖尿病患者。」
2.「本品禁用於以下患者:有心衰病史或有心衰危險因素的患者;有心臟病病史,尤其是缺血性心臟病病史的患者;骨質疏鬆症或發生過非外傷性骨折病史的患者;嚴重血脂紊亂的患者。」
3.「65歲以上老年患者慎用本品。」
二、[適應症]項「本品適用於2型糖尿病」修訂為「本品僅適用於其他降糖葯無法達到血糖控制目標的2型糖尿病患者」。
三、[禁忌]項增加以下內容:
1.有心衰病史或有心衰危險因素的患者;
2.有心臟病病史,尤其是缺血性心臟病病史的患者;
3.骨質疏鬆症或發生過非外傷性骨折病史的患者;
4.嚴重血脂紊亂的患者。
四、[注意事項]項增加以下內容:65歲以上老年患者慎用本品。

3、姚燕的學術簡介

代表性科研項目: 《人布魯菌病家庭干預模式的流行病學評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2012.1-2014.12 代表性學術論文姚燕,汪寧,丁國偉,常東方,王桂香,徐俊傑,金霞,邱茂峰,蔣岩.基於暗娼收集嫖客特徵及其精液標本檢測HIV[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8,29(7):651.楊芳,姚燕*,李虹,等.彥護士人群健康生產力受損現狀及相關因素研究[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2,6(6):405-408.姚燕,楊芳,王麗娟,等.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在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診斷中的應用[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8(4):730-735.楊芳,姚燕,郭蔚瑩,等.定量超聲檢測技術對骨質疏鬆症診斷價值的Meta分析[J].中國骨質疏鬆雜志,2012,197-202.楊芳,姚燕,王桂茹,等.成年人肥胖對糖尿病患者風險預測的研究[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2,6(1):58-60.姚燕,張天一,楊芳,等.羅格列酮對阿爾茨海默病治療作用的 Meta分析[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8(2):296-302. 姚燕,楊芳,王冠軍,等.女性乳腺癌個體危險度評估[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37(5):880-884.

4、男,48,二型糖尿病,現在吃的是羅格列酮,和二甲雙胍,格列本脲,現在聽說羅格列酮副作用太大,是真的

這個葯物最常見的就是低血糖反應,用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飲食,其他的不良反應像腎功能損傷,肝功能損傷,都是很小的,不用擔心,如果有其他不適及時咨詢醫生。

5、什麼治血糖高最好的?

1、燕麥來
燕麥的營養和醫療源保健價值很高。燕麥中的B族維生素、尼克酸、葉酸、泛酸都比較豐富,特別是維生素E,每100克燕麥粉中高達15毫克。此外其所含氨基酸的組成比較全面,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含量均居首位,尤其是賴氨酸高達0.68克。
2、紫菜
紫菜含有豐富的紫菜多糖、蛋白質、脂肪、胡蘿卜素、維生素等,其中的紫菜多糖能顯著降低空腹血糖。糖尿病患者可於飯前食用紫菜,以降低血糖。一般可用紫菜做湯、羹。

6、高血壓高血糖需要注意什麼

高血糖說要是控制好糖份的攝入量,高血壓是鹽跟膽固朜;平時注意飲食做好相關治療。如含澱粉質高的食物及中西式點心均應按計劃的份量食用,不可隨意吃,以免過量吸取。 少吃精製糖類的含鹽高的食物,注意飲用點淡茶,有降血糖改善血壓的功效,日常可以多飲用。

7、糖尿病怎麼治療

糖尿病人會有頑固性手腳麻痹、手腳發抖、手指活動不靈及陣痛感、劇烈的神經炎性腳痛,下肢麻痹、腰痛,不想走路,夜間小腿抽筋、會感到容易疲勞,全身倦怠無力等
我在金典糖尿病網上看的希望對您有幫助

8、關於糖尿病的問題?

羅格列酮屬噻唑烷二酮類抗糖尿病葯,通過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而有效地控制血糖。
近年國外機構研究顯示,羅格列酮葯品的使用與缺血性心血管疾病風險增高相關,因此美國食品葯品管理局(FDA)發布信息,嚴格限制羅格列酮(文迪雅)的使用,僅用於那些其他葯品不能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
葯物說明書也提示:
1.「本品僅適用於其他降糖葯無法達到血糖控制目標的2型糖尿病患者。」
2.「本品禁用於以下患者:有心衰病史或有心衰危險因素的患者;有心臟病病史,尤其是缺血性心臟病病史的患者;骨質疏鬆症或發生過非外傷性骨折病史的患者;嚴重血脂紊亂的患者。」 3.「65歲以上老年患者慎用本品。」
建議考慮是否換用其他降糖葯物。

與羅格列酮骨質疏鬆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