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得太咸,哪三個健康負擔會纏上你?少吃咸會給身體帶來哪些好處?
由於中國傳統的烹飪文化,中國一直是世界上吃鹽最多的國家。吃鹽過多會導致一系列的健康問題,在這個人人追求養生的年代,有必要搞清楚它的危害,以下從幾個方面闡述。
1.增加了高血壓的發病率
食鹽跟高血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隨著現代醫學的進步,這一點越來越被大眾知曉。我國北方鹽分的攝入量高於南方,導致了北方的高血壓患者高於南方。隨著鹽分的大量攝入,血管中血容量增加,滲透壓升高,從而使血液量增加,增加了對血管的負擔,長期大量的鹽分攝入,會增加高血壓的發病率。
2.增加了骨質疏鬆的概率
過量的食用鹽,會加速骨骼內鈣的流失,導致骨質疏鬆。鹽在身體內代謝的同時,使鈣元素的排泄量增加,導致低鈣血症,從而誘發骨質疏鬆病症。
3.增加了胃部的發病率
食鹽攝入過高時,因為體內食鹽的滲透壓過高,會損害胃粘膜,影響正常的消化。其次,會使胃酸分泌減少,導致胃潰瘍和胃穿孔的發生。最後,食鹽中大量的亞硝酸鹽在胃中堆積,容易形成致癌物亞硝酸銨。
通過以上幾點可以看出吃鹽多的危害,現在人都追求科學的養生,吃飯時要講究清淡爽口。少鹽的好處同樣多多,對於兒童來說,大腦的發育至關重要,吃鹽過多會破壞人腦的記憶力,不利於青少年的健康發育。對於老年人來說,吃鹽過多會使大腦過度退化,導致老年痴呆症的發生,吃飯切勿多鹽。
2、孕早期可以吃皮皮蝦嗎
孕婦早期吃少量的吃皮皮蝦也是可以的,沒問題的。
3、咸鹽吃多了會怎麼樣
食鹽的攝入量是每人每天不超過6克。雖看似不起眼,卻可使食物變換無窮風味,是開門七件事不可或缺的要角。但是,你知道嗎,鹽並不是多多益善!據法國國家衛生醫學研究所的一項研究,法國每年至少有7.5萬人因食鹽過量而患心血管疾病,其中2.5萬人因病情嚴重而死亡,這一數字是法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4倍。鈉是元兇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氯、鈉和鉀是人體電解質主要成分。而鈉和鉀,就像兩個勢均力敵而又互相制衡的戰友。鈉在細胞外,鉀在細胞內,兩者共同捍衛著身體細胞內外滲透壓、水分和酸鹼值的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鈉含量增多,則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嗜鹽讓骨質疏鬆:多吃鹽不只會咸死人,如果嗜食口味重的食物,鹽中的那個「惡魔」會耗盡人們骨骼中的鈣,最後人們會因為骨質疏鬆而失去健康,甚至喪失生命。鹽中的那個惡魔就是鈉,它約占鹽主要成分的40%,是導致人體骨質流失的殺手;營養學專家說,鈉通常會使婦女的骨質每年流失約百分之一,患有高血壓的婦女骨質流失的速度比血壓正常的婦女快許多。另外根據美國骨質疏鬆基金會的統計,美國約有800萬名婦女患有骨質疏鬆症,每年因骨質疏鬆導致髖骨折裂等病症死亡的人數高達7.2萬人。嚴格來說,鈉本身並非一無是處,人體的神經信息傳遞和肌肉收縮都需要這種礦物質。若得不到適量的補充,就會發生若干功能性問題。咸出來的感冒:很多國內外專家研究認為,不良的飲食習慣與感冒關系密切。過多地進食高鹽餐飲,可導致唾液分泌減少,使口腔黏膜水腫、充血、病毒增多,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最終導致感冒。過多地進食高糖餐飲,可消耗體內水分和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引起口乾舌燥,使免疫力低下,進而誘發感冒。過多地進食高脂肪飲食,如奶油、肉類、肉湯等可降低機體的免疫細胞抗病毒能力,易引起感冒。為預防感冒,應遠離高鹽、高糖、高脂肪的「三高」飲食。鹽多皺紋多:法國有句俗語,叫做「美女生在山上,不生在海邊。」據法國美容師解釋,因為住在海邊的女性平時攝入的鹽量較多,所以皮膚很容易長出皺紋,自然影響美觀。而山區的女性較少吃鹽,皮膚往往光滑細膩。醫學專家提醒大家,吃鹽多不僅會造成高血壓,還會直接影響人的容貌。要想皮膚好,比較科學的方法是多喝水,幫助皮膚排毒。
4、素雞吃多了危害
1
素雞是一種傳統豆制食品 ,廣泛分布中國中部和南方,是一道福建風味素菜。以素仿葷,口感與味道與原肉難以分辨,風味獨特,此品為中國中部、南方的家常素菜。
素雞以豆腐皮(千張,非油皮)作主料,捲成圓棍形,捆緊煮熟,切片過油,加調料炒制而成的佳餚。
也可做成魚形、蝦形等其他形狀。口感以咸鮮味,菜色暗紅,形似雞肉,軟中有韌,味美醇香為主。
2
素雞其實就是大豆製品,大豆是植物中蛋白含量最高的品種之一,含量約為40%,是谷類食物的4~5 倍,是肉、蛋、魚的2 倍。
大豆蛋白中的氨基酸組成與雞蛋和牛奶蛋白質相近,除蛋氨酸略低外,其餘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較豐富,在營養價值上屬於「優質蛋白質」。
3
大豆多肽具有降壓和阻止膽固醇升高的作用,大豆卵磷脂能夠阻止膽固醇在血管內壁的沉積並能清除其沉積物,對預防心腦血管病有重要作用。
大豆低聚糖主要成分是水蘇糖、棉籽糖,是雙歧桿菌的增殖因子,可促進雙岐菌的生長繁殖,調解腸胃道,改善通便,防止便秘。
大豆異黃酮又稱植物雌激素,能夠彌補女性雌性激素分泌不足的缺陷,改善皮膚水分及彈性狀況,緩解更年期綜合症和改善骨質疏鬆等。大豆還含有較多的礦物質和維生素。
4
我國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顯示,平均豆製品攝入量低於中國居民膳食寶塔的推薦攝入量,2016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第三條推薦:多吃蔬果、奶類、大豆。
大豆及其製品的營養價值非常豐富,在我們的日常膳食中也發揮著重要保健作用,多吃當然對身體有好處,但需要注意飲食平衡。
肉類、奶類、蔬菜每天都要有,蛋類、肉類蛋白質中的蛋氨酸含量較高,而大豆的蛋氨酸略有不足,肉類含豐富的鐵,吸收率比大豆更高,奶類相比大豆含鈣量更高。
蔬菜可以提供可觀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彌補大豆某些礦物質和維生素的不足,比如維生素A、葉酸、鎂。
5
「 沒有不合理的食品、只有不合理的飲食搭配」,也就是說沒有任何一種食物能夠單一的滿足人體所有的需要,只有多種食物合理搭配才能滿足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