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質疏鬆 > 骨質疏鬆症的規范診治的試題及答案

骨質疏鬆症的規范診治的試題及答案

發布時間:2020-10-14 08:29:50

1、骨質疏鬆症的診斷標準是怎樣的?

根據2011年版的《原發性骨質疏鬆症診治指南2011》,診斷標准如下:

1.發生脆性骨折

2.基於骨密度的診斷:骨密度(BMD):T-Score≤-2.5SD者為骨質疏鬆

2、名詞解釋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代謝性骨病變,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是其最大特點。

1)目前世界公認的診斷該病的金標準是雙能X線吸收法(DXA)的測定值。

2)骨質疏鬆症的常見表現為骨骼疼痛、容易骨折。

3)絕經後的女士或是年紀較大的男士比較容易患上此病,但是這一病症可發育任何年齡,且部分性別。

4)骨質疏鬆症不僅給患者本人帶來疼痛、脊柱變形以及骨折,活動受限,嚴重時生活不能自理,還容易肺部感染以及引發褥瘡等嚴重危害。而且,會給病人家庭乃至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2)骨質疏鬆症的規范診治的試題及答案擴展資料

預防骨質疏鬆症:

1)從青少年期就加強運動、保證足夠的鈣質攝入,同時防止和積極治療各種疾病,尤其是慢性消耗性疾病與營養不良、吸收不良等,防止各種性腺功能障礙性疾病和生長發育性疾病;

2)避免長期使用影響骨代謝的葯物等,可以盡量獲得理想的峰值骨量,減少今後發生骨質疏鬆的風險。

3)成人期補充鈣劑是預防骨質疏鬆的基本措施,不能單獨作為骨質疏鬆治療葯物,僅作為基本的輔助葯物。成年後的預防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4)盡量延緩骨量丟失的速率和程度,對絕經後婦女來說,公認的措施是及早補充雌激素或雌、孕激素合劑。

5)預防骨質疏鬆患者發生骨折,避免骨折的危險因素可明顯降低骨折發生率。

3、骨質疏鬆症的診斷標准

骨質疏鬆症是以骨組織顯微結構受損,骨礦成分和骨基質等比例地不斷減少,骨質變薄,骨小梁數量減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度升高的一種全身骨代謝障礙的疾玻骨質疏鬆症一般分兩大類,即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和繼發性骨質疏鬆症。

4、嚴重骨質疏鬆的標準是什麼?

嚴重骨質疏鬆主要通過以下標准給予評估和診斷:
1、骨密度檢測值(T值):如果患者髖部、股骨頸、腰椎等任一部位骨密度T值低於-2.5,則可能引發嚴重骨質疏鬆;
2、脆性骨折:既往發生過腕部、髖部、腰椎等脆性骨折,則意味著再次發生骨折的風險將明顯增加。
臨床上只有符合以上兩種因素,才可診斷為嚴重骨質疏鬆。

5、關於骨質疏鬆症的定義以下哪項說法不正確

骨質疏鬆是我們的生活中比常見的一種骨科疾病.面對這樣的疾病都會選擇相應的食補方法來幫助我們改善這一病症.
1、補充脂溶性維生素活性維生素D3對骨健康作用是雙重的,補充足夠維生素D,不僅可以提高骨密度,也可提高骨強度.維生素A參與骨有機質膠原和黏多糖的合成,對骨骼鈣化有利,飲食不足時,應再額外補充維生素A.
2、注意鈣磷比值鈣磷比值應以1~1.5:1為好.
3、充足微量元素補鈣同時,補微量元素鋅和銅比單純補鈣效果好.氟對骨骼與牙齒形成有重要作用.氟化物對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治療范圍是每天吸收10~20mg氟.
4、合理補鈣多吃富含鈣食物,飲食中鈣攝入不足,每天補鈣劑500~1000mg.
5、適量蛋白質蛋白質不足可能是導致營養不良兒童出現骨骼生長遲緩和骨質量減少的重要病理學因子.

與骨質疏鬆症的規范診治的試題及答案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