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無機鹽食物是哪些
樓主說的是無機物,不是維生素,但是謝謝你讓我們豐富了這么多關於維生素的知識.
1.說起鈣,很多人就會想到白色的鈣片或是碳酸鈣粉末,就連富含鈣質的食物,常被人們提起的也不外乎白色的牛奶和豆腐。可實際上,在含鈣量較高的食物中,除了蝦皮,其他大多數看起來都很黑。
每100克食物中鈣的含量大於300毫克的食物有海帶、紫菜、發菜、黑木耳、黑芝麻等黑色食物,有的鈣含量甚至高達上千毫克,而牛奶的鈣含量僅處在中等水平,每100克含鈣1 00毫克左右。解放軍305 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王志津說,這些黑色食物的含鈣量的確很高,但因口感、口味都比牛奶遜色一些,有的人尤其是青少年不太愛吃。而且補鈣不能單看鈣的含量,最重要的是人體的吸收問題,在這一點上,牛奶的優勢非常明顯。
每一種食物的營養成分都不單一,牛奶在補充鈣質的同時,還可提供大量的蛋白質、氨基酸、 脂肪和多種維生素,而海帶含有豐富的碘,黑 木耳現在也已經成為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食物之一。但是每一種食物也有一些缺點,比如有不少人會對牛奶產生乳糖不耐受,海產品的含鹽量則普遍較高,過食不利於人體健康。王志津主任認為,不論什麼食物,均衡膳食最為重要。當然,不同的人可以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食物,既補了鈣,又滿足了身體的其他需求,比如青少年可以堅持每天喝牛奶,中老年婦女多吃豆製品,老年人多食黑木耳等。
有些人為了促進鈣的吸收額外補充維生素D,王主任說沒有必要。因為人體自身含有的維生素D是足夠的,但要經過日曬才能轉化為利於鈣合成的活化維生素D,沐浴一天陽光所合成的活化維生素D,足以滿足身體數日的需求。所以只要每天抽出一小段時間進行戶外運動,既保證了日曬,又有了體育鍛煉,而且運動本身也能夠增加鈣元素的活動,加速其代謝,促進吸收.
---------------------
2.人體80%的磷在骨骼與牙齒中。磷對人的生理功能是多種多樣的,對遺傳信息的傳遞、能量代謝和物質代謝,生長發育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磷在食物中存在也很廣泛。磷的豐富來源有可可粉、棉籽粉、魚粉、花生粉、西葫蘆子、南瓜籽、米糠、大豆粉、向日葵、麥麩。良好來源有牛肉、乾酪、魚、海產品、羊肉、肝、果仁、花生醬、豬肉、禽肉和全谷粉。一般來源有麵包、穀物、乾果、蛋、冰淇淋、牛奶、大多數的蔬菜和白麵粉。微量來源有脂肪、油、果汁、飲料、新鮮水果和糖。
磷在體內的吸收與排泄和鈣大致一樣。膳食中的谷類與蔬菜中的磷為植酸形式的磷,人腸缺少乳糖酶,所以植酸利用率低。故正常成人約能吸收膳食中磷的43%~46%,尤以大米作為主糧的情況下。以米及奶製品或以米及小魚為主食時,其吸收率可高些,約為47%~64%。牛奶喂養的嬰兒腸中磷凈收率為65%~75%。人乳喂養者則超過85%;低磷膳食的吸收率最大可達到90%。若長期食用大量谷類食品,對植物磷形成適應性,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植酸磷的吸收率。麵食發酵有利於磷的吸收。食物中磷存在的形式與磷的需要量關系並不密切。食物中的磷是以無機磷和有機磷兩種形式存在的,有機磷包括磷蛋白、磷糖和磷脂。不同種類的食物,無機磷和有機磷的含量也各不相同。就牛奶而言,70%為無機磷。動物組織則以有機磷為主。攝人的磷,不論是以有機磷的形式還是以無機磷的形式存在,均能在胃腸道吸收。有機磷化合物大部分在胃腸道水解後被吸收。如果食物能提供足量的無機磷,機體本身也能將其合成為有機磷。從膳食攝人的磷酸鹽有70%在小腸內吸收,中段吸收最多。磷的吸收需要鈉和鈣離子的同時存在及有足夠的代謝能。
磷的吸收也需要維生素D。當維生素D缺乏時,血清中無機磷酸鹽下降。
不同種類的食物,其磷含量也不相同食物中肉、魚、蛋、牛乳、乳酪和硬殼果等蛋白含量豐富的食物含磷較多。稻米可供給大約12%的磷。除了骨質外,肉類、禽類和魚類的含磷量比鈣高15~20倍。只有牛奶、天然乾酪、深綠色闊葉蔬菜和骨質的鈣含量高於磷含量。牛奶中鈣和磷含量都高於人奶,而且其鈣磷比值有很大不同。牛奶中鈣磷的比值為1.3:1,而人奶則為2.3:1。非奶品及奶製品的普通食物,其鈣磷比值在0.3~0.9之間。因此,牛奶及奶製品在食物中的比例能影響整個飲食的鈣、磷比值。鈣、磷比值過低會影響鈣的吸收,過高會影響磷的吸收。一般情況下,並不存在飲食磷的缺乏問題,因為磷存在於所有的天然食物中。
如果鈣、鐵、鋁、鎂等吸收過多,會干擾磷的吸收。穀物中的磷多以植酸形式存在,它與鈣結合成不溶解、不能被吸收的鹽。
2、醫用磷酸鹽`……我骨質疏鬆、大夫讓我注射磷酸鹽、但我聽說副作用很大、是這樣嗎?
是的,對腎臟有影響,嚴重者會造成急性腎衰竭
3、雙磷酸鹽類抗骨松葯是什麼葯 請仔細講解,謝謝!
你好,二磷酸鹽由於其優秀的骨組織親和力及顯著的骨吸收抑制能力目前正被廣泛應用於臨床各個方面,包括骨質疏鬆症、轉移性骨腫瘤、Paget病、成骨不全、高鈣血症等疾病的預防與治療等。1 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是由於雌激素缺乏、制動、骨重建功能減退、鈣及維生素D缺乏等原因,成骨與破骨細胞之間的平衡被打破,導致骨量減少,骨組織微結構破壞,進而導致骨折風險度增加。根據其骨代謝狀況和誘發因素的不同又可將其分為絕經後骨質疏鬆、老年性骨質疏鬆和繼發性骨質疏鬆。2 骨質疏鬆性骨折的預防
3 Paget病的治療
Paget病又稱為畸形性骨炎(osteitis deformans),是骨骼代謝的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進行性局灶性病變。其病變特點是病灶處所有骨重建過程(吸收、形成和礦化)增加,由於過高的破骨細胞活性及破骨細胞數量增加引起高速的骨溶解,並導致成骨細胞增多和骨形成過多,形成的新骨常常是交織狀而非板狀,結構脆弱,骨鹽及膠原的轉換率增加,骨髓纖維化和血管過多使骨局限性膨大。由於骨形成與骨吸收之間失衡導致骨面積的增大和骨變形加重。所有的二磷酸鹽制劑均對Paget病有效。4 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的治療
5 異位骨化
進行性骨化性纖維發育異常(fibrodysplasia ossificans progressiva)又稱為骨化性肌炎,它是以對稱性先天骨畸形與進行性的結締組織骨化為特徵的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它通常被認為是由於BMP基因突變所導致。研究發現使用依替磷酸鹽可以明顯減少已存在的骨化灶,並且可以有效預防新的骨化灶的產生。另外兩組研究顯示使用依替磷酸鹽治療小兒創傷性腦損傷後的異位骨化可以明顯降低其發生率。6 肝、腎移植術後骨質疏鬆的預防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