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些人應該做骨密度檢查
1、中青年女性:
不良的生活習慣正不斷侵擾都市人們的健康,骨質疏鬆也漸漸提早出現。在25到35歲這個年齡段,50%以上的白領女性骨質流失情況較男性還嚴重,發 病率明顯高於男性。女性感覺腰背酸痛,其中相當一部分是骨質疏鬆的早期症狀。時下許多年輕女性因節食減肥、多坐少動、飲食不均衡等原因,很容易發生骨質疏 松。
抽煙、酗酒的男性:
由於抽煙、酗酒,以及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代謝性疾病,中年男性骨量開始減少。如果您出現易疲勞、周身酸痛乏力、倦怠、多汗、麻木、愛抽筋等症狀時,就有必要去做骨密度檢查。
2、喜歡碳酸飲料的兒童:
經常大量喝碳酸飲料的孩子發生骨折的危險是其他孩子的3倍。看電視或電腦過多的孩子,因缺乏戶外運動,在成年後更有患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另外肥胖、挑食的孩子應該檢查骨密度。
絕經後女性:
3、女性絕經期到來時,骨量的下降是明顯的,這時骨密度的測量就顯得相當重要。測骨密度預防骨質疏鬆是50歲後中老年女性一定要做的。如果有額外的導致骨質疏鬆的危險因素,如用皮質激素、吸煙、長期喝大量咖啡,那就要每年做一次檢查了。
4、有腎功能不全、糖尿病、慢性肝病、甲狀旁腺亢進等的人們
5、老年人是骨質疏鬆的重點人群,一定要重視骨密度檢查。
6、性激素水平低下的人
7、有相關骨病家族病史的人們
8、X線檢查顯示骨質疏鬆改變的人。
9、孕婦在孕期第3、6個月要個檢查一次骨密度,及時補充鈣質。
10、服用可能影響骨礦代謝的葯物的人。
2、怎麼看骨密度測量。數據怎麼看
骨密度檢查:即BMDtests,是確定骨骼健康狀況的一種最佳檢查方法。骨密度檢查可以鑒別骨質疏鬆症,預防骨折風險,監測骨質疏鬆症的治療效果.不同的骨密度檢查方法可以測量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如髖部,脊椎,腕部,手指,脛骨及足跟等。
骨密度檢查結果需要與兩個標准進行比較,「年輕人標准」和「同齡人標准」。
年輕人標准:通過T分數來判斷,即檢測結果與健康年輕人的平均值進行比較,確定骨折風險,BMD越低骨折風險越高。
同齡人標准:通過Z分數來判斷,即檢測結果與健康同齡,同形體的人群的平均值進行比較。
BMD的測量結果與健康年輕人數據兩者之間涉及一個標准差(SD)。根據WHO診斷標准,如果T分數在「標准」范圍內,則BMD被認為正常.WHO對於骨質疏鬆症的定義基於骨密度水平。
正常:骨密度在年輕人平均值的1SD內(+1~-1SD)
低骨密度:骨密度低於年輕人平均值1~2.5SD(-1~-2.5SD)
骨質疏鬆症:骨密度低於年輕人平均值2.5SD(低於-2.5SD)
嚴重骨質疏鬆症:骨密度低於年輕人平均值2.5SD,伴有一處或多處骨質疏鬆性骨折。
3、骨密度檢查,SOS值、OI值、Z值各代表什麼?
骨密度檢查中,SOS值表示聲速值;Z值表示受檢者骨密度值與同齡同性別骨密度平均值的比較值;OI值代表骨質疏鬆指數;百分數表示受檢者骨密度聲速值與同齡同性別骨密度平均聲速值值百分比。
在臨床上,骨密度只與T值和Z值有光,其他數值是供研究使用的。
骨密度的Z值其實是與同齡人正常骨密度的標准差。正常人的骨密度的Z值肯定是大於-2的。如果我們的骨密度的Z值小於-2的話,說明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骨質疏鬆。
(3)查骨質疏鬆是抽血准還是做骨密度住擴展資料
骨密度檢測「T值」劃分為為三個區間,各自代表不同的意義。
-1﹤T值﹤1 表示骨密度值正常;-2.5﹤T值﹤-1 表示骨量低、骨質流失;T值﹤-2.5 表示骨質疏鬆症。
骨密度,是骨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志,反映骨質疏鬆程度,預測骨折危險性的重要依據。
根據骨密度缺少產生原因和作用機理的不同,在進行保健食品配方設計時可選擇不同原料。經常使用的原料如下:
1、鈣劑:如鈣吸收正常,每日給1.00克—1.50克即可。各種鈣劑中,碳酸鈣使用得比較普遍。對65歲以上老人每日0.75克—2.5克。
對使用雌激素副作用多且有誘發子宮內膜癌的可能者,給予大劑量的鈣,可起到與使用雌激素相同的作用,腎結石病人不能攝入大量的鈣。
2、維生素D及其活性產物:過去認為老年性骨質疏鬆病人常伴有維生素D不足,因此主張多給維生素D。
實際上除了合並有骨軟化(一般來講,僅有兒童易患骨軟化,如佝僂病),腸鈣吸收障礙及維生素D代謝產物生成減少者,一般無需補充大量維生素D,確有上述三種情況者,可同時給予維生素D。
3、降鈣素:降鈣素可減少骨質吸收,降低血循環中的鈣,增加骨質中的鈣含量,降鈣素由於可降低血鈣,所以在用降鈣素時應補足鈣量,起到治療骨質疏鬆的作用。
4、磷酸鹽類:磷酸鹽類治療骨質疏鬆近年來得到發展,磷酸鹽可促進骨形成,抑制骨細胞的破壞,可以長期應用。
5、n-3多不飽和脂肪酸(α-亞麻酸):n-3脂肪酸影響人類的骨代謝 ,通過不同的作用機制對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起調節作用,強化n-3脂肪酸有利於提高骨密度。
4、骨密度檢測有什麼作用嗎
骨密度檢查主要檢查缺鈣與否,骨折風險等,與此相關的為骨質疏鬆,骨質疏鬆是靜悄悄的流行病,因為骨質疏鬆在發生骨折前可以沒有任何症狀,而且其多發於絕經後的婦女和老年男性,發現骨質疏鬆症不能靠自我感覺,不要等到發覺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時再去診治。因為萬一骨質疏鬆造成脊柱,髖部等部位骨折將會產生嚴重後果。
1)檢測骨礦含量,協助鈣等營養缺乏的診斷,指導營養干預、治療;
2)根據年齡相對應骨密度的狀況,預測骨營養狀態及生長速度;
3)骨質疏鬆症的診斷 醫生利用骨密度測量判斷患者是否患有骨質疏鬆症。
4)骨折風險評估 骨密度(BMD)能夠預測骨折風險,通過科學的方法分析您發生骨折的可能性有多大,這樣您可以做到心中有數。
此外,骨密度檢查適應於兒童、成人、孕婦、老人等,通過骨密度檢查針對性的做身體健康調整。詳細情況建議可以咨詢一下硚口的武漢現代婦產的醫生。
5、骨密度測結果是怎麼看的
骨密度檢查:即BMDtests,是確定骨骼健康狀況的一種最佳檢查方法。骨密度檢查可以鑒別骨質疏鬆症,預防骨折風險,監測骨質疏鬆症的治療效果.不同的骨密度檢查方法可以測量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如髖部,脊椎,腕部,手指,脛骨及足跟等。
骨密度檢查結果需要與兩個標准進行比較,「年輕人標准」和「同齡人標准」。
年輕人標准:通過T分數來判斷,即檢測結果與健康年輕人的平均值進行比較,確定骨折風險,BMD越低骨折風險越高。
同齡人標准:通過Z分數來判斷,即檢測結果與健康同齡,同形體的人群的平均值進行比較。
BMD的測量結果與健康年輕人數據兩者之間涉及一個標准差(SD)。根據WHO診斷標准,如果T分數在「標准」范圍內,則BMD被認為正常.WHO對於骨質疏鬆症的定義基於骨密度水平。
正常:骨密度在年輕人平均值的1SD內(+1~-1SD)
低骨密度:骨密度低於年輕人平均值1~2.5SD(-1~-2.5SD)
骨質疏鬆症:骨密度低於年輕人平均值2.5SD(低於-2.5SD)
嚴重骨質疏鬆症:骨密度低於年輕人平均值2.5SD,伴有一處或多處骨質疏鬆性骨折。
6、骨密度測試中的T值和Z值分別指的是什麼
人的一生有骨密度最高值的年齡段,一般是 25到35歲之間,這段時間的骨密度平均值與被測試患者的骨密度的比較,叫做t值,t值大於-1是正常,Z值是被測患者的骨密度與同齡人的比較值,比如測試患者是25歲,則與25歲的年齡的人的骨密度值比較,通俗理解就是t值是與最高值的比較,z值是與同年齡的人的比較。
7、什麼狀況要做骨密度檢查
1、中青年女性:不良的生活習慣正不斷侵擾都市人們的健康,骨質疏鬆也漸漸提早出現。在25到35歲這個年齡段,50%以上的白領女性骨質流失情況較男性還嚴重,發 病率明顯高於男性。女性感覺腰背酸痛,其中相當一部分是骨質疏鬆的早期症狀。時下許多年輕女性因節食減肥、多坐少動、飲食不均衡等原因,很容易發生骨質疏 松。抽煙、酗酒的男性:由於抽煙、酗酒,以及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代謝性疾病,中年男性骨量開始減少。如果您出現易疲勞、周身酸痛乏力、倦怠、多汗、麻木、愛抽筋等症狀時,就有必要去做骨密度檢查。2、喜歡碳酸飲料的兒童:經常大量喝碳酸飲料的孩子發生骨折的危險是其他孩子的3倍。看電視或電腦過多的孩子,因缺乏戶外運動,在成年後更有患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另外肥胖、挑食的孩子應該檢查骨密度。絕經後女性:3、女性絕經期到來時,骨量的下降是明顯的,這時骨密度的測量就顯得相當重要。測骨密度預防骨質疏鬆是50歲後中老年女性一定要做的。如果有額外的導致骨質疏鬆的危險因素,如用皮質激素、吸煙、長期喝大量咖啡,那就要每年做一次檢查了。4、有腎功能不全、糖尿病、慢性肝病、甲狀旁腺亢進等的人們5、老年人是骨質疏鬆的重點人群,一定要重視骨密度檢查。6、性激素水平低下的人7、有相關骨病家族病史的人們8、X線檢查顯示骨質疏鬆改變的人。9、孕婦在孕期第3、6個月要個檢查一次骨密度,及時補充鈣質。10、服用可能影響骨礦代謝的葯物的人。
8、如何檢查骨密度?是需要抽血嗎?
其測量時間短,精確度高,放射劑量低,費用低。目前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承認的用於診斷骨質疏鬆的金標准。可用於脊柱, 髖關節和全身掃描,測量骨鈣鹽的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和骨骼的強度指數( Stiffness Index, SI), 然後用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量化診斷標准得出明確的診斷。骨密度儀還可用於骨折風險的評估,治療效果的隨訪監測以及肌肉/脂肪的成份測定,代謝性骨病的評估,滿足骨科,兒科,婦產科,老年病科,放射科,運動醫學,核醫學科等多學科的臨床和科研的需要。在國外,常被健康俱樂部用於指導減肥瘦身和形體重塑。
臨床意義有些老人會認為自己歲數大了,患有骨質疏鬆症是恨正常的,補點鈣就行了,用不著做骨密度測量。其實不然,大多數老年人都有骨質疏鬆症,但每個人患病程度都不一樣;您天天補鈣,到底有沒有補進去了,現在您的骨密度到底是多少了,做一個骨密度測量,這些您就會很清楚了:
1、 骨質疏鬆症的診斷 醫生利用骨密度測量判斷患者是否患有骨質疏鬆症。
2、 骨折風險評估 骨密度(BMD)能夠預測骨折風險,通過科學的方法分析您發生骨折的可能性有多大,這樣您可以做到心中有數。
3、 監測BMD的變化 您做了一次骨密度以後,您就擁有一份骨骼檔案。通過結果對比,可以評估您的治療是否有效,很方便地監測您的骨骼變化。
骨質疏鬆在早期一般沒有症狀,故被稱謂「無聲無息的流行病」,所以定期檢查骨密度防治骨質疏鬆非常必要。
骨密度報告將自動給出您的骨密度測值,並於正常人的顧量峰值比較得出T值,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骨質疏鬆診斷標准:
正常:T值>-1
骨量減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