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質疏鬆 > 骨質疏鬆症名解

骨質疏鬆症名解

發布時間:2020-10-08 20:07:58

1、什麼是骨質疏鬆症?

2、骨質疏鬆症的預後

骨質疏鬆即骨質疏鬆症,是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組骨病,骨組織有正常的鈣化,鈣鹽與基質呈正常比例,以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為特點的代謝性骨病變。在多數骨質疏鬆中,骨組織的減少主要由於骨質吸收增多所致。

3、名詞解釋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代謝性骨病變,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是其最大特點。

1)目前世界公認的診斷該病的金標準是雙能X線吸收法(DXA)的測定值。

2)骨質疏鬆症的常見表現為骨骼疼痛、容易骨折

3)絕經後的女士或是年紀較大的男士比較容易患上此病,但是這一病症可發育任何年齡,且部分性別。

4)骨質疏鬆症不僅給患者本人帶來疼痛、脊柱變形以及骨折,活動受限,嚴重時生活不能自理,還容易肺部感染以及引發褥瘡等嚴重危害。而且,會給病人家庭乃至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3)骨質疏鬆症名解擴展資料

預防骨質疏鬆症:

1)從青少年期就加強運動、保證足夠的鈣質攝入,同時防止和積極治療各種疾病,尤其是慢性消耗性疾病與營養不良、吸收不良等,防止各種性腺功能障礙性疾病和生長發育性疾病;

2)避免長期使用影響骨代謝的葯物等,可以盡量獲得理想的峰值骨量,減少今後發生骨質疏鬆的風險。

3)成人期補充鈣劑是預防骨質疏鬆的基本措施,不能單獨作為骨質疏鬆治療葯物,僅作為基本的輔助葯物。成年後的預防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4)盡量延緩骨量丟失的速率和程度,對絕經後婦女來說,公認的措施是及早補充雌激素或雌、孕激素合劑。

5)預防骨質疏鬆患者發生骨折,避免骨折的危險因素可明顯降低骨折發生率。

4、特發性骨質疏鬆症名詞解釋?

骨質疏鬆症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 。
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包括絕經後骨質疏鬆症 ( I 型 ) 、 老年骨質疏鬆症 ( 1I 型 ) 和特發性骨質疏鬆症 (包括青少年型 ) 。
絕經後骨質疏鬆症一般發生在女性絕經後 5-10年 內;
老年骨質疏鬆症一般指 70 歲 以後發生 的骨質疏鬆 ;
特發性骨質疏鬆症主要發生在青少年 , 病 因尚未 明。
繼發性骨質疏鬆症指 由任何影響骨代謝 的疾病和/或葯物及其他明確病因導致的骨質疏鬆 。

5、骨質疏鬆症可分為三大類有哪幾類

骨質疏鬆分為三類:原發性骨質疏鬆、繼發性骨質疏鬆和特發性骨質疏鬆,病因各異。

原發性骨質疏鬆又分為兩型。其一為I型,即女性絕經後骨質疏鬆,與卵巢功能衰退、血內雌激素水平降低密切相關。絕經後由於雌激素減少,骨吸收遠快於骨形成,造成骨量不斷丟失而導致骨質疏鬆。這種類型的患者脊椎與橈骨下端骨折的發生率明顯增高。其二為Ⅱ型,即老年退化性骨質疏鬆,主要病因是性激素減少和腎功能生理性減退,骨皮質和骨松質均受影響。這類患者除椎體骨折和前臂骨折外,還容易發生股骨頸骨折。
繼發性骨質疏鬆:由後天性因素誘發,包括物理和力學因素,如長期卧床等;內分泌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垂體病變、腎上腺皮質或性腺疾病等;腎病、類風濕、消化系統疾病導致的吸收不良、腫瘤病變等;葯物的應用(糖皮質激素、肝素和免疫抑制劑等)。
特發性骨質疏鬆:指男性發病年齡小於50歲、女性發病年齡小於40歲的骨質疏鬆,無潛在疾病,發病原因不明。

骨質疏鬆是Pornmer在188 5年提出來的,但人們對骨質疏鬆的認識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逐漸深化的。早年一般認為全身骨質減少即為骨質疏鬆,美國則認為老年骨折為骨質疏鬆。直到1990年在丹麥舉行的第三屆國際骨質疏鬆研討會,以及1993年在香港舉行的第四屆國際骨質疏鬆研討會上,骨質疏鬆才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並得到世界的公認:原發性骨質疏鬆是以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徵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於發生骨折的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每年的10月20日定為「國際骨質疏鬆日」。

與骨質疏鬆症名解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