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質疏鬆 > 骨質疏鬆病理基礎

骨質疏鬆病理基礎

發布時間:2020-03-25 19:45:31

1、壞血病的病理基礎是什麼?

本病主要由於食物中長期缺乏新鮮水果蔬菜(嗜酒、偏食等),或長期感染對維生素C需要量增多時,可患本病。基本病理改變是出血和骨骼變化,結締組織細胞增生,細胞間質膠原蛋白形成不良,導致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產生皮膚、粘膜、骨膜下、關節腔、肌肉和齒齦出血。由於硫酸軟骨素形成障礙,成骨細胞不能生成正常的骨樣組織,軟骨骨化生成障礙,鈣鹽在基質內沉著,形成臨時鈣化帶,骨骺端骨質脆弱,易發生於骺分離、脫位、普遍性骨質疏鬆與萎縮。牙齦充血、水腫,齒質細胞退化、齒齦乳頭增生及肉芽組織生長,並漸壞死。人體維生素C儲量約1.5~3g,如無維生素C攝入,每日儲量下降4%。當體內含量<0.1g時,可產生呼吸困難、水腫,少尿、神經病變,病情發展迅速。

2、骨質疏鬆應該看哪一科

你好,骨質疏鬆首先要保持一定的運動,其次飲食方面注意鈣質的吸收 ,高鈣食物是你日常生活中的重點選擇,你也許苦於不了解哪些食品鈣源豐富,那麼這里首先可以告訴你的是,牛奶、奶製品、蝦皮、蝦米、魚(特別是海魚)、動物骨、芝麻醬、豆類及其製品、蛋類及某些蔬菜等,都是含鈣豐富的食物。

3、什麼是病理性骨折

病理性骨折是在某些疾病基礎上出現的骨折。這其中發生率最高的原發疾病是結核、腫瘤和骨質疏鬆。它與單純外傷性骨折不同,病理性骨折的骨頭預先被某些病侵蝕、破壞、蛀空,再遇到輕微的外力,甚至沒有外力只因自身的重力作用就可以自發骨折。

4、骨質疏鬆的病理基礎是什麼

總的來說,就是鈣流失多,吸收少。

5、為什麼會得骨質疏鬆?是缺鈣嗎?

缺鈣是骨質疏鬆的原因之一,但是骨質疏鬆並不全部因為缺鈣。

下面是引起骨質疏鬆的8大原因:

飲食因素:

1.缺鈣:缺鈣是引起骨質疏鬆比較常見的原因之一,人體每天需要攝入800毫克左右的鈣,而我國國民平均每天的鈣攝入量僅為390毫克左右,不到人體需要量的一半。長期的低鈣飲食,是造成我國骨質疏鬆高發的重要原因。

2.蛋白質過量:目前全世界出少數地區之外,絕大多數的國家和地區,都面臨能量蛋白質超標的難題。高蛋白飲食,會抑制鈣的吸收,也是造成我國骨質疏鬆高發的原因之一。

3.喝酒:過量飲酒會導致營養素吸收障礙,阻礙鈣的吸收。長期飲酒,也被證實是造成骨質疏鬆的重要原因。

4.吸煙:研究表明,每抽1根煙,會導致0.25毫克鈣流失。因此長期吸煙,也可能導致骨質疏鬆。

5.長期大量喝咖啡:咖啡中的咖啡因會促進鈣的流失,因此長期大量喝咖啡也可能導致骨質疏鬆。

活動減少:

大家可能不知道,骨骼中的兩種細胞,決定著骨骼是生長還是退化,他們叫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成骨細胞負責骨基質的合成、沉積和礦化,也就說負責將人從食物中獲得營養,轉化成人的骨骼。但是成骨細胞比較「懶」,只有受到縱向壓力時,才會開始幹活。如果活動量不足,成骨細胞的細胞活性比較低,骨骼的合成效率就會下降,從而導致骨質疏鬆。

內分泌因素:

雌激素、雄激素減少,降鈣素的缺乏,都會導致骨質疏鬆。雌激素和雄激素均和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的平衡有關,當這兩種激素缺乏時,成骨細胞活性降低,破骨細胞活性增強,從而導致骨骼中的鈣的流失速度,大於沉積速度,引起骨質疏鬆。降鈣素則負責將血液中的鈣,更多的沉積到骨骼中去,降鈣素缺乏,食物中獲取的鈣則不能很好的沉積到骨骼中,在血液循環中走了一遭之後,最終排除體外,從而導致骨質疏鬆。

鈣吸收異常:

1.年齡增長:年齡增大之後,人體對營養素的吸收能力下降,導致鈣吸收能力下降,從而誘發骨質疏鬆。

2.服用制酸劑:長期服用某些制酸劑如奧美拉唑等,會引起鈣吸收異常,從而會導致骨質疏鬆。

葯物因素:

肝素、皮質醇、抗癲癇葯物等,都會導致骨質疏鬆的反生。

缺乏維生素D:

維生素D,是一種常見的降鈣素,能夠促進鈣的吸收。缺乏維生素D,會導致鈣吸收不良,從而導致缺鈣誘發骨質疏鬆。維生素D的獲取渠道有兩種,一種是深海魚類,第二種是曬太陽。我國深海魚類攝入量很低,維生素D的主要獲取渠道為曬太陽。現在,由於年輕人戶外活動減少、霧霾等因素,導致人們接受日照不足,引起維生素D缺乏,進一步導致缺鈣,誘發骨質疏鬆。

腎功能問題:

高鈣尿、慢性腎功能疾病,都會導致鈣等礦物質的重吸收效率下降,很大程度上影響鈣的吸收效率,從而導致人體缺鈣,進一步引起骨質疏鬆。

性別與種族因素:

由於更年期之後,女性的雌激素水平激素下降,而男性的雄激素水平則下降較慢,因此女性的骨質疏鬆發病率遠高於男性。而白種人由於基因的關系,骨質疏鬆的發病率則高於黃種人和黑種人。

骨質疏鬆預防飲食方案:

多吃富含鈣、鎂的食物:鈣、鎂是構成人體骨骼的「混凝土」,補鈣有助於增加骨密度,預防骨質疏鬆。常見的富含鈣的食物包括:奶及奶製品、大豆及豆製品、苜蓿、芝麻醬、蝦皮等。含鎂豐富的食物,一般為綠葉蔬菜。

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骨的構成包括灰分和膠原蛋白,骨質疏鬆是骨骼中的有機質和無機質同時減少引起的。補充充足的蛋白質,有利於合成膠原蛋白,增加骨骼中有機質的含量,恢復骨骼的韌性,減少骨折的發生

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維生素C能夠促進骨膠原的合成,增加骨骼中有機質的含量,維持骨骼韌性。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食物,多是綠葉蔬菜及水果,如:青菜、彩椒、鮮棗、獼猴桃等。

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中老年人成骨細胞活性低、破骨細胞活性高也是引起骨質疏鬆的重要原因。維生素A能夠刺激成果細胞的活性,促進骨骼合成,是骨質疏鬆患者必不可少的營養素之一。維生素的獲取渠道有兩種:1.直接獲取食物中的維生素A;2.獲取食物中的胡蘿卜素,在體內合成維生素A。常見的富含維生素和胡蘿卜素的食物有:肝臟、胡蘿卜等。

多吃富含鋅的食物:鋅既影響維生素A的合成,又參與細胞代謝,還是構成骨骼的重要成分,因此骨質疏鬆患者應該多吃富含鋅的食物。一般富含鋅的食物包括:牡蠣、瘦肉、魚類、蛋黃等,尤其以海產品含鋅量豐富。

多吃富含維生素D3的食物:維生素D3是重要的降鈣素,能夠促進鈣沉積到骨骼中,因此骨質疏鬆患者應該多吃富含維生素D3的食物。富含維生素D3的食物包括:脂肪高的海魚和魚卵、動物肝臟、蛋黃、奶油和乳酪等。也可以通過曬太陽獲得維生素D3(曬太陽是將皮下的膽固醇轉化為維生素D3的哦~一定要多曬太陽哦~)

富含大豆異黃酮的食物: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女性患骨質疏鬆的重要因素。大豆異黃酮具有雌激素效應,因此女性骨質疏鬆患者,應該注意多攝入富含大豆異黃酮的食物,比如:大豆、豆漿、豆腐、苜蓿、葛根等。

6、引起骨質疏鬆的病理因素是什麼?

骨質疏鬆症是指「骨結構變得稀疏、骨重量減輕、骨脆性增加、容易骨折。」通俗點說,骨是由鈣鹽沉在骨基質而形成的,有一定的強度和彈性, 由於某種原因如:增齡、絕經或葯物的作用等, 骨組織將會丟失,導致骨的脆性增加,使骨折發生率增加,這種疾病稱之為「骨質疏鬆症」,它危及到每一個人,可稱為流行病。它的主要症狀足:骨疼痛、骨髂變形和易發骨折。引起骨代謝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年齡、激素和食物。應該說人的一生都應該重視它的代謝,因為它是支撐人體的基本結構,過去由於對這個問題認識不足,所以在現在的老年人中骨質疏鬆的發生率較高,據上海華東醫院調查,上海在60-70歲的老人中,發病率達54.80%,且易發生骨折。日本戰後在經濟非常困難的情況下,政府還在學齡兒童中免費每天每人提供1杯牛奶,這一杯牛奶強壯了一個民族。隨著我國的經濟繁榮,人們的生活從溫飽型逐漸走向了小康,對生活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城市老齡化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特別是女性在更年期開始後,骨的丟失更為迅速,所以必須重視骨質疏鬆症的防治,讓人們有一個安祥、高質量的生活。
骨質疏鬆症的重視應該從青少年開始,骨量在30歲左右達到了頂峰,以後開始逐步下降,骨量的多少與遺傳、運動、營養等因素有關,如能在30歲有一個較高的骨峰值,則為今後骨丟失存有一個較多的骨量儲備。女性45歲左右由於體內雌激素水平的急聚下降,失去對骨的控制,則很快就會骨質疏鬆,而男性來得較晚,一般要在60歲以後才開始。
目前診斷骨質疏鬆症的主要手段是骨密度的測定,還有X線等,一般說小於正常入骨密度均值1個SD(均值差),則為可疑,如小於2個SD則可確診為骨質疏鬆症。還有X線的骨皮質變薄、壓縮性骨折等都是診斷的依據。
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防治,除了一般的衛生宣教、體育鍛練外,合理的飲食和補充鈣劑是很重要的,乳製品、新鮮蔬菜、豆類中含鈣量較高,如一杯牛奶約含200毫克鈣,所以不能偏食和厭食。關於補鈣問題爭論很多,除了有腎結石病人要注意鈣攝入量外,一般每天要攝入800-1200毫克鈣,同時服用維生素D幫助鈣吸收,這樣能大大減少骨折的發生率,人們要天天不斷地滿足鈣需要,這任務是個艱巨的挑戰。患了骨質疏鬆症也不要灰心,現在有許多葯物能治療,如雙磷酸鹽類、密鈣息、維生素D等,效果都非常好,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合理應用,完全能使病情得到控制。
隔壁鄰居張老師不慎摔倒,造成骨折,為了讓張老師早日康復,張師母天天買來豬骨煲湯給張老師喝。其實「喝骨頭湯補骨」是一種誤解。在民間常有「吃啥補啥」的說法,有時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對於骨頭來說,盡管其儲存了肌體99%的鈣,但是這些結合狀態的鈣,即使在高溫下,也不能溶於湯汁中。有研究證明,一碗骨頭湯中的鈣含量僅2mg,如果按每天需額外補充600mg鈣計算,需要喝300碗湯才能達到這一水平,可見喝骨頭湯並不能達到補鈣的作用,而且,骨髓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對於老年人來說,進食過多並無益處。那麼應該怎樣補鈣呢?其實牛奶和奶製品是非常理想的鈣源,不僅含量豐富,而且乳鈣易於被人體吸收。以牛奶為例,100克牛奶中含有120mg鈣,一般每天喝兩杯牛奶即可滿足補鈣的需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在30-40歲以後,骨骼的骨吸收開始多於骨形成,這時就應該重視骨質疏鬆的預防,適當的體育鍛煉及體力勞動對減少骨鈣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談到補鈣,人們往往認為這是老年人或者兒童的事情,老年人因為發生骨質疏鬆而需要額外補鈣,兒童因鈣攝入不足或維生素D缺乏引起佝僂病而需要補鈣。其實,在人的一生中,都應該注意鈣的攝入,在鈣攝入不足的情況下(飲食偏嗜、慢性胃腸疾病等)應注意補鈣。研究表明,一個人骨量多少、骨質的堅硬程度取決於青春期骨鹽的累積。在30-40歲時,人體的骨內鈣鹽的含量達到高峰,稱為骨峰值,在隨後的歲月中,含量會在內分泌、代謝等各種因素作用下逐漸丟失,嚴重時出現骨質疏鬆。老年人補鈣僅能延緩但不能預防骨質丟失,此外補鈣對增加骨密度的作用有限。因此,預防骨質疏鬆症應從小抓起,應該多食富含鈣質的牛奶及奶製品、肉類、豆類及海產品(魚松、海帶、蝦米等),多從事體力勞動或體育鍛煉,有助於鈣質在骨骼中的沉積,提高骨密度。對於孕期、哺乳期的女性,由於大量鈣經胎盤或母乳轉移到胎兒或嬰兒,因此體內鈣消耗量較大,除通過飲食補充外,往往需要通過專門的補鈣劑進行額外的補充。總之,補鈣應該在幼兒期就引起重視,在青春期使骨峰量達到較高水平,「家底」厚了,就可以從容應付日後的消耗,避免或延遲中老年期骨質疏鬆。
說到現在,除了食物外,應該怎樣合理選擇鈣制劑呢?鈣制劑發展至今已經經歷了三代。第一代鈣制劑以骨、貝殼、礦石等無機鹽為原料,如:動物鮮骨、珍珠粉、貝殼、蛋殼、化學合成碳酸鈣、氯化鈣、活性鈣等,此類鈣制劑在腸道鹼性環境中易形成膠綢狀沉積物,不易被吸收,而且易出現胃腸不適、便秘、腹瀉等不良反應;第二代鈣制劑屬有機酸鈣,包括葡萄糖酸鈣、醋酸鈣、檸檬酸鈣、乳酸鈣等,此類鈣雖較第一代鈣制劑有了改進,但是含鈣量一般較低,也有一定的不良反應;第三代鈣制劑為L-蘇糖酸鈣和氨基酸鈣,這些絡合結構的鈣在腸道中易溶解吸收,不良反應較少。有些鈣制劑中加入了維生素D3或活性維生素D3,有助於鈣在腸道的吸收。另外,從牛奶中提取的乳鈣如果工藝規范、質量保證的話,也是理想的鈣源。目前市場上各種鈣制劑很多,主要選擇的標準是腸道內溶解吸收程度、鈣含量多少、胃腸道反應大小,對照上述分類,再根據個人的經濟水平,一般不難做出選擇。
一些鈣劑中常含有一定量維生素D3,的確,維生素D3對鈣代謝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促進腸道鈣磷吸收,增加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而減少鈣經尿液的丟失,但如果長期服用維生素D3含量較高的制劑,則有可能引起高血鈣、食慾不振、嘔吐、腹瀉、軟組織異位骨化、腎功能受損等維生素D中毒的症狀。因此,在服用此類復方制劑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還有一些患者在服用含維生素D的鈣制劑同時,又服用維生素AD膠囊或其他維生素D制劑,這樣更易導致維生素D過量中毒,不可疏忽大意。
長期以來,醫生一直告誡有腎結石的患者要限制鈣的攝入,的確,腎結石中80%為鈣質,在臨床上也看到一些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患者,在甲狀旁腺激素的作用下,血鈣水平增高,泌尿道結石的發生率也明顯增高。那麼正常人補鈣後是否會增加患泌尿道結石的危險呢?結果正好相反。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對45510名未患腎結石的男性進行了為期四年的跟蹤研究,結果發現,高鈣飲食(每天平均攝入1326毫克鈣)的人比低鈣飲食(每天攝入516毫克鈣)的人群患腎結石的機會少三分之一。同樣的結論也被其他一些研究所證實。其實,結石並不是因為鈣太多的緣故,而是人體中鈣代謝發生了紊亂,造成了不正常的「鈣轉移」,此時骨鈣減少,血鈣和軟組織中的鈣卻增加了,久而久之,可導致結石的發生。適當補充鈣質後,增加了人體該的吸收量,刺激血鈣的自穩系統,抑制甲狀旁腺激素的過量分泌,最終可達到降低血液和軟組織中鈣含量,減少結石的發生,同時又減少骨鈣的丟失。但是,並不能簡單地認為「補鈣越多越好」,超過了一定的劑量,同樣會引起高血鈣等一系列不良反應。
在一天中,應該選擇什麼時間服用鈣劑呢?最佳的補鈣時間應該是臨睡前。在白天三餐飲食中,人體可攝入300-400毫克鈣,即使一部分鈣通過尿液排出,可以很快從食物中得到補充,維持血鈣的穩定。但在夜晚,人體不再進食,而鈣質照常會通過尿液排泄,丟失的鈣不能及時從食物中得到補充,就會動用骨骼中的鈣來維持血鈣的穩定,如果臨睡前服用一定量的鈣劑,可減少夜間對骨鈣的動用,有利於骨質中鈣量的穩定,而避免或延緩骨質疏鬆的發生。

7、病理學基礎醫學PPT

原發布者:惠興數據

淺談病理 主要內容•病理學概述•細胞與組織的適應與損傷•損傷的修復•血栓形成與栓塞•炎症•腫瘤 一、病理學概述•內容•研究方法•常用技術 內容研究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病理變化、結局和轉歸總論:不同疾病發生發展的共同規律各論:不同疾病的特殊規律•臨床表現﹢鏡下特點﹢IHC﹢分子病理病理診斷 研究方法•屍檢•活檢:局切、內鏡、細針穿刺、搔刮標本術中、術後快速、常規•細胞學檢查:篩查 常用技術•大體觀察•取材:骨組織需要脫鈣—硝酸和鹽酸•脫水:梯度酒精脫水、二甲苯透明、浸石蠟•包埋:石蠟組織•染色:蘇木素-伊紅染色(HE染色)•封片•組織病理學觀察 二、細胞與組織的適應與損傷正常細胞或組織適應可逆性損傷-變性不可逆性損傷-細胞死亡 適應•萎縮:DM、TB、腫瘤→惡病質;腦AS→腦萎縮;骨折→肌肉萎縮、骨質疏鬆;慢性炎症→組織、器官的萎縮(慢性胃炎,慢性腸炎)•肥大:高BP→心肌肥大•增生:慢性炎症→皮膚和臟器上皮細胞的增生;H→前列腺增生/乳腺增生•化生 變性-可逆性損傷損傷後,細胞內或細胞間質內出現異常物質或正常物質異常蓄積。•細胞水腫:病毒性肝炎→氣球樣變•脂肪變•玻璃樣變:高BP、DM→細小動脈玻璃樣變→血管破裂出血•澱粉樣變•黏液樣變•病理性色素沉著•病理性鈣化 肝細胞水腫 肝細胞氣球樣變 玻變、鈣化

8、去檢測出骨密度低怎麼辦?

骨密度低需要看不同原因,一般有骨質疏鬆和骨軟化症,骨質疏鬆需要進行葯物治療和加強生活護理,骨軟化症需要以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為主。

9、測骨密度有什麼用?骨密度不正常怎麼辦?

根據骨密度結果,可以知道有沒有骨質疏鬆症。因為骨質疏鬆症的病理基礎是骨量減低,骨組織微細結構受到破壞,因而骨的脆性增加,易於發生骨折。目前廣泛使用的骨質疏鬆診斷方法是對骨量減低的診斷,即進行骨密度測量,通過測定骨密度可以了解骨量是否減低及減低的程度,從而引起病人的重視,及早予以預防和治療,防止骨折的發生;另外,通過定期隨查骨密度,可以了解骨量丟失的速度,並判定各種預防和治療措施的效果。
骨密度不足,可能是由於缺鈣引起的。一般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就不用太緊張,積極口服葯物補充的同時應加強飲食調整(多吃含鈣高的食物如配方奶粉、豆製品、骨頭湯等),多進行戶外運動多曬太陽,勞逸結合。 過段時間復查,若是沒有改善,可以注射鈣劑

10、什麼是骨質疏鬆

與骨質疏鬆病理基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