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27歲 體檢骨質疏鬆,在體檢報告里 骨密指數39.8 為正常27歲人的74.62%
中醫專家 說,由於骨質疏鬆的原因是來自於腎氣不足,在治療方針也是會以補腎氣為主,但與一般常用的補腎法會有些不同,對於年事較高的患者,還要有「填髓」的概念,也就是以動物性蛋白質或膠質來補養已經流失的部分。
通常骨質疏鬆不會有太明顯症狀,會有腰酸痛、兩膝無力等症狀,在中醫理論而言,進一步還會有神疲易倦、氣虛自汗、怕冷怕熱、頭暈目眩等症狀。中醫專家提出,治療方葯最常用的就是一代宗師龜鹿二仙膏,這是從龜板及鹿角中提煉出來的萃取物,標準的以形補形概念。若患者氣血較虛弱,氣虛怕冷、納差疲倦的現象比較嚴重者,可添加補氣血的方葯如八珍湯;若患者兩膝酸痛、寒雨加劇的話,可添加溫下肢的獨活寄生湯,惡寒重則將方劑變化為右歸丸,發熱多則將之改為左歸丸,因個人病機不同而做調整。如何預防骨質疏鬆呢?中醫專家表示,最重要的還是平時保養,重點不出兩個:攝取鈣質與多運動。因為骨頭的成分大多是由鈣所組成,攝食含鈣較多的食物如牛奶、豆類、魚類,有助於累積骨質成分;運動有助於累積骨質,骨頭在適當壓力之下,較易累積骨質,因此中輕度、持續性的運動是必須的。
同時也必須避免過度菸酒及過量咖啡、動物性蛋白質等,以免鈣質流失。此外還要避免骨質疏鬆後的受傷,像是不可負重,保持居家環境整齊以防跌倒,盡量不要過度用力,或是久坐久站等。
中醫專家提醒,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就要開始注意身體保養,健康快樂的生活,才讓這個軀殼能使用長長久久。
2、嚴重骨質疏鬆的標準是什麼?
嚴重骨質疏鬆主要通過以下標准給予評估和診斷:
1、骨密度檢測值(T值):如果患者髖部、股骨頸、腰椎等任一部位骨密度T值低於-2.5,則可能引發嚴重骨質疏鬆;
2、脆性骨折:既往發生過腕部、髖部、腰椎等脆性骨折,則意味著再次發生骨折的風險將明顯增加。
臨床上只有符合以上兩種因素,才可診斷為嚴重骨質疏鬆。
3、什麼樣的指數才算是骨質疏鬆
你好,
1994年WHO建議根據BMD或BMC(骨礦含量)值對骨質疏鬆症進行分級診斷:正常為BMD或BMC在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的1個標准差(SD)之內;骨質減少為BMD或BMC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1~2.5個標准差;骨質疏鬆症為BMD或BMC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個標准差以上;嚴重骨質疏鬆症為BMD或BMC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個標准差以上並伴有1個或1個以上的脆性骨折。該診斷標准中BMD或BMC可在中軸骨或外周骨骼測定。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謝謝
4、怎麼看骨密度測量。數據怎麼看
骨密度檢查:即BMDtests,是確定骨骼健康狀況的一種最佳檢查方法。骨密度檢查可以鑒別骨質疏鬆症,預防骨折風險,監測骨質疏鬆症的治療效果.不同的骨密度檢查方法可以測量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如髖部,脊椎,腕部,手指,脛骨及足跟等。
骨密度檢查結果需要與兩個標准進行比較,「年輕人標准」和「同齡人標准」。
年輕人標准:通過T分數來判斷,即檢測結果與健康年輕人的平均值進行比較,確定骨折風險,BMD越低骨折風險越高。
同齡人標准:通過Z分數來判斷,即檢測結果與健康同齡,同形體的人群的平均值進行比較。
BMD的測量結果與健康年輕人數據兩者之間涉及一個標准差(SD)。根據WHO診斷標准,如果T分數在「標准」范圍內,則BMD被認為正常.WHO對於骨質疏鬆症的定義基於骨密度水平。
正常:骨密度在年輕人平均值的1SD內(+1~-1SD)
低骨密度:骨密度低於年輕人平均值1~2.5SD(-1~-2.5SD)
骨質疏鬆症:骨密度低於年輕人平均值2.5SD(低於-2.5SD)
嚴重骨質疏鬆症:骨密度低於年輕人平均值2.5SD,伴有一處或多處骨質疏鬆性骨折。
5、骨密度檢查,SOS值、OI值、Z值各代表什麼?
骨密度檢查中,SOS值表示聲速值;Z值表示受檢者骨密度值與同齡同性別骨密度平均值的比較值;OI值代表骨質疏鬆指數;百分數表示受檢者骨密度聲速值與同齡同性別骨密度平均聲速值值百分比。
在臨床上,骨密度只與T值和Z值有光,其他數值是供研究使用的。
骨密度的Z值其實是與同齡人正常骨密度的標准差。正常人的骨密度的Z值肯定是大於-2的。如果我們的骨密度的Z值小於-2的話,說明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骨質疏鬆。
(5)測量骨質疏鬆指數擴展資料
骨密度檢測「T值」劃分為為三個區間,各自代表不同的意義。
-1﹤T值﹤1 表示骨密度值正常;-2.5﹤T值﹤-1 表示骨量低、骨質流失;T值﹤-2.5 表示骨質疏鬆症。
骨密度,是骨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志,反映骨質疏鬆程度,預測骨折危險性的重要依據。
根據骨密度缺少產生原因和作用機理的不同,在進行保健食品配方設計時可選擇不同原料。經常使用的原料如下:
1、鈣劑:如鈣吸收正常,每日給1.00克—1.50克即可。各種鈣劑中,碳酸鈣使用得比較普遍。對65歲以上老人每日0.75克—2.5克。
對使用雌激素副作用多且有誘發子宮內膜癌的可能者,給予大劑量的鈣,可起到與使用雌激素相同的作用,腎結石病人不能攝入大量的鈣。
2、維生素D及其活性產物:過去認為老年性骨質疏鬆病人常伴有維生素D不足,因此主張多給維生素D。
實際上除了合並有骨軟化(一般來講,僅有兒童易患骨軟化,如佝僂病),腸鈣吸收障礙及維生素D代謝產物生成減少者,一般無需補充大量維生素D,確有上述三種情況者,可同時給予維生素D。
3、降鈣素:降鈣素可減少骨質吸收,降低血循環中的鈣,增加骨質中的鈣含量,降鈣素由於可降低血鈣,所以在用降鈣素時應補足鈣量,起到治療骨質疏鬆的作用。
4、磷酸鹽類:磷酸鹽類治療骨質疏鬆近年來得到發展,磷酸鹽可促進骨形成,抑制骨細胞的破壞,可以長期應用。
5、n-3多不飽和脂肪酸(α-亞麻酸):n-3脂肪酸影響人類的骨代謝 ,通過不同的作用機制對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起調節作用,強化n-3脂肪酸有利於提高骨密度。
6、骨質疏鬆症的診斷標準是怎樣的?
根據2011年版的《原發性骨質疏鬆症診治指南2011》,診斷標准如下:
1.發生脆性骨折
2.基於骨密度的診斷:骨密度(BMD):T-Score≤-2.5SD者為骨質疏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