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結核菌PPT試驗結果,無結核菌,是不是就無骨結核?【骨質疏鬆,腰脊椎側彎】
以你的年齡應考慮骨質疏鬆,腰椎病,不理解為什麼這樣做,是不是還有什麼別的檢查和考慮?最好北京結核病醫院檢查一下。
(張連玉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2、結核桿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性有何特點?
結核桿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性特點:
(1)結核桿菌可經多途徑感染,如由呼吸道、消化道和破損皮膚侵入機體,最常見為經呼吸道感染引起肺結核。
(2)結核桿菌無內毒素和外毒素,也不產生侵襲性酶,其致病性主要與其細胞壁內含大量脂質有關。其主要的脂質包括:
①磷脂:可刺激單核細胞增生,與結核結節和乾酪樣壞死形成有關。
②分枝菌酸:與抗酸染色性有關。
③索狀因子:可破壞細胞線粒體膜,與慢性肉芽腫形成有關。
④硫酸腦苷酯:抑制吞噬溶酶體形成,具有抗吞噬作用。
⑤ 蠟質D,可刺激機體的遲發型超敏反應。
(3)結核桿菌主要引起細胞免疫反應,屬於傳染性免疫,即體內有結核桿菌存在時才有特異性免疫。抗結核桿菌細胞免疫和遲發型超敏反應同時存在。
3、結核桿菌
結核桿菌 一般易原發於肺部 經呼吸道可以傳播 在痰液中可以存活很久 即使坦也已經幹了 所以一定不能隨地吐痰 結核桿菌還可以轉移到其它部位 形成病灶 例如到了骨骼 形成骨結核 等
蛔蟲病是蛔蟲寄生在人體小腸所引起的疾病。病程早期,其幼蟲在患者體內移行時可引起呼吸道過敏症狀。當成蟲在小腸內寄生則可引起腹痛等, 腸道功能紊亂。多數患兒無症狀感染,少數患兒發生膽道蛔蟲病與蛔蟲性腸硬阻等並發症。
二、蛔蟲病的傳染源是什麼?
蛔蟲病患者是傳染源。因每條雌蟲每日排卵量很多(20萬),故容易散播。
三、蛔蟲病是怎樣傳染的?
當前我國農村仍以人糞為主要肥料,蛔蟲感染率與環境衛生以及個人衛生密切有關,蛔蟲受精卵隨糞便排出體外污染土壤,在潮濕. 隱蔽和氧氣充足的環境中,合適的溫度(22--23℃)條件下,經兩周可發育
為含幼蟲的蟲卵,再經一周幼蟲脫過一次皮後即具有感染性,為感染期蟲卵。感染期蟲卵主要經手入口,也可隨灰塵飛揚而被吸入咽部吞下而感染。農村中使用人糞施肥是蛔蟲卵污染土壤的主要因素,蔬菜. 瓜果常是傳播媒介,生食沒洗凈的蔬菜. 腌菜,泡菜容易感染。隨地大便造成庭院地面污染,兒童在地上游戲或爬行,吸吮手指,故易感染。
四、蛔蟲卵的抵抗力如何?
蛔蟲卵在外界環境中抵抗力甚強,在 5--10℃土壤中可生存 2年,在乾燥環境中(22℃)生存2--3周,在糞坑中存活半年至一年,對寒冷及化學葯物有很大抵抗力,不易被殺死。如在50%的漂白粉液里經5-10
小時才死亡,在10%福爾馬林里還可繼續發育。但在70℃熱水或直射陽光下很快死亡。
五、什麼樣人易感染蛔蟲病?
人對蛔蟲普遍易感,農村感染率可高達50%--80%。兒童較成人為多,尤以學齡期和學齡前期兒童感染率最高,男女無顯著差別,本病以散發為多,但有時可集體感染,如生食未經洗滌的甘薯. 胡蘿卜等發生爆發性蛔蟲性哮喘。
六、蛔蟲在人體寄生的生活史是怎樣的?
人經口攝入感染期蟲卵後,其幼蟲在小腸上段孵出,經第一次蛻皮後,侵入腸壁末梢靜脈→門靜脈→肝→下腔靜脈→右心→肺動脈→肺微血管→肺泡→細支氣管,蛔蟲幼蟲在肺泡和細支氣管移行時攝取血清和氧,逐漸發育成長,進行第2次及第3次蛻皮,約在感染後8--9天蛔蟲幼蟲繼續沿支氣管向上移行至氣管與咽部,再隨唾液或食物吞入食管,經胃抵達小腸,經第 4次蛻皮後發育為童蟲,再經數周發育為成蟲。從經口感染至成蟲產卵共10--11周有時長達15周。成蟲壽命多數報告一年左右,很少有超過15個月;患者體內成蟲寄生數,一般為一至十條,我國有一例報告在屍體解剖時檢出:978條。
七、蛔蟲病發病機理如何?
蛔蟲病的病理變化可由蛔蟲幼蟲,成蟲及其蟲卵引起:
1. 蛔蟲幼蟲:在經過肺部時由於其代謝產物或與幼蟲本身死亡可產生炎症。蛔蟲幼蟲損傷肺微血管可引起出血、水腫和細胞浸潤,後者以嗜酸性. 中性粒細胞為主。嚴重感染者肺部病變可融合成斑片狀病灶。
支氣管粘膜也有嗜酸性粒細胞浸潤滲出與分泌物增多,並引起支氣管痙攣。
2. 成蟲:成蟲寄生在小腸內,以空腸與回腸上段為主, 蟲數自幾條至數十條,甚至上千條。重度感染患兒,小腸內大量蟲體相互纏結成團,可引起部分性腸梗阻,梗阻部位以回腸未端或回盲部為常見。少數嚴重患者可並發腸壞死、腸套迭,腸扭轉等。蛔蟲有顯著鑽孔習性,常引起移位性損害。成蟲可鑽入膽總管,大多數僅一條前半部鑽入膽總管而尾部仍在十二指腸內。侵入膽管蛔蟲亦有多達10~20條,由於O--ddi括約肌與膽總管痙攣發生劇烈膽絞痛,由於繼發膽道感染可引起膽管炎。在膽管內死亡的蛔蟲碎片與蛔蟲卵均可作為泥沙佯膽結石形成的核心。如果蛔蟲全部鑽入肝內膽管則引起化膿性膽管炎,並發蛔蟲性肝膿腫,偶爾蛔蟲鑽入胰管可並發出血性胰腺炎,鑽入闌尾引起急性闌尾炎,甚至穿孔。蛔蟲如迷走至咽喉與支氣管,偶可引起阻塞和窒息。
3. 蟲卵:雌蛔蟲有時由腸穿孔進入腹腔,在腹腔內排出大量蟲卵。蛔蟲卵可引起肉芽腫病變,多見於胰腺、網膜。腸系膜與腹膜,形成無數1--2mm粟粒大小的灰白色結節,類似結核。蟲卵肉芽腫由嗜酸粒細胞.
異物巨細胞與類上皮細胞組成,內多含胚胎的受精卵。
八、蛔蟲病的預後怎樣?
蛔蟲病一般預後良好。但伴有嚴重並發症者,如化膿性膽管炎伴中毒性休克,腸梗阻伴腸穿孔. 腸扭轉、腸套疊或腸壞死以及蛔蟲性肝膿腫者,預後不良,應及早手術治療。
九、怎樣預防蛔蟲病?
在蛔蟲病防治上,必須開展衛生宣傳教育,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教育兒童勤剪指甲,飯前便後洗手,不吃生菜和未洗凈的瓜果及被蠅污染的食物。普查的重點在兒童集體單位(幼兒園. 小學), 進行普查.
普治,以保障兒童健康。加強糞便管理,改善環境衛生,做好滅蠅、防蠅工作以防蟲卵擴散。實驗證明蟲卵在45--50℃時半小時內死亡。建築沉卵發酵糞池或採用堆肥方法——就是利用發酵所產生熱及從糞尿中分
解出來的氨的作用,殺死糞中蟲卵。
十、蛔蟲病有什麼樣症狀?
1.蛔蟲幼蟲移行症
主要見於短期內吞食了大量蛔蟲卵的患者。潛伏期一般7--9日,臨床上出現全身與肺部症狀。全身症狀有低熱與乏力,少數病人伴有尊麻疹或皮疹。呼吸道症狀為咽部有異物感,陣發性咳嗽,常呈嗜喘樣發作;痰少,偶爾痰中帶血絲。兩側胸部可聽到干羅音。胸部調線檢查可見兩側肺門陰影增深,肺紋增多與點狀、絮狀或片狀浸澗陰影。後者一般於1--2周內消失。病程持續7--10天,上述症狀逐漸緩解消失。
2.腸蛔蟲病
絕大多數病例無任何症狀。兒童以腹痛最常見,位於臍周,呈不定時反復發作,不伴有腹肌緊張與壓痛。常有食慾減退與惡心,時而腹瀉或便秘,常從大便中排出蛔蟲或嘔吐出蛔蟲。兒童偶可引起神經症狀,如驚厥. 夜驚. 磨牙. 異食癖等。
十一、怎樣診斷蛔蟲病?
1. 蛔蟲幼蟲移行症的診斷:患者常有近期生食蔬菜史。呼吸道症狀尤其伴有哮喘,短暫遊走性肺部浸潤以及血中白細胞總數. 嗜酸粒細胞增多,後者一般為15%--30%,個別病例可達60%以上。在此期,糞便
中找不到蟲卵,免疫學試驗對診斷有一定參考價值,但目前國內尚未開展與應用。
2. 腸蛔蟲病的診斷:腹痛伴近期排蟲或吐蟲史。糞便檢查採用生理鹽水直接塗片容易查到蟲卵,飽和鹽水漂浮法能提高蟲卵檢出率。如僅有雄蟲(3.4%--5%)或蛔蟲尚未發育成熟;糞便檢查可以陰性,此外,
胃腸鋇餐檢查發現蛔蟲陰影也可確定診斷。
4、結核桿菌會導致什麼疾病
結核桿菌主要引起各種類型的結核病,如肺結核、腸結核、淋巴結核、骨結核、腎結核、結核性腹膜炎、結核性腦膜炎等太多了,其中以肺結核最為常見。
5、關於結核桿菌?
結核桿菌是一種很特殊的細菌,它可以造成肺的毀損,比如結核性的毀損肺,就是一側肺都完全被毀損了,這往往都是由於沒有有效葯物控制,任由結核菌感染、發展,造成了整個肺的毀損。另外結核是一種消耗性的疾病,結核感染以後,病人會有長期的低熱、盜汗等等,會對病人的身體造成很嚴重的影響。
6、結核桿菌是什麼
結核桿菌(Mycobecterium Tuberculosis)引起結核病。對人類致病的有人型結核桿菌和牛型結核桿菌,非典型分枝桿菌也可引起類似結核樣病變,但少見。結核桿菌屬於放線菌目分支桿菌科分支桿菌屬。該菌生長緩慢,人工培養最快要經2--4周才能在培養基表面看到菌落生長;抗結核治療後菌活力衰退,培養時需6--8周甚至20周後才出現菌落。塗片染色具有抗酸性,即對苯胺染料、特別是石炭酸復紅具有獨特親合力,一經染色,再用酸性酒精沖洗無法使之脫色,故又稱之為抗酸桿菌。結核菌分五個類型,即人型、牛型、鳥型、鼠型和冷血動物型。其中對人致病的主要是人型菌,牛型菌感染較少見,鳥型菌感染更少見。與其它常見的細菌比較,結核桿菌的生長代謝緩慢,並且在自然環境不利的情況下,結核桿菌具有很強的生存能力:常見的細菌一般10-30分種就能繁殖一代,而結核桿菌則需要12-24小時才能繁殖—代,由此可見結核桿菌的生長代謝比潰凶的細菌緩慢的多。另外,結核桿菌的細菌結構比較特殊,因此造成它能夠在不利的自然環境中存活。結核桿菌在低溫環境中(如3℃),可存活6-12月;對常見的、用於消毒的化學物質如0.5%來蘇水、5%石灰酸溶液、0.1%過氧乙酸溶液等,痰標本中的結核桿菌可耐受—個小時以上。但70%的酒精能夠比較迅速的殺滅結核桿菌,同時,良好的通風和充分的陽光照能夠有效清除房間和附著在日用品上的結核桿菌。 其次,人體免疫系統不能完全殺滅進入人體內的結核桿菌。一般的細菌一旦進入健康人的血液,人體免疫細胞能夠迅速予以識別並將其吞噬但進入健康人血液的一部分結核桿菌,被吞噬後不能被融解,只能受人體的免疫力抑制,不能進一步繁殖而引起發病,這時的結核桿菌是一種「休眠」狀態寄生在人體組織的細胞中。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處於「休眠」的結核桿菌就能夠進行大量繁殖,從而引起相應組織發病。另外,大多數常用的抗菌不能有效殺滅已造成人體感染的結核桿菌,盡管目前已發展能夠治療細菌性感染的抗菌素種類很多,並且正在不斷增加,但能夠對結核桿菌進行有效的殺滅或抑制的抗菌素種類只有十幾種。即使對結核桿菌有效的抗菌素,如果僅用一、兩種,結核桿菌也很容易對相應葯物產生耐葯性,給治療帶來麻煩。
一、生物學性狀
(一)形態染色
結核桿菌細長略彎曲,端極鈍園,大小約1~4×0.4um ,呈單個或分枝狀排列,無莢膜、無鞭毛、無芽胞。在陳舊的病灶和培養物中,形態常不典型,可呈顆粒狀,串球狀,短棒狀,長絲形等。結核桿菌一般常用萎~~鈉氏(Ziehl-Neelsen)抗酸性染色法染色,結核桿菌染成紅色,其他非抗酸性細菌及細胞漿質等呈藍色。結核桿菌的抗酸性取決於胞壁內所含分枝菌酸殘基和胞壁固有層的完整性有關。
(二)培養特性
結核桿菌為專性需氧菌。營養要求高,在含有蛋黃、馬鈐薯、甘油和天門冬素等的固體培養基上才能生長。最適ph 6.5~6.8 ,最適溫度為37℃,生長緩慢,接種後培養3~4周才出現肉眼可見的菌落。菌落為乾燥、堅硬、表面呈顆粒狀、乳酪色或黃色,形似菜花樣。在液體培養內呈粗糙皺紋狀菌膜生長,若在液體培養基內加入水溶性脂肪酸,如Tween~80,可降低結核桿菌表面的疏水性,使呈均勻分散生長,此有利於作葯物敏感試驗等。
(三)抵抗力
結核桿菌對某些理化因子的抵抗力較強。在干痰中存活6~8個月,若粘附於塵埃上,保持傳染性8~10天。在3%HCI或NaOH溶液中能耐受30分鍾,因而常以酸礆中和處理嚴重污染的檢材,殺死雜菌和消化粘稠物質,提高檢出率。但對濕熱、紫外線、酒精的抵抗力弱。在液體中加熱62~63℃15分鍾,直射日光下2~3小時,75%酒精內數分鍾即死亡。
結核桿菌無內毒素,也不產生外毒素和侵襲性酶類,其致病作用主要靠菌體成份,特別是胞壁中所含的大量脂質。脂質含量與結核桿菌的毒力呈平行關系,含量愈高毒力愈強。
7、結核桿菌的是如何形成的,什麼樣的人容易得肺結核。。。
結核桿菌是外界的一種細菌,不是生成的,大多數人其實都感染過,只是處於隱性狀態,免疫力低下是就很容易致病,出現臨床症狀。多出現於肺部,也可以出現在其他器官。
易傳染,免疫力低下者易得!
8、結核桿菌致癌嗎?
結核桿菌侵入人體後引起的結核病是一種具有強烈傳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它不受年齡、性別、種族、職業、地區的影響,人體許多器官、系統均可患結核病,其中以肺結核最為常見。90%以上的肺結核是通過呼吸道傳染的。肺結核患者通過咳嗽、打噴嚏、高聲談笑,使帶有結核桿菌的飛沫噴出體外。健康人吸入結核桿菌後便會感染。
9、什麼是結核桿菌
結核分枝桿菌(M.tuberculosis),俗稱結核桿菌,是引起結核病的病原菌。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但以肺結核為最多見。結核病至今仍為重要的傳染病。估計世界人口中1/3感染結核分枝桿菌。據WHO報道,每年約有800萬新病例發生,至少有300萬人死於該病。我國建國前死亡率達200-300人/10萬,居各種疾病死亡原因之首,建國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衛生狀態改善,特別是開展了群防群治,兒童普遍接種卡介苗,結核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大為降低。但應注意,世界上有些地區因艾滋病、吸毒、免疫抑制劑的應用、酗酒和貧困等原因,發病率又有上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