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質疏鬆 > 60歲以上老年人女性骨質疏鬆症發病率為

60歲以上老年人女性骨質疏鬆症發病率為

發布時間:2020-09-29 22:04:30

1、為什麼說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其發病為多因多果,原因復雜。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人均壽命的不斷增加,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也在不斷增高。

但在老年人中的發病率女性明顯高於男性,據統計,老年男性骨質疏鬆疾發病率約為20%,而絕經後婦女約為50%,老年女性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一般佔全部老年骨質疏鬆者的70%—80%。那麼,為什麼女性骨質疏鬆症的發生率比男性高呢?要想弄清楚原因,我們就得了解男性和女性骨質疏鬆的特殊性。

人體的各個器官的生長發育都是一個從生長到衰退的過程,骨骼當然也不例外。青少年時期骨骼處於旺盛的生長時期,骨密度逐漸增高,骨頭日益變得堅硬而緻密;到了成年以後,骨的代謝基本上達到了一種平衡;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鈣開始流失,骨頭逐漸變得疏鬆和脆弱。


成年後的骨量主要取決於其生長過程中骨量達到的最大值,以及隨著年齡的增加和骨量流失的速度與程度。男性青春期長,且生長速度快,所以骨旅長的又高又堅固;而女性青春期相對於男性來說較短,所以就顯得脆弱。


男女在兩性老化過程中骨丟失也有差異。老年女性骨丟失的速度快了男性,尤其是女性絕經後,由於體內性腺的萎縮,功能下降,體內雌激素水平明顯降低,骨筋的分解速度大於合成速度,骨筋處於負平衡狀態,所以加速了骨質疏鬆症的進程。由於男性體內性激素的變化遠遠沒有女性的顯著,所以老年男性骨質疏鬆症的發生率進展速度明顯低於老年女性。

2、據美國的研究數據統計,骨質疏鬆症的年發病率已經遠遠高於

心臟病發作、中風和乳腺癌發病率的總和。然而,生活中絕大多數人並不認為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往往是在發生了明顯的腰痛,甚至髖關節骨折後,才意識到自己發生了骨質疏鬆。

其實,骨質疏鬆的發病率遠遠高於人們的想像,骨質疏鬆,離你並不遙遠。

老百姓總認為老年骨折就是骨質疏鬆,其實不然,骨質疏鬆是以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徵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於發生骨折的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早期常無症狀或症狀輕微,隨著骨丟失的加重,可出現以下臨床表現:疼痛,常以腰背痛多見;身長變短、駝背;骨折,常見椎體骨折及髖部骨折;呼吸功能下降,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

骨折是骨質疏鬆症最常見和最嚴重的並發症,也往往是人們發現骨質疏鬆的第一原因。一般來說,人體最容易發生骨折的是脊柱,其次是髖部。發生於脊柱的骨質疏鬆性骨折多發於胸腰椎的椎體,多為老年患者,如拿重物不當、咳嗽或乘坐汽車時的顛簸等就可能引起。骨折後,患者由於疼痛,不得不長期卧床,從而繼發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靜脈血栓等,而這些並發症,個個都是危及生命的。因此,當發生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性骨折後,應盡早治療,避免長期卧床,避免各種並發症,盡早打破這種惡性循環。

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治療,可以選擇的方案主要有:

卧床休息、葯物止痛和手術治療。葯物止痛通常效果不佳,還會產生耐葯;而手術治療在過去是採用多節段脊柱融合內固定的方法,其創傷大,出血多,而且骨質疏鬆使內固定不可靠,術後並發內固定失敗。目前,對於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治療,有了新的方法—經皮椎體後凸成形術。這是一種微創手術,一般來說,一個椎體從穿刺到完成,只需要30 分鍾的時間。手術切口只有0.5cm 大小,還沒有我們的小手指頭寬。在國外,這一手術很多是在門診完成的,做完手術休息一會兒就可自行回家。

雖然對於骨質疏鬆及其並發症的治療進展日新月異,但是,再好的治療也不及早期的預防。主要預防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1)保持合理均衡的飲食。如牛奶、豆製品等,不足的部分給以鈣劑補充。我國營養學會推薦鈣攝入量為成年人元素鈣每日800 ~ 1000mg,維生素D 的日攝入量為200 ~ 400IU。

(2)運動。適量運動,尤其是負重運動,可增加骨峰值和減少及延緩骨量丟失;運動還可以增加機體平衡能力及靈活性,有助於防止跌倒而減少骨折的發生。

(3)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酗酒和過量咖啡因的攝入可影響維生素D 和鈣劑的吸收和利用。

(4)避免應用誘發骨質疏鬆的葯物。如糖皮質激素、抗癲癇葯、長期甲狀腺素替代治療、肝素等。

(5)防止跌倒。跌倒常為發生骨折的直接誘因,對於有跌倒傾向的患者應給予適當的保護措施。

骨質疏鬆的早期發現,同樣對骨質疏鬆的預防有著重要意義。

骨密度可反映當前骨代謝狀況, 是診斷骨質疏鬆症的主要手段,對預測發生骨折的危險性有很重要意義。骨代謝生化指標可全面反映骨膠原的合成與分解、骨礦化、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活躍程度,亦即骨形成與骨吸收情況,並可反映骨轉化速率,具有變化早、敏感性高的特點,可預測以後骨轉化趨勢和骨密度變化。故目前在臨床上,常採用骨密度和骨代謝生化指標的檢測相結合的辦法監測骨量的變化。骨密度儀是實現這一檢測的重要工具。我們建議以下人群應進行骨密度儀的檢測。

65 歲以上女性、70 歲以上男性無其他骨質疏鬆危險因素;65 歲以下絕經後女性或70 歲以下老年男性伴有一個或多個骨質疏鬆危險因素;有脆性骨折史的男、女成年人;各種原因致性激素水平低下的男、女成年人;X 線攝片已有骨質疏鬆改變者;接受骨質疏鬆治療進行療效監測者;有影響骨礦代謝的疾病和葯物應用史的患者。

//為什麼骨質疏鬆逼近白領麗人?

3、為什麼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得骨質疏鬆?

女性骨質疏鬆症的發生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高,而旦其發病率顯 著高於男性。美國人骨質疏鬆所致髖部骨折中,85%為女性;澳大利亞60 歲以上的女性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為58%,男性為28% ;我國北京、上海等 地流行病學調查顯示,60歲以上老年人骨質疏鬆患病率女性為40% ~ 50%, 男性約為20%。



那麼,為什麼女性比男性更易發生骨質疏鬆症呢?這是女性從35歲至絕經這一段時間,骨量開始緩慢丟失,每年丟失0。3% ~ 0。6%。進入圍絕經期以後,由於雌激素的減少,會引起骨形成減少 和骨吸收增加,使骨量流失增加。絕經後的女性,在第1個5年中,每年丟 失1。

  5% ~ 2。5%的骨量,絕經後10年,每年流失骨量可達5%。60歲以上 的女性約有1/4到半數患有骨質疏鬆症。女性一生將流失骨總量的50%左 右。男性流失為30%〜40%。因此,女性骨質疏鬆明顯多於男性。當然,除了雌激素的減少,女性比男性更易發生骨質疏鬆症,還有以下 幾種原因:1。

 男性的骨架和骨質量比女性大,而旦其橫截面積也比女性大 25% ~ 30%,因此,男性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及發生骨折的概率低於女性。2。很多女性為求得「骨感美」,經常採取各種手段進行減肥,結果導致 體內脂肪所剩無幾。缺乏脂肪,會間接地造成雌激素的缺失,繼而引起骨質 疏鬆。

  3。很多女性有喜歡吃零食的習慣,而偏食,往往不能均衡地攝取營養, 尤其是當攝入的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過少時,會直接影響體內鈣質的吸 收,使骨密度降低。4。相對於男性來說,女性平時運動要少一些,運動量少,也會增加患骨 質疏鬆症的概率。因此,對於那些為了皮膚白皙而拒絕日曬、夢想擁有「魔鬼身材」拚命 節食、坐在辦公室中極少運動的女性而言,更要注重對骨質疏鬆的預防。

4、為什麼中老年婦女容易骨質疏鬆

。近幾年來像魏女士這樣,患有骨質疏鬆症的患者是越來越多了,60歲以上老人中,發病率約為60%,且女性遠遠超過男性。骨質疏鬆症好發於老年人或停經後婦女,尤其是在停經後五年,吸煙、酗酒與缺乏運動者更屬於危險因子,此外常吃類固醇的葯物也會誘導此症的發生。由於骨質緩慢的流失,使骨的密度減少,而易產生骨折,老年人往往只要輕輕跌一跤就可能發生骨折。骨質疏鬆症是以骨量減少、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於發生骨折的一種全身骨代謝障礙疾病,一般分兩大類,即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和繼發性骨質疏鬆症。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又可分為絕經後骨質疏鬆症和老年性骨質疏鬆症。防止骨質疏鬆,蘇大附二院專家言湛軍講到應該在平時的生活和工作當中多鍛煉鍛煉身體,同時,也要注意飲食營養補充,多補充鈣,防止鈣缺。

5、為什麼人到中年也會骨骼疏鬆?

骨質疏鬆症是人體衰老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病理現象。據有關權威資料顯示,我國是世界上骨質疏鬆症患者最多的國家,患者總數高達9000萬,老年人中患者達半數以上,60歲以上女性骨質疏鬆症患病率高達70%。婦女患骨質疏鬆症的危險6倍於男子。不容忽視的是,骨質疏鬆症具有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費用、低生活質量「四高一低」的特點。 一般人在30歲以後,骨質量會開始慢慢減少,每年流失0.5%~1%;更年期婦女一旦停經之後,鈣流失的速度每年可高達2%~3%。當骨質流失時,骨骼外形看起來雖然仍跟正常差不多,但實際上原本緊密的骨頭產生了許多空洞而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就稱為「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早期無明顯症狀,故稱之為「無聲的殺手」,許多人是身在病中不知病,故極易被人們疏忽。骨質疏鬆症猶如大樹枯朽、岩石風化,就像房子的一根棟梁,外觀猶在,而裡面已被蛀空,極不牢固,骨骼在沒有明顯外力撞擊的情況下(如彎腰、伸腰、咳嗽、打噴嚏等)也會發生骨折,不堪一擊,這就是典型的骨質疏鬆症。隨著病情的進展,由於體內的鈣不斷減少,如果缺鈣太多,就會出現失眠、盜汗、易怒、手足麻木、腰酸痛、腿軟、牙齒松動及脫落等缺鈣症狀。 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是多危險因素的綜合,目前認為內分泌因素(雌激素、甲狀旁腺素)、營養因素(口重、吃過多的鹽、鈣攝入不足)、物理因素(乆坐、長期缺乏鍛煉和陽光照射)、免疫功能(自身免疫性疾病)、危險因素(嗜煙酒、飲濃茶、濃咖啡)、遺傳因素(如祖母、母親、姐妹有此病)與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均有密切關系。而傳統中醫學理論認為,腎虧脾虛是骨質疏鬆症的基本病理。 那麼人到中年以後該怎樣在日常生活中積極而有效地預防骨質疏鬆症呢?臨床專家為此提出了防治五要點—— 骨密度檢測 專家提醒廣大女性,不要等老了之後才去預防骨質疏鬆症,40歲左右的年輕女性就需要注意預防骨質疏鬆症。50歲以後的婦女以及70歲以上的男性,每年要做一次骨密度檢測,了解骨骼是否缺鈣,如發現骨量減少,盡早採取綜合防治對策。尤其應補腎健脾(需3~6個月,如服用「密骨膠囊」、淮山葯、黨參等)。 運動 研究表明,規律而持續的運動能預防和減緩骨質流失,甚至可以強化造骨細胞骨骼的耐受力,進而提高骨密度,因此,運動可說是最安全又沒有副作用的妙方。如果每日累計2~3小時的站立與步行(日行六千步),並可適量負重,打太極拳,做跳躍、下蹲的動作,還要注意多接觸陽光,則可防止骨骼的鈣流失。 補鈣 如果將我們的身體比作銀行,那麼補鈣,就像在銀行存錢,存得越多,將來可支取的鈣就越多,可以減緩日後骨量下降的速度。補鈣,應該作為貫穿一生(尤其是女性)的計劃。研究表明:補鈣還是要靠吃,飲食補鈣的作用要好於鈣補充劑。牛奶、酸奶、乳酪、小魚、蝦、貝類、蝦皮、雞蛋、鹹蛋、帶骨肉、豆腐、芝麻、核桃、花生、紅棗、黑木耳、海帶、紫菜、新鮮蔬菜等食物是極佳的鈣來源。終身喝牛奶的人,其發生骨質疏鬆症的平均年齡要比不喝牛奶的人推遲10年。膳食中要控鹽,因為攝入過多的鹽會增加鈣的流失。 健康生活方式 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如生活規律,睡眠充足,情緒穩定,性格開朗,加強體育鍛煉、多曬太陽、適當活動不應長坐不動、不偏食挑食、吃低鹽、低脂、低糖飲食(老年人每日攝入食鹽應<5克)、戒煙限酒,不飲濃茶濃咖啡(咖啡因可明顯遏制鈣的吸收和增加尿鈣的排出)等。治療 對已確診的患者應積極給予適當治療,不同年齡段的個體可能有多種不同治療方案,但主要還是由醫生決定為好。鈣劑和適量的維生素D3是基本用葯,可以實現有效補鈣,而單純補鈣可能適得其反。中西醫結合治療,強調補腎健脾,如服中葯需3~6個月。還需要長期隨訪跟蹤治療,不斷調整治療方案。臨床報道,用福善美治療骨質疏鬆症,即使停用5年也不會造成骨折。在日常生活起居中,要著重加強防摔、防碰、防絆、防顛等措施,處處防止各種意外傷害的發生。

求採納

與60歲以上老年人女性骨質疏鬆症發病率為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