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質疏鬆 > 老年骨質疏鬆的發病機理是

老年骨質疏鬆的發病機理是

發布時間:2020-09-29 11:58:41

1、骨質疏鬆症的發病機制是什麼?

骨質疏鬆症是在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影響高峰骨量以及骨量丟失並最終發展至骨質疏鬆這些因素包括葯物飲食種族性別以及生活方式骨質疏鬆症可以是原發性的也可以是繼發性的原發的骨質疏鬆症可以分為Ⅰ型和Ⅱ型1.Ⅰ型,或稱為絕經後骨質疏鬆症一般認為其主要原因是性腺(雌激素和睾酮)功能的缺陷,發生在任何年齡段的雌激素和睾酮缺乏都將加速骨量丟失骨量丟失的確切機制尚不完全明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破骨細胞前期細胞的募集和敏感性增加,以及骨吸收的速度超過骨形成在絕經後的婦女,第一個5~7年中骨的丟失以每年1%~5%的速度遞增,結果是導致骨小梁的減少,容易出現科勒斯骨折(Colles』fracture)和椎體骨折

雌激素缺乏使骨骼對甲狀旁腺激素(PTH)的作用敏感性增加,導致鈣從骨中丟失增加腎臟排泄鈣降低1,25-(OH)2D3生成增加1,25-(OH)2D3的增加促進腸道和腎臟對鈣的吸收,並通過增加破骨細胞的活性和數量促進骨吸收PTH的分泌通過負反饋機制而下降,引起同上述相反的作用破骨細胞也受細胞因子的影響,如TNF-αIL-1以及IL-6,上述細胞因子由單核細胞產生,在性激素缺乏時產生增加

2.Ⅱ型,或稱老年性骨質疏鬆症見於高齡男性和女性,源於骨形成下降和老年人腎臟形成1,25-(OH)2D3降低上述生理變化的結果是引起骨皮質以及骨小梁的丟失,增加了髖骨長骨以及椎骨的骨折發生危險性

3.Ⅲ型骨質疏鬆症Ⅲ型骨質疏鬆症由於葯物尤其是糖皮質激素,或是其他各種能增加骨量丟失的病變引起在Ⅰ型和Ⅱ型骨質疏鬆症中,以婦女為多見,男女比例分別為6∶2(Ⅰ型)和2∶1(Ⅱ型),Ⅲ型骨質疏鬆症中,男女發病比例幾乎無差異Ⅰ型骨質疏鬆症的發病高峰年齡為50~70歲,Ⅱ型骨質疏鬆症的高發年齡為70歲以上,Ⅲ型骨質疏鬆症發病與年齡關系不大,可見於任何年齡

2、人體的骨質疏鬆有哪些發病的原因?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多因素性疾病。影響骨量的因素可分為環境因素與遺傳因素兩大類。環境因素包括營養、運動及生活習慣等,是影響骨量的可控因素。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研究進展,遺傳因素對骨量和骨質疏鬆發病的影響,逐步引起人們的重視。

科學家通過對家族性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發現,正常人群峰值骨量及骨密度受遺傳因素調控。國外學者約翰斯頓(Johnston)曾指出:「人群骨量的差別20%歸於環境因素,80%歸於遺傳因素。」但骨密度究竟由哪些遺傳基因決定,目前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

由此,我們可以說,骨質疏鬆症的發病原因較為復雜,既有骨骼本身的因素,也有骨外因素。目前,確切的發病機制還沒有被完全搞清楚。

總之,無論何種原因,通過何種過程,凡可使骨組織中骨量減少的因素,均可導致和促進骨質貧乏,繼而發生骨質疏鬆。

3、老年骨質疏鬆症的發生與哪些因素有關

因為老年人吃飯少了,造血少了,血液中有1%的血鈣,得從骨可胳中抽取
造成骨質疏鬆

4、骨質疏鬆症發病的原因是什麼?

1.內分泌因素女性病人由於雌激素缺乏造成骨質疏鬆,男性則為性功能減退所致睾酮水平下降引起的骨質疏鬆症在絕經後婦女特別多見,卵巢早衰則使骨質疏鬆提前出現,提示雌激素減少是發生骨質疏鬆重要因素絕經後5年內會有一個突然顯著的骨量丟失加速階段,每年骨量丟失2%~5%是常見的,約20%~30%的絕經早期婦女骨量丟失>3%/年,稱為快速骨量丟失者,而70%~80%婦女骨量丟失

5、骨質疏鬆主要有哪些原因?

骨質疏鬆是老年人極為常見的現象,而且可以導致各種嚴重後果,特別是易發生各部位骨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維生素D不足,導致一系列代謝失調所致。

老年人所以缺乏維生素D,主要是由於老年人閑居家中,日光中紫外線照射減少,引起內源性維生素D經光合作用合成下降。此外,老年人飲食中維生素D隨著年齡增長而吸收不良。當長期嚴重的維生素D缺乏時,可以引起骨質疏鬆、骨軟化症。導致各種骨折發生。所以老年人補充維生素D是必要的。

6、骨質疏鬆四種機理分別是什麼?

當然各個醫院可能情況不同,反正一點可說的是,經脈推鈣對治療骨質疏鬆沒有用處。 這個靜推好像沒有什麼作用啊 沒有作用

7、骨質疏鬆症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氨糖25歲之後會慢慢缺失,所以需要及時補充,在勞動和運動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骨頭關節損傷。健力多的氨糖可以修復或逆轉損壞軟骨,潤滑軟骨,減少積液的。

與老年骨質疏鬆的發病機理是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