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類衰老之謎
人類衰老之謎初見端倪
--------------------------------------------------------------------------------
作者: 發表時間:2003-2-27 摘自: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於2003年1月26日聯合在北京宣布了由568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參與評選的"2002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北京大學醫學部科學家初步揭開了人類衰老之謎"成為該十大新聞中唯一的一條醫學方面的新聞。該成果還在2003年1月25日公布的"2002年公眾關注的中國十大科技事件"評比中名列榜首。該項研究成果是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重點項目及國家 "973"項目共同支持下,由北京大學醫學部童坦君、張宗玉兩位教授領導的科研小組,在多年潛心研究基礎上取得的。該研究初步闡明了P16基因是人類細胞衰老的主導基因,是人類細胞衰老遺傳控製程序的主要因素,揭示了P16基因在衰老過程中高表達是細胞衰老的主要原因。
衰老是一種有機體的死亡危險隨年齡增加而增大的現象。細胞衰老是生物衰老的基本單位、老年病的發病基礎。近年來有關衰老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進展如細胞凋亡與特殊基因的關系、端粒長度的控制等。童坦君、張宗玉教授領導的課題組密切關注國際前沿發展方向,他們將P16基因導入人成纖維細胞,結果衰老加快,而將其反義重組載體導入細胞則抑制P16使細胞較長時間維持年輕態,且使細胞增殖能力與DNA損傷修復能力加強。這些重要發現在國際著名雜志J Biol Chem 上以兩篇文章發表。
童坦君、張宗玉教授領導的課題組長期從事衰老及腫瘤形成的分子機理研究。主持和完成了5項相關課題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重點項目,在國際、國內一流雜志發表多篇研究論文,並多次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他們的研究是對人類細胞衰老機理研究的原創性貢獻,為進一步闡明人類細胞衰老問題提供了一條新途徑。
2、讀中西醫大戰之淋巴篇讀後感
淋巴瘤是「一種可治癒的癌症」。前提是,你得遠離替代醫學,以及種種雞湯和騙術。
?前不久,26歲的女演員徐婷死於淋巴瘤(T淋巴母細胞淋巴瘤/白血病)。更早,48歲的羅京、33歲的李鈺、34歲的阿桑等演藝界明星都死於淋巴瘤。淋巴瘤於他們是可怕的殺手。
而政商界的李顯龍、保羅·艾倫、霍英東、李開復等,還有一代圍棋宗師藤澤秀行,也是淋巴瘤患者,除李開復尚未可知,都活了二十年以上。淋巴瘤於他們不過像高血壓一樣的慢性病。
淋巴瘤究竟可不可怕?有多可怕?中西醫在淋巴瘤這一疾病中各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本文結合醫學史和最新文獻對這幾個問題試做一「綜述」。
我們用手細心觸摸頜下,常可以摸到一粒粒細如黃豆的小體,這就是今日人人盡知的淋巴結,是極其重要的免疫器官和造血器官。淋巴結是淋巴管網線上的一個個點,就像公路網上的驛站,又像傳說中經絡線路上的穴位。然而,中醫三千年歷史中,對這一重要結構並無任何描述,彷彿它們不存在。即令王清任的《醫林改錯》,也沒有看到淋巴結和淋巴管,因為他只是用棍子撥弄撥弄,並沒有真正的解剖過人體。
西醫早在古希臘就觀察到了乳糜管。食物在腸道消化,脂肪分解後一部分經由淋巴管吸收,再進入血液循環。古希臘人當然只是看到了乳糜管而已,並不知道其功能。
十六世紀,以維薩里為代表的近代解剖學揭開了醫學科學化的序幕。一大批大師拋開蓋侖經典,痴迷於打開人體親自觀察,幾乎窮盡了人體的大體結構,卻也沒有及於淋巴系統。
十七世紀,1628年,哈維以天才的生理學實驗和數學計算確立了血液循環理論;1661年,馬爾皮基發現毛細血管為血循環理論畫上完美的句號。血液循環變得如此清晰而美妙,之前幾千年的人類醫學完全基於想像而建立的關於血或氣血的種種循環或潮汐式的運動,在這種圖像面前顯得不堪一擊(只有中醫還硬挺到現在,但只好辯說中醫的血不是西醫的血)。
然而,少了淋巴系統,這個血液循環理論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完美。
1622年6月23日,解剖學家阿塞利(Gspare
Aselli,1581-1626)為了向人演示喉返神經而打開了一隻狗的腹腔,意外發現與血管平行相伴的一條條白色的索線。這些線似乎並不是神經(自然也不是經絡),他好奇的拿解剖刀一劃,與神經不同,它們是空心的管道,裡面流出白色乳酪一樣的液體。阿塞利興奮得大喊「我得到了!」類似情形發生在約1800前的古希臘,阿基米德在洗澡時發現浮力定律,跳出澡盆大喊「我想到了」。
阿塞利發現的是腸道的淋巴管,叫做乳糜管,他深入觀察,在哈維發表《心血運動論》的前一年(1627年)就出版了《乳糜管網》一書。之後,1647年,佩凱(Jean
Pecquet,1622-1674)發現最大的淋巴管胸導管連於上腔靜脈。把淋巴系統和循環系統連接起來。魯德貝克、巴索林納斯、里瓦、馬爾皮基等偉大的解剖學家進一步觀察,搞清了包括淋巴結的淋巴系統的全景。血液在毛細血管網滲入組織間隙成為組織液,經過物質交換和代謝後,大部分回入靜脈,小部分進入毛細淋巴管,最後經胸導管注入上腔靜脈而回到循環系統。因此,淋巴循環可以說是血液循環的旁路,一個不可缺少的補充系統。這些發現埋葬了自古巴比倫以來,至蓋侖達於極點的以肝臟為生命和血液循環中心的理論。巴索林納斯說過一句話:「肝的統治權已結束了」,這是肝的墓誌銘,也是古老醫學的墓誌銘。
因為這些發現,我們今天摸到體表的一粒粒小豆時才知道那是淋巴結,它是所轄區域內的輿情哨站,淋巴結的腫大往往意味著附近區域組織的病變。如頜下淋巴結腫大可能表示牙齦炎症。
是的,病人並不是解剖學家,中醫也不是,要等到淋巴結腫大時才會發現。如徐婷,正是頸部淋巴結腫大才去醫院檢查的。這時候問題就來了,這個頸部的包塊,它代表著什麼?或者說,醫生會用什麼理論來解釋它?
先看中醫。如前所述,中醫並不知道淋巴結是什麼東西,更不知道淋巴系統以及其與循環系統的關系,更更不知道它還是免疫系統和造血系統的重要部分。但這並不妨礙中醫的臆想,中醫把這些腫塊叫做瘰癧、陰疽、痰核、失榮、石疽、惡核等等名目。病因也全是憑想像,比如朱丹溪認為,「凡人身上中下有塊者多是痰「。這痰不是你吐的痰,也不是你咳的痰,而是你看不見摸不著沒有化學成分分子結構的神秘痰。張仲景則說「毒,乃邪氣蘊結不解之謂。」現代中醫據此造出一個「癌毒」來。這毒,也是看不見摸不著沒有化學成分分子結構的神秘毒。此外,還有瘀啊、虛啊、滯啊等等,各有一番說法,都是超越於現代物理化學之外的神秘概念。
因為理論體系如此,所以,中醫面對頸部的一個包塊,實際上根本無法進行診斷。所以,當徐婷已經確診為淋巴瘤,還有中醫拒不認可的,說是淋巴結核,中醫叫做瘰癧。
西醫又怎麼看這個頸部包塊呢?
Long long
ago,西醫和中醫是一樣的。古希臘醫聖希波克拉底的四體液學說(血液、黑膽汁、黃膽汁和黏液)在解釋癌症時認為「黑膽汁淤積不化,遂生癌症」。這個黑膽汁誰也沒有見過,和中醫的痰、癌毒是一樣的東西。古羅馬偉大醫生蓋侖繼承希氏學說,認為黑膽汁全身無處不在,手術是無意義的。和痰一樣的黑膽汁啊。
十七世紀的解剖學家們發現淋巴系統後,一度認為癌症是淋巴引起的,淋巴液的濃度和酸鹼度的改變導致癌症。這可能是今天的偽科學酸性體質致癌理論的源頭。
然而,維薩里從十六世紀開始,就把醫學牢牢建立在客觀觀察的基礎之上,任何臆想在現代醫學中都沒有立足之地。十八世紀,偉大的「病理學之父」莫干尼進一步把解剖學和臨床緊密結合起來,進入微觀世界,零距離接觸癌症的腫塊。莫干尼說:「醫學至關重要的一步是對病因的客觀探究。」是客觀探究!客觀探究!客觀探究!而不是主觀臆想!莫干尼使臨床醫學成為科學,是醫學史上劃時代的偉人之一。
繼承莫干尼的精神,魯道夫·魏爾嘯(Rudolf
Virchow,1821-1902)創立了「細胞病理學」。他認為所有的疾病包括癌症都是細胞的疾病,而」細胞皆源於細胞」。細胞病理學說徹底否定了虛無縹緲的體液病理學說,也否定了半觀察半臆想的淋巴體液理論。因為在顯微鏡下,任何腫塊里都看不到淋巴液,更看不到黑膽汁,當然也看不到中醫的痰和毒。
接下來的一切都順理成章。
1832年,英國病理醫生Thomas
Hodgkin(1798-1866,大名鼎鼎的霍奇金先生)首次描述了一種在淋巴結之間有序傳播的疾病,常合並脾大,並伴有所謂「B
症狀」(盜汗、體重下降和發熱)。霍奇金將發現寫成論文《論淋巴結和脾的一些病態表現》,當時沒有產生影響。醫生們不知道這有什麼意義。在他之前,人類不知道這種病。即使是這種病,肯定也都被診斷為其他各種疾病了。
1865年,Wilks肯定了霍奇金論文的價值,以Hodgkin病(霍奇金病,HD)命名此種疾病。把基於臨床觀察的症狀和體征進行清晰描述並歸類,是進一步研究的基礎。但還遠遠不能確定疾病的性質,疾病並不都是典型的可以對號入座。頸部淋巴結腫大,伴有盜汗、體重下降和發熱,這些症狀也完全可能是結核,或者其他的淋巴結炎症。怎樣區分它們呢?
我們都知道,中醫是靠拍腦袋辨證的。比較牛的中醫可以辨出11個證型來,比如痰結、寒凝、血瘀、氣滯、火熱、濕盛、風燥、毒邪、氣虛、血虛、陰虛等等;謙虛的也可以辨出5、6個來。中醫比較喜歡這樣毫無標準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誰出了問題那是他學藝不精,或者乾脆就是偽中醫。
1898年,女病理學家多蘿西梅布爾里德(Dorothy Mabal Reed,1874 -
1964)在霍奇金病的淋巴結切片中發現了一種特徵性的多核巨型組織細胞,這種細胞在淋巴結核中看不到,這就是霍奇金病的標志。這種細胞被命名為Reed-Sternberg細胞(R-S細胞),它才是標准。不管臨床醫生的主觀「辨證」如何,病理醫生看到R-S細胞才算數。這是現代醫學最不同於傳統醫學的地方。頸部淋巴結是很容易發現的,胸腹腔,人體內部深處的淋巴結腫大就不可能被手摸耳聽發現。有些病人早期甚至就沒有淋巴結腫大,只是發熱,甚至只是皮膚瘙癢。這些症狀之間的差異如此巨大,但它們的本質特徵卻是一致的,病理切片上只要看到R-S細胞,不管你是什麼症狀,或者毫無症狀,都是淋巴瘤。望聞問切,視觸扣聽,遇到病理,都得低頭三分!
霍奇金病僅占淋巴瘤的一小部分(國內10%,國外25%),另一大類的認識始於1846年,這是細胞病理學之父魏爾嘯的發現,他從白血病中區分出一種稱為淋巴肉瘤的疾病。為了紀念霍奇金先生,魏爾嘯發現的這一組疾病被叫做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以上分類是基於HE染色下的細胞形態學和組織病理學,盡管需要顯微鏡,現代醫學仍然嫌它是一種大咧咧不夠精確的分類。到上世紀70年代,免疫學驚人發展,顯微鏡下看到的細胞,我們知道了它們的前世今生,淋巴瘤的分類因此更為精細。比如NHL分為T細胞、B細胞、組織細胞型及未定型細胞等來源。
1965年,Click在《自然》上發表論文,介紹了他的著名實驗。實驗以射線等處理掉雞的法氏囊,再注射異種血清蛋白或特殊細菌,這些雞就不會產生抗體,且血清中無法檢出主要類型的抗體。存在於法氏囊中的能產生抗體的細胞,就是B淋巴細胞;在人類,與法氏囊相對應的是骨髓。接著,Miller和Good在動物實驗中摘除鼠的胸腺,導致細胞免疫缺陷,證明了T淋巴細胞。到70年代末,關於淋巴細胞的不同譜系的錯綜復雜的關系越來越清晰了。淋巴系統並不僅僅是回收組織液而已,它還是免疫細胞和抗體的製造廠,是人類抵抗疾病至關重要的力量之源。中醫所謂「正氣」,主要指的就是免疫功能,只是空空的兩個字,並無實質內容。
在這個基礎上,WHO修正既往歐美分類,於2001年發表了新的淋巴瘤分類。該方案較以前復雜得多,僅NHL就有30多種,這使臨床醫生很不滿。問題的關鍵在於,這種無比復雜的分類僅僅是出於病理學家們的興趣,還是確實代表了不同的疾病實體?如果是後者,哪怕再復雜,也是必須接受的,因為不同的疾病實體代表了不同的臨床結局和不同的治療選擇。如果是前者,那麼,就算病理醫生是doctor』s
doctor,也讓他們自己玩兒去吧。
經過十餘年大系列的病例研究證明,WHO這一結合了臨床、形態學、表型和基因學特徵的分類方法,其所分出的各個型,確實代表了不同的疾病實體。因此,臨床醫學家心悅誠服的接受這一「簡單問題復雜化」的分型。WHO卻變本加厲,2008年又出台了新的修正案,NHL的亞型翻了一番,多達60種。2016年再次進行了更新,NHL的亞型近90種。WHO分類是人類認識淋巴瘤的里程碑,為淋巴瘤的治療提供了決定性的基礎。
面對淋巴瘤可怕的與時俱進的分型,全世界的醫生們該多麼羨慕中醫啊。淋巴瘤辨證最多也就11型,還不是公認的,高興時,簡單說成瘰癧也沒人會說個不字。
診斷精準,再結合一樣精準的分期分組以及預後評估,就可以談治療了。
中醫的治療,因為根本理論的固有缺陷,缺乏精準診斷和評估,必然是百人百方。並不存在誰真誰偽的問題。給徐婷治療的中醫所使用的拔罐、刮痧、針灸、放血、中葯(不詳)、飲食禁忌等,被無數中醫斥之為騙子、庸醫、偽中醫,實則並無判斷標准。所謂正宗中醫,據正經發表的論文和綜述來看,也無非就是永遠政治正確的「辨證論治」。如寒痰凝滯證、氣滯痰凝證、毒瘀互結證、痰瘀互結證、肝腎陰虛證等等。如前所述,這些貌似高深的奇怪組合,其實完全是臆想的結果,並沒有任何客觀的證據。比如,痰是什麼?如何就寒了?又怎麼凝的?都是信口開河的。根據信口開河的辨證而組織的治療可想而知,沒有數據支持它的療效。
從霍奇金第一次描述淋巴瘤算起的話,人類認識淋巴瘤已經150年了。但是,有效治療的歷史要短得多。在上世紀50年代以前,被確診為淋巴瘤(其他癌症也一樣)的基本都會在數月內死亡,沒有有效的葯物。50年代,放療用於霍奇金淋巴瘤,直接使之成為第一個可以治癒的惡性腫瘤。70年代,以CHOP為代表的第一代化療方案誕生,80年代又出現了第二代(m-BACOD和ProMACE-MOPP方案)、第三代(ProMACE-cytaBOM和MACOP-B方案),從根本上改觀了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預後,至少一半以上的淋巴瘤病人得以治癒。
醫學史明確顯示,放化療是淋巴瘤的大救星。而在淋巴瘤已經成為可以治癒的癌症的今天,放化療卻被有意的妖魔化,使病人聞之色變,進而失去治癒的機會。徐婷之死可謂教訓深刻矣!創立MOPP化療方案的一位美國淋巴瘤大師說過,「如果你擔心高劑量的化療帶來的副反應,那低劑量化療的副反應更加可怕,那就是病人永久的死亡」。把這句話中的「低劑量化療」改為「包括中醫的各種另類療法」,更為發人深省!
現代醫學當然不會止步於放化療,更為先進的技術不斷涌現。1975年,劍橋大學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喬治.科勒(Georges
K?hler)和塞薩爾.米爾斯坦因(César
Milstein)創造了雜交瘤技術。這是現代醫學最為神奇的技術之一,1984年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它的基本原理是將能產生特異性抗體卻不能體外繁殖的B淋巴細胞與具有強大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細胞融合,得到一種能夠源源不斷產生純種特異性抗體的雜交細胞。這就是威名赫赫的單克隆抗體技術,是醫學上「雙劍合璧」的至高境界!
這項技術使淋巴瘤的治療再發生一次革命。與放化療的同歸於盡式殺伐不同,單克隆抗體是精準打擊。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淋巴細胞來源的佔90%,而95%以上的B淋巴瘤細胞的細胞膜上表達一種抗原分子,代號CD20。以CD20為靶,用雜交瘤技術製作單克隆抗體,利妥昔單抗(商品名」美羅華」)。美羅華與CD20在B淋巴細胞膜上結合成一朵朵奇葩,成為免疫系統的最佳目標,啟動免疫攻擊,使B淋巴細胞溶解。不含有CD20分子的細胞們則安然無恙。正常的B細胞再生,逐步取代被殺死的壞的B細胞,免疫系統得以重生。除了美羅華外,BRK抑制劑依魯替尼、CD30單抗、CD58單抗等等新葯,都是精準打擊的神器。其他還有幹細胞移植神器(介紹略)。
由於現代醫學的進步,目前,在美國,霍奇金淋巴瘤的5年生存率達85%,非霍奇金淋巴瘤69%;相比之下,中國只有32.6%。據2016年9月15日央視新聞,北京兒童醫院近年來600多名兒童淋巴瘤,在精細分層的基礎上進行化療和靶向治療,治癒率高達80%。中國的西醫水平並不低,但是優質醫療資源匱乏、分布嚴重不均、偽科學文化盛行、對放化療的妖魔化等等因素,顯然拉低了應有的水平。
作為特例,T淋巴母細胞淋巴瘤/白血病只佔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2%左右,它被認為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是一個病的不同階段。它具有高度侵襲性,進展極快,不化療,自然病程不過3個月左右。而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用BFM、Hyper-CVAD等方案化療,CR(完全緩解)率高達77%-100%,5年無病生存率達到45%-67%。比其他類型的淋巴瘤只略遜一籌。
與現代醫學每種療法都有詳實數據不同,中醫對淋巴瘤的任何療法,包括辨證論治用葯、針灸、拔罐、刮痧等等,都沒有完全緩解率、5年無病生存率的可靠數據。它的療效,全在嘴上。
今天是中秋,也是世界淋巴瘤日。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約有35萬新發淋巴瘤病例,死亡人數超過20萬,是增長最快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淋巴瘤發病率為0.02‰,每年新發病例2.5萬人,死亡2萬人。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主席Julie
Vose博士卻在2016年世界淋巴瘤日宣傳片中說,「得癌症雖然不幸,但幸而得的是淋巴瘤。「
敢於這樣說,是現代醫學的自信,因為我們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淋巴瘤是,「一種可治癒的癌症」。前提是,你得遠離替代醫學,以及種種雞湯和騙術。
淋巴瘤,中西醫,生命決於選擇,選擇需要對比。
3、求大神這作文題目怎麼寫,
少女,一個靚麗的字眼。少女青春洋溢,少女陽光快樂,這個假期,身為少女的我讀了同樣是少女的「辮子姐姐」的一本關於少女的作品——《像少女一樣美麗啊》。《像少女一樣美麗啊》講了三個關於少女在成長中的真、善、美。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發生在邱露丁這個角色的事。請您慢慢品味這篇關於少女的讀後感吧!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愛美的女孩,她的名字叫做邱露丁。故事是這樣的:帥哥陳果在女中旁邊開了家照片沖刷店,每天都有女生陸陸續續從他的店裡沖刷照片,而更加吸引女生的則是門口那面大落地鏡,女生們每天都三五成群的結伴在這面鏡子前照一照。唯獨那個女生,她每天都變換著不一樣的漂亮衣服,每天照鏡子照到遲到,這個女生就是主人公邱露丁。一次偶遇,陳果和露丁認識了,並成為了知心朋友。因為愛美,露丁引起了同學們的羨慕嫉妒恨,甚至討厭,排斥。在女中畢業典禮上,陳果被邀請給各班級拍照,拍到了露丁的班級時,露丁穿得很美,其她女生都離她遠遠的。拍完畢業照後,有很多女生都找陳果,要求把露丁從畢業照上P掉,陳果拒絕了她們,但最後實在是被女生們鬧得沒辦法了,就答應了她們的要求。後來陳果才得知露丁換上了一種奇怪的病,如果治療,將會頭發掉光、骨質疏鬆,相當於毀容。而露丁拒絕了治療,要把自己的最美留給大家。在露丁接受治療之前的生日PARTY上,露丁把自己的衣服分給了同學們。她穿著那條精美別致的嫩黃色的紗裙,裙子上的水晶花朵在她的身上活潑的沙沙作響,閃閃發亮,她永遠永遠像少女一樣美麗啊,盛開在她那美麗的十八歲!
我也是個和露丁一樣愛美的女孩子,愛美並沒有什麼錯,愛美是女孩子的天性,愛美也是世界上每一個人的天性,愛美只是人們對於心中那個完美的自己的一種憧憬,甚至是在現實生活中的一種追求。愛美的選擇有好多種,外在的美,內在的美,生活上的美,學習上的美……美的形式有很多,如果一個人太注重於外在美而不注重內在的道德修養那這個人也是不美的。愛美,應該要兩全其美,外在美和內在美要並存才更完美。
露丁對美的那種執著,那種追求,不也是一種愛美的體現嗎?—因為愛美也是一種尊嚴。
4、幫寫份800字讀後感,我寫了3篇都不好,麻煩了,謝謝!!!!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5、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600字
采礦——冶煉——加工——鋼鐵
6、小學一年級a啦多夢讀後感
薯片說:「哈哈你們不知道吧!強大的人類把我們多吃了的話,我呀可以使他們肥胖,我還有兩大致命點:可以導致人們引發癌症;還能提高膽固醇。你們誰也比不過我」
「那倒未必』』可樂說「人們常喝多喝我的話,也可以讓人肥胖,還容易使人缺鈣,最最嚴重的是讓人骨質疏鬆,得糖尿病,因為我含有大量碳酸和糖。」
「切,你們有什麼,我是21世紀最受歡迎的辣條,我們其中有一類是硬的,它是用膠皮製成的,據說還放在大街上讓車輪胎壓過去,你們還有誰比我臟?而且人類長期「消滅」我們,會得紫癜,卧床三個月。
「hello,女士們先生們,我是新一代吃星「雞爪爪」,你們知道我的來歷嗎?呵呵,我告訴你,我呀,生前是一隻非常健康的雞,可因為流感病毒,失去了生命,於是,我的主人低價把我銷售給了一家雞爪廠,雞爪廠的員工將我的毛撕扯掉,泡在一種特殊的葯水裡,從烏紫色變到了白白嫩嫩,然後經過香料加工,裝進包裝袋,低廉的價格進行賤賣,至今,人們都對我們情有獨鍾。」
前面的食物聽了,把票投給了雞爪,因為它來歷是最獨特的,也是最可怕的。
7、朝花夕拾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駱駝祥子各三篇讀後感
《朝花夕拾》讀後感
魯迅的名字,是家喻戶曉的。讀到他的文章,卻是在課本里,課文叫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魯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來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戶曉」的世界上都有名氣的大作家,更是有點恐懼,不敢輕易讀他的書。怕讀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從讀過魯迅那《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離拉近了。朴實的文筆,細膩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藹慈祥,平易近人的爺爺交談。
首次捧起魯迅的《朝花夕拾》,從目錄,細細品讀下去...... 魯迅的文筆綿密細膩、真摯感人,猶如小橋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實地紀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風俗畫面。
魯迅與閏土的童年,可以說是人間比地獄。因為是當時社會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從小就要受苦受難。而魯迅正家境不錯,所以過上了相對比較幸福的生活,但卻不及閏土的生活有鄉土樂趣。而今,我們生活的21世紀。再與魯迅的生活相比,可謂是天上人間啊!生活條件好了,不用在下雪天受凍,有暖氣;不用在大熱天流汗,有空調。可以吃到很多魯迅哪個時候有的人一輩子也無法吃到的東西。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園》的生活,我們的生活真是毫無樂趣可言啊!沒有端詳過麻雀,不知道什麼是叫天子,何首烏似乎聽說過……被嚇唬到的神話故事總算是聽到過幾個,但是卻再也想不起來。至於雪天中的「拍人印」。更是連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紛飛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我們南方現在是難得看到飄雪的。記得小時候,上海的某一年冬天,下過一場大雪,一場有積雪的大雪。能想像得到當時出家門的時候,一定是手上戴著手套,頭上頂著帽子,裹得嚴嚴實實的。那年,抵抗不了上海的寒冷,生病了,要去醫院。卻似乎沒有沾到半點雪。印象里是計程車窗外綠化帶上的一層雪。還有初次見到的雪花,只是不能碰,剛快碰到就被一旁的大人攔下來。這是「不乖」的表現。回想起來,如果現在的我,仍能想起當年的冰涼,哪怕是透過手套得來的濕嗒嗒的冰涼,或許也能像魯迅先生一樣,成為落筆的資本。只是現在,倒寧願忘記那場雪了呢,因為沒有樂趣,只有被約束的難受!
與我們的生活相比,私塾里的生活,又或許要難過上許多倍。能在百草園爛漫多年,也許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時只能呆在書院里讀書,會覺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實,相對於以前的孩子,我們已經是站在金字塔的較上方了,無論是生活質量,還是思想品質。有朦朧的思想,看著實事的動盪,體味著生活給予我們的甘甜,我們的生命里也有無數的活力。又相對於那個封建的年代,現在生活是多麼的寬松。可是,也不得不說,以孩子們當事人的眼光來看,中國的教育,仍然讓人快樂不起來。我正接受,所謂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沒有一點興趣,很累,很累。我不再能夠體會,究竟什麼才是我們的快樂。
《朝花夕拾》的原名是叫做《舊事重提》,是對逝去歲月的回憶,有真摯的情懷,有無奈的感傷。歡快的時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襲來;郁悶不樂的時候,我感到無名的寂寞前來吞噬。這一切,確實是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
鋼鐵怎樣煉成的讀後感
保爾是暴風雨中誕生的一位平民英雄。他從克烏蘭小鎮舍佩托夫卡走來,帶著滿身的傷痕,他冒著槍林彈雨,迎著博雅爾卡的凜冽寒風,忍受著病痛百般折磨;他幾度跌進了死神的懷抱,可又一次次頑強地爬起來。保爾身上的許多優秀品質體現出人類的共同的道德倫理規范。其最為突出的有兩點:一是他對崇高理想的追求;二是他的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頑強精神。
人活在世界上必須要有理想和信仰。人若沒有理想和信仰,猶如肌體缺鈣,就會患上精神的「軟骨病」或「骨質疏鬆症」,成為一個精神貧乏,乃至沒有精神支柱的人。保爾.柯察金是一個有理想、有信仰的熱血青年。保爾的理想不是權利、名譽、地位、金錢~~~~總之,他的理想不是利己的,讓人的靈魂空間變得愈來愈小的私慾;他的理想是要把自己「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要「為全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精神是保爾形象的另一種力量所在。這種精神構成他人生的一個亮點。病魔殘酷地折磨保爾,隨時准備迎接死神的到來,但即使這樣,他也一刻沒有放棄生命,沒有放棄奮斗,不願從共同事業的隊伍中掉隊。保爾的「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為洗絛和凈化我們的靈魂,為我們的精神家園的重建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營養和動力。
當然,今天有人責備保爾將個人融入了「我們中」;泯滅了自己的個性,成了一顆沒有思想和靈魂的螺絲釘。應該說,這種說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實際上,任何人在歷史的長河上都只是海的一鑿,一顆螺絲釘。人們的個性價值和主體性,就在於能夠在其特定的歷史語境中發出歷史所需要的獨特性的強音,保爾試圖這樣做了。
駱駝祥子讀後感
在讀完《駱駝祥子》這部老舍筆下具有悲劇色彩的名著之後,我的第一感覺是理想與現實的不相符。祥子一生夢寐以求的洋車終在無數次巔簸坎坷中碎了,散了.的確,理想與現實的不相符造就了無數的遺憾。多少莘莘學子由於家境原因不能升入理想的大學;多少各方面的人才由於內外在的原因不能進入各自專長的領域。光靠幻想,夢是不可能成真的,即使像祥子那樣不知疲倦地追求,夢想最終還是破滅了。
可以說,這是一個悲劇。同時,祥子最終的墮落與社會之墮落是分割不開的。有些人因出身貧寒,所以為自己的將來而努力奮斗,卻無果。這是什麼造成的,是殘酷的社會。現實社會中,錢似乎能代表一切,什麼知識大於金錢,根本是個「假命題」。因此,若想在現實社會中立足,充分的知識、良好的生活背景必不可少。相比之下,後者因素比例更大,所以製造了那麼多的遺憾,甚至於悲劇。現實社會中的機遇也決定著理想的實現與否。法拉第小時候家境貧寒,偶然的機遇使皇家學院院長哈維認識了這個聰明好學的孩童,最終使法拉第成為了著名的電磁學家。日本著名商業家松下幸之助剛剛創業曾一度破產,但也是偶然的機遇使他認識了世界名牌公司,使他走向了富裕之路。但是這樣的人畢竟只佔少數。理想和現實並存才能實現突破,創造歷史。
與此同時,作者通過祥子所反映出來的有關人格改變的問題,也給我很深的印象。祥子迫於生活的壓力一步一步墮落為社會垃圾,如果環境不是這樣惡劣,那麼祥子一定不會是這樣的。可是事實是這種事情即使是在現在的社會也在不斷發生,每天都有很多人為生活所逼,失去了一開始的品格,成為和祥子一樣的行屍走肉。很多時候我在想,如果祥子生活在現在的社會里,那麼情況一定就不一樣了吧?可是事實告訴我,那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即使是在現在的社會里,依然有很多問題值得大家去思考,很多事情就象魚和熊掌那樣,不可兼得。而這種問題似乎也越來越多,大多數人和祥子一樣,為了生活拋棄品格。當人們驚醒時會發現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只有硬著頭皮走下去。所以說,祥子變成後來的樣子不是一個偶然,而是一個必然。
其實祥子一開始也在努力地與生活斗爭,只是他失敗了。而他的失敗就敗在沒有堅持,如果他堅持了,那麼事情就不會是這樣。可是,事情是沒有如果的,當生活開始的那天起就沒有了如果,所以我們沒有退路,所以我們不能退縮,所以我們只能向前,所以我們要讓自己永不後悔。
這是我從其他地方找的,有更多的。。。
http://.baidu.com/question/86006361.html
http://.baidu.com/question/111146954.html
http://.baidu.com/question/138928873.html
8、《非典十年祭》觀後感1200
向「抗非」英雄致敬
《廣州日報》在去年創刊60周年之際,評選出「溫暖廣州60人」,兩大「抗非」英雄——鍾南山和葉欣赫然在列,並獲得了評委的高度評價:「在抗擊『非典』關鍵時刻,鍾南山臨危不亂,顯示出科學家的嚴謹治學態度與高度責任感」;葉欣「大醫精誠,捨生忘死抗擊非典」。而從2013年2月4日開始,《廣州日報》更推出系列專題報道「抗擊非典勝利十周年」,通過與當年奮戰在「抗非」第一線的不同工作人員,如鍾南山、唐小平、肖正倫等的對話,向讀者重現了十年前驚心動魄的多個瞬間,並探討了「非典」留給世人的多個謎團,甚至提醒公眾和政府「是否已經准備好抗擊下一個『非典』」。
《羊城晚報》則緬懷了鄧練賢和葉欣這兩位因抗擊「非典」而失去生命的醫務工作者,並通過梳理其家人和同事的回憶,表達了對兩位烈士的崇高敬意。
為「非典後遺症患者」發聲
早在2009年,《新京報》就曾報道稱,「北京登記有非典後遺症患者約300人;民間調查顯示80%因病離崗,60%家庭變故。骨壞死、肺纖維化、抑鬱,幾乎是非典後遺症患者的普遍狀態。」
2010年,《中國日報》也披露,方渤,這為被英雄光環所籠罩的「非典」康復者戰勝了「SARS」病毒,卻敵不過骨壞死的折磨。雖然他多次與有關部門進行溝通和協商,但一直難以喚起各界對「非典後遺症患者」的重視。
2013年1月31日,在「非典」爆發十周年之際,方渤在騰訊微博上發出了求助信息:
「#非典十年#諸位網友,我叫方渤,非典後遺症患者。今天在騰訊發微博告訴大家,我們這個群體生存艱難,絕大多數人股骨頭壞死、肺纖維化,有人癱瘓、有人癌症,有人已經去世了。今天,我們152名非典後遺症患者聯名向社會求助,我們希望成立非典後遺症患者救助基金,方便救治。求大家轉,跪謝大家。」
截止發稿時,該信息被轉播超過42000次,也吸引了媒體的關注。2月1日,《南方人物周刊》刊登文章《非典十年》,從北京多位「非典後遺症患者」的回憶中,窺探他們患上「非典」後遺症十年來的生活片段,揭示了過量使用激素治療「SARS」而導致的免疫力下降、骨質疏鬆和骨壞死等症狀,並由此帶來的對精神的折磨。
2月6日,《南方都市報》發文《SARS患者方渤:後遺症十年,這是怎樣一種折磨》,進一步展現了「非典後遺症患者」這個特殊群體的十年艱辛生活。報道通過與方渤的深度對話,揭露了當年治療「非典」的不合理所帶來的種種禍害,而大病救助制度和政策的嚴重滯後更為其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最後,文章還對比了北京和廣東「非典」康復患者患上骨壞死的數據:「在北京2500名康復的SARS患者中,有30%患上了骨壞死,其中登記在冊的『非典』後遺症患者有300多名。而據鍾南山透露,由於激素應用合理,廣東地區康復病例中出現骨壞死的比例只有2.4%。」
2月7日,《南方都市報》則在社論《莫讓非典後遺症患者成孤島》中繼續關注「非典後遺症患者」這個人群的存在和他們的痛苦,更發出呼籲「不能忽略非典後遺症患者這個人群的存在,不能漠視他們身心所遭受的長期的傷痛」。此外,社論更指出在這場「誰也無法置身事外的疫病危機中」,我們的戰斗還在繼續,「為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抗爭」的同時,也要保障「非典後遺症患者」的尊嚴,讓他們「看到希望」,因為「他們的尊嚴和希望就是我們的尊嚴和希望」。
此外,《新快報》、《新聞周刊》等平媒均從不同的角度披露了「非典」康復者們的經歷和苦況。
反思比「非典」更「要命」的保密制度
《南方都市報》借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時任市一非典病區負責人的趙子文教授之口反省了當年備受爭議的保密制度:「如果當時在第一家醫院發生院內感染時就進行信息公開,後續的醫院肯定就能採取一些相應的防控舉措,就不會有那麼多院內感染的發生。」
《民生周刊》則在專題報道《非典十年祭》中直言「真實面對才是最大進步」。文章首先簡單回顧了近年來鍾南山批評疫情防治公開不足的言論:從2003年「非典」時期的語出驚人否認「控制說」,到2008年春天質疑廣州的禽流感疫情通報過慢;再到2009年坦言相關部門公布的「甲流」死亡個案數字不準確,他「根本不信」。緊接著,通過對比2013年1月北京市疾控中心公開的北京地區流感病例相關數據和死亡病例的情況,來推斷出:「敢於及時准確地報道疫情真相,這也許是非典後十年來公共衛生應急機制的最大進步」。
CNN也承認「非典」前後最大的變化是「2005年通過了國際衛生條例」,已經有超過190個國家和地區簽字加入了這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國際衛生條例現在使世衛組織對所有簽字國擁有「調查權」,以確保一切正常。各國在法律上有義務「報告所知道的一切」,而非選擇封鎖消息。
聚焦香港:浴火重生的十年
作為十年前那場戰爭的最前沿陣地,香港,自然成為了各路媒體鏡頭對準的目標。
《信息時報》回顧了《淘大花園的十年復興路》。報道與香港淘大花園業委會聯會主席葉興國一起回憶了當年淘大花園「非典」肆虐的情景,並贊揚了淘大人自強不息、團結「自救」的場面,最後也介紹了「非典」疫情過後淘大花園的復興歷程。
新華社采訪了當年任職沙田威爾斯醫院內科及葯物治療學系部門主管的現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這位「沙士英雄」介紹了中大針對傳染病所作的最新研究成果,並承認「非典」帶來「最大的啟示是傳染病不僅在發展中地區發生,也會在香港這樣的大都會發生」。同時,他更透露為了提高公眾對傳染病的預防意識,中大將在3月舉辦「沙士十年--醫護專業人員研討會」。
北美《世界日報》則追蹤了香港「非典」疫潮中失去父或母的孤兒的十年成長路。這75名SARS孤兒中,有26人已經大學畢業,其中的2人更順利接過了「父母的衣缽」,投身金融界。報道更介紹了幫助這些孤兒成長的「護幼教育基金」。這個由現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世衛總幹事陳馮富珍等四位女性政界高官「以個人名義」籌建成立的基金會,幫助在「非典」中失去至親的兒童完成學業,並最終成長為社會的棟梁。
民間輿論場:銘記歷史,不斷反思
----------------
9、不要喝牛奶了讀後感
[不要喝牛奶了讀後感]不要喝牛奶了!文章告訴我們牛奶不補鈣,致癌,為什麼?我們今後還喝牛奶嗎?從931博友那看到轉載的一篇博文:不要喝牛奶了,主要內容是外國的著名科學家,經過多年跟蹤調查,和高科技手段檢測,得出了結論:牛奶的鈣質人體吸收不了,喝牛奶不能補鈣,喝的越多容易造成骨質疏鬆,最可怕的是誘發:乳腺癌,卵巢癌,男性前列腺癌,兒童喝多了易患糖尿病,好可怕,不要喝牛奶了讀後感。牛奶簡直成了慢性毒葯!在全國人民心中,牛奶是滋補品,好東西,最起碼補鈣效果好,如今看到這個資料,又不敢不信,因為他們是:柯林.坎貝爾博士:美國康奈爾大學終身教授、被譽為"世界營養學界愛因斯坦,哈佛大學醫學院、牛津大學和台灣醫科大學的科學家,還有瑞典的科學家,日本科學家等等,科研成果:大量飲用牛奶會增加人體中胰島素一號增長因子(IGF-I)的水平,已經有多項研究表明,幾乎每一種癌症都與IGF-I有關聯,IGF-I是一種促使癌細胞生長和繁殖的關鍵性因素。詳細資料請看原文:網址:不要喝牛奶了。我在2007年時曾經看到一光碟資料,台灣林博士講牛奶,主要有幾點:他說每人一斤奶,強壯中國人,把中國人都忽悠了,牛奶不能補鈣是因為人體吸收不了,經常喝牛奶導致女性骨質疏鬆,如M國是食奶製品國家,平均每三個人就有一名骨質疏鬆患者,現在的牛奶小牛都不能吃,吃了就會死亡。後來聽說這位博士是造謠忽悠入獄了,他的說法也沒引起波瀾,現在回憶起來,這位林博士並非空穴來風。否則CCTV--1力度廣告:一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咋銷聲匿跡了呢?我們先重溫一下我國營養醫學對牛奶的評價:《本草經疏》認為:"牛奶乃牛之血液所化--甘寒能養血脈,滋潤五臟,故主補虛妥,止渴。"傳統醫學認為,牛奶味甘,性微涼,歸肝,心,腎經,具有滋潤明目,固齒美發,生津止渴,補虛開胃,潤腸通便,降血脂,抗癌等功效,適宜體質贏弱,氣血不足,營養不良,以及病後體虛者食用,適宜食道癌,老年便秘,糖尿病及乾燥症患者食用。面對截然不同的兩種結論,咋判斷是非曲直呢?先探討一下以牛奶,奶製品,牛羊肉為主食的民族吧。他們的健康狀況如何呢?我在少數民族地區工作生活三十多年,有點發言權。這張照片是剛剛拍的呼倫貝爾大草原,無污染純天然草原,這里分散居住著蒙古族,哈薩克,鄂溫克等少數民族。他們過著游牧生活,自己家就是一個小型養殖場,散養著牛馬羊群,自產的牛奶,奶製品,牛羊肉,就是他們長年的食品,除了自己食用外,還送到草原城市,牧民們每天清晨擠奶,多餘的裝在奶桶里,騎上摩托車,20分鍾就到了呼倫貝爾市場,市民們買鮮奶回家熬奶茶,城市僅有20多萬人口,所以我們天天能喝上草原牧民送來的鮮牛奶,讀後感《不要喝牛奶了讀後感》。鮮牛奶醇香,濃郁,掛腕,加熱後上面一層奶皮,牧民和草原城市人民,享受著純天然的牛奶美食,健康無比,沒有一個人因為喝牛奶得了癌症,也沒發現誰缺鈣。這說明什麼呢?牛是一樣的牛,奶不是一樣的奶,草原奶牛自然懷孕產的奶,就是古人評價的,屬於營養滋補佳品,科學家的檢測結論呢:我們絕不敢質疑,關鍵一點,檢測的是加工奶,這種奶與草原原生態牛奶有本質不同。眾說周知,奶牛不可能在任何時候都能懷孕。現代農場的解決方法是給奶牛打高劑量的荷爾蒙,讓其不自然泌乳,現代奶牛從兩歲開始就有九個月的時間被迫懷孕。為了擠出一頭小牛所需的十倍以上的奶量。人們用激素催發母牛大量產奶,為了金錢不心疼動物。超過三分之一的奶牛都患有乳腺炎。請問從這些病態的牛擠出的奶有什麼營養?IGF-1是牛奶中本身含有的致癌激素,但是自然產出的牛奶中含量較低。人們用激素催發母牛大量產的奶中的IGF1含量就增加了數倍至數十倍,牛奶致癌的危險就產生了。用這樣的奶喂養小牛,小牛在兩個月內必死,因為催產的牛奶沒有營養,用天然牛奶喂養小牛是非常健康的。加工奶的弊端在於,牛奶的加工環節越多,營養流失多。毒素產生多。科學家研究認為,任何食品加工越深,危害就越嚴重。加工奶經過均質化工藝和高溫滅菌處理,乳脂和生物素被破壞,並變成了有害物質。這樣的奶實際是一種"變質物"。我們的超市賣的就是這種牛奶。經過粗線條分析,本博主認為由於人為因素造成奶牛很可憐,產的奶不健康變質了,我們追求食品安全的路艱巨而漫長,牛奶該不該喝呢?我認為您如果有條件喝到原生態鮮牛奶,最好還是享受這種美味高級滋補飲料,如果單純為了補鈣,最好選擇多種方法,如蔬菜糧食補鈣,許多蔬菜的鈣含量遠遠高於牛奶。例如,芝麻的含鈣量比牛奶高9倍,蕨菜的鈣含量比牛奶高8倍,豆腐豆漿的鈣人體容易吸收、大頭菜、小白菜、油萊、莧菜的含鈣量比牛奶高1.5至3倍,運動補鈣,嗮太陽補鈣,過去的人們粗菜淡飯也沒發現缺鈣,特別是農村人從來不喝牛奶,而缺鈣的情況聞所未聞。均衡的飲食和適當的運動,人體不會缺鈣的。優質的牛奶還是可以喝的,因為口感不錯,但不宜多喝,就像協和醫院營養科於康教授說的,成人每天喝250克足矣。親愛的朋友,您對這個問題有什麼高見,請留下您的寶貴意見,照片來自呼倫貝爾老鄉博客謝謝老鄉博主。。
〔不要喝牛奶了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10、游幻境指迷十二釵讀後感400字
本打算是本月25號寫的一篇,題目寫好了就沒下文了,實在是因為詞窮。
對一個朋友可以有無窮無盡的話可以聊,但你把本書看成朋友,不成。書和作者的成就擺在那裡,甚至於有成就相當於半個歐洲之說,他就像是一個偉人,你雖然了解他,愛他,願意和他成為無所不談的朋友,但是他呢?
上面的文字好酸,不把你當朋友也並不是隱形,擺一擺龍門陣也是允許的。
如果把本書比喻成作者下的一盤棋,那麼本書的第一章到第五章,就是作者擺的幾個重要的子兒。而本章,由於作者通過「薄命司」的那幾本冊子,把小說中好些個女性主人公的命運隱含其中,無數的考驗派和探佚派紅學家們在桌子前捧著書拿著個放大鏡不停地研究那幾本冊子里的詩,無數個研究成果從這些詩里出來。
其實這些詩,我也反復念過,詩里描寫的大都只是一些場景的只言片語,只有各憑腹中的墨水來發揮最大的想像力。比如寶玉,尚在孩提間,就沒有悟到。當然押韻是肯定的,也有好些觸動人心的詞藻——必竟是大師之作。但是比起小說後面的一些詩作,不得不說缺少神韻。而那些提詩的畫,更像是塗鴉之作,也許是作者謹記「警幻仙子」的教訓:「天機不可泄漏」也。
當然,本章是整部小說的一把「總鑰匙」相當於鳳姐之於容府的金銀庫房,掌握了她,就可以覓得無窮的寶庫。
比如本章出場的一個人物,她是在作者筆下享受了最高待遇——作者把她從生寫到了死。縱觀作者給我們留下的書稿,有這種待遇的只有她和晴雯。她在本章華麗麗地出場了,先看書中最高當權派賈老夫人對他的評價——高度贊揚;再看她房裡的擺設——借元春省親時的一句話「太過奢華糜費了」;還是在本章,作者居然通過寶玉告訴我們,她是天上神仙姐姐的親戚,當然,也是神仙姐姐。
她就是秦可卿。
本部小說由於無數紅學家研究出來的作者所處年代及自身的原因,可卿到成了一個迷。於是有個劉姓的作家就借著這個名字和這個迷,寫了一部包含著揭迷,復仇,宮廷斗爭,亂倫,色情,苦戀等等亂七八糟一窩煮的,溶入了現代小說元素的古代小說。不得不說現在的眼球經濟,吸引力即是生產力。我去買了一本回來細細研讀。讀完後發現,劉作家的小說像可樂,充滿了現代人愛的元素:刺激,甜,脹肚,但是後來才發現飽肚子的是氣體,打幾個飽嗝就沒了,依然很渴。若干年後發現,原來還容易引起鈣流失導致骨質疏鬆。
而紅樓這部小說,應該是像品茶,先苦後甜,回味長。
看了第五章,最怨的還是寶玉,你有好奇心,很好,你千不該萬不該不該去拿「薄命司」中的冊子,去「情愛司」看看眾女兒的兒女情長,去「英雄榜」去翻翻眾女兒的笑傲江湖,也比去哀嘆一干「千紅同哭」「萬艷同悲」的女兒來得痛快呀。
但,那也就不是紅樓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