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歲後骨質疏鬆多補鈣,但補鈣誤區都有哪些,你清楚嗎?
上了50歲的中老年人會覺得自己的身體是一天不如一天了,現在爬個樓梯都覺得非常費勁。腿腳不靈活跟缺鈣有一定的關系,年紀大了,鈣質流失嚴重,這個時候不及時補鈣,就會出現骨質疏鬆的問題。補鈣需要正確,了解補鈣誤區。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喝牛奶可以補鈣,還會特地去買高鈣牛奶去喝,以為這樣補鈣的效果會更好。
事實上,高鈣牛奶裡面的成分不一定是純天然的,沒有那麼容易被身體所吸收,弄不好還會產生反效果。每天喝純牛奶的補鈣效果,並不比高鈣牛奶差。
另外,有些中老年人喜歡熬大骨頭湯來喝,覺得這樣可以讓身體變得更加結實,對腿腳的靈活度也有一定的幫助。不是都說以形補形嘛,骨頭不好的話,那就多喝點大骨頭湯吧!
然而喝骨頭湯補鈣的效果其實也不太好,不僅不容易被身體所吸收,而且還容易引起發胖,給身體造成負擔。
其實補鈣很簡單,可以通過飲食來補鈣,我們平時吃的大豆以及一些豆製品、牛奶、酸奶以及花生、海帶之類的食物都有很多的鈣,經常吃也可以給身體補充鈣質,預防很多骨骼問題的出現。
除了飲食補鈣以外,還需要多曬太陽,多運動,這樣能促進鈣吸收,補鈣後身體不吸收的話,也是做無用功。補鈣需要早,不要等年紀大了再決定補鈣,特別是女性,每天吃一顆鈣片對身體是有好處的。
2、為什麼會有骨質疏鬆?骨質疏鬆是怎麼樣造成的?
骨質疏鬆(Osteoporosis,OP)最早由Pommer在1885年提出。1993年第四屆國際骨質疏鬆症研討會將該症定義:骨質疏鬆症是以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徵,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至於發生骨折的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其主要特點是骨量減少,包括骨礦物質和骨基質等比例的減少;骨吸收出現、骨小梁稀疏、變細甚至斷裂等一系列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現象;骨的脆性增加,強度下降,降低了對原有載荷的承受能力,在不大的外力作用下也極容易發生骨折。
骨質疏鬆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女性多見於絕經後,男性多在55歲後。女性發病較早且數倍於男性。除了年齡因素之外,還與性激素水平的下降有密切的關系。此外,生活方式與機械活動也對骨密度產生較大的影響。體力活動對骨骼的影響極大,活動越多,對骨的牽拉力越強,就能促使破骨細胞轉變為成骨細胞,有利於新骨形成。長期閑居以及各種原因的廢用,由於對骨骼的機械刺激不夠,以致骨形成少而骨吸收多,導致骨質疏鬆。骨折與骨病長期固定後也會導致骨質疏鬆。缺乏戶外活動,日照不夠導致維生素D不足也是骨質疏鬆的原因之一。
因此,進行適當的運動是防治骨質疏鬆的重要措施之一,特別是負重有氧運動,對預防骨質疏鬆效果最好。需要注意的是不可選擇強度過大,速度過快,較為強烈的運動項目,運動負荷過大,易引起骨折、軟組織損傷,亦可引發心血管疾病,故在選擇體育項目之前,應做一次較全面的體格檢查,最好根據醫生的意見或建議,結合自身的健康狀況,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要遵循循序漸進、有計劃、有規律的原則,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運動的強度一定要因人而異,如果體能較好者,運動量可適當加大。運動前應做准備活動,運動後注意放鬆運動。
3、上了50歲,是不是真的特別容易骨質疏鬆?
中年人每天需要補鈣800毫克,如果達不到就已經處在缺鈣,有的人感覺很到哪裡不舒服,到了老年後身體的各方面免疫力低下,就會出現各種不適,比如睡眠不好,關節疼痛,有的人全身上下都痛,到了老年每天需要補鈣1200毫克.正常需求量是1000毫克 因為年齡大了吸收不好,所以有一部分是被浪費掉了。
4、骨質疏鬆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