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質疏鬆會帶來哪些並發症?
骨質疏鬆最常見的並發症主要是1、骨折:骨質疏鬆症骨折發生多在扭轉身體、持物、開窗等室內日常活動中,即使沒有明顯較大的外力作用,便可發生骨折。骨折發生部位為胸、腰椎椎體、橈骨遠端及股骨上端。2、退行性骨質疏鬆症最常見和最嚴重的並發症。3、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脊椎後彎,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顯著減少,患者往往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
2、骨質疏鬆也是糖尿病並發症,糖尿病患者應該如何預防骨質疏鬆?
糖尿病患者也會引發骨質疏鬆,但自始至終糖尿病患者還是需要控制血糖,與此同時,也需要治療骨質疏鬆。骨質疏鬆,一般人都會覺得是缺鈣了。事實上,確實是缺鈣了。糖尿病患者預防骨質疏鬆,首先,就是要注意飲食。
在日常飲食中,要注意多補充含鈣比較豐富的食物,這其中包括了奶製品、豆製品、深色的蔬菜、適量的堅果,還有一些海產品,如果已經是糖尿病合並骨質疏鬆的患者,也要適量增加一些這樣的飲食。但同時也需要嚴格控製糖量和熱量的攝入。
其次,適當的出去通風透氣,沐浴陽光,也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經專家鑒定,多曬太陽,每天日曬時間基本上保持在40分鍾左右,可以有效預防骨質疏鬆。
最後,糖尿病患者還需要堅持運動,適當的做一些負重運動。比如,當早晨出去散步時,可以帶著水杯,既補充水分,又鍛煉身體。
此外,也可以輔以葯物的幫助。早期使用胰島素,糾正代謝異常,防止滲透性利尿引起的鈣丟失,有效阻止骨量減少,維護骨骼重建。然後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D、降鈣素、二磷酸鹽等葯物,以補充鈣質。
糖尿病誘發骨質疏鬆的原因有很多,但這並不是不可治癒的。只要患者高度重視、及早預防,一定能降低其發病率。長此以往,堅持下去,就可以做到很好地控制好血糖,同時又能有效預防骨質疏鬆的發生。
3、意外險在旅遊時因骨質疏鬆症並發症骨折,保險公司理賠嗎
不理賠,這是因為疾病造成的骨折意外發生,不屬於意外險理賠范圍。一般來說,意外傷害主要指外來的、突發的、非本意的和非疾病的客觀事件為直接且單獨的原因致使身體受到的傷害。
意外險的理賠定義相當明確而且嚴格,意外事故是指「外來的、突發的、非本意的危害事件」,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當然,還要加上一個非疾病。
4、無並發症的骨質疏鬆症本身,並無疼痛等症狀,也無畸形等體征。
早期發現本病依靠骨密度檢查。椎體X 線平片異常遲於骨密度提示,但是早於症狀體征的提示。常常在不知不覺中發生椎體壓縮骨折,也可因咳嗽、打噴嚏、輕微外傷等誘發椎體骨折。新鮮椎體骨折的數周內,出現局部疼痛,體征出現叩擊痛。
多個椎體壓縮者,出現駝背(羅鍋),身高變矮。非椎體骨折時,疼痛和畸形表現更加嚴重。
//骨質疏鬆症有哪些並發症?
5、骨質疏鬆都有什麼表現?
典型症狀
腰背疼、身長縮短、駝背、易骨折等。
常見症狀
1.疼痛是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最常見的症狀,以腰背痛多見,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
根據專家的解釋骨質疏鬆,關節炎,肩周炎並不是並發症。
骨質疏鬆症早期僅有腰背及四肢酸痛不適,腰背痛占疼痛患者的70%-80%,往往沿脊柱向兩側擴散,仰卧或坐位時疼痛減輕,直立時後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日間疼痛輕,夜間和清晨醒來時加重,彎腰、肌肉運動、咳嗽、大便用力時加重,這些症狀常被當成一般腰腿痛治療。隨著疾病的發展,當骨量丟失12%以上時即可出現骨痛。若骨質疏鬆症致椎體壓縮變形、脊柱前屈時,可出現局部劇疼痛、四肢放射痛、下肢肌肉痙攣、雙下肢感覺運動障礙、肋間神經痛、胸骨後疼痛等,若壓迫脊髓、馬尾還會影響膀胱、直腸功能。
關節炎泛指發生在人體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由炎症、感染、退化、創傷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炎性疾病,可分為數十種。我國的關節炎患者有1億以上,且人數在不斷增加。臨床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熱、痛、功能障礙及關節畸形,嚴重者導致關節殘疾、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據統計我國50歲以上人群中半數患骨關節炎,65歲以上人群中90%女性和80%男性患骨關節炎。我國的患病率為0.34%~0.36%,嚴重者壽命約縮短10~15年。
肩關節周圍炎簡稱肩周炎,俗稱凝肩、五十肩。以肩部逐漸產生疼痛,夜間為甚,逐漸加重,肩關節活動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達到某種程度後逐漸緩解,直至最後完全復原為主要表現的肩關節囊及其周圍韌帶、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異性炎症。肩關節周圍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症狀的常見病症。本病的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女性發病率略高於男性,多見於體力勞動者。
正常成年人單一椎體高度約為2厘米左右,老年人骨質疏鬆時椎體壓縮,單一椎體會縮短0.2厘米左右,身長縮短可達3~6厘米。脊柱變形,前傾背屈加劇,嚴重者形成駝背,其屈度隨著年齡增長和骨質疏鬆症加重進一步加大。
骨松折是骨質疏鬆症最常見的嚴重並發症。脊椎是身體的支柱,負重大,尤其T1、T12及L3負荷更大,而椎體前部多為質骨組成,隨著年齡增長骨合成減少,骨鈣丟失、骨量減少,骨質出現疏鬆,骨骼脆性增加,胸椎或腰椎很容易被壓縮形成壓縮性骨折。股骨頸也是臨床常見發生骨折的部位。
7、股骨頭壞死嚴重會引起哪些並發症?
股骨頭壞死引起的並發症有很多。
並發症:下肢不能行走,長期卧床感染的褥瘡。
8、哪些鈣片老年人吃又好吃又補鈣
以下是老年人補鈣的建議:
老年人正確補鈣及誤區
1、補鈣誤區 —— 食物補鈣比葯物補鈣更安全
專家建議:老人每天堅持喝兩杯牛奶,多吃奶製品、蝦皮、青豆、黃豆、豆腐、芝麻醬等含鈣豐富的食物。其次,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喝咖啡和可樂,不要吸煙,這些都會造成骨量丟失。除此以外,曬太陽和戶外運動也有利於鈣的吸收和利用。這些都是安全的補鈣方法,老人們根本沒有必要每天服用鈣劑。
最安全有效的補鈣方式是在日常飲食中加強鈣的攝入量,而且食物補鈣比葯物補鈣更安全,不會引起血鈣過量。
2、補鈣誤區 —— 治骨質疏鬆不辨病因
骨質疏鬆主要分為兩大類,即原發性的骨質疏鬆和繼發性的骨質疏鬆。女性絕經期後出現的骨質疏鬆,老年男性出現的骨質疏鬆都屬於原發性的骨質疏鬆;由某些疾病或是某些誘因(如葯物)而引起的骨質疏鬆則屬於繼發性的骨質疏鬆。不同類型的骨質疏鬆,治療手段不一樣,千萬不能不加區分,一律補鈣,否則會出現並發症。
繼發性的骨質疏鬆,如鈣營養不良等引起的骨質疏鬆,補充鈣劑就非常有效;而對於原發性的骨質疏鬆就不能依靠補鈣來治療。絕大多數老年人發生的骨質疏鬆屬於原發性骨質疏鬆,這類老年人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比如絕經期女性可補充雌激素等,盲目補鈣沒什麼作用。
3、補鈣誤區 —— 鈣補得越多越好
許多老人誤認為,鈣補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實不是這樣。通常,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攝入800毫克的鈣,過量補鈣並不能變成骨骼,反而會引起並發症,危害老人健康。
鈣是這樣被人吸收的:鈣經胃腸吸收,進入血液,形成血鈣(即血液中鈣的含量),再通過骨代謝,把血鈣進行鈣鹽沉積,形成骨骼。不是說鈣吃得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血液中鈣的含量必須保持在一定水平,過多或過少都不行。過量補鈣,血液中血鈣含量過高,可導致高鈣血症,並會引起並發症,比如腎結石、血管鈣化等。
以上就是對老年人補鈣誤區的介紹,溫馨提示,老年人一定要對身體出現的症狀引起重視,以免影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