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質疏鬆 > 糖尿病人容易患上骨質疏鬆嗎

糖尿病人容易患上骨質疏鬆嗎

發布時間:2020-09-22 19:42:26

1、使用曲安奈德注射液過量怎麼辦

鹽酸曲安奈德是人工合成的激素類似物,不是激素類葯物。常用於膝關節內注射治療各種原因的膝關節炎,包括膝滑膜炎 

總體來說,其副作用多數與劑量和治療持續時間有關。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有: 

1、感染:因為能抑制機體對炎症的反應,而使機體抗感染的能力下降, 因此,表淺的或輕微的感染可能演變為全身性感染,靜止期感染可能轉變為活動性感染,能使潛在的病灶如化膿性病灶,結核等活動和擴散,所以平時應注意預防感染,細心觀察病情,必要時及時減量並停用,而當有急性感染中毒發生時,必須與足量、有效的抗菌葯物配合應用,合並結核者與足量的抗結核葯同用。 

2、體態改變:許多激素治療的患者可發生體態的改變,以致影響患者的精神,情緒,由於長期應用激素可使脂肪重新分布,患者可出現滿月臉、水牛背、軀乾肥胖、四肢瘦小向心性肥胖等體態改變,還可出現痤瘡、多毛、皮膚紫紋等影響美容。 

3、糖尿病:激素可增高肝糖元,補充血糖,誘發糖尿病,應用大量皮質激素時應注意觀察血糖、尿糖變化,發生高血糖則應給予降糖葯治療,必要時可應用胰島素治療,但隨著激素用量的減少,降糖葯或胰島素用量可減少。 

4、骨質疏鬆:激素可使骨質脫鈣,變為骨質疏鬆,骨質疏鬆即指單位體積骨量的減少,就好象蓋房子減少了鋼筋用量一樣,很容易造成骨折。無菌性骨壞死,尤其是發生在股骨頭的骨壞死也是一種常見的並發症,但其發病機理可能是由股骨頭血液循環障礙與毛細血管炎所造成的骨股頭壞死,因其壞死原因不是細菌感染而致,也稱之為無菌性股骨頭壞死。所以長期用激素的患者一定要定期做骨密度測定,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在服用激素時,加服維生素和鈣制劑,這樣可減輕皮質類固醇所致的骨質減少,以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症,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促進骨骼的血液循環, 促進新陳代謝,對防治骨質疏鬆與股骨頭壞死有一定的幫助。補鈣是一個長期的任務,患者務必要持之以衡,堅持不懈,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5、消化性潰瘍:激素可刺激胃酸,胃蛋白酶分泌,過多的消化液常可造成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甚至穿孔出血,患者如出現消化道症狀,在服用激素時應與制酸劑同服,以保護胃粘膜免受損傷,臨床常用的有雷尼替丁,陳香露百露等,可作為口服激素葯的協同用葯常規使用。 

6、電解質紊亂和高血壓:激素可導致水鈉瀦留而引起水腫,有很多患者出現高血壓,由於鉀排泄增多,患者常有低鉀發生,對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明顯的周圍性水腫病人應選用對水鹽代謝影響小的激素類,定期檢查患者的電解質平衡狀況。激素類葯物治療常並發高血壓,尤其是狼瘡腎的患者,此時,一方面盡量減少激素用量,一方面使用合適的抗高血壓葯物,如心痛定、開搏通等。盡管有些抗高血壓葯物可能對狼瘡體質帶來副作用,但在權衡了利弊之後仍需果斷使用。 

7、其他:大量應用皮質類固醇時患者可明顯的出現興奮,易激惹,欣快感,神精過敏,失眠,也可出現抑鬱症或精神病,長期大量應用激素可出現肌無力,肌萎縮,甚至肌炎,眼壓增高,甚至青光眼,皮質腺功能減退等。月經不調甚至閉經也是很常見的 添加評論 

2、您好:我媽媽有骨質疏鬆,還是糖尿病前期,能打密固達嗎?需要住院嗎?骨質疏鬆想通過拜託各位了 3Q

答:請檢查內生肌酐清除率,如果低於35不能打密固達。建議:打密固達之前可以先去醫院查查腎功能,然後查血常規等排除感染,打密固達之前需要先吃一兩周的鈣片,先補鈣治療。祝你健康!

3、骨質疏鬆也是糖尿病並發症,糖尿病患者應該如何預防骨質疏鬆?

糖尿病患者也會引發骨質疏鬆,但自始至終糖尿病患者還是需要控制血糖,與此同時,也需要治療骨質疏鬆。骨質疏鬆,一般人都會覺得是缺鈣了。事實上,確實是缺鈣了。糖尿病患者預防骨質疏鬆,首先,就是要注意飲食。

在日常飲食中,要注意多補充含鈣比較豐富的食物,這其中包括了奶製品、豆製品、深色的蔬菜、適量的堅果,還有一些海產品,如果已經是糖尿病合並骨質疏鬆的患者,也要適量增加一些這樣的飲食。但同時也需要嚴格控製糖量和熱量的攝入。

其次,適當的出去通風透氣,沐浴陽光,也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經專家鑒定,多曬太陽,每天日曬時間基本上保持在40分鍾左右,可以有效預防骨質疏鬆。

最後,糖尿病患者還需要堅持運動,適當的做一些負重運動。比如,當早晨出去散步時,可以帶著水杯,既補充水分,又鍛煉身體。

此外,也可以輔以葯物的幫助。早期使用胰島素,糾正代謝異常,防止滲透性利尿引起的鈣丟失,有效阻止骨量減少,維護骨骼重建。然後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D、降鈣素、二磷酸鹽等葯物,以補充鈣質。

糖尿病誘發骨質疏鬆的原因有很多,但這並不是不可治癒的。只要患者高度重視、及早預防,一定能降低其發病率。長此以往,堅持下去,就可以做到很好地控制好血糖,同時又能有效預防骨質疏鬆的發生。

4、糖尿病人能吃抗骨質疏鬆高鈣片嗎

最好不要吃,鈣片多是含有糖分的。

5、長期吃激素會引起面頸部紅斑嗎?

長期吃激素會引起面頸部紅斑是一種副作用,應該及時就醫,爭取更加科學的治療。長期吃激素的危害很多:


感染:因為能抑制機體對炎症的反應,而使機體抗感染的能力下降, 因此,表淺的或輕微的感染可能演變為全身性感染,靜止期感染可能轉變為活動性感染,能使潛在的病灶如化膿性病灶,結核等活動和擴散,所以平時應注意預防感染,細心觀察病情,必要時及時減量並停用,而當有急性感染中毒發生時,必須與足量、有效的抗菌葯物配合應用,合並結核者與足量的抗結核葯同用。 


體態改變:許多激素治療的患者可發生體態的改變,以致影響患者的精神,情緒,由於長期應用激素可使脂肪重新分布,患者可出現滿月臉、水牛背、軀乾肥胖、四肢瘦小向心性肥胖等體態改變,還可出現痤瘡、多毛、皮膚紫紋等影響美容。 


糖尿病:激素可增高肝糖元,補充血糖,誘發糖尿病,應用大量皮質激素時應注意觀察血糖、尿糖變化,發生高血糖則應給予降糖葯治療,必要時可應用胰島素治療,但隨著激素用量的減少,降糖葯或胰島素用量可減少。 


骨質疏鬆:激素可使骨質脫鈣,變為骨質疏鬆,骨質疏鬆即指單位體積骨量的減少,就好象蓋房子減少了鋼筋用量一樣,很容易造成骨折。無菌性骨壞死,尤其是發生在股骨頭的骨壞死也是一種常見的並發症,但其發病機理可能是由股骨頭血液循環障礙與毛細血管炎所造成的骨股頭壞死,因其壞死原因不是細菌感染而致,也稱之為無菌性股骨頭壞死。所以長期用激素的患者一定要定期做骨密度測定,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在服用激素時,加服維生素和鈣制劑,這樣可減輕皮質類固醇所致的骨質減少,以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症,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促進骨骼的血液循環, 促進新陳代謝,對防治骨質疏鬆與股骨頭壞死有一定的幫助。補鈣是一個長期的任務,患者務必要持之以衡,堅持不懈,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消化性潰瘍:激素可刺激胃酸,胃蛋白酶分泌,過多的消化液常可造成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甚至穿孔出血,患者如出現消化道症狀,在服用激素時應與制酸劑同服,以保護胃粘膜免受損傷,臨床常用的有雷尼替丁,陳香露百露等,可作為口服激素葯的協同用葯常規使用。 


電解質紊亂和高血壓:激素可導致水鈉瀦留而引起水腫,有很多患者出現高血壓,由於鉀排泄增多,患者常有低鉀發生,對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明顯的周圍性水腫病人應選用對水鹽代謝影響小的激素類,定期檢查患者的電解質平衡狀況。激素類葯物治療常並發高血壓,尤其是狼瘡腎的患者,此時,一方面盡量減少激素用量,一方面使用合適的抗高血壓葯物,如心痛定、開搏通等。盡管有些抗高血壓葯物可能對狼瘡體質帶來副作用,但在權衡了利弊之後仍需果斷使用。 


其他:大量應用皮質類固醇時患者可明顯的出現興奮,易激惹,欣快感,神精過敏,失眠,也可出現抑鬱症或精神病,長期大量應用激素可出現肌無力,肌萎縮,甚至肌炎,眼壓增高,甚至青光眼,皮質腺功能減退等。月經不調甚至閉經也是很常見的。

6、腿疼痛的厲害,是骨質疏鬆呢還是糖尿病綜合

糖尿病患者發生骨質疏鬆的比率要高一些,再一個問題是得糖尿病後下肢的血管也容易出現問題,所以建議您還是最好來院檢查。

7、糖尿病人為什麼易患骨質疏鬆呢?

因為營養跟不上,腎弱了,而腎主生長發育,主骨。治糖尿病,請找中醫針灸配合葯物治療,可以痊癒,西醫就終身吃葯吃到死好了。

8、骨質疏鬆病人為什麼容易發生骨折?

你所說情況應為骨質疏鬆症!

對骨質疏鬆症的概念定義的理解和認識:

①骨量減少:應包括骨礦物質和其基質等比例的減少。

②骨微結構退變:由於骨組織吸收和形成失衡等原因所致,表現為骨小梁結構破壞、變細和斷裂。

③骨的脆性增高、骨力學強度下降、骨折危險性增加,對載荷承受力降低而易於發生微細骨折或完全骨折。可悄然發生腰椎壓迫性骨折,或在不大的外力下發生撓骨遠端、股骨近端和肢骨上端骨折。

骨質疏鬆的臨床表現

疼痛:
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最常見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見,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兩側擴散,仰卧或坐位時疼痛減輕,直立時後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日間疼痛輕,夜間和清晨醒來時加重,彎腰、肌肉運動、咳嗽、大便用力時加重。一般骨量丟失12%以上時即可出現骨痛。老年骨質疏鬆症時,椎體骨小梁萎縮,數量減少,椎體壓縮變形,脊柱前屈,腰疹肌為了糾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縮,肌肉疲勞甚至痙攣,產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亦可產生急性疼痛,相應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強烈壓痛及叩擊痛,一般2-3周後可逐漸減輕,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壓迫相應的脊神經可產生四肢放射痛、雙下肢感覺運動障礙、肋間神經痛、胸骨後疼痛類似心絞痛,也可出現上腹痛類似急腹症。若壓迫脊髓、馬尾還中影響膀胱、直腸功能。
骨折:
這是退行性骨質疏鬆症最常見和最嚴重的並發症,它不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經濟負責,並嚴重限制患者活動,甚至縮短壽命。據我國統計,老年人骨折發生率為6.3%-24.4,尤以高齡(80歲以上)女性老人為甚。骨質疏鬆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橈骨遠端骨折(Colles骨折)多見,老年期以後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見。一般骨量丟失20%以上時即發生骨折。BMD每減少1.0DS,脊椎骨折發生率增加1.5-2倍。脊椎壓縮性骨折約有20%-50%的病人無明顯症狀。

骨質疏鬆可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為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它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必然發生的一種生理性退行性病變。該型又分2型,Ι型為絕經後骨質疏鬆,見於絕經不久的婦女。∏型為老年性骨質疏鬆,多在65歲後發生。

第二類為繼發性骨質疏鬆症,它是由其他疾病或葯物等一些因素所誘發的骨質疏鬆症。

第三類為特發性骨質疏鬆症,多見於8~14歲的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遺傳家庭史,女性多於男性。婦女妊娠及哺乳期所發生的骨質疏鬆也可列入特發性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的運動處方

骨質疏鬆症是老年人中的常見病,多發病。有資料統計,45歲以上的婦女,近三分之一患有輕重不同的骨質疏鬆;而75歲以上的婦女,骨質疏鬆症的患病率高達90%以上。

骨質疏鬆症除了骨痛、抽筋等症狀以外,還有一點需要值得注意。骨質疏鬆症導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發生骨折。所以骨質疏鬆症應該積極診斷與治療,千萬不可掉以輕心,任其發展。如果您出現上述不舒服後,應該去醫院就診治療。

全身不舒服,腰腿乏力,莫名其妙地骨頭痛。醫生再經過詳細的檢查診斷患有骨質疏鬆症後,可以適當地服用一些止痛葯和補鈣葯。另外,還需要作一些配合,比如保證足夠的睡眠,每天曬1小時的太陽,每天運動鍛煉半小時或更長時間,對骨質疏鬆症比較有意義的鍛煉方法是散步、打太極拳、做各種運動操,有條件的話可以進行游泳鍛煉。曬太陽與運動鍛煉先是時間短一些,然後慢慢增加,延長鍛煉時間。吃菜不應挑食,應該吃低鹽、清淡膳食,注意營養要豐富。每天應保證1瓶牛奶。如果按照上述方法治療了2個星期,骨痛、抽筋沒有得到緩解。你可以再去找醫生開一些針葯,幫助調節你身體內部骨鈣含量。

對骨質疏鬆症患者而言,這種病確實不能只靠打針、吃葯。它是一種慢性病,是隨著我們每個人年老後慢慢發生的。這種疾病的發生與我們缺少運動很有關系,千萬不要小看了運動在防治骨質疏鬆症中的重要作用。人體的骨組織是一種有生命的組織,人在運動中會不停地刺激骨組織,骨組織就不容易丟失鈣質,骨組織中的骨小梁結構會排列得比較合理,這樣骨質疏鬆症就不容易發生。

有研究發現,經常參加運動的老人,他們的平衡能力特別好,體內骨密度要比不愛運動的同年紀老人的骨密度高;並且他們不容易跌跤,這就有可能有效地預防骨折的發生。

骨質疏鬆症並不可怕,只要我們醫生和病人一起配合好,一定能解除你的煩惱和痛苦。

目前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葯物有下列四種:

1.荷爾蒙補充療法:雌激素加上黃體素,可以預防與治療骨質疏鬆症。如果沒有子宮,則不需要黃體素。

2.阿倫膦酸鹽(alendronate):商品名Fosamax抑制破骨細胞的作用,同時具有預防與治療骨質疏鬆症的效果。

3.降鈣素(calcitonin):借著皮下、肌肉注射或鼻孔吸收,對於停經五年以上的骨質疏鬆症婦女有效。副作用包括食慾減退,臉潮紅、起疹子、惡心與頭昏。

不過,只要停止葯物治療,骨質流失速度會開始加快,因此必須長期治療。
4。鈣劑和維生素D:聯合用葯效果較好。

絕經後骨質疏鬆症是絕經後婦女的高發病症,國外有統計資料表明在60歲以上婦女發生的危險率為58%。它與卵巢合成的激素水平降低有關,由此造成骨痛、骨折,嚴重地影響了婦女的生活質量,增加了婦女的殘疾率和死亡率。由於其發病機理尚未完全闡明,因而葯物的治療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且長期服用西葯容易給患者帶來許多副作用。
一項中老年人保健針灸的科研成果發現,艾灸可以提高健康老年人血清中雌激素的含量。受此啟發,研究人員根據祖國傳統醫學理論,並結合現代醫學對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研究成果,認為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的根本原因是「腎虛」,再加上後天失調等原因而發生骨質疏鬆,治療以補腎為主,結合健脾法。採用雙能X線骨密度測量儀(DEXA)和有關生化檢測指標觀察臨床效果,並設葯物對照組進行療效對比。經治療,病人骨痛等症首先得到了緩解或消失,生化指標明顯改善,6個月後骨密度檢測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第2至第4腰椎及股骨上端骨密度明顯增加

預防

骨質疏鬆症給患者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和痛若,治療收效很慢,一旦骨折又可危及生命,因此,要特別強調落實三級預防。

1)一級預防:應從兒童、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膳食營養,多食用含Ca、P高的食品,如魚、蝦、蝦皮、海帶、牛奶(250ml含Ca300mg)、乳製品、骨頭湯、雞蛋、豆類、精雜糧、芝麻、瓜子、綠葉蔬菜等。盡量擺脫「危險因子」,堅持科學的生活方式,如堅持體育鍛煉,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煙、不飲酒、少喝咖啡、濃茶及含碳酸飲料,少吃糖及食鹽,動物蛋白也不宜過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過長,盡可能保存體內鈣質,豐富鈣庫,將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預防生命後期骨質疏鬆症的最佳措施。加強骨質疏鬆的基礎研究,對有遺傳基因的高危人群,重點隨訪,早期防治。

2)二級預防:人到中年,尤其婦女絕經後,骨丟失量加速進行。此時期應每年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查,對快速骨量減少的人群,應及早採取防治對策。近年來歐美各國多數學者主張在婦女絕經後3年內即開始長期雌激素替代治療,同時堅持長期預防性補鈣,以安全、有效地預防骨質疏鬆。日本則多主張用活性Vit D(羅鈣全)及鈣預防骨質疏鬆症,注意積極治療與骨質疏鬆症有關的疾病,如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脂肪瀉、慢性腎炎、甲旁亢/甲亢、骨轉移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3)三級預防:對退行性骨質疏鬆症患者應積極進行抑制骨吸收(雌激素、CT、Ca),促進骨形成(活性Vit D)的葯物治療,還應加強防摔、防碰、防絆、防顛等措施。對中老年骨折患者應積極手術,實行堅強內固定,早期活動,體療、理療心理、營養、補鈣、止痛、促進骨生長、遏制骨丟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體素質等綜合治療。

與糖尿病人容易患上骨質疏鬆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