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更年期婦女容易發生骨質疏鬆?
骨骼看起來是固定不變的結構,但是它並不是靜止的。骨骼一方面在不斷地破壞、溶解、吸收(破骨),另一方面又不斷地有新骨形成(成骨),兩者呈動態平衡,骨鈣和血鈣處於不斷的交換之中,飲食鈣在小腸各部均可吸收,以十二指腸及小腸上端為主。更年期婦女體內骨質代謝的平衡被打亂,骨質吸收速度大於骨質生成,由於骨質丟失而發生骨質疏鬆。更年期骨質疏鬆的原因就是卵巢功能減退,雌激素水平下降。那麼雌激素與骨代謝有什麼關系呢?
1.活性維生素D的生成與活性降低,從而干擾腸道內鈣的吸收。
2.人體內「甲狀旁腺」分泌的「甲狀旁腺素」,是調節體內鈣磷代謝的主要激素之一,能刺激骨質消溶。雌激素有拮抗甲狀旁腺激素的溶骨作用。雌激素下降使骨對甲狀旁腺素的敏感性增強,骨吸收增加。
3.雌激素下降使甲狀腺分泌「降鈣素」減少。降鈣素是強有力的骨質吸收抑制激素,對骨質有保護作用。
4.雌激素下降,可直接抑製成骨細胞的活性,使骨生成受阻。
所以當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代謝出現明顯的負平衡。特別是絕經以後,由於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負鈣平衡持續進展,骨質快速丟失。最初3~5年,骨密度以每年平均減少2.5%的速度下降。有報道絕經前10年內約丟失骨量15%,70歲婦女平均喪失骨量達30%。因此更年期特別是絕經期婦女易發生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女性較男性多見,並較男性早10~15年發生。吸煙的女性和體型瘦長的婦女骨質疏鬆更為明顯。
骨質疏鬆主要症狀是腰背和四肢慢性疼痛。需經過多方面檢查及化驗血鈣和尿鈣才能確定。
為使更年期後的婦女能不失時機的預防骨質疏鬆症,應在醫生指導下及早進行雌激素替代治療或者飲食療法及身體鍛煉。
2、為什麼女性在更年期後更加容易患骨質疏鬆?
女性進入更年期後,體內雌激素水平明顯下降,引發內分泌紊亂,會導致一系列身體不適症狀建議:同時,雌激素的減少降低了鈣的吸收和利用率,使骨質密度下降加快,所以更年期後的女性較常人易得骨質疏鬆,應該通過補充大豆異黃酮維持雌激素水平和適當補充鈣質
3、更年期骨質疏鬆怎麼辦
建議:你好,更年期骨質疏鬆可以口服補鈣葯和維生素D治療,也可以單獨口服樂力治療。另外要多吃含鈣多的食物。也可以同時服用大豆異黃酮治療。
4、更年期作為每個女性都要經歷的一段時期,它算是一種疾病嗎?
更年期是女性的卵巢功能從旺盛逐漸走向衰退,直至完全消失的一個過程,這是每個女性必經之路,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現象,它不是疾病,一般是發生在女性50-60歲之間。90%以上的女性在更年期都會出現一些症狀,影響著他們的健康和生活。
1,潮熱,大部分女性更年期都會有的一個現象。
2,心慌,精神狀態異常。更年期的女性都會發生心慌,心悸的現象,有時候精神上會感覺恍惚,表現出反常的現象。
3,經常腰酸背痛,更年期女性由於骨質疏鬆,所以會感覺腰酸背痛。
更年期雖然說不是一種病,但是更年期要特別小心,謹防一些疾病找上門來。
1,警惕抑鬱症找上門。
更年期因為體內雌性激素下降,所以會造成情緒變化大,比較敏感,易怒,暴躁等現象,如果這些負面情緒得不到釋放,積壓在心裡,時間久了就會產生抑鬱症,這是更年期很容易發生的一種疾病。
2,預防骨質疏鬆症。
同樣因為更年期雌性激素下降,會導致鈣的流失,容易引起骨質疏鬆,出現腰酸背痛,牙齒松動,甚至容易骨折等,所以更年期要加強鈣質的攝入。
3,預防出現泌尿系統疾病。
由於更年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一些潛在的病原體就會潛伏在私處和尿道周圍,容易產生感染,所以更年期女性出現尿急,尿痛,或者有想尿又尿不出來的感覺,就要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
更年期是女性的一道坎,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視,密切關注自身的變化,一旦發現身體出現「警報」就要及時就醫,不要延誤治療。
5、女性更年期為何會骨質疏鬆症呢?怎麼預防
圍絕經期由於雌激素的下降,導致骨量呈陡坡式快速丟失.我推薦使用克齡蒙,在圍絕經期使用克齡蒙,可以保持骨量,阻止骨量迅速丟失,從而預防女性骨質疏鬆。但是前期的鈣質積累也是一個關鍵因素 。
女性進入圍絕經期後,體內雌激素會驟然下降,而雌激素對於骨骼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主要是因為: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平衡,是保證骨骼健康的基礎,絕經後,雌激素缺乏,會導致骨吸收增強,從而打破平衡,使骨量減少,引起骨質疏鬆,嚴重的還會發生骨質疏鬆骨折,且極難恢復。絕經早期接受激素補充治療,可有效維持骨量;而絕經後,隨著雌激素水平的降低,骨量將不斷減少。當骨量丟失達一定程度後,再開始治療,只能維持於其丟失後的水平。所以圍絕經期補充雌激素是最適合的。
6、更年期的女人很脆弱,哪幾種疾病隨時會「突襲」?
更年期是女性的一個分水嶺,此時卵巢功能下降或喪失會導致雌激素水平下降,月經紊亂伴有頭痛、頭暈、耳鳴和情緒不穩定的症狀,也會有部分人群排尿疼痛和煩躁失眠。絕大多數更年期婦女都容易出現異常症狀,這一階段是慢性病和老年性疾病的高發期,必須做好預防保健工作。
1. 容易患骨質疏鬆症。
更年期以後,雌激素分泌明顯減少,骨質流失速度加快,成骨細胞功能減弱,易發生骨質疏鬆症,尤其在四肢、脊柱和髖骨等地方。
2.體重增加導致肥胖。
雌激素不僅能維持第二性徵,還參與糖和脂肪的代謝。更年期以後,雌激素分泌減少,脂肪和糖的代謝也相對減緩。此外,運動的減少也可能導致肥胖,尤其是更年期腹部脂肪增多,這容易導致胃腸等慢性疾病的發生。
3.容易患婦科疾病和精神疾病。
雌激素水平過低會導致婦科問題,如功能性子宮出血和陰道炎。此外,更年期婦女很容易出現抑鬱、敏感、健忘等疾病,同時也情緒不穩定,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思維紊亂和精神分裂症。
4. 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症。
隨著雌激素分泌的減少,保護血管的能力也降低,這也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如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高血壓和冠心病。隨著年齡的增長,婦科腫瘤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因為身體主要器官的衰老和免疫功能的降低會會導致卵巢癌、宮頸癌和乳腺癌,這些疾病主要頻發在40至60歲的女性中最為常見。
7、更年期,哪些問題會「突襲」?
第一,出現骨質疏鬆的症狀。
女性進入更年期之後,因為雌性激素減少,時間久了就會出現骨質疏鬆的症狀。這是因為鈣元素吸收的速度也明顯下降了。
鈣元素吸收下降,出現骨質疏鬆的情況,後續還會引發一系列的狀況,比如說腰椎容易受損。所以在45歲之後,一定要注意補充鈣元素。
第二,身體容易發胖。
很多女性都會發現自己到了更年期之後就很容易發胖,肚子上的肥肉會增加一圈。這與身體的激素也有關系,所以在更年期的時候應該要注意控制自己的體重和飲食。
第三,情緒不穩定,出現抑鬱和健忘的情況。
因為體內的雌性激素下降,這個時候人就會變得比較敏感,情緒也不太穩定,而且也很健忘。如果這個時候不懂得調節自己,那麼思維會很錯亂,嚴重的甚至會出現精神方面的疾病。
第四,出現心腦血管方面的問題。
因為雌性激素的分泌量減少,時間久了心腦血管疾病的問題也會增加。所以女性過了45歲之後要可以適當食用一些保健品,延緩衰老,同時注意保護自己的心腦血管。
很多女性一談到更年期心裡就發毛,覺得一旦進入更年期就會脾氣暴躁無法控制。
但其實也有很多女性提前做好預防措施,能夠將自己的情緒控製得很好,對家人能夠做到非常的溫和。讓周圍的人感覺不到自己曾經有過更年期,非常順利的度過這個階段。
8、更年期為什麼會出現骨質疏鬆症
原發性骨質疏鬆包括老年人骨質疏鬆和絕經期後骨質疏鬆。男女性的骨量在35~40歲以後開始下降,女性在絕經期以後的骨量丟失遠遠高於男性,故女性的發病率大大高於男性。骨質疏鬆症是中老年人常見多發病,它是一種退行性病變。絕經期後雌激素分泌減少,引起老年婦女骨中礦物質含量丟失而發病;老年人腸鈣吸收功能下降,鈣代謝障礙也是一個主要因素。
骨質疏鬆引起的臨床症狀有軀干縮短、駝背、壓縮性骨折,腰肌痙攣、腰背疼痛,四肢骨容易發生骨折,且以股骨頸骨折最為常見。
預防: 養成良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使骨量維持相對穩定,減少其丟失。
【處方】
1.多曬太陽,使皮膚維生素D合成增加,有利於鈣質的吸收。
2.適量運動,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液供應,增加骨密度。
3.多吃含鈣及蛋白質的食物。牛奶及豆製品含鈣較多,魚、雞、牛肉蛋白質含量豐富。
4.忌煙、忌酒。
5.老年人應慎用葯物,如利尿劑、四環素、異煙肼、抗癌葯、強的松等均可影響骨質的代謝。
退行性骨質疏鬆症是骨骼發育、成長、衰老的基本規律,但受著激素調控、營養狀態、物理因素(日照、體重)、免疫狀況(全身體質、疾病)、遺傳基因、生活方式(吸煙、飲酒、咖啡、飲食習慣、運動、精神情緒)、經濟文化水平、醫療保障等八個方面的影響,若能及早加強自我保健意識,提高自我保健水平,養成良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積極進行科學干預,退行性骨質疏鬆症是可能延緩和預防的。專家建議,每日鈣攝取量,青少年約一千三百毫克、成年女性約一千毫克。而且三餐飲食應多留意以下預防之道—
1、 從日常膳食中獲取蛋白質,對於骨骼的形成和全面健康都很重要。多吃含鈣及蛋白質的食物。牛奶及豆製品含鈣較多,魚、雞、牛肉蛋白質含量豐富。
2.多喝牛奶及食用乳製品。
3.少吃加工的肉類食品,因為這類食品含過高的蛋白質及磷質,會阻礙鈣的吸收。
4.低鹽低脂肪飲食,因過高的鹽分和脂肪,會影響鈣的吸收.
5.醋有助鈣的吸收,可適量添加於食物中。
6.少吃過甜的食物,因糖分也會影響鈣的吸收
7.平時少喝酒、抽煙,以免妨礙鈣的吸收。
8老年人應慎用葯物,如利尿劑、四環素、異煙肼、強的松等均可影響骨質的代謝。
9服用補鈣葯物,並注意保持飲食營養均衡。因個人體質不同,以及對營養吸收程度的差異,很多人從食物中獲得的鈣無法達到甚至遠遠達不到日攝入標准。醫生建議,在保持合理膳食的前提下,每天可服用500~1200毫克補鈣葯物,服用劑量應根據實際情況,謹遵醫囑。
除了注意飲食之外,日常生活中,也要留意以下保健—
1.多曬太陽,使皮膚維生素D合成增加,有利於鈣質的吸收。
2.適量運動,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液供應,增加骨密度。
3.多吃含鈣及蛋白質的食物。牛奶及豆製品含鈣較多,魚、雞、牛肉蛋白質含量豐富。
4.忌煙、忌酒。
5、保持正確姿勢,不要彎腰駝背,以免增加骨骼捕風負擔。
6、不要經常採取跪坐的姿勢。
7、四十歲以上者,應避免從事太激烈、負重力太大的運動。
8.老年人應慎用葯物,如利尿劑、四環素、異煙肼、抗癌葯、強的松等均可影響骨質的代謝。
9.防止各種意外傷害,尤其是跌倒容易造成手腕、股骨等處的骨折。
10.定期接受骨質疏鬆檢查。
老年性骨質疏鬆症治療比較困難,有時單純補鈣及維生素D效果不明顯,因此須中西醫結合治療,因人而異,辨證施治,並充分發揮飲食療法的積極作用,補其所虛,增其不足,調節其骨質代謝,使其維持在平衡狀況,從而達到康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