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質疏鬆的三級預防分別指什麼?
骨質疏鬆症的三級預防又稱階梯預防方法。它是將應納入骨質疏鬆症預防的人群分成三個預防階段,每個階段又針對其特點有側重地採取預防措施,達到提高預防水平,減少預防費用的目的。建議:
1、一級預防:主要人群為兒童及青少年。預防的重點是合理的飲食結構,提倡「平衡飲食」,提倡多食用含鈣量高的食品,如魚、蝦、海帶、牛奶及牛奶製品、雜糧類、豆及豆製品類和綠葉蔬菜類。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生活習慣,如不飲酒、不吸煙、不喝濃咖啡、不飲濃茶、堅持體育鍛煉、晚婚、晚育及哺乳期不過長。上述措施總的目標是保持體內鈣質不過多丟失,盡可能提高骨密度的峰值,為人生不同階段預防骨質疏鬆症打下良好的基礎。
2、二級預防:主要人群為中年,特別是絕經後婦女。預防的主要手段除了繼續保持合理的飲食、足夠的鈣攝入量及適當的體育鍛煉以外,應考慮使用部分葯物來預防骨質疏鬆症。國內外學者一致認為,使用補鈣劑(如葡萄糖酸鈣、碳酸鈣等)、鈣調節劑(如維生素D、降鈣素等)、雌激素(尼爾雌醇、雌三醇等)都可以有效地預防骨質疏鬆症。同時,要積極防治與骨質疏鬆症有關的疾病,如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慢性肝炎及肝硬變等。
3、三級預防:主要人群為中老年骨質疏鬆症者。預防的重點是通過葯物促進骨的形成(如使用維生素D),抑制骨吸收(如使用雌激素、鈣劑等);通過綜合方法增強體質,如適當的活動、體療、理療及合理的飲食等;通過調整生活狀態減緩骨質疏鬆症的進展速度,如改善生活方式(不飲濃茶、不飲烈酒、戒煙)、加強免疫功能(治療與骨質疏鬆症相關疾病)、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及積極進行科學干預。
2、我們在補鈣的同時還需要補充什麼來預防骨質疏鬆嗎?
可以及時就醫治療比較好,一般出現骨質疏鬆症的情況,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比較好。如飲食鈣量不足者,可服用鈣片補充。目前常用的鈣片劑型很多,用葯應遵醫囑。
3、為什麼說補充膠原蛋白可以補鈣,預防骨質疏鬆
骨骼中有機物的70—80%是膠原蛋白,骨骼生成時,首先必須合成充足的膠原蛋白纖維來組成骨骼的框架,因此,有人稱膠原蛋白為骨骼中的骨骼。膠原蛋白能使鈣質和骨細胞結合,不致於鈣質的流失而導致的骨骼疏鬆。如果只單純補鈣的話不易改善骨質疏鬆的現象,因為鈣無法在骨中保全,多吃鈣也會流失,主要因為膠原蛋白量已經減少。mm v交原蛋白肽是可以進入人體的各個器官,可以補充骨骼缺失的膠原蛋白肽
4、骨質疏鬆,需要補什麼鈣
病情分析:
骨質疏鬆是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組骨病,骨組織有正常的鈣化,鈣鹽與基質呈正常比例,以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為特點的代謝性骨病變。在多數骨質疏鬆中,骨組織的減少主要由於骨質吸收增多所致。
指導意見:
保持人體弱鹼性環境是預防和緩解骨質疏鬆。防止缺鈣還必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酸性物質攝入過量,加劇酸性體質。葯物有維生素D與鈣劑。
5、骨質疏鬆吃什麼補
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階段,骨質疏鬆症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公眾健康問題。目前我國50歲以上的骨質疏鬆症患者約有6944萬人,由此帶來的骨折、疼痛、脊柱畸形的現象日益增多。其實,骨質疏鬆可防可治,但錯誤的認識和方法則有可能適得其反。哈爾濱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老年病義診現場,該院骨科主任趙承斌教授為參加義診的中老年人介紹了骨質疏鬆中常見的認識誤區,並給出了相應的建議。宜早期預防,忌掉以輕心研究證明,無論男女,如果骨骼健康生長,骨骼最強健的時期在20~40歲。一旦過了40歲,骨質流失的速度就超過形成速度,骨量開始下降,骨質逐漸變脆,隨著年齡的增大,患骨質疏鬆或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的可能性也增大。50歲以上的女性中,有半數或早或晚會發生一次與骨質疏鬆有關的骨折。此外,骨質疏鬆並非是老年人的「專利」,如果年輕時忽視運動,常常挑食或節食,飲食結構不均衡,導致鈣的攝入少、體瘦,就可能達不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質量,會使骨質疏鬆有機會侵犯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性。因此,骨質疏鬆的預防要盡早開始,要想老來骨頭硬朗,就得在35歲之前打好基礎。只有年輕時補充足量的鈣,提高身體骨量的峰值,進入中老年時,才能延緩骨質疏鬆病的發生。宜天然進補,忌依賴保健品「補品」還是天然的好。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宜攝入天然的富含鈣、磷、鐵、鋅等礦物質和維生素D的食物,不宜偏食或過分依賴保健品。每天堅持喝兩杯牛奶,牛奶補鈣效果最好,它不僅富含鈣,還有豐富的鉀、鎂離子,以及可促進鈣吸收的維生素D、乳糖和必需氨基酸等。建議多吃豆製品、大米、花生、魚類、蝦蟹、雞蛋、紅肉、油菜、胡蘿卜、青椒、西紅柿、西蘭花、黃瓜、西芹、蘋果、香蕉、獼猴桃、橘子等。需要提醒的是,大量喝骨頭湯不會補鈣,反而易致鈣流失。骨頭湯不僅含鈣不多,且不利於人體吸收,骨頭湯里還含有大量脂肪,長期食用還容易誘發高血脂、高尿酸、肥胖。此外,要少吃鹹菜和腌製品,每天鹽的攝入量不要超過5克。還應戒除煙酒嗜好,因為酒精引起的器官損害可抑制鈣與維生素D,酒精還有抗成骨細胞的作用,而吸煙則會加速骨質的吸收。宜適度補鈣,忌過度補鈣許多老人認為,鈣補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其實不然。通常,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攝入800毫克的鈣,過量補鈣並不能變成骨骼,反而會引起並發症,危害健康。鈣經胃腸吸收,進入血液,形成血鈣(即血液中的鈣),再通過骨代謝,把血鈣進行鈣鹽沉積,形成骨骼。血液中鈣的含量必須保持在一定水平,若血鈣含量過高可導致高鈣血症,並會引起腎結石、血管鈣化等並發症。宜戶外運動,忌劇烈運動有意識地增加戶外活動,是防止骨量丟失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運動,調節骨的生長,特別是可預防因不活動引起的骨流失,並改善肌肉的靈活性,從而減少跌倒的幾率。同時,還能有效改善骨骼的血液供應,增加骨密度。建議人們選擇適合自身健康狀況的戶外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射門球、跳舞等。最好在戶外,可以多曬太陽,以增加體內的維生素D含量,幫助鈣的吸收,強化骨質。需要注意的是,骨質疏鬆患者骨質比較脆弱,運動時要格外小心,不宜進行超負荷的劇烈運動。最該避免的運動是跳高、快跑等高強度運動。另外,不要做向前彎腰、扭腰、仰卧起坐等動作,否則會增加脊柱的壓力。平時要保持正確的坐姿和走路姿態,不宜彎腰、弓背,不要經常採取跪坐的姿勢,以免加重骨骼負擔。宜定期檢測骨密度,忌濫用激素類葯物骨密度全稱是骨骼礦物質密度,是骨骼強度的一個重要指標。中老年人在做骨密度檢查時,若骨量減少9%以下為骨量正常,骨量減少9%~19%為骨量減少,骨量減少29%~39%則為骨質疏鬆、骨折危象。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查可以盡早發現骨質疏鬆,便於防治。建議絕經期前後的婦女及老年人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查。骨密度降低並出現腰背及關節痛時,要及時採取抑制骨流失、促進骨生成的葯物治療。長期使用某些葯物,如糖皮質激素類葯物,可增強破骨細胞的活性,進而加速骨流失。因此要注意不能濫用葯,因骨質疏鬆引起的疼痛最好不要用止痛葯,特殊情況下用來應急可以,但不宜長期服用。(本講座內容由魏亞豐整理)
6、防治骨質疏鬆有哪些要素?
不少人一提起骨質疏鬆,就把原因完全歸咎於缺鈣,而防治骨質疏鬆也就只限於補鈣了。這種看法不夠全面。實際上,飲食中缺鈣僅是重要原因之一。骨質疏鬆的發生涉及因素很多,包括營養狀況、食物成分、內分泌代謝、生活方式乃至於家族遺傳史,都有密切關系。因此,防治骨質疏鬆也需要全面考慮,其中應突出營養、運動與葯物三者。
在日常飲食中應提供骨質形成的全部原料:鈣、磷、蛋白質、維生素等,缺一不可。當然,最重要的是足量的鈣,人體內99%的鈣都沉積在骨頭中。一般說,每天如能喝上一大杯奶,就能基本滿足正常人鈣需要量。此外,經常攝取海產品、蝦米皮、骨頭湯、豆製品、綠葉菜等,都是補鈣的簡便方法。不過,單純依賴多吃含鈣食品不一定能解決問題,還要注意食物中鈣磷的比值,如比值不當,會影響鈣吸收。營養學家證實,牛奶、酸奶、魚類中的鈣磷比值最為合理。
適度運動,特別是戶外活動對防治骨質疏鬆很有意義。已證實,運動有助於獲取最大骨量,是預防骨質減少的重要手段。戶外運動還可獲取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長期卧床者骨礦物質明顯減少,極易誘發骨質疏鬆。
對於骨質疏鬆已比較明顯的患者,常需葯物輔助。是否服用鈣制劑仍有爭議。因為大多數飲食鈣總量並不缺乏,主要是鈣的吸收、轉運和利用缺陷有關。故具體處理應同時服用維生素D3,才能保證療效。歐美國家提倡用氟化鈉治療,但該葯可能有胃腸反應或骨痛等副作用。對更年期後骨質疏鬆嚴重的婦女,除一般治療外,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雌激素,效果良好。但最大顧慮是可能增加子宮內膜癌和乳腺癌發生率,應注意監測。
7、跑步可以防治骨質疏鬆嗎?
答案是肯定的。骨質疏鬆是一種因為骨質的有機成分生成不足,造成鈣鹽沉著減少的一種低骨質含量、骨組織結構破壞較多、骨脆性增加、骨折發生率高為特徵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這里先提醒一下年輕人:30歲以前,可以說是一個人骨質的「存款期」,而30歲以後,便進入了一個「取款期」。有多少「積蓄」,全看你前30年的儲蓄。平時的運動鍛煉對於鈣的保持與吸收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不過,骨質流失雖說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但流失的速度是我們可以自己調控的,堅持參加運動便是途徑之一。跑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肌力,保持關節的靈活性,同時也可以改善協調和反應能力。對於青少年來說,他們正處在成長發育期,每天應該有1個小時左右的體育鍛煉時間。而慢跑就是不錯的運動選擇之一。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每次身體運動的運動負荷不必太大,如果太大,則每周運動的間隔也應大些,以保證兩次運動鍛煉間的間隔,使身體能得到充分的休息。長期從事科學的跑步運動,可使骨密質增厚,骨的圍度變粗,骨面肌肉附著處突起明顯,骨小梁的排列依張力和壓力的變化更加清晰而有規律。適當的體育鍛煉對於保持老年人骨骼的彈性,延緩骨的退行性性變化亦有益處。因此,跑步對於改善和預防骨質疏鬆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8、只補鈣和維生素D,能預防骨質疏鬆嗎?
光補鈣和維生素D並不能完全預防骨質疏鬆
最近,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發表了一篇天津醫院趙嘉國、曾憲鐵團隊關於「補鈣和維生素D對骨折風險影響」的Meta分析研究。
該論文為JAMA網站主頁的封面論文
結論是:鈣和維生素D補充劑並不能防止老年人的骨折或髖部骨折。不管什麼劑量、老年人什麼性別、骨折歷史、飲食中的鈣含量如何,這些補充劑都沒有表現出明顯的益處。這在學術圈引起一片嘩然。
這也讓百姓不禁質疑,難道這些年的鈣都白補了嗎?尤其是對老年人而言,補鈣和維生素D對預防骨折真的沒有效果嗎?日常生活中又存在哪些補鈣誤區,又該如何合理補鈣?是時候說清楚了。
什麼原因導致骨折?
骨折有很多種,有外傷性的骨折,也有骨質疏鬆性的骨折。經常遇到一些老年人,走路不小心摔倒,就發生了骨折。其實,摔倒只是誘因,引起這種骨折最大的原因是患者的骨質疏鬆。
這就要從骨質疏鬆的發病原因來講,骨質疏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鈣。其實機體的缺鈣,並不僅僅是補鈣就能解決的。機體缺鈣有三種原因:一、補鈣不足,二、吸收鈣障礙,三、鈣排泄增加。
外傷性的骨折,補鈣和維生素D並不能預防。補鈣僅僅是解決了第一種原因,而對於骨質疏鬆的患者,不僅要攝入足量的鈣,還要能很好的吸收,減少鈣流失,這就需要抗骨質疏鬆的葯物,結合鈣片一起吃。
補鈣的幾種誤區
補鈣增加結石風險,或結石患者不宜補鈣
其實,大部分的泌尿系統結石都是由草酸鈣引起,而醫生建議補充的是碳酸鈣,合理服用碳酸鈣不僅不會引發結石,而且在人體內會使草酸鹽脫離,反而會抑制結石產生。草酸鈣主要存在於綠葉蔬菜,如菠菜等,建議先用開水焯一下再食用。
高血壓病人服用鈣離子通道阻滯劑時,不建議補鈣
鈣離子通道阻滯劑是高血壓治療中一類非常重要的葯物,許多高血壓病人都在服用,但是補鈣與服用鈣離子通道阻滯劑並不矛盾。相反,正確、有效地補鈣反而會使血壓下降。
多喝骨頭湯、多吃蝦皮可以補鈣
受腸道環境影響,鈉鹽、高蛋白和油脂類的食物都會抑制鈣的吸收。所以,對於要補鈣的中老年人來說,注意飲食清淡。
骨頭湯雖然鈣含量很高,但是由於膽固醇含量也過高,大大影響了鈣的吸收,所以喝骨頭湯補鈣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蝦皮屬於弱鹼性食物,而鈣在弱酸環境下吸收最好。大量吃蝦皮容易在腸道內形成弱鹼性環境,反而不利於鈣的吸收。
認為補鈣越多越好
其實,補鈣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有個限度。我國規定各年齡組可耐受的最高攝入量為2000mg,也就是說每 人每日不能超過2g,否則就可能造成不良反應。
如何合理補鈣?
合理膳食
平時注意多攝入含鈣高的食品,如適當多吃奶與奶製品、豆類、硬果、蝦皮、小魚、小蝦、綠色蔬菜、海帶、紫菜等含鈣高的食物。
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所以在補鈣的同時,最好有維生素D參與,鈣才能很好的被吸收和利用。
骨質疏鬆葯物
對於有骨質疏鬆的患者,除了基本補充劑,還需要補充一些抗骨質疏鬆葯物。主要有抑制骨吸收葯物和促骨形成葯物。
總之,我們不能否認補鈣和維生素D在預防骨質疏鬆性骨折中的作用,但對於骨質疏鬆患者,單純補鈣和維生素D,骨折的發生率很難降低。需要同時結合抗骨質疏鬆葯物一起服用,方能有效降低骨質疏鬆性骨折的發生率。
9、中老年人為防止骨質疏鬆,應補充的元素是()A.鐵B.鋅C.鈣D.
A、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缺乏會患貧血,所以錯誤.
B、鋅影響人體發育,缺乏會食慾不振,生長遲緩,發育不良,所以錯誤.
C、鈣主要構成骨胳和牙齒,是人體堅硬的結構支架,缺乏時幼兒或青少年會患佝僂病,老年人骨質疏鬆,所以正確.
D、碳是形成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的元素,與骨質疏鬆無關,所以錯誤.
故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