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發性骨質疏鬆的病因未明,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內分泌功能失常①性激素缺乏。雌激素和(或)雄激素缺乏與比例失調,導致:
蛋白質合成減少,骨基質生成不足;成骨細胞功能下降;甲狀旁腺激素(PTH)對骨作用的敏感性增加;糖皮質激素對骨作用強度相對增高;腸鈣吸收和腎小管鈣重吸收降低,絕經期、老年性和卵巢早衰等引起的骨質疏鬆都可能與此有關,雌激素缺乏可能是絕經期骨質疏鬆的主要原因。
② PTH 分泌增多。一些原發性骨質疏鬆(骨高轉換率性骨質疏鬆)
者的血PTH 輕度增高,這在老年性腎功能減退和糖耐量異常的患者中較明顯;加上性激素缺乏、PTH 與性激素比例失常等原因,可導致骨質疏鬆。
③降鈣素(CT)缺乏。絕經期後CT 水平降低,可能因抑制骨吸收因素減弱而促成骨質疏鬆的發生。
④其他激素的作用。一些資料表明,原發性骨質疏鬆患者存在甲狀腺激素、糖皮質激素、生長激素、生活因子(尤其是生長介素C)、胃泌素的分泌異常,但其病因意義並未闡明。
成骨細胞(OB)與破骨細胞(OC)組成骨重建單位。在健康成人體內破骨與成骨過程保持平衡,這有賴於OB 與OC 彼此之間有良好的互相調節。
破骨細胞屬單核細胞/ 巨噬細胞譜系的細胞,在維持骨重建平衡及體內鈣平衡中起關鍵作用。OC 的活化和受抑制又受OB 及其他因素所調節。骨的基質細胞、成骨細胞和活性T 淋巴細胞對OC 的活化起支持作用,被稱為「支持細胞」(SC/OB)。
「支持細胞」分泌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刺激多能單核細胞/ 巨噬細胞譜系發育為OC 前體。「支持細胞」分泌的RANKL[ 細胞核因子-κB(NF-κB)受體活化因子配基,又稱護骨素配基(OPGL),OC 分化因子] 與OC 膜上的RANK[(NF-κB)
受體活化因子] 結合,將信號傳入破骨細胞前體,使OC 分化成熟。
「支持細胞」又分泌OPG(護骨素),與OPGL 爭奪RANK 的結合,從而抑制OC 的分化成熟。
各種上游激素[ 如PTH,17β-E2,糖皮質激素,l,25 -(OH)2D3,PGE2 等] 或細胞因子(如TGF-β,IL-1,IL-11,IL-17 及TNF 等)
作用於SC/OB 的受體,刺激或抑制SC/OB 表達RANKL 或OPG,從而調節OC 的活性。如OC 持續地過於活躍則發生骨質疏鬆。
(2)營養障礙由於各種原因,老年人、青春發育期及妊娠哺乳期可發生營養障礙。蛋白質供給不足可能引起骨生成障礙,但攝入過多的蛋白質亦使尿鈣排出增加,導致鈣負平衡。鈣的攝入不足與骨質疏鬆的關系密切,低鈣飲食可能通過繼發性PTH 分泌增多導致骨吸收加速。
飲酒使糖皮質激素分泌增多,尿鈣增加,腸鈣吸收減少;長期飲酒者性腺功能減退,如並發肝硬化還將影響25-(OH)D3 的生成;故酒精中毒性骨質疏鬆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綜合作用的結果。
老年人的活動減少、日照缺乏、胃腸吸收功能和腎小管重吸收能力逐年減退等因素,均可能與骨質疏鬆的形成有一定關系。
(3)遺傳因素身材、肥瘦、肌肉發達程度和胃腸功能均與遺傳有關。白種人(亞洲人亦近似白種人)易發生骨質疏鬆,而南非班圖人、黑人不易發生骨質疏鬆,瘦長身材者骨質疏鬆發生率比矮胖者高得多。
(4)免疫因素破骨細胞來源於大單核細胞,有潛在免疫功能。免疫功能紊亂時通過各種途徑加速骨吸收,延緩骨生長,導致骨質疏鬆。
(5)骨骼重量與骨密度(BMC)峰值的水平男女一般在30 歲達到BMC 峰值,峰值BMC 是成年以後BMC逐年下降的起始值。資料表明,峰值BMC 高者在進入絕經期或老年期後不易發生骨質疏鬆,而峰值BMC 較低者可迅速到達「臨界危險值」,這在女性更為突出。
//骨質疏鬆症的發病機制有哪些?
2、患有骨質疏鬆的原因有哪些?
參考一下
1.營養不良,尤其是缺鈣導致骨質疏鬆。2.特發性,老年性及絕經後,激素分泌的減少,導致骨質疏鬆。。3廢用性骨質疏鬆。外傷後制動、癱瘓在床、不經常使用的肢體多會出現廢用性骨質疏鬆。
3、老年骨質疏鬆症的發生與哪些因素有關
因為老年人吃飯少了,造血少了,血液中有1%的血鈣,得從骨可胳中抽取
造成骨質疏鬆
4、導致骨質疏鬆的因素有哪些?
1、增齡、老化:老年人更易患本病;
2、性激素水平降低:女性絕經後或中年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男性性腺功能減退,均可導致骨量丟失、骨量發育不良;
3、疾病因素:不同器官、系統疾病均可影響骨健康,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胃炎、慢性肝臟疾病、糖尿病、甲亢、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均可影響骨健康。
5、骨質疏鬆跟哪些因素有關?
骨質疏鬆的原因有很多,大家對於骨質疏鬆症都了解了哪些呢?其實骨質疏鬆症是骨骼代謝異常的疾病,雖然導致它的產生原因至今尚未明確,但醫學界普遍認為導致骨質疏鬆的因素與以下方面都有關系。 1、衰老:人體老化的自然現象之一。 2、雌激素下降:雌激素會刺激骨質的形成及抑制骨質的分解。婦女若因卵巢切除或更年期,便雌激素停止或減少分泌,就會加速骨質疏鬆,這是導致骨質疏鬆的因素之一。 3、營養失調節:鈣攝取不足或常吃高蛋白、高鹽的食物或嗜煙、嗜酒,這是導致骨質疏鬆的因素之一。 4、生活不正常:缺少運動、少曬太陽陽。 5、疾病:罹患腎病、肝病、糖尿病、高血壓、甲狀腺機能亢進、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或某些癌症,這是導致骨質疏鬆的因素之一。 6、葯物:長期服用類固醇、抗癌葯、利尿劑、抗凝血劑、胃葯或止痛葯者。 7、遺傳: 骨質疏鬆有一定的遺傳性,這也是導致骨質疏鬆的因素之一。 以上就是專家對於導致骨質疏鬆的因素的介紹。大家對於導致骨質疏鬆的因素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大家能更好的認識這種疾病。
6、骨質疏鬆不僅僅是缺鈣,哪些因素都會造成骨質疏鬆?
哪些因素會引起骨質疏鬆?
(1)低體質量(體重)。
身材瘦小的人較容易受到骨質疏鬆的「光顧」。因為骨骼重力負荷可刺激鈣在骨骼的沉積,而體質量(體重)較低的人對骨骼承重的刺激較小,所以體質量(體重)較輕的人其峰值骨密度相對較低。另外,對於女性來說,雌激素是影響骨密度的重要物質,而雌激素的轉換與儲存都是在脂肪組織中進行的,體質量(體重)較輕的女性體內脂肪相對較少,而雌激素的含量也會受到影響,所以更易發生骨質疏鬆。
(2)性激素低下。
女性月經初潮延遲、月經稀發或過早停經(40歲以前)都標志著卵巢功能的低下,而卵巢是分泌雌激素的場所,卵巢功能不好則表明體內雌激素的水平可能低於正常,這會使骨骼礦化不良,使女性易於發生骨質疏鬆。
(3)生活習慣。
一些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如嗜煙、酗酒、過度飲用咖啡及碳酸飲料都會影響鈣在骨骼的沉積及保持,所以有這些不良生活習慣的人更易發生骨質疏鬆。不良飲食方式如鈣攝入量過低,攝入蛋白過多或過少,過多攝入咖啡因、鈉等都是骨質疏鬆的危險因素。
(4)光照。
長時間生活在光照不足的環境中,會造成維生素D的缺乏,從而導致骨質疏鬆的易發。
(5)體力活動缺乏。
運動與負重一樣,是刺激鈣及其他礦物質沉積在骨骼中的重要因素,長期不運動,會導致骨質疏鬆。
(6)葯物。
有些影響內分泌或干擾鈣吸收及沉積的葯物如,皮質醇、抗癲癇葯(魯米那、苯妥英鈉)、甲狀腺素、肝素等都是誘發骨質疏鬆的因素。
(7)疾病。
多發性骨髓瘤、甲亢、甲旁亢、皮質醇增多症(庫欣綜合征)、胃切除術後等也是骨質疏鬆的易感因素。
(8)飲食。
飲食中長期缺乏鈣和/或維生素D(光照和攝入都不足)是造成骨質疏鬆的重要原因。
以上8條告訴我們,引起骨質疏鬆的因素。當我們知道後,就應該積極去改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每天無論如何,抽出30分鍾到太陽下去曬曬。
7、導致骨質疏鬆有哪些因素?
8、哪些因素會影響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女性的年齡越大,受到骨質疏鬆症的威脅就越大,也就是說,性別是骨質疏鬆症發生的一個影響因素。不過仍然有其他因素影響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包括可以控制的因素,如飲食因素;也包括無法改變的因素,如遺傳因素。亞洲人與非亞裔美國人相比,前者更易患骨質疏鬆症,如果本家族中,母親或祖母有骨質疏鬆症的家族史,那麼患病的幾率也會增加。目前研究人員還不清楚骨質疏鬆症如何在一代人與另一代人之間傳遞,但有研究資料表明,一種維生素D基因與此有關。研究表明,維生素D有多種受體,有的與破骨細胞有關,有一種則與成骨細胞有關。遺傳了某種維生素D受體的女性也許更容易發生這種病症。
若飲食中攝入的鈣質少,同樣易導致骨質疏鬆症。鈣是骨骼的主要成分,若不能獲得足夠的鈣質,新骨質的生長就無法與舊骨質的退化相平衡,當後者超過前者時就會發生骨質疏鬆。
吸煙女性患病的幾率增高,這種現象的原因還未明了,但專家們懷疑是由於吸煙加速了雌激素代謝,使得雌激素量不能滿足骨骼發育的需要所致。
9、引起骨質疏鬆的原因有哪些?
導致骨質疏鬆的原因有內分泌因素,由於女性絕經後雌激素缺乏會導致骨質疏鬆症,老年人腎功能不全、維生素D3生成減少、血鈣降低,刺激甲狀旁腺分泌可以導致骨質疏鬆的發生。營養因素,病人食物中zd缺乏鈣和內源性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D攝入不足時,也會導致骨質疏鬆發生。某些葯物也會導致骨質疏鬆,如長期服用腎上腺皮質回激素大於2-3個月,或使用肝素大於4個月以上,包括服用部分抗癲癇葯物均可引起本病發生。骨質疏鬆症的典型臨床症狀是疼痛,多以腰、背部答疼痛為主,占疼痛患者的70%-80%左右。仰卧位、坐位時疼痛減輕,久坐時疼痛加劇,彎腰、咳嗽、用力排便時疼痛會加重,嚴重者會導致胸、腰椎的壓縮性骨折,並產生相應的臨床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