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質疏鬆 > 骨鹽量偏高會不會骨質疏鬆

骨鹽量偏高會不會骨質疏鬆

發布時間:2020-09-17 12:15:53

1、體脂秤說我蛋白質骨鹽量過高,那我應該多吃什麼少吃什麼,平時要注意什麼

平時要注意多吃新鮮蔬菜,減少油脂的攝入,盡量不吃或少吃鹹菜等腌制食物,保證飲食多樣化,營養均衡:

骨骼的成分中,有機質主要是蛋白,無機質就是骨鹽類的,主要含骨鈣等。骨鹽量偏高,往往代表有機質減少,這會導致骨質硬化、骨頭變脆容易骨折,也就是常說的骨質疏鬆

而蛋白質過高會增加身體負擔,過多的蛋白質在體內不會被利用,會導致代謝分解受到影響。長期攝入高蛋白質的膳食食物,會導致人的口味變差。同時,也會影響到健康膳食的攝入,最終會導致人體的營養失衡。



(1)骨鹽量偏高會不會骨質疏鬆擴展資料:

高骨鹽和高蛋白質的危害

1、骨質變脆

一旦蛋白質在體內轉化為脂肪,血液的酸性就會提高,這樣就會消耗大量的鈣質,結果儲存在骨骼當中的鈣質就被消耗了,使骨質變脆。

2、增加腎臟的負擔

腎臟要排泄進食的蛋白質,當分解蛋白質時會產生大量的氮素這樣會增加腎臟的負擔。本來身體攝取蛋白質不應該是一件壞事,但是一定要注意攝取量,如果攝取量過多的話就會損傷內臟,所以在攝入蛋白質時一定要遵循適量的原則。

3、糖尿病

國外專家在實驗中發現,食物中的鈉含量與澱粉消化、吸收速度和血糖反應有著直接的關系。食鹽可以通過刺激澱粉酶的活性而加速對澱粉的消化,並加速小腸對消化釋出的葡萄糖的吸收。因而專家提醒糖尿病病人,應以限制食鹽攝入量作為防治糖尿病的一種重量措施。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高鹽引發多種疾病 遠離6類高鹽食物

人民網-蛋白質攝入過高易致直腸癌 4飲食原則防直腸癌

人民網-警惕蛋白質過剩有四大危害

2、骨鹽量高好還是低好

骨鹽量偏高或者偏低都不好,適中最佳。

骨鹽占骨乾重的65~70%,其主要成分為磷酸鈣,佔84%,其它還有CaCO3佔10%,檸檬酸鈣佔2%,磷酸鎂佔1%,和Na2HPO4佔2%等。

骨鹽約有60%以結晶的羥磷灰石(hydroxyapatite)形式存在,其餘40%為無定形的CaHPO4。據認為後者可以轉變為前者。中鎂離子占體內鎂離子總量的50%,骨中鈉離子也占體內鈉離子總量的35%,而且大部分鈉易於交換。



(2)骨鹽量偏高會不會骨質疏鬆擴展資料:

骨鹽測量的意義

年老性骨質琉松引起的骨折及並發症,日益引起國內外的重視,用於診斷骨質疏鬆的各種骨鹽測量技術也有了很大發展,許多國家都注意測量中老年人的骨鹽含量。

但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減少由骨質疏鬆所導致的骨折,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對利用骨鹽測量技術篩選出骨折高危人群進行預防性治。

常用的骨鹽測量方法有:單光子吸收法,雙光子吸收法,CT定量分析,雙能X線吸收法,X線光密度法,此外還有中子活性分析,開普頓散射法,超聲測量等。國內常用的是單光子吸收法和X線光密度法。


3、高鹽飲食對健康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1 高鹽膳食與高血壓病
鹽與高血壓病的發生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吃鹽多時,可使正常人血壓升高;吃鹽量低時,可使高血壓病人血壓降低。有資料顯示,如果1天的鹽量限制在7克以下,2天就能出現降壓效果。 
2 除了高血壓病外,還有其他的疾病跟鹽吃過多有關系。
(1)高鹽膳食與骨質疏鬆
缺鈣會引起骨質疏鬆,鹽吃多了也會引起骨質疏鬆並促使病情惡化。平均6克鹽的攝入,會增加23毫克鈣的排出,日常飲食中可以補充到足夠的鈣(400~800mg)。但是,大部分的人,從飲食中吃進的鈣已經不足夠,卻還攝入過高的食鹽,加速鈣流失;久而久之,骨質流失,骨質疏鬆形成,如繼續高鹽膳食將促使病情惡化。
(2)高鹽膳食與胃癌
過多的鹽吃進胃裡,會刺激胃粘膜,致使胃膜細胞經常分裂,增加形成胃癌的幾率。 在美國、日本、義大利和我國發現患有胃癌的病人,其飲食中鹽的攝入都較一般人高。
(3)美國一項醫學研究表明。食鹽過量可能會間接導致記憶力衰退,並逐步影響到個人智力。
該項研究共有2500名志願者參與研究,主要是通過對人體內鹽分和血壓及智力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綜合測試和分析。結果發現,當人體血壓升高超過一定程度後,腦部會逐漸受到輕微損傷,長此以往,則會影響到一些腦部功能,而受影響的腦部功能中,很有可能包括智力。

sjgle_com  ...

4、人攝入鹽過量會導致哪些疾病?

一、食鹽過多,會引起高血壓。腎臟是排泄體內廢物的重要器官,人們若長期食鹽過多,腎臟就必須最大限度地排鹽,以求降至正常。如果腎臟無法排至正常,則會形成體內食鹽滯留。而每滯留1克食鹽,就需瀦留111.1克水作為載體(這就是人們吃鹹菜後多喝水的原因),配成「生理鹽水」儲存在人體各組織中,形成生理性水腫,使血壓升高。對於腎功能欠佳或患腎炎的人,則會因超負荷地排泄而累及腎臟,加重病情。而對於中老年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可因長年受多餘「生理鹽水」對血管的高壓作用而形成高血壓病。
二、孕婦食鹽過多,可引起血青症。血青症的發生,是由於大量的鹽水在人體內把持較多水分的緣故。但是,孕婦如果食鹽太少,便有痛性痙攣發生,孕婦全身抽搐十分痛苦。
三、食鹽過多誘發兒童多種疾病。食鹽過多,不僅可導致兒童血壓增高,引起水腫,還可導致上呼吸道感染。首先,食鹽過多會使得口腔唾液分泌減少,更利於各種細菌和病毒在上呼吸道的存在;其次,由於鹽的滲透作用,可將上呼吸道正常的寄生菌群殺死,從而導致菌群失調,導致發病;再次,食鹽過多可以抑制粘膜上皮細胞的繁殖,使其喪失抗病能力。這些因素都會使上呼吸道粘膜抵抗疾病侵襲的作用減弱,加上兒童的免疫能力本身比成人低,又容易受涼,因而,各種細菌、病毒會乘機而入,從而導致上呼吸道感染。另外,食鹽過多,可直接影響兒童體內對鋅、鉀元素的吸收,導致兒童缺鋅和鉀。
四、糖尿病人食鹽過多可引起血糖升高。越來越多的研究資料表明,糖尿病人在限制碳水化合物的同時,也要限制食鹽攝入。因為食鹽進入人體後,可激活體內澱粉酶的活性,加速澱粉的消化,提高小腸對葡萄糖的再次吸收,從而造成進食後血糖升高。
五、食鹽過多可誘發胃癌。胃癌的發病乃多種因素綜合所致,但長期食鹽過多也是誘發胃癌的原因之一。原因是食鹽會剌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造成胃黏膜發炎、腫脹、潰瘍、出血、萎縮,容易發生癌變。胃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死亡率是相當高的。
六、食鹽過多易患感冒。食鹽過多,會使體內氯化鈉濃度過高,而鈉離子的增高可抑制呼吸道細胞的免疫能力,使感冒病毒很容易通過失去屏障作用的細胞而侵入人體,引起感冒。食鹽過多,還會使口腔內唾液減少,導致口腔內的溶菌酶相應減少,從而使口腔成了病毒生長繁殖的溫床,感冒病毒在口腔內、咽喉部便容易存活並入侵。上述種種原因導致日常多吃鹽的人易感冒。
七、食鹽過多易患白內障。澳大利亞醫學專家研究發現,食鹽攝入量過多與較低者相比,前者罹患「後部次囊狀白內障」(PSC)的危險是後者的2倍。PSC是一種可能導致失明的白內障。他們指出,其他多項人體試驗和動物試驗也證實食鹽攝入過多和白內障的關聯性。
八、食鹽過多可縮短人的壽命。日本一位醫學專家發現,尿中的含鹽量與人的平均壽命有極密切的關系。他曾採集並分析了7個縣各100名男女(50-54歲)1天的尿液,認為1天的攝取食鹽量每增加1克,這個縣的人平均壽命便縮短約半年。

5、哪個病會引起血鈣高,會導致骨質疏鬆和尿毒症?

一旦血鈣高於正常水平,要提高警惕。對於中老年朋友而言,如果血鈣過高不代表體內鈣過多,恰恰相反,它說明體內缺鈣,可能伴有骨質疏鬆。


老年人的血鈣升高與甲狀旁腺功能亢進

這里要著重強調一個問題,對於老年人而言,血鈣離子濃度的增加,多數不是因為鈣補充多了,而是可能與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有關。

甲狀旁腺亢進為什麼會引起血鈣增加?

甲狀旁腺的功能是調節血鈣和血磷的平衡,當血鈣不足時,能刺激甲狀旁腺分泌甲狀旁腺激素,促使骨鈣向血液中釋放鈣,當甲狀旁腺的功能亢進時骨鈣過多向血液釋放,會形成高血鈣。

甲狀旁腺激素(簡稱PTH),調節機體內鈣、磷的代謝。甲狀旁腺功能低下,則PTH分泌不足,使血鈣漸漸下降,而血磷漸漸上升,導致低血鈣性抽搐,甚至死亡,補給PTH和鈣鹽可使症狀暫時緩解。

當甲狀旁腺機能亢進,PTH分泌過多時,則使骨鈣進入血液,並加強腎臟對鈣的重吸收,同時激活維生素D3成為活性D3,促進小腸對鈣的吸收,使血鈣過高,並抑制腎臟對磷酸鹽的重吸收,促進尿中磷的排出,使血磷過低,從而導致鈣鹽在一些組織中的異常沉積,使組織發生病理性鈣化,並可能形成腎結石。又由於骨鈣減少,易引起骨折。

治療方法

對於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者要積極手術治療,因為這種類型的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危害一般具有長期性和進行性特點,時間越長危害越大,當血鈣嚴重升高時,甚至可以導致昏迷和心臟驟停而危及生命。

事實上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最常見死亡原因就是難以控制的高鈣血症。對於這種類型的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雖然葯物治療可起到暫時緩解,但其效果會逐步減弱,甚至無效。而手術切除是目前唯一可以根治的辦法。

以上是因為疾病導致的高血鈣,但是生活中,還有一部老年朋友瘋狂的迷戀鈣片,總覺得自己缺鈣,人為的攝入過多的鈣片。我們知道了鈣離子作用很強大,也知道補鈣的重要性,但是如果鈣補多了,會怎麼樣呢?

鈣補充多了,也就是攝入量較多,正常人體會將多餘的鈣離子排泄出去,但是血鈣平衡還是會被打破,導致血中鈣離子增加。有人說,對於老年人而言,假如沒有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鈣離子增加不是好事么?可以參與成骨作用,增強骨骼。但是朋友們不要忽略了鈣離子增多的弊端,補多了會出現高鈣血症,血管壁通透性、神經傳導、肌肉收縮,凝血功能,脂質代謝等都會出現問題。

【不葯不葯】簡介

此博士哥哥葯學出身,卻也立志做一名優秀的營養師,人帥不帥不知道,但內容一定很帥!

6、怎麼降人的骨鹽量?

少吃加工食品,控制烹調鹽用量。

骨基質包括膠原和非膠原化合物。膠原約佔90%以上。骨鈣素為一種依賴維生素K的小分子酸性蛋白質,分子量約6000,其谷氨酸殘基在γ位羧化為γ-羧基谷氨酸,與羥磷灰石、Ca2+有很高親和力、骨連接素是附著於膠原的一種糖蛋白,易與羥磷石結合,可能作為骨鹽沉積的核心。

(6)骨鹽量偏高會不會骨質疏鬆擴展資料:

骨鹽占骨乾重的65~70%,其主要成分為磷酸鈣,佔84%,其它還有CaCO3佔10%,檸檬酸鈣佔2%,磷酸鎂佔1%,和Na2HPO4佔2%等。骨鹽約有60%以結晶的羥磷灰石(hydroxyapatite)形式存在,其餘40%為無定形的CaHPO4。

據認為後者可以轉變為前者。羥磷灰石[Ca10(PO4)6(OH)2]是微細的結晶,每克骨鹽含有約1016個結晶,總的表面積可達100平方米,體液中其他離子如Ca2+、Mg2+、Na+、Cl-、HCO3-、F-,檸檬酸根等可吸附在羥磷灰石的晶格之間。

年老性骨質琉松引起的骨折及並發症,日益引起國內外的重視,用於診斷骨質疏鬆的各種骨鹽測量技術也有了很大發展,許多國家都注意測量中老年人的骨鹽含量,但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減少由骨質疏鬆所導致的骨折,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對利用骨鹽測量技術篩選出骨折高危人群進行預防性治。

常用的骨鹽測量方法有:單光子吸收法,雙光子吸收法,CT定量分析,雙能X線吸收法,X線光密度法,此外還有中子活性分析,開普頓散射法,超聲測量等。國內常用的是單光子吸收法和X線光密度法。

7、骨密度高常見是什麼病?什麼原因造成?會出現什麼症狀?

下面這個是轉載的一篇
近來,一則消息掀起了軒然大波——骨密度還能預測乳腺癌的風險。這是發表在9月1日美國癌症學會期刊《癌症》上的一項最新研究得出的結論。一位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名叫Zhao Chen的學者,對近萬名絕經後婦女(平均年齡63歲)進行研究,評估了這些婦女的初始骨密度水平及蓋爾(Gail)風險模型。隨後,他們對這些婦女進行了平均約8年的跟蹤調查,觀察哪些婦女最後發展成乳腺癌。具有高蓋爾系數的婦女與低蓋爾系數的婦女相比,罹患乳腺癌的風險要高35%。研究還發現,總的髖部骨密度T值每增加一個單位,發展成乳腺癌的風險就增加25%。

從上述研究結果,可以使人產生髖部骨密度越高,患乳腺癌風險越大的印象,其結論是否確鑿,尚需更層次的研究。但實際上,在骨科臨床,骨密度是一項很常用的檢查。

骨密度檢查:即BMD tests,是確定骨骼健康狀況的一種檢查方法,可以鑒別骨質疏鬆症,預防骨折風險,監測骨質疏鬆症的治療效果。人體多個部位都可以進行骨密度測量,如髖部、脊椎、腕部、足跟等。

骨質疏鬆的診斷標準是建立在已知病人骨密度和正常年輕人骨密度平均值對比基礎上的。骨密度的測量結果與健康年輕人數據兩者之間涉及一個標准差(SD),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診斷標准,骨質疏鬆症的定義基於骨密度水平,如果T分數在「標准」范圍內,則骨密度被認為正常,而比正常平均骨密度峰值低2.5個標准差的人稱為骨質疏鬆患者,這些人群最終超過95%的人發生骨折。

正常:骨密度在年輕人平均值的1個標准差內(+1~-1SD)
低骨密度:骨密度低於年輕人平均值1~2.5個標准差(-1~-2.5SD)
骨質疏鬆症:骨密度低於年輕人平均值2.5個標准差(低於-2.5SD)
嚴重骨質疏鬆症:骨密度低於年輕人平均值2.5個標准差,伴有一處或多處骨質疏鬆性骨折。

臨床上,常有些病人拿著幾張不同病人的骨密度檢查單,問醫生病人間骨密度值的比較,或是治療兩三個月後就要求復查骨密度,看是不是有療效,其實這些都是誤區,骨質疏鬆的診斷是基於患者與正常人的骨密度平均值的對比。因此,骨密度檢查只能縱向比較,橫向比較並不可靠。對於使用激素的病人,要求每隔半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查,以了解骨質流失的程度;而對於要反映骨質疏鬆症病人的治療效果的情況,每隔一年檢查一次就可以了。

用雙能X線吸收法(DEXA)測定腰椎和髖部,是目前使用最廣泛和比較真實反映是否需要補鈣的檢查手段,其表達的是被測骨的平均每1平方厘米上有多少克的羥基磷灰石,即骨密度BMD(g/cm2)。而少數葯店、商場里擺放的單光子骨密度測試儀,只能簡單測量人體腕部的骨密度,反映骨密度情況並不全面。

有病人經常有疑問:「雌激素預防骨質疏鬆的同時會不會又帶來乳腺癌」。目前乳腺癌的發病原因還不清楚。但是研究發現,乳腺癌發生與乳腺組織暴露在雌激素里的時間延長的關系不容忽視。絕經後婦女長時間補充雌激素,育齡婦女不加選擇地口服甾體激素避孕葯,飲食中高蛋白質,高脂肪的攝入,都可引起雌激素水平的提高,延長雌激素對乳腺上皮的刺激,增加乳腺癌的危險性。因此,對於絕經後婦女,盲目的以大劑量補充雌激素的方法預防骨質疏鬆並不可取。

一般在35歲左右,人體骨量達到其一生中的最高值,這時鈣的含量就是人體的峰值骨量。主要由三種因素決定:遺傳因素;補鈣因素;身體鍛煉狀況。因此,骨質疏鬆並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這種無聲無息的流行病正悄悄影響著二三十歲的年輕女性的健康。所以現代女性應轉變觀念,改變生活方式,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好自己和全家人的生活,讓骨質疏鬆症不要過早地「找上門」。

那麼,從生活角度,該注意些什麼呢?其實,一些病人的個人嗜好與骨質疏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常見的有如下幾項。

1、口重:食物中加入過量的鹽,不僅會增加心血管病的風險,還會導致骨質疏鬆。人體內的鈉經過腎隨著尿液排到體外,同時也會損耗鈣。人體需要排掉的鈉越多,鈣的消耗也就越大,最終必會影響到骨骼健全所必需的鈣質。

2、咖啡與茶:過量攝取咖啡和茶可導致骨質疏鬆症。有些研究發現過量攝入咖啡的人,鈣的排泄明顯增加,其髖部骨折的發病率也增加。另外,含磷的可樂飲料也屬此類,應盡量避免過量攝取。

3、吸煙:吸煙可以引起骨質疏鬆症。吸煙主要會影響到骨骼的外層也就是皮質骨的密度,而受影響最大的就是髖骨,吸煙者的髖骨密度普遍比不吸煙者低5%以上。需要強調的是,女性吸二手煙同樣易患骨質疏鬆。

4、蛋白質攝入多:高動物蛋白質飲食很容易引起鈣缺乏症。這主要是因為含硫的動物性蛋白進入人體後,會使血液呈現酸性反應,逼迫身體從骨質中提取鈣質來平衡酸性血液;其次,食物中的鈣經過消化,變成游離鈣才能被小腸吸收,而紅肉(豬肉、羊肉、牛肉等)中含有大量的磷酸根,會在消化道中與鈣結合,從而減少人體對鈣的吸收;另外,紅肉中飽和脂肪酸含量非常高,會在胃腸道內與鈣結合,形成不溶性脂肪,使鈣的吸收率降低。

5、過量食用巧克力:出現這種原因可能是因為巧克力含有草酸酯和糖。草酸酯會減少鈣的吸納量,糖則與鈣的代謝有關,而鈣又會對維持健康的骨質起到重要的作用。

6、飲酒:研究發現過量飲酒在男性可明顯地引起骨質疏鬆症。這可能是乙醇抑制骨形成,同時過量乙醇抑制了腸道對蛋白的攝入,使雄性激素的分泌減少,而男性雄性激素水平低下可以引起骨質疏鬆。

與骨鹽量偏高會不會骨質疏鬆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