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質疏鬆可能好轉嗎?
如果是繼發因素引起的骨質疏鬆,需要積極治療原發病,很多繼發骨質疏鬆在治療了原發病以後是有可能治癒的。但我們一般所說的骨質疏鬆是指絕經後骨質疏鬆症和老年骨質疏鬆症,這個就是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的慢性病,需要葯物積極治療,才能降低發生骨折的風險,提高生活質量
2、骨密度高常見是什麼病?什麼原因造成?會出現什麼症狀?
下面這個是轉載的一篇
近來,一則消息掀起了軒然大波——骨密度還能預測乳腺癌的風險。這是發表在9月1日美國癌症學會期刊《癌症》上的一項最新研究得出的結論。一位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名叫Zhao Chen的學者,對近萬名絕經後婦女(平均年齡63歲)進行研究,評估了這些婦女的初始骨密度水平及蓋爾(Gail)風險模型。隨後,他們對這些婦女進行了平均約8年的跟蹤調查,觀察哪些婦女最後發展成乳腺癌。具有高蓋爾系數的婦女與低蓋爾系數的婦女相比,罹患乳腺癌的風險要高35%。研究還發現,總的髖部骨密度T值每增加一個單位,發展成乳腺癌的風險就增加25%。
從上述研究結果,可以使人產生髖部骨密度越高,患乳腺癌風險越大的印象,其結論是否確鑿,尚需更層次的研究。但實際上,在骨科臨床,骨密度是一項很常用的檢查。
骨密度檢查:即BMD tests,是確定骨骼健康狀況的一種檢查方法,可以鑒別骨質疏鬆症,預防骨折風險,監測骨質疏鬆症的治療效果。人體多個部位都可以進行骨密度測量,如髖部、脊椎、腕部、足跟等。
骨質疏鬆的診斷標準是建立在已知病人骨密度和正常年輕人骨密度平均值對比基礎上的。骨密度的測量結果與健康年輕人數據兩者之間涉及一個標准差(SD),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診斷標准,骨質疏鬆症的定義基於骨密度水平,如果T分數在「標准」范圍內,則骨密度被認為正常,而比正常平均骨密度峰值低2.5個標准差的人稱為骨質疏鬆患者,這些人群最終超過95%的人發生骨折。
正常:骨密度在年輕人平均值的1個標准差內(+1~-1SD)
低骨密度:骨密度低於年輕人平均值1~2.5個標准差(-1~-2.5SD)
骨質疏鬆症:骨密度低於年輕人平均值2.5個標准差(低於-2.5SD)
嚴重骨質疏鬆症:骨密度低於年輕人平均值2.5個標准差,伴有一處或多處骨質疏鬆性骨折。
臨床上,常有些病人拿著幾張不同病人的骨密度檢查單,問醫生病人間骨密度值的比較,或是治療兩三個月後就要求復查骨密度,看是不是有療效,其實這些都是誤區,骨質疏鬆的診斷是基於患者與正常人的骨密度平均值的對比。因此,骨密度檢查只能縱向比較,橫向比較並不可靠。對於使用激素的病人,要求每隔半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查,以了解骨質流失的程度;而對於要反映骨質疏鬆症病人的治療效果的情況,每隔一年檢查一次就可以了。
用雙能X線吸收法(DEXA)測定腰椎和髖部,是目前使用最廣泛和比較真實反映是否需要補鈣的檢查手段,其表達的是被測骨的平均每1平方厘米上有多少克的羥基磷灰石,即骨密度BMD(g/cm2)。而少數葯店、商場里擺放的單光子骨密度測試儀,只能簡單測量人體腕部的骨密度,反映骨密度情況並不全面。
有病人經常有疑問:「雌激素預防骨質疏鬆的同時會不會又帶來乳腺癌」。目前乳腺癌的發病原因還不清楚。但是研究發現,乳腺癌發生與乳腺組織暴露在雌激素里的時間延長的關系不容忽視。絕經後婦女長時間補充雌激素,育齡婦女不加選擇地口服甾體激素避孕葯,飲食中高蛋白質,高脂肪的攝入,都可引起雌激素水平的提高,延長雌激素對乳腺上皮的刺激,增加乳腺癌的危險性。因此,對於絕經後婦女,盲目的以大劑量補充雌激素的方法預防骨質疏鬆並不可取。
一般在35歲左右,人體骨量達到其一生中的最高值,這時鈣的含量就是人體的峰值骨量。主要由三種因素決定:遺傳因素;補鈣因素;身體鍛煉狀況。因此,骨質疏鬆並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這種無聲無息的流行病正悄悄影響著二三十歲的年輕女性的健康。所以現代女性應轉變觀念,改變生活方式,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好自己和全家人的生活,讓骨質疏鬆症不要過早地「找上門」。
那麼,從生活角度,該注意些什麼呢?其實,一些病人的個人嗜好與骨質疏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常見的有如下幾項。
1、口重:食物中加入過量的鹽,不僅會增加心血管病的風險,還會導致骨質疏鬆。人體內的鈉經過腎隨著尿液排到體外,同時也會損耗鈣。人體需要排掉的鈉越多,鈣的消耗也就越大,最終必會影響到骨骼健全所必需的鈣質。
2、咖啡與茶:過量攝取咖啡和茶可導致骨質疏鬆症。有些研究發現過量攝入咖啡的人,鈣的排泄明顯增加,其髖部骨折的發病率也增加。另外,含磷的可樂飲料也屬此類,應盡量避免過量攝取。
3、吸煙:吸煙可以引起骨質疏鬆症。吸煙主要會影響到骨骼的外層也就是皮質骨的密度,而受影響最大的就是髖骨,吸煙者的髖骨密度普遍比不吸煙者低5%以上。需要強調的是,女性吸二手煙同樣易患骨質疏鬆。
4、蛋白質攝入多:高動物蛋白質飲食很容易引起鈣缺乏症。這主要是因為含硫的動物性蛋白進入人體後,會使血液呈現酸性反應,逼迫身體從骨質中提取鈣質來平衡酸性血液;其次,食物中的鈣經過消化,變成游離鈣才能被小腸吸收,而紅肉(豬肉、羊肉、牛肉等)中含有大量的磷酸根,會在消化道中與鈣結合,從而減少人體對鈣的吸收;另外,紅肉中飽和脂肪酸含量非常高,會在胃腸道內與鈣結合,形成不溶性脂肪,使鈣的吸收率降低。
5、過量食用巧克力:出現這種原因可能是因為巧克力含有草酸酯和糖。草酸酯會減少鈣的吸納量,糖則與鈣的代謝有關,而鈣又會對維持健康的骨質起到重要的作用。
6、飲酒:研究發現過量飲酒在男性可明顯地引起骨質疏鬆症。這可能是乙醇抑制骨形成,同時過量乙醇抑制了腸道對蛋白的攝入,使雄性激素的分泌減少,而男性雄性激素水平低下可以引起骨質疏鬆。
3、骨質疏鬆嚴重程度分級
骨質疏鬆嚴重程度根據骨密度測定結果進行分級。骨密度測定T值>-1時,數值正常;T值在-1—-2.5之間為骨量減少;T值<-2.5為骨質疏鬆;T值<-2.5合並脆性骨折為重度骨質疏鬆。
4、什麼樣的指數才算是骨質疏鬆
你好,
1994年WHO建議根據BMD或BMC(骨礦含量)值對骨質疏鬆症進行分級診斷:正常為BMD或BMC在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的1個標准差(SD)之內;骨質減少為BMD或BMC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1~2.5個標准差;骨質疏鬆症為BMD或BMC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個標准差以上;嚴重骨質疏鬆症為BMD或BMC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個標准差以上並伴有1個或1個以上的脆性骨折。該診斷標准中BMD或BMC可在中軸骨或外周骨骼測定。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謝謝
5、嚴重骨質疏鬆的標準是什麼?
嚴重骨質疏鬆主要通過以下標准給予評估和診斷:
1、骨密度檢測值(T值):如果患者髖部、股骨頸、腰椎等任一部位骨密度T值低於-2.5,則可能引發嚴重骨質疏鬆;
2、脆性骨折:既往發生過腕部、髖部、腰椎等脆性骨折,則意味著再次發生骨折的風險將明顯增加。
臨床上只有符合以上兩種因素,才可診斷為嚴重骨質疏鬆。
6、導致骨質疏鬆有哪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