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質疏鬆T值一2,81。Z值1,66是什麼情況啊?
骨質疏鬆一般都是隨著年齡的增大,特別是女性的患者多見,老年性的骨質疏鬆,骨折的風險比較大。所以在治療骨質疏鬆,首先得控制飲食,避免過多的攝入酸性物質,加劇酸性體質。另外,飲酒吸煙對骨質疏鬆會加劇骨質疏鬆,影響骨骼的新陳代謝。運動可以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防止缺鈣,所以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骨質疏鬆可以吃點抗骨質疏鬆的葯,如阿法骨化醇軟膠囊,還有一些噴劑,如鮭魚降鈣素之類的都可以進行攝入都是有幫助的。
2、我今年70歲,測得骨密度T在1.5~1.8之間,需治療嗎?
不是負值就沒有問題啦...........當然年紀大了,,適當補一補鈣質還是有好處的..其實很簡單-----每天喝一包牛奶就可以了!(250ml)
.......不建議去吃那些什麼特殊的補鈣產品........因為一方面不是說你吃下去了身體就可以完全吸收,,另一方面不是必要的話過度補鈣也會有壞處的....
.......
老年人補鈣可吃以下食物:
1.黑豆
黑豆的鈣含量豐富,每100克黑豆的鈣含量約為224毫克。
2.海帶和蝦皮
海帶和蝦皮是高鈣海產品,每天吃上25克,就可以補鈣300毫克。並且它們還能夠降低血脂,預防動脈硬化。
3.乳酪
奶製品是食物補鈣的最佳選擇,乳酪正是含鈣較多的奶製品,而且這些鈣很容易被人體吸收。每100克乳酪中的鈣含量約為659毫克,鈣含量豐富。
4.牛奶
半斤牛奶含鈣300毫克,還含有多種氨基酸、乳酸、礦物質及維生素,促進鈣的消化和吸收。而且牛奶中的鈣質人體更易吸取,因此,牛奶應該作為日常補鈣的主要食品。
5.豆製品
大豆是高蛋白食物,含鈣量也很高。500克豆漿含鈣120毫克,150克豆腐含鈣就高達500毫克,其他豆製品也是補鈣的良品。另外,專家提醒,豆漿需要反復煮開7次,才能夠食用。
老年人如何正確補鈣,補鈣需補骨膠原蛋白
因為膠原蛋白在骨骼中構成網狀結構,負責粘住鈣質和其它營養成分來維持骨骼的韌性,是鈣的凝固劑。如果沒有足量膠原蛋白,鈣就不能固化在骨骼中,骨質疏鬆成為必然,骨質增生就是後期的症狀。
3、什麼是骨密度T值
骨密度全稱是骨骼礦物質密度,是骨骼強度的一個重要指標,以克/每立方厘米表示,是一個絕對值。在臨床使用骨密度值時由於不同的骨密度檢測儀的絕對值不同,通常使用T值判斷骨密度是否正常。
T值是一個相對值,正常參考值在-1和+1之間。當T值低於-2.5時為不正常。骨密度,是骨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志,反映骨質疏鬆程度,預測骨折危險性的重要依據。
由於測量方法的日益改進和先進軟體的開發,使該方法可用於不同部位,測量精度顯著提高。除可診斷骨質疏鬆症之外,尚可用於臨床葯效觀察和流行病學調查,在預測骨質疏鬆性骨折方面有顯著的優越性。
(3)老年人骨質疏鬆t值擴展資料:
需要檢查的人群:
1、兒童:早產/低體重,營養不良,超重,肥胖兒童;疑似佝僂病(夜驚、多汗、雞胸、O形腿等);偏、挑食,厭食及有不良生活習慣的兒童;生長痛、夜間磨牙等及發育期青少年。
2、孕婦:孕期3、6個月各測骨密度一次,以便及時補鈣;哺乳期的婦女。
3、女性65歲以上和男性70歲以上,無其他骨質疏鬆危險因素;女性65歲以下和男性70歲以下,有1個以上危險因素者(絕經後、吸煙、過度飲酒或咖啡、體力活動缺乏、飲食中鈣和維生素D缺乏)。
4、其他人群:
有脆性骨折史或脆性骨折家族病史者;各種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者;X線顯示骨質疏鬆改變者;接受骨質疏鬆治療需要進行療效監測者;有影響骨礦代謝的疾病(腎功能不全、糖尿病、慢性肝病、甲狀旁腺亢進等)或服用可能影響骨礦代謝的葯物(如糖皮質激素、抗癲癇葯物、肝素等)者。
4、骨密度測試中的T值和z值分別指的是什麼
骨密度的值是將檢查所得到骨密度(=XD)與正常年輕入群的D相比,以得出高出(+)或低於(-)年輕人的標准差(sD)數,是診斷骨質疏鬆症最有意義的數值。z值是將檢查所測得的D與正常同齡人群的球比較而得出的值。雖然z值對診斷骨質疏鬆症的意義不大,但是可以反映骨質疏鬆的嚴重。
對於中老年人,T值更具有臨床判定意義。
當T值為-1到-2.5時,提示骨密度減低,當T值<-2.5時,提示為骨質疏鬆。
對於兒童、絕經前女性及小於50歲男性,更需要看Z值。
但是與T值直接提示為骨質疏鬆不同的是,Z值即便<-2,也只是提示骨密度降低,「考慮」為骨質疏鬆,要確診是否是骨質疏鬆,還要結合實際情況才能判斷。
(4)老年人骨質疏鬆t值擴展資料
年齡與性別是影響人骨礦含量的因素之一。嬰兒至青春期骨礦物質含量隨年齡增長而增加,且無明顯性別差異。青春期之後,骨礦含量的增加男性較女性顯著,30-40歲達到最高峰值。以後骨礦物質含量隨年齡的增長逐漸下降,女性下降幅度較男性大。
有資料記載對50-65歲婦女橈骨遠端進行測量,每年骨礦物質含量下降率為0.0118g/cm/year;一個老年人其橈骨遠端的骨礦含量比骨峰值下降了39%左右。
體重、身高和骨橫徑也是影響人骨礦含量的因素之一。男性和絕經期前的婦女骨礦含量與身高呈正相關,絕經前和絕經後的婦女骨礦物質含量與體重呈正相關。由於骨橫徑的個體差異,使同齡人群的骨礦含量變化較大。
若以骨礦含量/骨橫徑(BMC/BW.g/cm2)對骨礦含量(BMC)進行修正,使同齡人正常曲線變異系數由12%降為9%,用多元回歸法處理,將身高、體重、骨橫徑考慮在內,則變異系數降至6%,老年人的變異系數由20%降至10%,兒童降至8%。
5、60歲以上的老人骨密度值是多少
你好
實際臨床工作中通常用T值來判斷自己的骨密度是否正常,正常值參考范圍在-1至+1之間;當T值低於-2.5時為骨質疏鬆.
6、骨質疏鬆嚴重程度分級
骨質疏鬆嚴重程度根據骨密度測定結果進行分級。骨密度測定T值>-1時,數值正常;T值在-1—-2.5之間為骨量減少;T值<-2.5為骨質疏鬆;T值<-2.5合並脆性骨折為重度骨質疏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