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質疏鬆 > 老年骨質疏鬆的影響因素

老年骨質疏鬆的影響因素

發布時間:2020-09-16 15:25:45

1、老年骨質疏鬆症的發生與哪些因素有關

因為老年人吃飯少了,造血少了,血液中有1%的血鈣,得從骨可胳中抽取
造成骨質疏鬆

2、老年人為什麼易患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是老年人最常見的代謝性骨病,65 歲以上人群的發病率為15% ~ 50%,絕經後婦女每3 人中即有1 例,在80 歲以前,女性的發病率約為男性的4 倍。

老年人為什麼易患骨質疏鬆呢? 其病因有如下幾點。

(1)年齡。40 ~ 50 歲以後,隨年齡增長,骨實體逐漸減少,骨質消失率,在男子每年為0.5%,女子每年為1%。

(2)飲食鈣不足。導致凈鈣吸收呈負平衡,為了維持血鈣恆定,就必須從骨骼中動員鈣進入血液,鈣攝入不足對絕經後骨質疏鬆的發生已得到臨床證實。

(3)甲狀旁腺激素分泌增多。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女性尤為顯著,此激素水平增高使骨質吸收活動增強,骨質消失增快。

(4)維生素D 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減低。維生素D 可促進腸黏膜上皮細胞合成鈣結合蛋白,使腸黏膜對鈣的主動吸收增加。維生素D 不足,影響鈣的吸收。

(5)雌激素缺乏。婦女在絕經後的負鈣平衡是絕經前的2 倍或更多,因此,雌激素對骨質吸收可能有一種張力性抑製作用,雌激素缺乏則導致骨質吸收增加。許多研究證明,絕經後婦女用雌激素治療可減少骨質消失,停葯則復如故。

(6)活動減少。老人長期卧床不動,室外活動減少,骨內的鈣、磷大量流入血中,經腎排出體外,鈣、磷大量丟失使老年人的全身或不活動部分出現嚴重的骨質疏鬆。

老年人常於椎體或長骨骨折時發現此病。最常見的症狀是腰痛,疼痛沿脊柱向外擴散,夜間和清晨醒來時明顯,日間減輕。彎腰,肌肉運動,咳嗽,打噴嚏和大便用力時疼痛加重。

診斷方法:當X 片陽性或骨活檢證實,再加上無吸收功能障礙,患者能活動,血清中的鈣、磷正常,鹼性磷酸酶正常時,可確診為原發性骨質疏鬆,即老年骨質疏鬆。但如果鹼性磷酸酶升高,低血磷,血中甲狀腺素增多,血清蛋白電泳異常,高尿鈣,或皮質素水平升高時則可排除此症。

治療措施有如下幾點。

(1)如果骨質疏鬆是由於繼發性原因所致,治療原發性疾病可使病變進展得到控制。骨質疏鬆的病因目前並不十分明確,缺乏有效的針對病因的治療手段。因此,採用多種葯物聯合的治療方案,以期既能阻止骨質丟失,又能增加新骨合成,從而達到逆轉骨質疏鬆過程的目的。

(2)糾正不適當的飲食習慣,如增加蛋白質與維生素,最主要的是補充鈣質,一般每日需要元素鈣1000mg。如碳酸鈣3g 含元素鈣1200mg,相當於乳酸鈣9.3g,葡萄糖酸鈣13.3g。

(3)維生素D 和鈣劑聯合應用能抑制甲狀旁腺激素分泌,使骨吸收率降低。如維生素D 用較大劑量,則應每月復查血清鈣一次,以免發生高血鈣。降鈣素、氟化鈉也可用於骨質疏鬆的治療,但副作用較多,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4)多開展室外活動,如慢跑、打太極拳、跳健身舞、練劍、射門球等,以防止因靜止不動而出現的鈣質丟失。

(5)雌激素能抑制破骨細胞活動,抑制骨質吸收,使負鈣平衡轉為正鈣平衡,一般用己烯雌酚。

3、導致骨質疏鬆的因素有哪些?

1、增齡、老化:老年人更易患本病;
2、性激素水平降低:女性絕經後或中年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男性性腺功能減退,均可導致骨量丟失、骨量發育不良;
3、疾病因素:不同器官、系統疾病均可影響骨健康,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胃炎、慢性肝臟疾病、糖尿病、甲亢、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均可影響骨健康。

4、導致骨質疏鬆有哪些因素?

5、哪些因素會影響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女性的年齡越大,受到骨質疏鬆症的威脅就越大,也就是說,性別是骨質疏鬆症發生的一個影響因素。不過仍然有其他因素影響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包括可以控制的因素,如飲食因素;也包括無法改變的因素,如遺傳因素。亞洲人與非亞裔美國人相比,前者更易患骨質疏鬆症,如果本家族中,母親或祖母有骨質疏鬆症的家族史,那麼患病的幾率也會增加。目前研究人員還不清楚骨質疏鬆症如何在一代人與另一代人之間傳遞,但有研究資料表明,一種維生素D基因與此有關。研究表明,維生素D有多種受體,有的與破骨細胞有關,有一種則與成骨細胞有關。遺傳了某種維生素D受體的女性也許更容易發生這種病症。

若飲食中攝入的鈣質少,同樣易導致骨質疏鬆症。鈣是骨骼的主要成分,若不能獲得足夠的鈣質,新骨質的生長就無法與舊骨質的退化相平衡,當後者超過前者時就會發生骨質疏鬆。

吸煙女性患病的幾率增高,這種現象的原因還未明了,但專家們懷疑是由於吸煙加速了雌激素代謝,使得雌激素量不能滿足骨骼發育的需要所致。

與老年骨質疏鬆的影響因素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