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麼預防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Osteoporosis,OP)最早由Pommer在1885年提出。1993年第四屆國際骨質疏鬆症研討會將該症定義:骨質疏鬆症是以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徵,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至於發生骨折的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其主要特點是骨量減少,包括骨礦物質和骨基質等比例的減少;骨吸收出現、骨小梁稀疏、變細甚至斷裂等一系列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現象;骨的脆性增加,強度下降,降低了對原有載荷的承受能力,在不大的外力作用下也極容易發生骨折。
骨質疏鬆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女性多見於絕經後,男性多在55歲後。女性發病較早且數倍於男性。除了年齡因素之外,還與性激素水平的下降有密切的關系。此外,生活方式與機械活動也對骨密度產生較大的影響。體力活動對骨骼的影響極大,活動越多,對骨的牽拉力越強,就能促使破骨細胞轉變為成骨細胞,有利於新骨形成。長期閑居以及各種原因的廢用,由於對骨骼的機械刺激不夠,以致骨形成少而骨吸收多,導致骨質疏鬆。骨折與骨病長期固定後也會導致骨質疏鬆。缺乏戶外活動,日照不夠導致維生素D不足也是骨質疏鬆的原因之一。
因此,進行適當的運動是防治骨質疏鬆的重要措施之一,特別是負重有氧運動,對預防骨質疏鬆效果最好。需要注意的是不可選擇強度過大,速度過快,較為強烈的運動項目,運動負荷過大,易引起骨折、軟組織損傷,亦可引發心血管疾病,故在選擇體育項目之前,應做一次較全面的體格檢查,最好根據醫生的意見或建議,結合自身的健康狀況,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要遵循循序漸進、有計劃、有規律的原則,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運動的強度一定要因人而異,如果體能較好者,運動量可適當加大。運動前應做准備活動,運動後注意放鬆運動。
2、骨質疏鬆怎麼預防?
<
3、骨質疏鬆症應該怎樣防治?
骨質疏鬆好防難治,防勝於治。如果從青少年開始注意膳食營養,控制過多脂肪攝入。重視運動,合理補鈣,增加骨鈣鹽的「庫存量」,到了中老年,骨出現退行性變化,就能最大限度減少骨折的危險。倘若到了老年期,已經成為骨質疏鬆的高危人群,除積極治療外仍不能抄放鬆預防措施。也就是說,「亡羊補牢」總比放任不管為好。
按照我國第一個原發性骨質疏鬆症預防和治療指南的意見,應進行三級預防:一級預防指無病防病。提倡人們增加戶外活動,接受陽光照射,進行不同年齡段的承重運動,均衡營養,增加鈣攝入,控制體重,戒煙限酒,力求在兒童期襲、青春期、孕期、哺乳期、成人期,能夠儲備較多骨礦物,爭取獲得理想的峰值骨量。二級預防指有病早治,提倡通過葯物與非葯物治療,緩解疼痛等症狀。三級預防指綜合zd防治。重點是嚴防骨折,改善肌力和視力,提高平衡和反應能力、防碰撞、防跌跤。萬一發生骨折,立即由專科醫生進行治療和康復,嚴防並發症。
4、骨質疏鬆症怎樣防範?
骨質疏鬆症是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它悄無聲息地到來,卻嚴重地威脅著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造成人們腰酸背痛,肌肉容易抽筋,影響生活質量。更嚴重的是,容易引起患者在輕微外傷後,導致骨折。
什麼是骨質疏鬆症呢?醫學上給骨質疏鬆症下的定義是,單位體積骨組織的量低於正常,骨小梁的數量減少,間隙加大。其基本特徵是骨組織的體積減小,而非骨的組成成分的變化,也就是骨小梁的數量減少,骨礦物質與有機物的比例仍正常。
患骨質疏鬆症時,同樣是原來的骨,但其質量已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骨內的主要礦物質鈣鹽大量流失,其內部變得相當松軟,強度明顯下降,很容易發生骨折。
對於避免骨質疏鬆症,樹立現代預防觀,這是頭等重要的,因為一方面一旦發生骨質疏鬆症綜合征,治療辦法不多,難以短期治癒,加之本病又是在漫長的歲月中發生的,不易及時發現;而早期預防卻是可行的,因此有人稱早期預防工作為「一本萬利」之舉。
①飲食。保證鈣的攝入量是各項預防措施中的中心環節,最為重要,還有磷及維生素D的攝入。成人每日需鈣1000毫克;妊娠與哺乳女士、絕經期、老年人及糖尿病、腎病、胃腸病患者等還應增加500毫克。
②在進食調配中,要力求營養均衡,飲食多樣,粗細搭配,尤以多進食含鈣多的食品,如牛奶、魚蝦、豆類、雞蛋及綠色蔬菜。
③在飲食製作中盡量減少鈣及維生素D的損失和有利於鈣的吸收,如加工魚、肉時加一點醋,不僅調味,而且可增加鈣的溶解,促進鈣的吸收。
④運動可增強人體骨礦物質含量,活動又可刺激骨形成,從而有效預防骨質疏鬆。運動方式並非固定,有氧運動中的步行、慢跑、游泳、滑冰、騎自行車、練太極拳等均可。對於上述極易發生骨質疏鬆的特殊人群,尤應強調採用與體力適合的運動項目,不可「隨彎就彎」地任其卧床而不活動,這對癱瘓病人的康復至關重要。
⑤除忌煙、酒外,還要少喝咖啡,因咖啡同吸煙一樣可促進本症的發生。
⑥充足的日光浴也是預防本病的必要條件之一,尤其北方的冬季更應保持充足的日照,妊娠哺乳期的女士更應長期堅持。
⑦已確定為骨質疏鬆的病人,應及時到醫院進行相應的檢查並及時治療。
5、怎樣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