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骨質酥鬆在世界排名第幾
中國骨質酥鬆在世界排名第一!!!
衛生與生活報報道:
隨著人口老齡化,患有骨質疏鬆症的人也越來越多,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擁有骨質疏鬆症患者最多的國家。中國內地總患病率為12.4%,老年人中患病比例超過一半以上,其中骨折發生率接近33%。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50年全球一半以上骨質疏鬆性髖部骨折病症將出現在亞洲。
僅供參考!
2、人在哪個年齡階段容易得骨質疏鬆?
1,最常見於絕經後婦女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的骨質疏鬆。
2,老年性骨質疏鬆症,一般發生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
3,由疾病或其他原因所誘發的骨質疏鬆症。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腎上腺皮質機能亢進症,糖尿病性骨質疏鬆等。
4,多見於8~14 歲青少年或成年,多伴有家族遺傳史,女性多。
希望能幫到你,祝你健康!
3、目前全世界有多少人患有骨質疏鬆症
全世界約有2億以上人群患有骨質疏鬆,其發病率已躍居常見病、多發病的第六位。我國骨質疏鬆患者居於世界首位,現有約9000萬,占總人數的7.1%。
在我國,骨質疏鬆發生率佔60歲以上老年人的56%,其中絕經後婦女發生率更高,為為60~70%。
4、據美國的研究數據統計,骨質疏鬆症的年發病率已經遠遠高於
心臟病發作、中風和乳腺癌發病率的總和。然而,生活中絕大多數人並不認為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往往是在發生了明顯的腰痛,甚至髖關節骨折後,才意識到自己發生了骨質疏鬆。
其實,骨質疏鬆的發病率遠遠高於人們的想像,骨質疏鬆,離你並不遙遠。
老百姓總認為老年骨折就是骨質疏鬆,其實不然,骨質疏鬆是以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徵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於發生骨折的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早期常無症狀或症狀輕微,隨著骨丟失的加重,可出現以下臨床表現:疼痛,常以腰背痛多見;身長變短、駝背;骨折,常見椎體骨折及髖部骨折;呼吸功能下降,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
骨折是骨質疏鬆症最常見和最嚴重的並發症,也往往是人們發現骨質疏鬆的第一原因。一般來說,人體最容易發生骨折的是脊柱,其次是髖部。發生於脊柱的骨質疏鬆性骨折多發於胸腰椎的椎體,多為老年患者,如拿重物不當、咳嗽或乘坐汽車時的顛簸等就可能引起。骨折後,患者由於疼痛,不得不長期卧床,從而繼發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靜脈血栓等,而這些並發症,個個都是危及生命的。因此,當發生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性骨折後,應盡早治療,避免長期卧床,避免各種並發症,盡早打破這種惡性循環。
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治療,可以選擇的方案主要有:
卧床休息、葯物止痛和手術治療。葯物止痛通常效果不佳,還會產生耐葯;而手術治療在過去是採用多節段脊柱融合內固定的方法,其創傷大,出血多,而且骨質疏鬆使內固定不可靠,術後並發內固定失敗。目前,對於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治療,有了新的方法—經皮椎體後凸成形術。這是一種微創手術,一般來說,一個椎體從穿刺到完成,只需要30 分鍾的時間。手術切口只有0.5cm 大小,還沒有我們的小手指頭寬。在國外,這一手術很多是在門診完成的,做完手術休息一會兒就可自行回家。
雖然對於骨質疏鬆及其並發症的治療進展日新月異,但是,再好的治療也不及早期的預防。主要預防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1)保持合理均衡的飲食。如牛奶、豆製品等,不足的部分給以鈣劑補充。我國營養學會推薦鈣攝入量為成年人元素鈣每日800 ~ 1000mg,維生素D 的日攝入量為200 ~ 400IU。
(2)運動。適量運動,尤其是負重運動,可增加骨峰值和減少及延緩骨量丟失;運動還可以增加機體平衡能力及靈活性,有助於防止跌倒而減少骨折的發生。
(3)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酗酒和過量咖啡因的攝入可影響維生素D 和鈣劑的吸收和利用。
(4)避免應用誘發骨質疏鬆的葯物。如糖皮質激素、抗癲癇葯、長期甲狀腺素替代治療、肝素等。
(5)防止跌倒。跌倒常為發生骨折的直接誘因,對於有跌倒傾向的患者應給予適當的保護措施。
骨質疏鬆的早期發現,同樣對骨質疏鬆的預防有著重要意義。
骨密度可反映當前骨代謝狀況, 是診斷骨質疏鬆症的主要手段,對預測發生骨折的危險性有很重要意義。骨代謝生化指標可全面反映骨膠原的合成與分解、骨礦化、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活躍程度,亦即骨形成與骨吸收情況,並可反映骨轉化速率,具有變化早、敏感性高的特點,可預測以後骨轉化趨勢和骨密度變化。故目前在臨床上,常採用骨密度和骨代謝生化指標的檢測相結合的辦法監測骨量的變化。骨密度儀是實現這一檢測的重要工具。我們建議以下人群應進行骨密度儀的檢測。
65 歲以上女性、70 歲以上男性無其他骨質疏鬆危險因素;65 歲以下絕經後女性或70 歲以下老年男性伴有一個或多個骨質疏鬆危險因素;有脆性骨折史的男、女成年人;各種原因致性激素水平低下的男、女成年人;X 線攝片已有骨質疏鬆改變者;接受骨質疏鬆治療進行療效監測者;有影響骨礦代謝的疾病和葯物應用史的患者。
//為什麼骨質疏鬆逼近白領麗人?
5、為什麼老年女性骨質疏鬆發生率比男性高?
骨質疏鬆發生的原因復雜,生理或病理的許多因素皆可引起骨質疏鬆。其發病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一般地講與性別沒有必然聯系。但老年人中女性骨質疏鬆的發病率明顯高於男性。據統計,骨質疏鬆的發生率老年男性約為20%,絕經後女性約為50%,老年女性骨質疏鬆佔全部骨質疏鬆者的70%---80%。其原因主要是回由於女性絕經後性腺萎縮,功能下降,體內雌性激素水平明顯降低,骨骼分解遠大於生成速度,骨骼處於負鈣平衡狀態所致。而男性體內性激素變化遠沒有女性答明顯,故而老年男性骨質疏鬆的發生率和進展速度都低於女性。
6、原發性骨質疏鬆症見於全世界,在迄今研究過的各種人群和地
區都有發生,但其患病率在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區有明顯的差別。以白種人患病率最高,黃種人其次,黑人最低。這一疾病主要發生於絕經後婦女和老年男性,隨著世界人口組成的老齡化,該病將有可能超過心血管病、腫瘤和糖尿病,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
目前,全世界約有7500 萬原發性骨質疏鬆患者。骨質疏鬆的危害性主要在於其所引起的骨折,可發生於全身任何部位,最常見於腰椎、髖關節部位和橈骨。1999 年調查發現,中國60 歲以上骨質疏鬆患病率,腰椎2 ~ 4:男女分別為11% 和21%;股骨頸:分別為11%和27%。絕經後婦女的1/3 ~ 1/2 存在骨質疏鬆症。在美國,該病每年約使150 萬人發生骨折,與此相關的醫療費用超過100 億美元。
年逾65 歲的婦女中1/3 將發生椎骨骨折,年齡更大時,1/3 的女性和1/6 的男性將發生髖部骨折,其中20% 死於骨折所致的各種並發症,另有30% 需要長期的家庭護理。雖然我國目前尚缺乏骨質疏鬆並有骨折的確切發生率資料,但由於老年人口眾多,估計數據將相當可觀。截至2014 年底,我國60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2.12 億,占總人口的15.5%;據預測,至2050 年我國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的1/5 ~ 1/4,約有4.8 億。這樣,保守地估計,未來10 年我國骨質疏鬆的患者也將超過3000 萬,成為該病患者人數最多的國家。由此可見,骨質疏鬆症在中國同樣不僅是一個醫療問題,也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
//骨質疏鬆症的病因有哪些?
7、中國有多少骨質疏鬆患者?
隨著人口老齡化,在我國,骨質疏鬆患者已達9000萬,占總人口的7.1%。據了解,日本女性有900萬患骨質疏鬆,男性有175萬人,而日本總人口為1.3億,其患病率高達8.269%。日本學者Fujita在1977年指出:「如果我們活得足夠長,不管是男人和女人,我們都將會患骨質疏鬆症。」很多被調查者出現過腰酸背痛的症狀,特別是中老年女性,但他們之中很少有人將這一症狀與骨質疏鬆聯系起來。其實,這很可能就是骨質疏鬆所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