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嚴重骨質疏鬆的標準是什麼?
嚴重骨質疏鬆主要通過以下標准給予評估和診斷:
1、骨密度檢測值(T值):如果患者髖部、股骨頸、腰椎等任一部位骨密度T值低於-2.5,則可能引發嚴重骨質疏鬆;
2、脆性骨折:既往發生過腕部、髖部、腰椎等脆性骨折,則意味著再次發生骨折的風險將明顯增加。
臨床上只有符合以上兩種因素,才可診斷為嚴重骨質疏鬆。
2、骨質疏鬆症的診斷標準是怎樣的?
根據2011年版的《原發性骨質疏鬆症診治指南2011》,診斷標准如下:
1.發生脆性骨折
2.基於骨密度的診斷:骨密度(BMD):T-Score≤-2.5SD者為骨質疏鬆
3、什麼樣的指數才算是骨質疏鬆
你好,
1994年WHO建議根據BMD或BMC(骨礦含量)值對骨質疏鬆症進行分級診斷:正常為BMD或BMC在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的1個標准差(SD)之內;骨質減少為BMD或BMC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1~2.5個標准差;骨質疏鬆症為BMD或BMC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個標准差以上;嚴重骨質疏鬆症為BMD或BMC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個標准差以上並伴有1個或1個以上的脆性骨折。該診斷標准中BMD或BMC可在中軸骨或外周骨骼測定。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謝謝
4、骨密度的正常標準是多少
你好!骨密度全稱是骨骼礦物質密度,是骨骼強度的一個重要指標,以克/每立方厘米表示,這是一個絕對值。在臨床使用骨密度值時由於不同的骨密度檢測儀的絕對值不同,通常使用T值判斷骨密度是否正常。T值是一個相對值,正常參考值在-1和+1之間。當T值低於-2.5時為不正常,也就是骨質疏鬆。T值並非越高越好,太高了雖然不是骨質疏鬆但骨質太硬、脆性增大!另外,骨密度儀測試的百分數會出現在兩個地方,一個是與峰值相比的百分數,一個是同齡值相比的百分數。
5、骨密度測試中的T值和z值分別指的是什麼
骨密度的值是將檢查所得到骨密度(=XD)與正常年輕入群的D相比,以得出高出(+)或低於(-)年輕人的標准差(sD)數,是診斷骨質疏鬆症最有意義的數值。z值是將檢查所測得的D與正常同齡人群的球比較而得出的值。雖然z值對診斷骨質疏鬆症的意義不大,但是可以反映骨質疏鬆的嚴重。
對於中老年人,T值更具有臨床判定意義。
當T值為-1到-2.5時,提示骨密度減低,當T值<-2.5時,提示為骨質疏鬆。
對於兒童、絕經前女性及小於50歲男性,更需要看Z值。
但是與T值直接提示為骨質疏鬆不同的是,Z值即便<-2,也只是提示骨密度降低,「考慮」為骨質疏鬆,要確診是否是骨質疏鬆,還要結合實際情況才能判斷。
(5)骨質疏鬆指標值擴展資料
年齡與性別是影響人骨礦含量的因素之一。嬰兒至青春期骨礦物質含量隨年齡增長而增加,且無明顯性別差異。青春期之後,骨礦含量的增加男性較女性顯著,30-40歲達到最高峰值。以後骨礦物質含量隨年齡的增長逐漸下降,女性下降幅度較男性大。
有資料記載對50-65歲婦女橈骨遠端進行測量,每年骨礦物質含量下降率為0.0118g/cm/year;一個老年人其橈骨遠端的骨礦含量比骨峰值下降了39%左右。
體重、身高和骨橫徑也是影響人骨礦含量的因素之一。男性和絕經期前的婦女骨礦含量與身高呈正相關,絕經前和絕經後的婦女骨礦物質含量與體重呈正相關。由於骨橫徑的個體差異,使同齡人群的骨礦含量變化較大。
若以骨礦含量/骨橫徑(BMC/BW.g/cm2)對骨礦含量(BMC)進行修正,使同齡人正常曲線變異系數由12%降為9%,用多元回歸法處理,將身高、體重、骨橫徑考慮在內,則變異系數降至6%,老年人的變異系數由20%降至10%,兒童降至8%。
6、骨密度正常值 三個值各代表什麼意思
"骨密度的正常值,通常還是指的雙能X線骨密度的檢查,在骨密度檢查的報告當中,可以看到骨密度的實測值以及T值和Z值,大家關心的實際上是骨密度的T值和Z值。
是指測到的骨密度和同性別峰值骨密度比較它的標准差,T值的標準是-2.5,也就是說T值在大於-1的時候,叫骨量正常,在-1到-2.5之間的時候,叫骨量減少,那麼小於-2.5的時候就可以診斷為骨質疏鬆症。
這個T值經常用於絕經後的女性和50歲以上男性的診斷,對於50歲以下的男性和絕經前的女性,經常用Z值來做診斷標准,Z值指的是與同性別的同齡人骨密度進行比較的一個標准差,Z值的值就是-2.0。
也就是說當Z值小於-2.0的時候,就診斷為低骨量,這一般可能是一些代謝性骨病導致的。
(6)骨質疏鬆指標值擴展資料:
骨密度的測量結果與健康年輕人數據兩者之間涉及一個標准差(SD),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診斷標准,骨質疏鬆症的定義基於骨密度水平,如果T分數在「標准」范圍內,則骨密度被認為正常,而比正常平均骨密度峰值低2.5個標准差的人稱為骨質疏鬆患者,這些人群最終超過95%的人發生骨折。
正常:骨密度在年輕人平均值的1個標准差內(+1~-1SD)
低骨密度:骨密度低於年輕人平均值1~2.5個標准差(-1~-2.5SD)
骨質疏鬆症:骨密度低於年輕人平均值2.5個標准差(低於-2.5SD)
嚴重骨質疏鬆症:骨密度低於年輕人平均值2.5個標准差,伴有一處或多處骨質疏鬆性骨折。
7、什麼是骨密度T值
骨密度全稱是骨骼礦物質密度,是骨骼強度的一個重要指標,以克/每立方厘米表示,是一個絕對值。在臨床使用骨密度值時由於不同的骨密度檢測儀的絕對值不同,通常使用T值判斷骨密度是否正常。
T值是一個相對值,正常參考值在-1和+1之間。當T值低於-2.5時為不正常。骨密度,是骨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志,反映骨質疏鬆程度,預測骨折危險性的重要依據。
由於測量方法的日益改進和先進軟體的開發,使該方法可用於不同部位,測量精度顯著提高。除可診斷骨質疏鬆症之外,尚可用於臨床葯效觀察和流行病學調查,在預測骨質疏鬆性骨折方面有顯著的優越性。
(7)骨質疏鬆指標值擴展資料:
需要檢查的人群:
1、兒童:早產/低體重,營養不良,超重,肥胖兒童;疑似佝僂病(夜驚、多汗、雞胸、O形腿等);偏、挑食,厭食及有不良生活習慣的兒童;生長痛、夜間磨牙等及發育期青少年。
2、孕婦:孕期3、6個月各測骨密度一次,以便及時補鈣;哺乳期的婦女。
3、女性65歲以上和男性70歲以上,無其他骨質疏鬆危險因素;女性65歲以下和男性70歲以下,有1個以上危險因素者(絕經後、吸煙、過度飲酒或咖啡、體力活動缺乏、飲食中鈣和維生素D缺乏)。
4、其他人群:
有脆性骨折史或脆性骨折家族病史者;各種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者;X線顯示骨質疏鬆改變者;接受骨質疏鬆治療需要進行療效監測者;有影響骨礦代謝的疾病(腎功能不全、糖尿病、慢性肝病、甲狀旁腺亢進等)或服用可能影響骨礦代謝的葯物(如糖皮質激素、抗癲癇葯物、肝素等)者。
8、骨質疏鬆嚴重程度分級
骨質疏鬆嚴重程度根據骨密度測定結果進行分級。骨密度測定T值>-1時,數值正常;T值在-1—-2.5之間為骨量減少;T值<-2.5為骨質疏鬆;T值<-2.5合並脆性骨折為重度骨質疏鬆。
9、骨質密度正常值
骨質密度全稱「骨骼礦物質密度」,是骨骼強度的一個主要指標,以每平方厘米克(g/cm2)表示。
有條件可以去醫院檢測一下。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的加速 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健康。骨質疏鬆症是一種不易被察覺的常見、多發病。人體骨骼的密度(即骨總量)約在30歲左右達到高峰,之後骨總量便隨年流失,造成骨骼結構脆弱,導致骨質疏鬆症。關於骨質密度降低的原因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認識,其中運動量減少、鈣質攝取不足、女性更年期後雌性激素分泌降低等是不可忽略的因素。骨密度(BMD)對判斷和研究骨骼生理、病理和人的衰老程度以及診斷全身各種疾病均有重要作用。因此,一般正常人50歲以後最好每年都進行骨密度篩檢,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骨密度測定(BMD tests),是確定骨骼健康狀況的一種最佳檢查方法。BMD tests有助於協助診斷、鑒別骨質疏鬆症,預防骨折風險以及監測骨質疏鬆症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