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質疏鬆 > 肌肉與骨質疏鬆症

肌肉與骨質疏鬆症

發布時間:2020-09-14 05:38:01

1、骨質疏鬆症的主要症狀是什麼?

1.頸、腰、背酸痛乏力。症狀與骨質疏鬆程度平行,有的呈長期性,早晚尤甚,也有發作幾天至幾個月的。疼痛在上樓、體位改變或震動時加重,亦可因咳嗽、噴嚏、彎腰時加重,卧床休息後減輕。疼痛可沿肋間神經放射,或向腰骶部放散。腰部伸舉無力,不耐疲勞。隨著骨質疏鬆程度的加重,可產生椎體壓縮性骨折、畸形,從而又使酸痛、乏力加重,日久下肢肌肉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廢用性萎縮。2.骨折。因骨質疏鬆而導致的骨折多為壓縮性,好發於下胸椎、腰椎,往往在曲度方向改變處,也可見股骨頸或尺骨、橈骨骨折。脊椎骨折嚴重時可累及脊髓神經根,表現為坐骨神經痛;或因胸椎骨折致胸部畸形,使肺活量減少,引起肺部感染,或影響心功能。3.畸形。多為骨折所致。表現為患者身長和體重均有降低,脊柱短縮,肋下緣與髂嵴靠近,脊柱可有後凸畸形。

2、運動與骨質疏鬆有何關系?

運動與骨質疏鬆有直接的關系。運動不僅可以延緩骨質疏鬆發生的時間,也可以減輕骨質疏鬆的程度。
適當運動,尤其是負重運動,可以增加骨峰值和減少或延緩骨量丟失。這是由於運動產生機械力直接作用於骨,促進了骨形成和增加了骨強度。另外,運動也使肌肉發達,肌肉對骨組織也有機械力的作用。因此,缺少運動易患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者應當從事各種力所能及的運動。

3、宇航員患骨質疏鬆症是怎麼回事?

【宇航員患骨質疏鬆症是怎麼回事?】

據報道,宇航員在飛船上四天,骨礦含量明顯下降,時間更長骨量大量丟失,以致四肢很脆弱,易斷。他們下飛船後有的要扶著離開,有的需被抬著走。失重是引起宇航員骨質疏鬆的原因。在地球上,我們走路,上樓,生活都在重力作用下,再加上肌肉的收縮全身骨骼都受到不同的力的作用,這對骨骼的生長,發育維持骨量都很重要。據研究骨內骨細胞和它周圍的一些結構,有感受應力的功能。並有把受到的應力進行放大,從而引起細胞的生理活動改變,促使骨組織的增長。一旦失重,這些細胞失去應有的刺激,細胞的成骨活動減少或停止,時間久,即引起骨質疏鬆。

【資料補充】

【宇航員太空失重環境中骨質損失有多快?】

 

 

南方網訊 早在4年前美國宇航員只是乘坐自己的太空梭每周或每兩周飛向太空一次,總之沒有像最近這樣長時間逗留在失重的太空,現在美國宇航員也產生了像原先在「和平」號軌道站上逗留過數月甚至數年的宇航員一樣的健康問題。

目前國際空間站上的長期考察組成員已在失重環境中生活了半年時間,原來進行太空梭飛行時考察組成員的逗留時間沒有這樣長。一般來說,盡管太空醫學成績斐然和在空間站艙內設有訓練器材每天可以作鍛煉,但是宇航員的骨質損失速度仍像「和平」號上宇航員一樣快,宇航員的骨質變化狀況只能藉助於專門儀器才能測定。

美國宇航局已經對前6組考察組14名宇航員進行的研究作出結論,研究時利用了三維X射線計算機層析攝影,這種方法能獲得骨質改變的三維圖像,並能編制骨質結構和密度的圖像。所有考察組成員在飛向空間站前和返回地面後都經過這樣的三維X射線計算機層析攝影,結果查明,宇航員腿和脊椎內骨質損失速度為每月2.7%,髖骨內骨質損失速度緩慢些,為每月1.7%,這些數據與俄羅斯航天醫生研究在「和平」號軌道上生活過的宇航員骨質損失狀況的數據大致相同。

航天醫生清楚地知道,在長期逗留失重環境中要避免骨質和肌質損失是不可能,但是需要採取措施,以便能最大限度減緩這一損失過程。早在「和平」號軌道站上時宇航員就從事訓練,以便不讓肌肉萎縮和骨質疏鬆。在國際空間站艙內設有訓練用的跑步機、自行車訓練器和鍛煉肌肉的「彈力」器,此外,空間站宇航員還能服用葯劑,這些葯劑在地面上通常用來治療骨質疏鬆症。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宇航局航天醫生准備在最近一批空間站考察組成員身上檢驗自己預防骨質疏鬆的新想法。雖然現在逗留在空間站上的宇航員在失重環境中只生活了半年時間,如果要飛向火星,則考察組成員必須在失重環境中生活3年時間,到那時在宇航員身體內會發生什麼情況現在還不清楚。

(周道其譯自俄《航天世界》)

(百度知道)

(網路)

4、骨質疏鬆症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您好!

臨床上形成骨質疏鬆的因素很多,其中大多數病因是缺鈣引起的,即人體降鈣素以及維生素D的吸收量不夠。骨質疏鬆症的致病原因多種多樣,但不管哪種引起的,其共同臨床表現主要是疼痛,其次是身長縮短、駝背、骨折及呼吸系統障礙。

(1) 疼痛。疼痛是骨質疏鬆症最常見、最主要的症狀。臨床上以腰背疼痛是為多見,其它尚可伴有四肢放射疼、四肢麻木感。疼痛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骨轉換過快,骨吸收增加。在骨吸收過程當中,骨小梁的破壞、消失,骨膜下皮質骨的破壞均會引起全身骨痛。疼痛的第二個原因為骨折,即受外力壓迫或非外傷性脊椎體壓縮性骨折、楔形和魚椎樣變形而引起的腰背痛。另外,骨質疏鬆症患者在進行活動時,腰背肌處於痙攣狀態,日久導致肌肉疲勞,收縮力減弱,以致肌肉新陳代謝減弱,會導致肌肉疼痛,從而加重骨質疏鬆症患者的腰背痛。

(2) 身長縮短、駝背。身長縮短,駝背是繼腰背疼痛之後的最重要的骨質疏鬆症臨床體征之一。其原因是由於椎體骨質疏鬆,椎體受壓後變形所致。椎體大部分由松質骨構成,而且是支持身體的支柱,負重量最大,這是椎體易變形的原因。

(3) 骨折。在骨折疏鬆症患者,骨骼脆而弱,從而受輕微的外力作用就易發生骨折。骨質疏鬆症骨折發生的特點:在扭轉身體、持物、開窗等室內日常活動中,即使沒有較大的外力作用也可發生骨折;骨折發生部位比較固定,好發部位為胸腰椎椎體、橈骨遠端、股骨上端、踝關節等。其中,椎體骨折以第12胸椎最多見,其次為第1腰椎和第11胸椎,再次為以上椎體鄰近的脊柱,上位胸椎和下位腰椎也發生,頸椎骨折幾乎沒有。由於骨質疏鬆症引起的脊柱壓縮性骨折,其部位僅限於椎體,不影響椎弓,故導致脊髓損傷的情況罕見。

(4) 呼吸系統障礙:骨質疏鬆症患者可出現輕度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甚至紫鉗。骨質疏鬆後可導致胸廓畸形,從而引起肺活量降低。

建議您去專業的骨科醫院去檢查一下,祝您早日康復!

希望我的回答能令您滿意!謝謝!

5、骨質增生和骨質疏鬆症狀有什麼區別

骨質增生是指骨關節邊緣長出軟骨。骨質疏鬆是指骨質變脆容易骨折,骨質疏鬆發生在全身的骨頭上。

6、人體的肌肉疼和骨疼的症狀,分別是指什麼病狀??

骨疼首先要考慮的疾病是骨質疏鬆,骨質疏鬆症是以骨礦成分和骨基質不斷減少,骨質變薄,骨小梁減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度升高的一種全身骨代謝障礙的疾病. 骨質疏鬆症除了骨痛,抽筋等症狀以外,還有一點需要值得注意.骨質疏鬆症導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發生骨折.所以骨質疏鬆症應該積極診斷與治療,千萬不可掉以輕心,任其發展.如果您出現上述不舒服後,應該去醫院就診治療. 肌肉疼多數都是因運動引起的。肌肉的張力和彈性的急劇增加,可引起肌肉結構成分的物理性損傷。新陳代謝的增加,代謝廢物對組織的毒性增加。肌肉的神經調節發生改變,使肌肉發生痙攣而致疼。
麻煩採納,謝謝!

與肌肉與骨質疏鬆症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