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硫酸羥氯喹停葯,會不會有什麼後果
羥氯喹是慢作用葯,一個月,應該有葯效了。這個葯比較適合長期服用,是非常安全的,你想,孕婦都可以吃的。停葯的話,還是問問你的醫生好些,病總是要治的,不能什麼葯都不吃啊。
2、硫酸羥氯喹片副作用
一般會有易怒,情緒變化,神經質,肌無力,一過性的角膜渾濁,視網膜病變等等。但發生的概率不是很高。
3、硫酸羥氯喹的注意事項
(1)本品應放在兒童無法取到的地方。
(2)牛皮癬患者及卟啉症患者使用本品均可使原病症加重。故本品不應使用於這些患者,除非根據醫師判斷,患者的得益將超過其可能的風險。
(3)醫師在開出本品處方前應當完全熟悉本說明書的全部內容。
(4)接受長期或高劑量治療的某些患者,已觀察到有不可逆視網膜損傷,據報道視網膜病變具有劑量相關性。
(5)服用本品應進行初次(基線)以及定期(每3個月1次)的眼科檢查(包括視敏度、輸出裂隙燈、眼底鏡以及視野檢查)。
(6)如果視敏度、視野或視網膜黃斑區出現任何異常的跡象(如色素變化,失去中心凹反射)或出現任何視覺症狀(如閃光和劃線),且不能用調節困難或角膜混濁完全解釋時,應當立即停葯,並密切觀察其可能的進展。即使在停止治療之後,視網膜改變(及視覺障礙)仍可能進展。
(7)使用本品長期治療的所有患者應定期隨訪和檢查,包括檢查膝和踝反射,以及發現肌肉軟弱的任何跡象。如發現肌軟弱,應當停葯。
(8)肝病或醇中毒患者,或者與已知有肝臟毒性的葯物合用時,應慎用。
(9)對長期接受本品治療的患者應定期作血細胞計數。如出現不能歸因於所治疾病的任何嚴重血液障礙,應當考慮停葯。缺乏G— 6 —PD(葡萄糖— 6 —磷酸脫氫酶)的患者應慎用本葯。
(10)服用本品可出現皮膚反應,因此對接受有產生皮炎的明顯傾向的葯物的任何患者給予本品時,應適當注意。
(11)早期診斷「硫酸羥氯喹視網膜病變」的推薦方法,包括①用眼底鏡檢查黃斑是否出現細微的色素紊亂或失去中心凹反射,以及②用小的紅色視標檢查中心,視野是否有中心周圍或中心房的盲點,或者確定對於紅色的視網膜閾。任何不能解釋的視覺症狀如閃光或劃線,也應當懷疑是視網膜病變的可能表現。
(12)因過量或過敏而出現嚴重中毒症狀時,建議給予氯化銨口服(成人每日8g,分次服用),每周3或4日,在停止治療後使用數月,因為尿液酸化可使4-氨基喹啉化合物的腎排泄增加20%~90%,然而對腎功能損傷的患者及或代謝性酸中毒患者應當謹慎。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葯】美國FDA確認為C級,即至今為止未發現對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的有害證據。
【兒童用葯】尚不明確。
【老年用葯】尚不明確。
【葯物相互作用】尚不明確。
【葯物過量】尚不明確。
4、長期硫酸羥氯喹片有什麼主要副作用
可能會出現影響中樞神經、神經肌肉、眼部、視覺、皮膚、血液系統、胃腸道、過敏反應等副作用。
硫酸羥氯喹片是用於治療類風濕關節炎,青少年慢性關節炎,盤狀和系統性紅斑狼瘡,以及由陽光引發或加劇的皮膚病變的葯物。
以下是有可能會出現的較為常見的副作用:
中樞神經系統影響:易怒、神經質、情緒改變、噩夢、精神病、頭痛、頭昏、眩暈、耳鳴、眼球震顫、感音性耳聾、驚厥、共濟失調。
神經肌肉影響:骨骼肌癱瘓或肌病或神經肌病導致進行性無力和近端肌群萎縮,可合並輕度感覺異常、腱反射減弱和神經傳導異常。
皮膚反應:頭發變白、脫發、瘙癢症、皮膚粘膜色素變化、光過敏和皮損(蕁麻疹、多形紅斑、苔蘚樣變、斑丘疹、紫癜、離心形環形紅斑、Stevens-Johnson 綜合征、急性泛發性發疹性膿胞病和剝脫性皮炎)。
腸胃道影響:可出現厭食、惡心、嘔吐、腹瀉、腹部痙攣。
過敏反應:蕁麻疹、血管性水腫和支氣管痙攣。
(4)硫酸羥氯喹導致骨質疏鬆擴展資料:
在開始使用本品治療前,所有患者均應進行眼科學檢查,檢查包括視力靈敏度、眼科鏡檢、中心視野、色覺和眼底檢查等。此後,應每年至少檢查一次。
視網膜病變與葯物劑量有很大相關性,在每日最大劑量不超過6.5mg/kg體重情況下,發生視網膜損害的風險低。但超過推薦的每日劑量將會大增加視網膜毒性的風險。
參考資料:
硫酸羥氯喹片——網路
5、硫酸羥氯喹的不良反應
4-氨基喹啉類化合物在長期治療時可能發生下列反應,但不同化合物的不良反應其及類型和發生率可能有所不同。
(1)中樞神經系統反應:興奮、神經過敏、情緒改變、夢魘、精神病、頭痛、頭昏、眩暈、耳鳴、眼球震顫、神經性耳聾、驚厥、共濟失調。
(2)神經肌肉反應:眼外肌麻痹、骨骼肌軟弱、深肌腱反射消失或減退。
(3)眼反應:①睫狀體:調節障礙,伴視覺模糊的症狀。該反應具劑量相關性,停葯後可逆轉。②角膜:一過性水腫、點狀至線狀混濁、角膜敏感度減小。常見可逆性伴或不伴症狀(視覺模糊,在光線周圍出現光暈、畏光)的角膜改變。角膜沉著可能早在開始治療後3周即已出現。羥氯喹角膜改變及視覺副反應的發生率似比氯喹低得多。③視網膜:黃斑水腫、萎縮,異常色素沉著[輕度色素小點出現「牛眼(bull's-eye)」外觀],中心凹反射消失,在暴露於明亮光線(光應激試驗)之後黃斑恢復時間增加,在黃斑、黃斑旁及周圍視網膜區對紅光的視網膜閾提高。其他眼底改變包括視神經乳頭蒼白和萎縮,視網膜小動脈變細,視網膜周圍細顆粒狀色素紊亂以及晚期出現凸出型脈絡膜。④視野缺損:中心周圍或中心旁盲點、中心盲點伴視敏度下降、罕見視野狹窄。歸因於視網膜病變的最常見的視覺症狀是:閱讀及視物困難(遺漏詞、字母或部分物體),畏光,遠距視覺模糊,中心或周圍視野有區域消失或變黑,閃光及劃線。視網膜病變似具有劑量相關性,在每日1次治療數月(罕見)至數年時出現;少數病例在抗瘧葯治療停止後數年報道。用4—氨基喹啉化合物治療瘧疾每周給葯1次,長期應用未見視網膜病變。視網膜改變患者可能有視覺症狀或者沒有症狀(伴或不伴視野改變),罕見不伴視網膜明顯改變的視覺盲點或視野缺損。視網膜病變即使停葯後仍會進展。有許多患者早期的視網膜病變(黃斑色素沉著,有時伴中心、視野缺損)在治療中止後完全消失或緩解。對紅色視標出現中心、旁盲點(有時稱:前黃斑病變)是早期視網膜機能障礙的徵兆,停葯後通常是可逆的。少數視網膜改變的病例,據報道發生在僅接受羥氯喹的患者,通常包括在定期眼科檢查中發現的視網膜色素沉著改變,某些病例也存在視野缺損,已報道 1 例延遲性視網膜病變伴隨視覺缺失,發生在停用羥氯喹後。
(4)皮膚反應:頭發變白、脫發、瘙癢、皮膚及粘膜色素沉著、皮疹(蕁麻疹、麻疹樣、苔蘚樣、斑丘疹、紫癜、離心形環形紅斑和剝脫性皮炎)。
(5)血液學反應: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的個體發生溶血。
(6)腸胃道反應:食慾不振、惡心、嘔吐、腹瀉及腹部痛性痙攣。
(7)其他:體重減輕,倦怠,卟啉症惡化或加速以及非光敏性牛皮癬。局部報道罕見心肌病變,其與羥氯喹的關系尚不明確。
6、硫酸羥氯喹片的不良反應
據國外文獻報道:以下不良反應並非在每一種4-氨基喹啉類化合物在長期使用時都出現,但有報道在一種或多種葯物中發生,因此在使用該類葯物時均應重視。不同化合物的不良反應及其類型和發生率均不同。中樞神經系統影響:興奮、神經過敏、情緒改變、夢魘 、精神病、頭痛、頭昏、眩暈、耳鳴、眼球震顫、神經性耳聾、驚厥、共濟失調。以上不良反應雖然罕見,但國外文獻均有報道。神經肌肉影響:骨骼肌癱瘓或肌病或神經肌病導致進行性無力和近端肌群萎縮,可合並輕度感覺異常、腱反射減弱和神經傳導異常。眼部影響:(1)睫狀體:調節障礙,伴視覺模糊的症狀。該反應具劑量相關性,停葯後可逆轉。(2)角膜:一過性水腫、點狀至線狀混濁、角膜敏感度減小。常見可逆性伴或不伴症狀(視覺模糊,在光線周圍出現光暈、畏光)的角膜改變。角膜沉著可能早在開始治療後3周即已出現。羥氯喹角膜改變及視覺副反應的發生率似比氯喹低得多。(3)視網膜:黃斑水腫、萎縮,異常色素沉著[輕度色素小點出現「牛眼(bull''s-eye)」外觀],中心凹反射消失,在暴露於明亮光線(光應激試驗)之後黃斑恢復時間增加,在黃斑、黃斑旁及周圍視網膜區對紅光的視網膜閾提高。其他眼底改變包括視神經乳頭蒼白和萎縮,視網膜小動脈變細,視網膜周圍細顆粒狀色素紊亂以及晚期出現凸出型脈絡膜。(4)視野缺損:中心旁盲點、中心盲點伴視敏度下降、罕見的有視野縮窄、色視覺異常。最常見的視覺症狀是:閱讀及視物困難(遺漏詞、字母或部分物體),畏光,遠視覺模糊,中心或周圍視野缺失,眼前閃光及條紋。視網膜病變是劑量依賴性的,常出現在每天服葯數月後(罕見)至數年。視網膜改變患者可能有視覺症狀或者沒有症狀(伴或不伴視野改變),罕見不伴視網膜明顯改變的視覺盲點或視野缺損。視網膜病變即使停葯後仍會進展。有許多患者早期的視網膜病變(黃斑色素沉著,有時伴中心、視野缺損)在治療中止後完全消失或緩解。對紅色視標出現中心、旁盲點(有時稱:前黃斑病變)是早期視網膜機能障礙的徵兆,停葯後通常是可逆的。少數視網膜改變的病例,據報道發生在僅接受羥氯喹的患者,通常包括在定期眼科檢查中發現的視網膜色素沉著改變,某些病例也存在視野缺損,已報道1例延遲性視網膜病變伴隨視覺缺失,發生在停用羥氯喹後。皮膚影響:頭發變白、脫發、瘙癢、皮膚及粘膜色素沉著、皮疹(蕁麻疹、麻疹樣、苔蘚樣、斑丘疹、紫癜、離心形環形紅斑和剝脫性皮炎)。血液系統影響:多種血液系統異常,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的個體發生溶血。腸胃道影響:可出現厭食、惡心、嘔吐、腹瀉、腹部痙攣。有肝功能異常,國外文獻甚至有爆發性肝衰竭的個例報道。過敏反應:蕁麻疹、血管性水腫和支氣管痙攣國外文獻均有報道。心血管系統影響:心肌病罕有報道,僅發生於大劑量應用羥氯喹的患者。當發現有心臟傳導異常(束支傳導阻滯/房室傳導阻滯)及雙側心室肥大時,應懷疑到葯物的慢性毒性。停葯後可能恢復。其他影響:體重下降,倦怠,卟啉病或非光敏感的銀翹病病情惡化。
7、紛樂(硫酸羥氯喹片)長期服用會對身體有什麼損害?怎樣調節?
看說明書啊
其化學名稱為:2-[[4-[(7-氯-4-喹啉基)氨基]戊基]乙氨基]-乙醇硫酸鹽
【性狀】
本品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後顯白色或類白色。
【葯理毒理】
本品為4-氨基喹啉類用於治療盤狀紅斑狼瘡及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葯物。其作用機理尚不清楚,目前認為有可能與其免疫抑制與抗炎作用有關。
【葯代動力學】
據報道硫酸羥氯喹片經口服後在眼、腎、肝、肺等器官廣泛分布,也可通過胎盤,約2~4.5小時血葯濃度達峰值,紅細胞中的濃度高於血漿濃度2~5倍。部分在肝臟代謝為具有活性的脫乙基代謝物。血漿消除半衰期約32天。主要經腎排泄,排泄緩慢,其中23—25%為原形葯物,也能隨乳汁排泄。
【適應症】
用於治療盤狀紅斑狼瘡及系統性紅斑狼瘡。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每日0.4g,分1~2次服用,根據病人的反應,該劑量可持續數周或數月。長期維持治療,可用較小的劑量,每日0.2g~0.4g即可。
【不良反應】
4-氨基喹啉類化合物在長期治療時可能發生下列反應,但不同化合物的不良反應其及類型和發生率可能有所不同。
(1)中樞神經系統反應:興奮、神經過敏、情緒改變、夢魘 、精神病、頭痛、頭昏、眩暈、耳鳴、眼球震顫、神經性耳聾、驚厥、共濟失調。
(2)神經肌肉反應:眼外肌麻痹、骨骼肌軟弱、深肌腱反射消失或減退。
(3)眼反應:
①睫狀體:調節障礙,伴視覺模糊的症狀。該反應具劑量相關性,停葯後可逆轉。
②角膜:一過性水腫、點狀至線狀混濁、角膜敏感度減小。常見可逆性伴或不伴症狀(視覺模糊,在光線周圍出現光暈、畏光)的角膜改變。角膜沉著可能早在開始治療後3周即已出現。羥氯喹角膜改變及視覺副反應的發生率似比氯喹低得多。 ③視網膜:黃斑水腫、萎縮,異常色素沉著[輕度色素小點出現「牛眼(bull''s-eye)」外觀],中心凹反射消失,在暴露於明亮光線(光應激試驗)之後黃斑恢復時間增加,在黃斑、黃斑旁及周圍視網膜區對紅光的視網膜閾提高。其他眼底改變包括視神經乳頭蒼白和萎縮,視網膜小動脈變細,視網膜周圍細顆粒狀色素紊亂以及晚期出現凸出型脈絡膜。
④視野缺損:中心周圍或中心旁盲點、中心盲點伴視敏度下降、罕見視野狹窄。歸因於視網膜病變的最常見的視覺症狀是:閱讀及視物困難(遺漏詞、字母或部分物體),畏光,遠距視覺模糊,中心或周圍視野有區域消失或變黑,閃光及劃線。視網膜病變似具有劑量相關性,在每日1次治療數月(罕見)至數年時出現;少數病例在抗瘧葯治療停止後數年報道。用4—氨基喹啉化合物治療瘧疾每周給葯1次,長期應用未見視網膜病變。視網膜改變患者可能有視覺症狀或者沒有症狀(伴或不伴視野改變),罕見不伴視網膜明顯改變的視覺盲點或視野缺損。視網膜病變即使停葯後仍會進展。有許多患者早期的視網膜病變(黃斑色素沉著,有時伴中心、視野缺損)在治療中止後完全消失或緩解。對紅色視標出現中心、旁盲點(有時稱:前黃斑病變)是早期視網膜機能障礙的徵兆,停葯後通常是可逆的。少數視網膜改變的病例,據報道發生在僅接受羥氯喹的患者,通常包括在定期眼科 檢查中發現的視網膜色素沉著改變,某些病例也存在視野缺損,已報道1例延遲性視網膜病變伴隨視覺缺失,發生在停用羥氯喹後。
(4)皮膚反應:頭發變白、脫發、瘙癢、皮膚及粘膜色素沉著、皮疹(蕁麻疹、麻疹樣、苔蘚樣、斑丘疹、紫癜、離心形環形紅斑和剝脫性皮炎)。
(5)血液學反應: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的個體發生溶血。
(6)腸胃道反應:食慾不振、惡心、嘔吐、腹瀉及腹部痛性痙攣。
(7)其他:體重減輕,倦怠,卟啉症惡化或加速以及非光敏性牛皮癬。局部報道罕見心肌病變,其與羥氯喹的關系尚不明確。
【禁忌】
(1)對任何4—氨基喹啉化合物治療可引起的視網膜或視野改變的患者禁用;
(2)已知對4—氨基喹啉化合物過敏的患者禁用。
(3)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注意事項】
(1)本品應放在兒童無法取到的地方。
(2)牛皮癬患者及卟啉症患者使用本品均可使原病症加重。故本品不應使用於這些患者,除非根據醫師判斷,患者的得益將超過其可能的風險。
(3)醫師在開出本品處方前應當完全熟悉本說明書的全部內容。
(4)接受長期或高劑量治療的某些患者,已觀察到有不可逆視網膜損傷,據報道視網膜病變具有劑量相關性。
(5)服用本品應進行初次(基線)以及定期(每3個月1次)的眼科檢查(包括視敏度、輸出裂隙燈、眼底鏡以及視野檢查)。
(6)如果視敏度、視野或視網膜黃斑區出現任何異常的跡象(如色素變化,失去中心凹反射)或出現任何視覺症狀(如閃光和劃線),且不能用調節困難或角膜混濁完全解釋時,應當立即停葯,並密切觀察其可能的進展。即使在停止治療之後,視網膜改變(及視覺障礙)仍可能進展。
(7)使用本品長期治療的所有患者應定期隨訪和檢查,包括檢查膝和踝反射,以及發現肌肉軟弱的任何跡象。如發現肌軟弱,應當停葯。
(8)肝病或醇中毒患者,或者與已知有肝臟毒性的葯物合用時,應慎用。
(9)對長期接受本品治療的患者應定期作血細胞計數。如出現不能歸因於所治疾病的任何嚴重血液障礙,應當考慮停葯。缺乏G—6—PD(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的患者應慎用本葯。
(10)服用本品可出現皮膚反應,因此對接受有產生皮炎的明顯傾向的葯物的任何患者給予本品時,應適當注意。
(11)早期診斷「硫 酸羥氯喹視網膜病變」的推薦方法,包括①用眼底鏡檢查黃斑是否出現細微的色素紊亂或失去中心凹反射,以及②用小的紅色視標檢查中心,視野是否有中心周圍或中心房的盲點,或者確定對於紅色的視網膜閾。任何不能解釋的視覺症狀如閃光或劃線,也應當懷疑是視網膜病變的可能表現。 (12)因過量或過敏而出現嚴重中毒症狀時,建議給予氯化銨口服(成人每日8g,分次服用),每周3或4日,在停止治療後使用數月,因為尿液酸化可使4-氨基喹啉化合物的腎排泄增加20%~90%,然而對腎功能損傷的患者及或代謝性酸中毒患者應當謹慎。
【貯藏】
遮光,密封保存。
【規格】
0.1g*14片
【批准文號】
國葯准字H19990263 "
8、硫酸羥氯喹的葯理毒理
本品為4-氨基喹啉類用於治療盤狀紅斑狼瘡及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葯物。其作用機理尚不清楚,目前認為有可能與其免疫抑制與抗炎作用有關。
9、硫酸羥氯喹片的副作用是不是可逆的
紅斑狼瘡要增強治療的信心,要定期的做復查, 在活動期要注意休息。避免感染,還要預防接種。對於患者來說要避免過於勞累,還有加強休息,要攝入一切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
10、硫酸羥氯喹片副作用 急
有可能脫發的~別吃了
4-氨基喹啉類化合物在長期治療時可能發生下列反應,但不同化合物的不良反應其及類型和發生率可能有所不同。
(1)中樞神經系統反應:興奮、神經過敏、情緒改變、夢魘、精神病、頭痛、頭昏、眩暈、耳鳴、眼球震顫、神經性耳聾、驚厥、共濟失調。
(2)神經肌肉反應:眼外肌麻痹、骨骼肌軟弱、深肌腱反射消失或減退。
(3)眼反應:①睫狀體:調節障礙,伴視覺模糊的症狀。該反應具劑量相關性,停葯後可逆轉。②角膜:一過性水腫、點狀至線狀混濁、角膜敏感度減小。常見可逆性伴或不伴症狀(視覺模糊,在光線周圍出現光暈、畏光)的角膜改變。角膜沉著可能早在開始治療後3周即已出現。羥氯喹角膜改變及視覺副反應的發生率似比氯喹低得多。③視網膜:黃斑水腫、萎縮,異常色素沉著[輕度色素小點出現「牛眼(bull's-eye)」外觀],中心凹反射消失,在暴露於明亮光線(光應激試驗)之後黃斑恢復時間增加,在黃斑、黃斑旁及周圍視網膜區對紅光的視網膜閾提高。其他眼底改變包括視神經乳頭蒼白和萎縮,視網膜小動脈變細,視網膜周圍細顆粒狀色素紊亂以及晚期出現凸出型脈絡膜。④視野缺損:中心周圍或中心旁盲點、中心盲點伴視敏度下降、罕見視野狹窄。歸因於視網膜病變的最常見的視覺症狀是:閱讀及視物困難(遺漏詞、字母或部分物體),畏光,遠距視覺模糊,中心或周圍視野有區域消失或變黑,閃光及劃線。視網膜病變似具有劑量相關性,在每日1次治療數月(罕見)至數年時出現;少數病例在抗瘧葯治療停止後數年報道。用4—氨基喹啉化合物治療瘧疾每周給葯1次,長期應用未見視網膜病變。視網膜改變患者可能有視覺症狀或者沒有症狀(伴或不伴視野改變),罕見不伴視網膜明顯改變的視覺盲點或視野缺損。視網膜病變即使停葯後仍會進展。有許多患者早期的視網膜病變(黃斑色素沉著,有時伴中心、視野缺損)在治療中止後完全消失或緩解。對紅色視標出現中心、旁盲點(有時稱:前黃斑病變)是早期視網膜機能障礙的徵兆,停葯後通常是可逆的。少數視網膜改變的病例,據報道發生在僅接受羥氯喹的患者,通常包括在定期眼科檢查中發現的視網膜色素沉著改變,某些病例也存在視野缺損,已報道 1 例延遲性視網膜病變伴隨視覺缺失,發生在停用羥氯喹後。
(4)皮膚反應:頭發變白、脫發、瘙癢、皮膚及粘膜色素沉著、皮疹(蕁麻疹、麻疹樣、苔蘚樣、斑丘疹、紫癜、離心形環形紅斑和剝脫性皮炎)。
(5)血液學反應: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的個體發生溶血。
(6)腸胃道反應:食慾不振、惡心、嘔吐、腹瀉及腹部痛性痙攣。
(7)其他:體重減輕,倦怠,卟啉症惡化或加速以及非光敏性牛皮癬。局部報道罕見心肌病變,其與羥氯喹的關系尚不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