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教大家,做Meta分析最少要幾篇原始文獻
沒有最低的限制,一般10篇多見
2、各位大俠,什麼是mate分析?有什麼作用?謝謝!!!
Meta分析是指用統計學方法對收集的多個研究資料進行分析和概括,以提供量化的平均效果來回答研究的問題。其優點是通過增大樣本含量來增加結論的可信度,解決研究結果的不一致性。 meta分析是對同一課題的多項獨立研究的結果進行系統的、定量的綜合性分析。它是文獻的量化綜述,是以同一課題的多項獨立研究的結果為研究對象,在嚴格設計的基礎上,運用適當的統計學方法對多個研究結果進行系統、客觀、定量的綜合分析。
3、meta分析是什麼
Meta分析是指用統計學方法對收集的多個研究資料進行分析和概括,以提供量化的平均效果來回答研究的問題。其優點是通過增大樣本含量來增加結論的可信度,解決研究結果的不一致性 meta分析是對同一課題的多項獨立研究的結果進行系統的、定量的綜合性分析。它是文獻的量化綜述,是以同一課題的多項獨立研究的結果為研究對象,在嚴格設計的基礎上,運用適當的統計學方法對多個研究結果進行系統、客觀、定量的綜合分析。
1)能對同一課題的多項研究結果的一致性進行評價;
2)對同一課題的多項研究結果作系統性評價和總結;
3)提出一些新的研究問題,為進一步研究指明方向;
4)當受制於某些條件時,如時間或研究對象的限制,meta分析不失為一種選擇;
5)從方法學的角度,對現階段某課題的研究設計進行評價;
6)發現某些單個研究未闡明的問題;
7)對小樣本的臨床實驗研究,meta分析可以統計效能和效應值估計的精確度。因此,設計合理,嚴密的meta分析文章能對證據進行更客觀的評價(與傳統的描述性的綜述相比),對效應指標進行更准確、客觀的評估,並能解釋不同研究結果之間的異質性。meta分析符合人們對客觀規律的認識過程,是與循證醫學的思想完全一致的,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親,你好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者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如還有新的問題,請不要追問的形式發送,另外發問題並向我求助或在追問處發送問題鏈接地址,答題不易,敬請諒解~~
O(∩_∩)O,記得好評和採納,互相幫助
祝學習進步!
4、什麼是Meta分析
Meta分析是一種用來收集和整合有關一個研究問題的所有相關研究證據的科學方法,臨床試驗則是在病人中測試治療效果的研究方法。
考察一個問題,只看一兩條片面信息得不出合理的結論,Meta分析就是要收集和綜合所有有關的信息,做出全面、無偏的結論。Meta分析常用來總結臨床試驗的結果。
醫學存在的理由是療效,不是產生療效的原理。牛痘接種、奎寧,磺胺、青黴素,先有應用,而後才探究原理。但是,現代西葯開發主要走的是一條相反的路,從原理到療效。可能在研究納入的病人中無效,而在其他病人中有效,反之亦然。還可能研究存在嚴重偏倚,無論顯示有效或無效,都是錯誤的。
所以,把所有已完成的隨機對照試驗都找來,並把它們的結果放到一起進行比較和考察,考量了所有相關信息之後,得出結論,這個方法就是Meta分析。
目前Meta分析專指系統綜述里整合結果的統計方法。總結了有關一項治療所有隨機對照試驗結果的Meta分析,就是該治療效果的最全面、權威的證據。
由此可見,在日新月日的醫學突破中,在精彩紛呈的醫學信息里,隨機對照試驗的Meta分析呈現的結論,才是醫生和患者最值得信賴的科學發現和決策依據。在有關療效的爭議中,任何Meta分析的缺席,都是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論戰。
Meta分析自身可能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漏掉了重要研究,尤其是無效的研究,會造成高估治療效果。一般來講,除非是蓄意的,否則,一個Meta分析漏掉重要大型研究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它們很容易發現。另外,漏掉幾個小型研究對最終結論一般影響不大。
5、如何做meta分析
Meta 分析的基本步驟
(1)明確簡潔地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
(2)制定檢索策略,全面廣泛地收集隨機對照試驗。
(3)確定納入和排除標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獻。
(4)資料選擇和提取。
(5)各試驗的質量評估和特徵描述。
(6)統計學處理。
a.異質性檢驗(齊性檢驗)。
b.統計合並效應量(加權合並,計算效應尺度及95%的置信區間)並進行統計推斷。
c.圖示單個試驗的結果和合並後的結果。
d.敏感性分析。
e.通過「失安全數」的計算或採用「倒漏斗圖」了解潛在的發表偏倚。
(7)結果解釋、作出結論及評價。
(8)維護和更新資料。
6、看了一篇meta分析文章,不明白為什麼選擇OR
Meta 析基本步驟編輯
(1)明確簡潔提需要解決問題
(2)制定檢索策略全面廣泛收集隨機照試驗
(3)確定納入排除標准剔除符合要求文獻
(4)資料選擇提取包括原文結數據、圖表等
(5)各試驗質量評估特徵描述
(6)統計處理
a.異質性檢驗(齊性檢驗)
b.統計合並效應量(加權合並計算效應尺度及95%置信區間)並進行統計推斷
c.圖示單試驗結合並結
d.敏性析
e.通失安全數計算或採用倒漏斗圖解潛發表偏倚
(7)結解釋、作結論及評價
(8)維護更新資料
7、名詞解釋Meta分析
推薦你2個:
1、keywords
2、discription
這2個是Meta中最基本的
8、請教綜述,系統綜述和meta分析這三者之間的關系
系統性綜述的英文名稱有systematic review, overview和meta-analysis。我們用overview表示系統性綜述的統稱, 用meta-analysis代表定量系統性綜述。系統性綜述的實施步驟包括: 擬定主題, 檢索、 選擇和評價有關素材(原始文獻), 綜合有關數據或資料, 及得出結論。系統性綜述可以用於治療、 病因、 診斷和預後等方面的問題。
1.1 基本標准
大多數臨床問題涉及病人的治療、 病因、 診斷和預後。除非綜述明確地描述了主題, 否則我們就只能猜測其主要內容是否與病人的診療問題有關。如果通過文題或摘要無法了解綜述的主題, 最好另選文章。
素材的選擇標准應該包含病人、 暴露因素和觀測指標或結局(outcome)的定義, 及研究方法的界定。對素材的具體要求可見前幾篇關於治療、 診斷、 危害因素和預後方面文章的介紹。
在主題相同的綜述中, 入選病人、 暴露因素或觀測指標的不同, 可以導致綜述結果的不同。如果作者介紹了選擇素材的標准並按之實施, 則基本上可以避免因自身經驗的影響而導致挑選支持其原先假設的文獻的傾向。
1.2 二級標准
全面檢索, 以搜集符合選擇標準的原始文獻是綜述的一個重要環節。全面檢索應包括檢索有關資料庫(如MEDLINE, EMBASE)、 查找已知文獻的引文和向專家咨詢。專家咨詢的作用可避免漏選尚未印刷、 索引和引用的待發表或已發表的文獻, 還可避免因漏選未發表文獻而導致的「出版偏倚」——結果陽性的文章更易發表的傾向所造成的對干預因子作用的過高估計。除非文中介紹了文獻檢索的方法, 否則很難判斷文獻被漏選的情況。
即使對於全部以隨機對照試驗為素材的綜述, 仍有必要了解原始研究的質量是否良好; 即使各個原始研究的結果是一致的, 仍有必要了解各原始研究的真實有效性。
目前, 尚無公認的評估真實有效性的標准方法。在各種評價方法中, 有些為復雜的考查條款, 有些僅包含三四條原則或要求。不妨參照本系列文章前幾篇文章的要求來進行評價。
搜集文獻、 評價原始研究的真實有效性並選取其中的數據是綜述的重要環節, 但較易出現差錯或偏倚。如果能安排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分別獨立地進行, 且重復性或一致性良好, 那麼綜述的結果更加可信。
即使制定了嚴格的納入標准, 但在病人、 暴露或干預、 結局指標和研究方法方面, 大多數系統性綜述的素材(原始研究)之間仍會存在許多不同。我們必須判定這些不同的程度(或性質)是否嚴重影響到綜合原始研究的結果或數據的基礎。
對於定量的數據來說, 確定可否綜合的標准之一是各個原始研究測量的效應關系具有相同的含義。在定量系統性綜述中, 可以檢驗研究結果之間不同的程度是否超出了隨機因素所致的預計范圍及超出的程度。這種統計學分析稱為「一致性檢驗」(齊性檢驗)。一致性檢驗的(差異)顯著性越大, 原始研究之間結果的差異單獨由機會所致的可能性越小, 但對不一致性「統計學意義」的解釋應慎重。另一方面, 差異無顯著性的檢驗結論並不能排除重大不一致性的存在。因此, 即使一致性檢驗的結果是差異無顯著性, 但是如果原始研究結果之間的差異具有臨床意義, 那麼仍要求我們謹慎地解釋綜合的結果——總結果。然而, 即使原始研究之間的結果具有重大的差異, 只要所有被利用的原始研究的質量上乘, 綜述的結果仍是干預或暴露作用的最佳估計值。
2 綜述結果的含義
2.1 系統性綜述總結果的含義
臨床研究(原始)通過個體病人收集數據。系統性綜述通過原始研究獲取數據, 進而通過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分析和綜合之。
簡單地比較原始研究中結果陽性的研究與陰性的數目的方法不是一種綜合原始研究結果的好辦法。系統性綜述根據樣本量權重各個原始研究, 樣本大的研究, 權重也大, 從而得到的總結果是原始研究結果的加權平均值。有時根據研究的質量給予權重, 或劣質研究的權重定為零(剔除), 並了解這種安排或調整是否會造成總結果的重大改變。
有時, 各個原始研究結果指標的性質相同, 但測量的方法或工具不同。例如, 同類的研究可能採用不同的方法測量功能狀態, 如果病人標准和干預措施是相同的, 則仍值得對干預措施影響功能狀態平均效應進行估計。一種實施這類估計的方法是通過「效應尺度」(effect size)來綜合各個原始研究的結果。效應尺度是某一研究的干預組與對照組結局指標測得值之差的均數除以標准差的商。所以, 通過效應尺度能夠計算以不同方法測量結果的許多原始研究的加權平均效應。你可能感到很難解釋或理解效應尺度的臨床意義。你不妨將其重新轉換為熟悉其診療意義的指標。
通常, 我們希望系統性綜述的結果為定量性綜合的結果, 但是由於原始研究結果間不明原因的異質性或原始研究的質量很差, 進行定量性綜合有時並不合適。此時, 可以通過圖表「羅列」原始研究的結果。
可以通過可信區間來估計平均效應值的精度。
由於系統性綜述包含許多單項研究, 它的優點之一是其結果來源於各式各樣的病人。如果各單項研究的結果一致, 系統性綜述的結果適用於這些單項研究中納入的各式各樣的病人。即使如此, 我們仍應對其結果的普遍性留有餘地: 或許你的病入年齡比系統性綜述納入對象的年齡都大; 如果單項研究應用的葯物不同, 我們就應考慮某葯的作用是否比另一種葯物的要好。
後一個問題涉及亞組分析問題。判定是否相信亞組分析結果的最重要的原則之一是對待研究間比較所得的結論應持懷疑的態度進行審查。如果存在下列情況, 亞組間存在差異的假設較為可信: 治療效應的差別很大; 治療效應的差異具有高度顯著性統計學意義; 研究之前就假設存在著差異, 且數個假設的差異中僅該項被驗證; 單項研究間的結果一致; 間接證據支持存在差異。如果不符合上述情況, 亞組分析的結果很少是真實的, 我們應該接受系統性綜述的總結果, 而不是亞組分析的結果。
通過主題具體的以單一結局為指標的綜述更有可能得到真實有效的結果或結論,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忽略綜述沒有包含的結局: 臨床決策需要考慮所有重要的臨床結局。
臨床決策的原則是預期效益必須大於潛在的風險和成本。治療或預防決策時, 這一點很明確。向病人介紹病因或預後情況時, 同樣存在著益處和害處的問題。
9、醫學meta分析
建議你找醫刊匯,醫學類的sci十分擅長,mete分析沒一點問題
10、只補鈣和維生素D,能預防骨質疏鬆嗎?
光補鈣和維生素D並不能完全預防骨質疏鬆
最近,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發表了一篇天津醫院趙嘉國、曾憲鐵團隊關於「補鈣和維生素D對骨折風險影響」的Meta分析研究。
該論文為JAMA網站主頁的封面論文
結論是:鈣和維生素D補充劑並不能防止老年人的骨折或髖部骨折。不管什麼劑量、老年人什麼性別、骨折歷史、飲食中的鈣含量如何,這些補充劑都沒有表現出明顯的益處。這在學術圈引起一片嘩然。
這也讓百姓不禁質疑,難道這些年的鈣都白補了嗎?尤其是對老年人而言,補鈣和維生素D對預防骨折真的沒有效果嗎?日常生活中又存在哪些補鈣誤區,又該如何合理補鈣?是時候說清楚了。
什麼原因導致骨折?
骨折有很多種,有外傷性的骨折,也有骨質疏鬆性的骨折。經常遇到一些老年人,走路不小心摔倒,就發生了骨折。其實,摔倒只是誘因,引起這種骨折最大的原因是患者的骨質疏鬆。
這就要從骨質疏鬆的發病原因來講,骨質疏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鈣。其實機體的缺鈣,並不僅僅是補鈣就能解決的。機體缺鈣有三種原因:一、補鈣不足,二、吸收鈣障礙,三、鈣排泄增加。
外傷性的骨折,補鈣和維生素D並不能預防。補鈣僅僅是解決了第一種原因,而對於骨質疏鬆的患者,不僅要攝入足量的鈣,還要能很好的吸收,減少鈣流失,這就需要抗骨質疏鬆的葯物,結合鈣片一起吃。
補鈣的幾種誤區
補鈣增加結石風險,或結石患者不宜補鈣
其實,大部分的泌尿系統結石都是由草酸鈣引起,而醫生建議補充的是碳酸鈣,合理服用碳酸鈣不僅不會引發結石,而且在人體內會使草酸鹽脫離,反而會抑制結石產生。草酸鈣主要存在於綠葉蔬菜,如菠菜等,建議先用開水焯一下再食用。
高血壓病人服用鈣離子通道阻滯劑時,不建議補鈣
鈣離子通道阻滯劑是高血壓治療中一類非常重要的葯物,許多高血壓病人都在服用,但是補鈣與服用鈣離子通道阻滯劑並不矛盾。相反,正確、有效地補鈣反而會使血壓下降。
多喝骨頭湯、多吃蝦皮可以補鈣
受腸道環境影響,鈉鹽、高蛋白和油脂類的食物都會抑制鈣的吸收。所以,對於要補鈣的中老年人來說,注意飲食清淡。
骨頭湯雖然鈣含量很高,但是由於膽固醇含量也過高,大大影響了鈣的吸收,所以喝骨頭湯補鈣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蝦皮屬於弱鹼性食物,而鈣在弱酸環境下吸收最好。大量吃蝦皮容易在腸道內形成弱鹼性環境,反而不利於鈣的吸收。
認為補鈣越多越好
其實,補鈣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有個限度。我國規定各年齡組可耐受的最高攝入量為2000mg,也就是說每 人每日不能超過2g,否則就可能造成不良反應。
如何合理補鈣?
合理膳食
平時注意多攝入含鈣高的食品,如適當多吃奶與奶製品、豆類、硬果、蝦皮、小魚、小蝦、綠色蔬菜、海帶、紫菜等含鈣高的食物。
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所以在補鈣的同時,最好有維生素D參與,鈣才能很好的被吸收和利用。
骨質疏鬆葯物
對於有骨質疏鬆的患者,除了基本補充劑,還需要補充一些抗骨質疏鬆葯物。主要有抑制骨吸收葯物和促骨形成葯物。
總之,我們不能否認補鈣和維生素D在預防骨質疏鬆性骨折中的作用,但對於骨質疏鬆患者,單純補鈣和維生素D,骨折的發生率很難降低。需要同時結合抗骨質疏鬆葯物一起服用,方能有效降低骨質疏鬆性骨折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