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質疏鬆 > 骨質疏鬆說課結尾總結語

骨質疏鬆說課結尾總結語

發布時間:2020-09-11 11:24:07

1、如何寫好作文的開頭和結尾說課稿

一、認真地閱讀語文課本,廣泛地閱讀課外書籍。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把別人的東西,變作自己的東西,把外部的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以後就能出口成章了。每天花一定時間朗讀課文,要有表情地朗讀,好段落,精彩的語句要背出來、默出來。「讀書百遍,其意自現」。「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各種書都要讀,要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把好的章節、段落摘抄下來。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閱讀中華經典美文。

二、選擇恰當的寫作材料

寫文章要選擇恰當的材料,選擇恰當的寫作材料是習作的基礎。(1)中心蘊含在具體的材料之中,材料是為表現中心服務的。因此,選擇材料必須緊緊圍繞中心,服從中心的需要。(2)要選擇真實的材料文章的材料應當真實可靠可信,合情合理。我們平時習作,選擇材料要選擇自己熟悉的或比較了解的題材,最好是選擇自己親身經歷的、耳聞目睹的有真實感的材料。只有這些真實可信的材料,才能表達出內心的真情實感,寫出的文章才能有說服力,才能打動人,才能給人以啟迪,才能引人入勝、引起共鳴。(3)要選擇典型的材料。選擇典型的材料就是選擇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本質,最能說明問題的材料,選擇那些最能突出人物思想品質和鮮明地反映事物精神面貌的材料。(4)要選擇新穎的材料。新穎的材料,指新鮮、活潑、獨特,使人耳目一新,有感受有收獲的材料。因此,選材盡量選擇那些別人沒有寫過或很少寫過的材料。

生活中不是缺少「新與美」,而是缺少發現。因此,我們平時要耐心觀察,注意在生活中去發現和尋找新穎的材料,只有這樣,才能使文章更貼近生活,更具有時代氣息,才能夠達到尋美習作,以文煉人的目的。

三、精心安排寫作材料。(1)並列法。即在表現文章中心是打斷時間的連續和打亂空間的位置,圍繞中心來連綴相關的生活片斷或事件,按事情的性質選擇幾個相同或相似的材料,採用有詳有略的方式並列地組織材料,從不同角度來表現中心。(2)對比法。即用相互對立的,或用同一事物不同方面的材料進行比較,從而顯示出人和事的真假、善惡、美醜,使人與事的形象鮮明,特徵突出。(3)遞進法。即圍繞一件事以事物本身發展的進程以及時間的推移為線索,層層遞進,步步深入地安排材料。這種方法是我們習作時常用的組材方法。(4)詳略法。即在表現一個中心時,對於幾個類似的材料,有詳有略地安排組織材料的方法。這種方法能使重點突出,主次分明。組織作文材料,不論運用哪種方法,都要為表現中心服務,要切合不同文章的內容和體裁的需要,把材料合理地安排到文章中去。

四、把文章寫得具體生動。具體生動是習作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寫好文章的關鍵所在。文章是以具體生動的形象來感染讀者的。(1)用總分法。(2)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把文章寫得具體生動。(3)用舉例的方法把文章寫得具體生動。(4)用描摹的方法把文章寫得具體生動。(5)用比較的方法把文章寫得具體生動。(6)用數據說明的方法把文章寫得具體生動。除了前面所講的方法外,為了使文章具體生動,我們還應注意多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只有觀察細致,才能把觀察的景物具體生動地表述出來。

五、表達真情實感。(1)選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在習作中,根據題目要求,選擇那些感受最深的材料就容易表達真情實感。(2)要用具體事物表達真情實感。沒有具體事物,文章就沒有真情實感。而真情實感一般都是通過具體事物的敘述、描寫、議論等表達出來的。(3)用詞造句要准確、實在。文章以情動人,這「情」指真情實感。要使文章的思想感情真實,用詞造句就要較准確、實在,做到恰如其分。

六、寫好文章開頭和結尾。(1)寫好開頭常言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恰當、新穎的開頭,不僅能使你筆下生花,而且能增加文采,吸引讀者。①交待四要素開頭法。即開頭簡單交代時間、地佔、人物和事件。②開門見山開頭法。即文章一開頭不拐彎抹角,不兜圈子,而是把要描述的主要人、事或物直截了當地擺出來,引入正文。直接表述作者的觀點,點明中心,統帥全文。③描寫景物開頭法。即文章的開頭先描寫人、物、景,渲染氣氛,給讀者以身臨其境的感覺,為烘託人物,觸景生情作了鋪墊。④提出問題開頭法。即文章的開頭先提出問題讓人思考,以引起讀者的注意和興趣。⑤倒敘開頭法。即文章開頭先寫出事情的結果,再寫出事情的原因和經過,以造成懸念,增強文章的吸引力。⑥抒發感情開頭法。即文章一開頭就將作者的親身感受和思想感情抒發出來。⑦揭示中心開頭法。有的文章一開頭就概括全文的內容並直接點明文章的中心。⑧介紹背景開頭法。根據文章的內容需要,除介紹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外,還介紹事情發生前的形及相關的情況。提綱挈領常變化,多讀多寫樂自然。

2、急求 小學語文說課稿結束語

結束語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XX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結束語:
「一個年過五十的殘疾老師,對生活有著那樣純朴、強烈的愛與所示追求,一個活潑的少年又該怎樣呢?」作為劉老師的學生,作者是幸福的,同樣,我也願意把這種幸福傳遞給我的學生。教學的進程其實就是師生共同分享精神財富的過程,在分享中,教師與學生都能夠彼此享受到尊重的快樂,交流的愉悅,成長的幸福。
朋友,讓我們在心靈里點亮幸福的燈盞,用嶄新的理念,飽滿的激情,無窮的智慧,去實踐幸福的課堂,去譜寫理想的樂章。

3、怎樣寫好作文的開頭和結尾說課稿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開頭是很重要的。文章有了好的開頭,不僅能帶動全篇,使文章順利展開,而且能抓住讀者,引人入勝。古人說的文章的「鳳頭、豬肚、豹尾」就含有這個意思。這里,向大家介紹開頭和結尾的方法:一、作文的開頭 開頭遵循的原則:1.向心性。開頭必須與全文的主要內容、中心思想緊密相聯,為突出中心服務。 2. 精簡性。語言要精簡,最好是開門見山。開頭常見的毛病: 1. 拐彎抹角離題千里。落筆時,總愛兜圈子。有人把它比作
。 2.千篇一律格式固定。開頭寫來寫去就是這么幾句話。 3. 追求花樣弄巧成拙。寫得很好,表達思想感情不明白,不清楚,不真實。(一)、開門見山法1. 點題式。開門見山,不拐彎抹角,開頭第一句就點文章的題目。初學者最好用這種方法。如《翠鳥》的開頭:「翠鳥喜歡停在水邊的葦稈上。」又如《愛迪生》。 2. 交代式。開頭就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這「四大要素」,如《視死如歸》的開頭:「一九三一年深秋(時間),
同志(人物)在包頭(地點)不幸被捕(事件)」 (二)、非開門見山法3. 描寫式。或描寫人物外貌,或描寫動物外形,或描寫建築外觀,或描寫周圍環境。給人一個鮮明的印象。如《燕子》的開頭:「一身烏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對俊俏輕快……」 5. 引用式。開頭或引用名言警句,點明中心;或引用人物語言,突出人物性格;或引用詩歌,喚起讀者共鳴;或引用俗語諺語,說明事理等等。如《
》的開頭:「人們都說『
』。」 6. 抒情式。開頭直抒胸臆,以情感人。如《別了,我愛的中國》的開頭:「別了,我愛的中國,我全心愛著的中國!」愛國深情一下子就出來了。 7. 總起式。開頭總領全文。如《
》的開頭:「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他們共同研究學問,共同……」 8. 聯想式。文章的開頭或從遠到近,或
,從別的事物寫起,再聯想到要寫的事物上來,供以烘托要寫的事物。如《春蠶》,開頭從春天聯想到養蠶,從養蠶聯想到母親,再回憶母親養蠶的情景。 9. 倒敘式。從事情的結果寫起,引人入勝,再回過頭來敘述事情的原因和經過。如《
》的開頭:「一九二七年四月十八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親的被難日,離現在已經有十六年了。」 二、作文的結尾 結尾常見的毛病:1. 畫蛇添足。添上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2. 公式化。空喊中號。常見的作文結尾:1.自然順暢的結果交代法。事情結束了,文章也結尾了。如《麻雀》的結尾:「我急忙喚回我的
, 帶著它走開了。」 2. 照應開頭的首尾照應法。結尾或點題,與文題
;或與開頭相照應,收攏全文。如《頤和園》的結尾是:「頤和園的景色可真美啊!」與開頭:「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首尾照應,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3. 畫龍點睛的總結法。結尾或展開聯想,

,深化主題;或總結提高,使主題得到升華。如《高大的
》的結尾:「想著,想著,我的心裡,好像有一顆種子在生根、發芽……」 4. 抒情法。結尾直接抒發作者的感情,以引起讀者的共鳴,從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如《再見了,親人》的結尾:「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 一起」。 5. 評價法。結尾對人物或事物進行總結。

4、幼兒園說課稿結束語

例文:具體得參照你講的內容主題才行

三 結束部分: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教育。

我依據幼兒的生活環境從三個方面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為大家帶來快樂的:(1)為爸爸媽媽做什麼;(2)為小朋友做什麼;(3)為老師做什麼。依據幼兒思維發展的過程,本環節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的引導幼兒思考、討論,進而得出與幼兒實際生活相關的答案,並使幼兒有了行動的願望,促進幼兒發散思維的發展。解決了本活動的難點達到了教育的目標。

製作「微笑」標志:幼兒自製兩枚「微笑」標志,即在圓形卡片上畫上微笑的表情。啟發幼兒將其中一枚「微笑」標志別在自己胸前,另一標志則送給自己的好朋友。在愉快、溫馨的氛圍中,活動自然結束。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http://.baidu.com/question/247755228.html

5、說課的結尾怎樣感謝評委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有不當之處請客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6、初中思想品德說課結尾語怎麼說

以下是我原來保留的一份說課模板,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政治新課程××× 說 課 稿 ×××中學 ××× 各位領導 、老師們,你們好! 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框題是: 首先,我對本框題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 單。

7、初中語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說課稿!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當我們打開本冊課本的扉頁時,首先看到了什麼?這彩照給了你什麼感覺?

學生發言後歸納:打開本冊課本的扉頁,首先看到了彩照——人民英雄紀念碑。這座矗立於天安門廣場南端的紀念碑是新中國成立後為紀念近百年來為我國的獨立、自由、幸福而犧牲的人民英雄而興建的。這座雄偉的建築於1952年8月動工,經過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作者周定舫在紀念碑落成後,揭幕前懷著崇敬的心情,瞻仰紀念碑,寫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最早刊登在1958年4月23日的《人民日報》上,後收入散文、特寫集《北京在前進》一書。該文向全國人民及時介紹了這座表達億萬人民緬懷革命先烈之情的雄偉建築。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正音正字。(掛出小黑板,要求學生注音)

瞻(zhān)仰(yǎng) 矗(chù)立

奠(diàn)基 砌(qì)牆

偉績(jì) 鎦(liǘ)金

上溯(sù) 五卅(sà)

朽(xiǔ) 幅(fǘ)

天塹(qiàn) 鑲(xiāng)

嵌(qiàn) 發髻(jì)

2.補充解釋下列詞語。

矗立:高大而筆直地挺立。

永垂不朽:垂,流傳後世。朽,磨滅。指光輝的事業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不會磨滅。

慷慨激昂:充滿正氣,精神振奮,情緒激動、高昂。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走。

豐功偉績:偉大的功績。豐,多、盛。

巡捕:舊時代帝國主義在租界中的警察。

遙遙相對:遙遙,形容距離遠。遠遠地相互對著。

風起雲涌:涌,升起,冒出。比喻新生事物不斷出現,勢不可當。

3.結合「理解·分析」一提示,劃分課文段落。

第一段(1節):瞻仰紀念碑的心情和印象。

第二段(2-10節):具體寫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雄姿並介紹10幅浮雕。

第三段(11節):瞻仰後的感受。

三、學習新課

1.解題:文章標題下面有個副標題,標題和副標題各有什麼作用?

提示:文章的標題表明作者要歌頌的對象,副標題標明文章所要介紹的建築物。

2.齊讀開頭和結尾兩節文字,說說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後的感受。

提示:瞻仰前的心情——萬分崇敬;瞻仰後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開頭一段介紹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總體特點:巍峨、雄偉、庄嚴;結尾一段概括 了興建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意義:再現了新中國的「艱苦道路」,革命先烈的「光輝業績」,中國人民付出的「巨大代價」。

3.結合文後「理解·分析」二,劃分課文第二段的層次,並概括層意。

第一層(2-3節):描繪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雄姿,說明興建經過和重大意義。

第二層(4-6節):介紹紀念碑的題詞和碑文、結構和造型,以及概述碑座四周的浮雕。

第三層(7-10節):具體介紹10幅浮雕。

4.自讀第一層(2-3節)理清作者的活動順序(走的路線)。

討論後明確:

作者的活動順序:進入廣場——越過廣場——踏著石道——走到碑前。按行走路線由遠而近把紀念碑的位置、興建經過及整體形象介紹給讀者。

第2節,按人的活動寫。第一次交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金字,暗示碑的主題和本文的主題。

第3節,交代了建碑的時間(決議興建的時間和動工興建的時間),碑身的規模(用具體數字與天安門比較),建碑的特殊材料(堅硬的花崗石和潔白的漢白玉)和建碑的重大意義(象徵著……標志著……)。

提問:建碑的特殊材料有何象徵意義?

歸納:花崗石的特徵是堅強,漢白玉的特徵是潔白。用這兩種材料象徵先烈們的豐功偉績,標志著全國人民對先烈的懷念。

5.指名讀第二層(4-6節),理清介紹紀念碑的順序(空間順序)。

討論明確:介紹紀念碑的空間順序:台階——平台(碑身四周)——碑身(正面、背面)——碑身東西兩側上部——碑頂——大碑座。(按由下而上再下的順序介紹)

提問:作者在這里主要介紹了哪些內容?

歸納:碑的四周欄桿、碑的正面題詞和背面碑文、碑身的裝飾以及大碑座四周的浮雕。作者再次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金光閃閃的大字,突出了主題,毛主席起草、周總理手書的碑文,高度概括了一百多年來的歷史,表現了 中國人民前赴後繼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是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一主題的闡述。

集體朗讀毛主席起草、周總理手書的碑文。

提問:第6節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浮雕的?有何作用?

歸納:交代了浮雕的位置、高度、長度、質量、畫面,為下文詳細描繪作了准備。

四、布置作業

1.背誦碑文。

2.完成「揣摩·運用」三。

3.預習第7-10節,試填寫「揣摩·運用」四的表格。

4.本文說明中有記敘成分,請找出幾個例子來。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研習課文7-11節,理解並掌握說明中的記敘,總結全文。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作業:抽背碑文

二、研習新課

1.講讀第二段的第三層(7-11節)。

大碑座四周的10幅浮雕是本文說明的重點,文章把它單獨列出來,是為了突出中國革命的艱苦歷程、革命先烈的光輝業績、中國人民為爭取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價。

瀏覽這一層、說說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介紹10幅浮雕的。

討論後明確:

提問:為什麼寫浮雕不像寫碑身那樣從正面(北面)寫起,卻從東面寫起呢?

歸納:按東、南、西、北的順序寫是根據中國近代史的歷史順序展開的。正面(北面)中間是最大的一幅浮雕「勝利渡長江,解放全中國」,與左邊一小幅:「江北人民支援渡江」,右邊一小幅:「全國人民歡迎解放軍」,組成了一組浮雕,刻劃了碑文中「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這是中國近代百年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斗爭最激烈的、反帝反封建最徹底的史實,因而放在最突出位置,這正是紀念碑設計者的匠心所在,但在說明介紹時按歷史發展順序更合情理,因而作者從東面起,順次介紹浮雕。

重點講析一、二兩幅浮雕。

教師示範分析第一幅浮雕:「銷毀鴉片煙」。作者用了四句話,分三層次來介紹:第一句是第一層,寫明了事件(銷毀鴉片煙)、背景(鴉片戰爭前夕)、時間(1839年6月3日)、地點(虎門)、人物(群眾)——這是記敘部分。第二、三句是第二層,描述了畫面,先詳寫銷煙場面,作者抓住人物「憤怒」的神情,顯現了他們對帝國主義的仇恨;用「運」、「傾倒」等詞表達銷煙態度的堅決;用「一箱箱」、「傾倒」與「一股股」、「升起」形成鮮明的對比,展示了中國人民挺身而出,還擊帝國主義的威風。第三句略寫了炮台和群眾的戰船,烘託了兩軍對峙的緊張局勢和中國人民嚴陣以待、毫不動搖的銷煙決心。最後一句是第三層,以簡明的語言點明了這幅浮雕的主題。

指導學生分析第三幅浮雕。

歸納:第二幅浮雕的寫法與第一幅相比稍有變化,三句話從三個方面進行介紹:先交代事件——1851年的金田起義;接著闡述歷史意義:「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嚴重地動搖了清朝封建統治的基礎」;然後形象地再現畫面:「大刀、梭鏢、鋤頭、火把」是農民起義的武器」,「一群」人民的兒女「沖下來」,旌旗「迎風飄揚」顯示了起義隊伍人數眾多勢不可當。

借鑒上述方法自讀課文,完成「揣摩·運用」四(並完成四、五、六幅浮雕的分析)。

提示:作者介紹浮雕時一般是交代事件(包括時間),再現畫面,揭示畫面表現的意義。填好表格後學生交流。(答案略)

教師抽查完成情況,然後指名口頭分析第四幅浮雕「五四愛國運動」的畫面。教師適當點撥、啟發。

教師小結:作者介紹10幅浮雕的方法不同。有的直接從畫面開始(如「銷毀鴉片煙」、「武昌起義」、「抗日敵後游擊戰」);有的從革命斗爭的歷史意義談起(如「金田起義」、五四愛國運動」)有的從歷史歷史事件的經過介紹談起(如「五卅運動」、「勝利渡長江、解放全中國」)變化多姿,避免了行文的呆板。在介紹時作者正確選用了「碑身東面」、「碑身後面」、「碑身西面」、「碑身正面」等方位詞,交代清觀察部位,在介紹的順序上巧妙地把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結合起來。

2.講讀課文第三段(11節)。

集體朗讀最後一段。

提問:本段共幾句話,分別與上文什麼地方照應?

歸納,共有三句話。在第一句中,第三次出現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字樣,呼應前文2、4小節,篇末點題,「又一次瞻仰」的「又」字,不是機械重復,而是感情的深化,第二句與第三句呼應第三節所說的建碑意義:「它象徵著先烈們的豐功偉績,標志著全國人民對先烈的懷念。」是分別對「象徵」和「標志」的說明和注釋。以上是說內容和感情上的照應,這里還有行蹤的照應:開頭越過廣場——踏上台階——到了平台,這里是走下台階,離開紀念碑。來龍去脈,交代清楚,整個活動記敘完整,從而使全篇文章線索分明,重點突出,渾然一體,充分揭示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一主題。

三、體會文中記敘的作用,並找出幾個例子來。

說明文中以說明為主,如同記敘文以記敘為主,議論文以議論為主一樣,但同時也不排除其他表達方式,常常是以一種表達方式為主,同時兼用其他。如我們本單元學習的《驛路梨花》一文,以記敘為主,同時兼用了抒情。本文則是以說明為主,兼用了記敘的表達方式。例如文中對行蹤的記敘:「我從東長安街向天安門廣場走去,未進入廣場就望見紀念碑。」「我越過廣場,踏著橘黃色花崗石石道,徐徐走到紀念碑台階前,從近處仔細瞻仰紀念碑。」等等,直到離開紀念碑,把事情的整個經過交代得一清二楚。再如介紹10幅浮雕時,將每幅浮雕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的人、時、地、事等記敘因素交代明白。總之,在說明文中運用記敘,增強了文章生動性和形象性。

四、分析歸納本文介紹紀念碑的順序特點

(板書)

1.活動順序:(按由遠而近,直到離開的行蹤寫)越過(廣場)——踏著(石道)——踏上(台階)——到了(平台)——走下(台階)——離開(紀念碑)

2.空間順序:(由下而上介紹紀念碑)台階——平台——(大小碑座)——碑身——東西兩側上部——碑頂

3.方位順序和時間順序。(巧妙結合介紹10幅浮雕)

東(2)—→ 南(3)—→西

(1839年-1851年)—→(1911年-1925年)—→(1927年-(2)—→北(3)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五、布置作業

1.完成揣摩·運用」三、四。

2.背誦碑文。

2.熟讀課文,課後向學生介紹10幅浮雕的內容。

4.課外閱讀《從林則徐到孫中山》、《可愛的中國》、《南昌起義》等中國現代史叢書,了解有關知識。

8、說課中怎麼說板書?(高中語文)

新課標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板書設計全集
《沁園春•長沙》
立足:寒秋湘江 橘子洲頭
上闋寫景: 遠眺: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獨立寒秋圖 近觀: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觸景生情,問:
湘江秋景圖 仰視:鷹擊長空 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俯察:魚翔淺底
總結:萬類霜天競自由
下闋抒情: 崢嶸歲月:攜來百侶曾游
崢嶸歲月圖 年齡氣質: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胸懷大志,答:
中流擊水圖 精神狀態: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實際行動: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詩兩首》
出現、哀怨
《雨巷》:苦悶彷徨 微茫的希望: 行走、冷漠
丁香一樣的姑娘 走近、太息

河畔的金柳
軟泥上的青荇
《再別康橋》:惜別 軟泥上的青荇 沉默 惜別
榆陰下的水潭
康河中的木船
斑斕的星輝

《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 大堰河與我的親情——懷念與痛悼——間接抒情
堰 (悲苦、低微)
河 大堰河苦難的一生——眷戀與感激——融情於事
我 (勤勞、善良)
的 大堰河身後的悲涼——同情與控訴——邊敘事邊抒情
保 (凄涼、悲慘


《燭之武退秦師》

秦國圍鄭
臨危受命 詳略得當
燭之武退秦師 說退秦師 波瀾起伏
晉軍撤離

《荊軻刺秦王》
商議密謀
求取信物
行刺准備 准備匕首
配備副手
怒斥太子
白衣相送
荊軻刺秦王 易水送別 慷慨悲歌
計見秦王
顧笑武陽
秦廷行刺 秦廷搏擊
倚柱笑罵
荊軻被斬

《鴻門宴》
告密欲去 —— 開端
宴會前 夜告籠絡
劉邦謝罪 —— 發展
范增舉玦
宴會中 項庄舞劍
鴻門宴 樊噲闖帳 —— 高潮
劉邦逃席
沛公脫身 —— 結局
宴會後 張良入謝 —— 尾聲
立誅無傷

《為了忘卻的記念》
一節 寫作緣由---------悲哀憤怒
記念的目的
二節 寫的必要---------喚起民眾

三節 交往始末---------暗自詫異
劉:微笑和藹
記念 記念的內容 四節 遇害事實---------
敵:下劣兇殘
五節 遇害經過---------從容輾轉

六節 經驗教訓---------選擇戰法
記念的意義
七節 死難意義---------奮然前行

《小狗包弟》
第一部分:楔子 (1自然段) —— 藝術家與狗的故事
開端 (2自然段) —— 包弟來歷、形貌、名字的由來
第二部分 發展 (3—6自然段) —— 七年相處,小狗招人喜愛
結局 (7-9自然段) —— 一朝離別,歉意終生
第三部分:尾聲(10-13自然段)—— 真心懺悔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第一部分:(1自然段) ——簡述演講的一些背景(時間、地點和題目)
(2自然段) —— 演講稿的美觀。
第二部分 (3自然段) —— 人物形象的刻畫 俏皮睿智、聲情並茂
(4-9自然段) —— 演講的過程 富有激情、博聞強記
第三部分:(10自然段)—— 贊美和欽佩之情 文才斐然、感染力強

《新聞兩篇》
導語(1):「不列顛尼亞」號離開,表明英國對香港的統治結束
4時30分―末任港督的降旗儀式
4時40分彭定康離開港督府 時
主體(2―11) 一 6時15分英國告別儀式 間
7時45分降旗儀式 順別了, 0時左右交接儀式上易幟 序
「不列顛尼亞」 0時40分「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

交代有港督府的一些背景材料

今昔對比,深化主題

布熱金卡現在的環境
(1、2) 對比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 奧斯維辛的有關背景
(3、4)
參觀者所見所聞所感-主體部分,按照參觀順序
(5、13)
再寫奧斯維辛的環境—呼應開頭,含蓄蘊藉
(14)
《包身工》
清晨起床的情景、惡劣的住宿條件(1—7) —場景描寫
生活的情景
包身工的來歷和身份,包身工制度的產生(8—11)
(1—22)
記敘早餐的情景,論及包身工制度的發展(12—22)
包身工上班工作的情景(23—25) —場景描寫
上工的情景
分析總結帝國主義利用包身工獲得巨額利潤(26—34)
(23—34)
憤怒控訴包身工這種野蠻的吃人制度(35—50)
《飛向太空的航程》

標題:飛向太空的航程
導語:「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①毛澤東發出重要批示
按時間順序敘述 ②第一枚液體火箭發射成功
主體:中國的飛天夢及實現 ③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飛天夢的艱辛歷程。 ④中共中央做出實施載人航天的戰略決策
⑤「長征」系列火箭發射久經考驗
⑥「神舟」一至四號飛船成功發射
結尾:回到現實,一個民族迎來了飛天圓夢的輝煌時刻。

沒有具體的方法,因為找到的資源都不免費- =不過希望我找到的東西對你有幫助,希望你早日找到最佳板書方法,祝你成功!

9、急求!小學語文說課稿結束語!

《窮人》,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樂斯泰寫的一篇小說。

課文講述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朴實、准確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本課思想內容有兩個重點:

1、表現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

2、贊頌窮人富於同情心、熱心助人的美德。但是這一課與學生的生活距離比較遠,如何引導學生深刻地體會文章思想感情,與文本、與作者、與文中人物對話,並產生深刻的情感體驗,促進對文本的認識呢?

在深入鑽研課本,了解單元的訓練目標後,我把著眼點放在讓學生獨立閱讀,從字里行間體會人物的美好心靈,感受作品中蘊含的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並由課文的內容想開去,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在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從中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

我認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體會桑娜內心活動的變化,並深刻理解窮人夫婦善良、寧願可以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下面我就從怎樣導入課文、教學構思、怎樣結束課文三方面說說我的教學設計。

一、導入課文

我用設疑激趣的方法導入課文。走上講台,出示課題後,我問:「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會有怎樣的想法?」待學生發表完自己的見解,情緒高漲之時,我趁機導入:「本文是被稱為『俄國文學泰斗』的列夫·托勽斯泰的作品……」並在此簡介作者,「這位文學巨匠會給我們講述一個有關窮人的什麼故事?會和你想的一樣嗎?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樣的導課設計,目的之一,是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目的之二,由簡介作者的文學地位,喚起同學們對他的崇敬之情,進而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文章的學習之中。

二、教學思路及教程設計

這一內容我分以下三步來談:

1、初讀課文,自學字詞,了解大意,梳理思路。這一環節旨在掃除閱讀障礙,感知大意,總攬全局,使學生學習全文時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

2、精講細讀,體會感情。這一環節是教學的重點。由於文章篇幅較長,為了實現長文短教,我先用情境教學法把學生一步步帶入故事情節之中,再用抓重點詞句的分析理解,以點帶面的導讀法,幫助學生讀懂全文。

學習第一段。我先用配有音響效果的課文錄音把學生帶入一個海風呼嘯的夜晚,一個漁家的小屋。極富感情的朗讀,逼真的模擬效果,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在此基礎上,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詞「溫暖而舒適」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從中體會主人公桑娜的勤勞能幹。用對比的方法,體會窮人悲慘的生活。並在此設置疑問:這里的「溫暖而舒適」僅僅是指「地掃得乾乾凈凈,爐子里火還沒有熄……」這些外在的表象嗎?它還有沒有更深刻的內涵?這樣巧設懸念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

第二段篇幅較長,但內容易理解。所以我讓學生繼續聽配樂朗讀,了解故事的發展。先抓住本段的重點句,讓學生從這朴實的語句中深入領會桑娜那顆善良的心;再引導學 生用圈、點、勾、畫法找出相互依存對桑娜行為、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並著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後忐忑不安的心情。這一段是全文的重點,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靈,因此,我細扣其中的每一句話,先教給方法,再讓學生學會運用,從而使其明白此時桑娜復雜、矛盾、憂慮不安的內心世界。為了讓學生體會作者描寫桑娜此時心理活動傳神的寫作手法,我以文中大量使用的省略號為突破口設計問題,說明這樣寫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信,並指出這正是「真情實感,恰如其分」的具體表現。這樣,不但突出了本文的訓練重點,而且學以致用,教給了學生寫作的技巧。

第三段的故事極富戲劇性,集中表現了漁夫夫婦倆的善良。但從中也流露出一種無奈,一種悲哀。為了幫助學生感受到這樣的感情,我抓住重點詞、對話、表情、動作的描寫,讓學生自行品味。

文章結尾一行,我主要讓學生體會這精彩的瞬間,主人公那美好善良的心靈在不謀而合之時迸射出的燦爛光芒!體會這樣寫言已盡,而意無窮。

全文教學完畢,在此解決第一段設下的疑問:為什麼這間漁家小屋「溫暖而舒適」?使學生認識到,是因為主婦桑娜的勤勞能幹,更主要的是在這間漁家的小屋裡還洋溢著一種濃濃的溫情!

這一環節教學使學生深刻地領會了全文所蘊含的真摯情感和寫作特色,並強化了重點訓練項目。

3、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加深對課文的認識。這一環節旨在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再頭昏腦脹感受文中核實的語言中所包含的真摯感情,體會作者行文思路和獨具匠心的寫作特色。

三、結束課文

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漁夫和妻子桑娜收養了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以後的日子將是何等的難熬,相信此刻同學們的心中都充滿了無限的憂慮。請大家打開想像的翅膀,續寫『桑娜拉開了帳子』以後。」

這樣結束課文,能給學生留下一個思維空間,既發揮了他們的想像能力,又提高了其寫作能力。

10、說課稿的模板

第一部分 是自我介紹
例如,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我是xxx,來自...。很榮幸今天能在這里給大家介紹我設計的.....這節課。我准備從三個方面展開說明,一說教材分析,二說教法學法,三說教學過程。
第二部分 說教材分析
包括:本節課的出處,在課本中的地位,本節課你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還可以分析一下教學對象的情況。
大概這些內容,順序可以自己安排。
第二部分 說教法,學法
也有人把這部分分成教法和學法兩個部分說的,但本人認為沒必要。這部分說明不宜太繁瑣,只要說出你採用的主要教學手段就可以,最好是有特點的。
例如 引導提問式 等等
第三部分 說教學過程
顧名思義就是教學的流程,但不要流水賬似地每一個細節都說,挑有特色的與眾不同的說,這樣在面試的時候才不會引起評委的倦怠情緒,有重點,評委聽著也輕松。
最後 要有結尾提示語言 例如 以上就是我本次說課的內容 請各位評委批評指正 謝謝

我是學師范的,這是根據我的課堂學習和說課經驗總結的,希望對你有用
O(∩_∩)O~

與骨質疏鬆說課結尾總結語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