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質疏鬆 > 明星患骨質疏鬆

明星患骨質疏鬆

發布時間:2020-09-09 03:18:54

1、宇航員患骨質疏鬆症是怎麼回事

據報道,宇航員在飛船上四天,骨礦含量明顯下降,時間更長骨量大量丟失,以致四肢很脆弱,易斷。他們下飛船後有的要扶著離開,有的需被抬著走。失重是引起宇航員骨質疏鬆的原因。在地球上,我們走路,上樓,生活都在重力作用下,再加上肌肉的收縮全身骨骼都受到不同的力的作用,這對骨骼的生長,發育維持骨量都很重要。據研究骨內骨細胞和它周圍的一些結構,有感受應力的功能。並有把受到的應力進行放大,從而引起細胞的生理活動改變,促使骨組織的增長。一旦失重,這些細胞失去應有的刺激,細胞的成骨活動減少或停止,時間久,即引起骨質疏鬆。

2、明星會得哪些的職業病?

在娛樂圈裡很多藝人其實都患有職業病,比如演員:骨質疏鬆,腰間盤突出,頸椎病,肩周炎等等身體有關的疾病,他們往往會吊威壓打戲等等導致他們會患有以上症狀。而且,演藝圈及音樂圈裡的明星不缺乏患有抑鬱症憂鬱症等等精神疾病,由於精神上的煎熬,導致一些想不開的明星自殺案例也挺多的,這些都可以籠統為職業病。

3、中國有多少骨質疏鬆患者?

隨著人口老齡化,在我國,骨質疏鬆患者已達9000萬,占總人口的7.1%。據了解,日本女性有900萬患骨質疏鬆,男性有175萬人,而日本總人口為1.3億,其患病率高達8.269%。日本學者Fujita在1977年指出:「如果我們活得足夠長,不管是男人和女人,我們都將會患骨質疏鬆症。」很多被調查者出現過腰酸背痛的症狀,特別是中老年女性,但他們之中很少有人將這一症狀與骨質疏鬆聯系起來。其實,這很可能就是骨質疏鬆所導致的。

4、哪些人容易患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分原發性、繼發性和特發性三類。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又分絕經後骨質疏鬆症(Ⅰ型)和老年性骨質疏鬆症(Ⅱ型)。繼發性骨質疏鬆症是指因某些疾病或因素等引起的骨質疏鬆。特發性骨質疏鬆症是一類原因不明的骨質疏鬆症。
絕經後骨質疏鬆症主要發生於臨近絕經期或絕經後的婦女,約占總的骨質疏鬆症80%。其發病主要原因是處於絕經期的婦女體內雌激素水平明顯下降,破骨細胞功能活躍,使骨量喪失,特別是絕經後開始頭五年內。男性的骨質疏鬆發生較遲,多在65歲以後,但也有個體差異,有的發生較早,統稱為老年性骨質疏鬆症。國外把女性70歲以後也歸入老年性骨質疏鬆症。老年性骨質疏鬆發病主要與性激素水平下降,鈣攝入不足,戶外活動少及某些內分泌激素水平下降等有關。
繼發性骨質疏鬆主要發生在甲狀旁腺機能亢進、甲狀腺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機能亢進、糖尿病、慢性腎病、多發性骨髓瘤、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及長期卧床的對象中,其發病主要與破骨細胞功能增強、鈣磷代謝紊亂,或腫瘤直接影響,或長期卧床廢用等因素有關。
特發性骨質疏鬆症較為少見,多發生於青少年,也有發生在成人的。
上述人群稱易患人群,應定期進行骨礦質含量及骨密度檢測,以及時進行防治。

5、宇航員患骨質疏鬆症是怎麼回事?

【宇航員患骨質疏鬆症是怎麼回事?】

據報道,宇航員在飛船上四天,骨礦含量明顯下降,時間更長骨量大量丟失,以致四肢很脆弱,易斷。他們下飛船後有的要扶著離開,有的需被抬著走。失重是引起宇航員骨質疏鬆的原因。在地球上,我們走路,上樓,生活都在重力作用下,再加上肌肉的收縮全身骨骼都受到不同的力的作用,這對骨骼的生長,發育維持骨量都很重要。據研究骨內骨細胞和它周圍的一些結構,有感受應力的功能。並有把受到的應力進行放大,從而引起細胞的生理活動改變,促使骨組織的增長。一旦失重,這些細胞失去應有的刺激,細胞的成骨活動減少或停止,時間久,即引起骨質疏鬆。

【資料補充】

【宇航員太空失重環境中骨質損失有多快?】

 

 

南方網訊 早在4年前美國宇航員只是乘坐自己的太空梭每周或每兩周飛向太空一次,總之沒有像最近這樣長時間逗留在失重的太空,現在美國宇航員也產生了像原先在「和平」號軌道站上逗留過數月甚至數年的宇航員一樣的健康問題。

目前國際空間站上的長期考察組成員已在失重環境中生活了半年時間,原來進行太空梭飛行時考察組成員的逗留時間沒有這樣長。一般來說,盡管太空醫學成績斐然和在空間站艙內設有訓練器材每天可以作鍛煉,但是宇航員的骨質損失速度仍像「和平」號上宇航員一樣快,宇航員的骨質變化狀況只能藉助於專門儀器才能測定。

美國宇航局已經對前6組考察組14名宇航員進行的研究作出結論,研究時利用了三維X射線計算機層析攝影,這種方法能獲得骨質改變的三維圖像,並能編制骨質結構和密度的圖像。所有考察組成員在飛向空間站前和返回地面後都經過這樣的三維X射線計算機層析攝影,結果查明,宇航員腿和脊椎內骨質損失速度為每月2.7%,髖骨內骨質損失速度緩慢些,為每月1.7%,這些數據與俄羅斯航天醫生研究在「和平」號軌道上生活過的宇航員骨質損失狀況的數據大致相同。

航天醫生清楚地知道,在長期逗留失重環境中要避免骨質和肌質損失是不可能,但是需要採取措施,以便能最大限度減緩這一損失過程。早在「和平」號軌道站上時宇航員就從事訓練,以便不讓肌肉萎縮和骨質疏鬆。在國際空間站艙內設有訓練用的跑步機、自行車訓練器和鍛煉肌肉的「彈力」器,此外,空間站宇航員還能服用葯劑,這些葯劑在地面上通常用來治療骨質疏鬆症。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宇航局航天醫生准備在最近一批空間站考察組成員身上檢驗自己預防骨質疏鬆的新想法。雖然現在逗留在空間站上的宇航員在失重環境中只生活了半年時間,如果要飛向火星,則考察組成員必須在失重環境中生活3年時間,到那時在宇航員身體內會發生什麼情況現在還不清楚。

(周道其譯自俄《航天世界》)

(百度知道)

(網路)

6、導致骨質疏鬆有哪些因素?

7、患有骨質疏鬆的原因有哪些?

參考一下
1.營養不良,尤其是缺鈣導致骨質疏鬆。2.特發性,老年性及絕經後,激素分泌的減少,導致骨質疏鬆。。3廢用性骨質疏鬆。外傷後制動、癱瘓在床、不經常使用的肢體多會出現廢用性骨質疏鬆。

8、哪些人容易患骨質疏鬆?

概括起來,骨質疏鬆危險因素為:年齡50歲以上(尤其是女性);有家族史和成年後骨折史;身材較矮小;平日有不良嗜好(吸煙、嗜酒、過量飲用咖啡);性激素缺乏(圍絕經期);長期營養不良;鈣攝入不足;長期缺乏運動;長期卧床;長期使用糖皮質類固醇葯物、鋁劑、鋰劑、甲狀腺素等。其中,圍絕經期婦女、65歲以上中老年人,身體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者,被列為高危人群。

3.骨質疏鬆症對健康的危害。骨質疏鬆對中老年人的軀體、心理、社會適應力都造成嚴重損害。最常見和最輕微的損害,只是經常腰酸背痛、工作效率降低、身高變矮和心理負面效應。最值得關注的是,骨質疏鬆極易導致骨折。由於骨頭礦物質含量降低,骨量減少到一定程度,便難以承擔重力或沖擊,輕輕一碰就可能折斷。比如,走路時不小心踩著果皮或被雜物絆了一下就會跌倒。前撲易致前臂骨折;後跌易致大腿髖部骨折;臀部著地易致脊柱壓縮骨折;乘車受擠易致肋骨骨折;個別高危中老年人甚至在推窗子、舉重物、打噴嚏時,也會不可思議地發生骨折。中老年人一旦骨折,生活難自理,痛苦可想而知。因此,骨質疏鬆最大危害莫過於骨折。

與明星患骨質疏鬆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