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樣治療更年期骨質疏鬆症?
①多補充含鈣的食物:醫學研究表明,高鈣飲食能制止與年齡有關的骨質丟失,並可減少骨質疏鬆病者的骨折發病率。中老年人由於戶外活動減少,食慾欠佳,影響並降低了鈣的吸收,這就要求他們要有意識地增加含鈣較高的食品攝入,同時也要補充適量的維生素D。最理想的食物來源是乳類,它不但含鈣量多而且吸收率也高。蔬菜和豆類含鈣也較多,尤以小蝦皮含鈣特別豐富。同時,保證充足的優質蛋白質是很重要的,它將有助於骨內有機質的生成。
②常食素食:在雜食的更年期人群中,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約佔30%,而素食的更年期人卻只有18%有骨質疏鬆。素食者膽汁中雌激素和類固醇激素排泄量較高,腸道黏膜吸收量也增加,所以鈣質的丟失也大為減少。
③多補充維生素:更年期人血液中維生素C和維生素B6的濃度都比正常人低,這兩種維生素濃度的持續降低,對人體健康不利,因此要考慮從食物中或葯物中補充。大多數糧食不含維生素C,因此,要獲取足夠量的維生素C則必須從副食品及瓜果中去攝取。
④適當增加蛋白質:應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比重和動物蛋白及植物蛋白之間的比例關系(一般應維持在1∶2~1∶1左右為宜)。含有豐富動物蛋白的食品有:瘦豬肉、蛋類、牛肉、雞鴨、兔肉、魚類等。含有植物蛋白的食品有:豆類、豆製品、麥類等。
⑤多飲含氟水:科學研究證明,常飲含氟化物水的人,其臂部骨骼損傷的危險性可下降一半。
⑥經常運動:保持適量的運動,能刺激成骨細胞的活動,減少骨的耗損,使骨質增加,陽光下運動還能使人體更多地獲得維生素D,以利於食物中鈣的吸收。
⑦中醫葯治療:肝腎陰虛:症見行走不便,腰痛酸軟,虛熱往來,頭暈耳聾,口燥舌干,舌紅苔少等,治療宜補益腎陰、強身壯骨。用左歸丸加減,葯用:熟地黃、炒山葯、山茱萸、枸杞子、制菟絲子、鹿角膠(炒珠)、龜板膠(炒珠)、川牛膝(酒蒸)。上葯共為粉末,煉蜜為丸,每丸梧桐子大,每服百餘丸,開水或淡鹽水服下。
腎陽虛:在上述症狀基礎上,兼見氣怯神衰,腹痛腰酸,肢冷畏寒,舌淡,脈沉細等。治以溫補腎陽,強壯筋骨,用右歸丸加減,葯用:熟地黃、炒山葯、枸杞子(微炒)、鹿角膠(炒珠)、制菟絲子、杜仲、山茱萸(微炒)、當歸(便溏勿用)、肉桂、制附子。上葯共為細末,先將熟地黃蒸爛柞膏,加煉蜜為丸,彈子大,每服2~3丸,原湯送下。
2、更年期為什麼會出現骨質疏鬆症
原發性骨質疏鬆包括老年人骨質疏鬆和絕經期後骨質疏鬆。男女性的骨量在35~40歲以後開始下降,女性在絕經期以後的骨量丟失遠遠高於男性,故女性的發病率大大高於男性。骨質疏鬆症是中老年人常見多發病,它是一種退行性病變。絕經期後雌激素分泌減少,引起老年婦女骨中礦物質含量丟失而發病;老年人腸鈣吸收功能下降,鈣代謝障礙也是一個主要因素。
骨質疏鬆引起的臨床症狀有軀干縮短、駝背、壓縮性骨折,腰肌痙攣、腰背疼痛,四肢骨容易發生骨折,且以股骨頸骨折最為常見。
預防: 養成良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使骨量維持相對穩定,減少其丟失。
【處方】
1.多曬太陽,使皮膚維生素D合成增加,有利於鈣質的吸收。
2.適量運動,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液供應,增加骨密度。
3.多吃含鈣及蛋白質的食物。牛奶及豆製品含鈣較多,魚、雞、牛肉蛋白質含量豐富。
4.忌煙、忌酒。
5.老年人應慎用葯物,如利尿劑、四環素、異煙肼、抗癌葯、強的松等均可影響骨質的代謝。
退行性骨質疏鬆症是骨骼發育、成長、衰老的基本規律,但受著激素調控、營養狀態、物理因素(日照、體重)、免疫狀況(全身體質、疾病)、遺傳基因、生活方式(吸煙、飲酒、咖啡、飲食習慣、運動、精神情緒)、經濟文化水平、醫療保障等八個方面的影響,若能及早加強自我保健意識,提高自我保健水平,養成良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積極進行科學干預,退行性骨質疏鬆症是可能延緩和預防的。專家建議,每日鈣攝取量,青少年約一千三百毫克、成年女性約一千毫克。而且三餐飲食應多留意以下預防之道—
1、 從日常膳食中獲取蛋白質,對於骨骼的形成和全面健康都很重要。多吃含鈣及蛋白質的食物。牛奶及豆製品含鈣較多,魚、雞、牛肉蛋白質含量豐富。
2.多喝牛奶及食用乳製品。
3.少吃加工的肉類食品,因為這類食品含過高的蛋白質及磷質,會阻礙鈣的吸收。
4.低鹽低脂肪飲食,因過高的鹽分和脂肪,會影響鈣的吸收.
5.醋有助鈣的吸收,可適量添加於食物中。
6.少吃過甜的食物,因糖分也會影響鈣的吸收
7.平時少喝酒、抽煙,以免妨礙鈣的吸收。
8老年人應慎用葯物,如利尿劑、四環素、異煙肼、強的松等均可影響骨質的代謝。
9服用補鈣葯物,並注意保持飲食營養均衡。因個人體質不同,以及對營養吸收程度的差異,很多人從食物中獲得的鈣無法達到甚至遠遠達不到日攝入標准。醫生建議,在保持合理膳食的前提下,每天可服用500~1200毫克補鈣葯物,服用劑量應根據實際情況,謹遵醫囑。
除了注意飲食之外,日常生活中,也要留意以下保健—
1.多曬太陽,使皮膚維生素D合成增加,有利於鈣質的吸收。
2.適量運動,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液供應,增加骨密度。
3.多吃含鈣及蛋白質的食物。牛奶及豆製品含鈣較多,魚、雞、牛肉蛋白質含量豐富。
4.忌煙、忌酒。
5、保持正確姿勢,不要彎腰駝背,以免增加骨骼捕風負擔。
6、不要經常採取跪坐的姿勢。
7、四十歲以上者,應避免從事太激烈、負重力太大的運動。
8.老年人應慎用葯物,如利尿劑、四環素、異煙肼、抗癌葯、強的松等均可影響骨質的代謝。
9.防止各種意外傷害,尤其是跌倒容易造成手腕、股骨等處的骨折。
10.定期接受骨質疏鬆檢查。
老年性骨質疏鬆症治療比較困難,有時單純補鈣及維生素D效果不明顯,因此須中西醫結合治療,因人而異,辨證施治,並充分發揮飲食療法的積極作用,補其所虛,增其不足,調節其骨質代謝,使其維持在平衡狀況,從而達到康復的目的。
3、絕經後婦女為什麼容易患骨質疏鬆?
絕經後骨質疏鬆症是一種與衰老有關的常見病,主要發生在絕經後婦女,由於雌激素缺乏導致骨量減少及骨組織結構變化,使骨脆性增多易於骨折,以及由骨折引起的疼痛、骨骼變形、出現合並症,乃至死亡等問題。所以,絕經後婦女一定要多關注自己的骨密度,可以去一樣做個檢查,一旦發現自己有骨質疏鬆,可使用促骨形成類葯物,促進骨吸收,提升骨密度,從而減小骨質疏鬆引起的骨折等問題。
4、如何預防絕經期綜合征的骨質疏鬆?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講,飲食模式可以影響骨密度。研究提示,在食物中補充鈣質,進食蔬菜、水果和谷類、戒煙、減少口服類固醇有助於預防骨質疏鬆症。有現象表明,在大城市和發達地區,節食、缺乏日曬和缺乏運動是助長婦女骨質疏鬆症的重要因素。有人為減輕體重而盲目節食將引起鈣的攝入缺乏,為保養皮膚而過多避免日曬,引起維生素D 的缺乏,而缺乏運動則導致了骨丟失的加劇。研究表明,補充鈣和維生素D 的攝入是預防骨質疏鬆症的有效的方法。
我國推薦成人每天攝元素鈣量800mg,絕經婦女為預防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每天的鈣攝入量50 歲以前為800mg,50 歲後為1000mg,維生素D 的需求則為每天50 歲以前為5μg,50 歲以後為10μg。婦女可以通過食用富鈣食品、飲用牛奶和服用鈣補充劑來增加鈣的攝入。在食物中,富鈣食品包括海產品、蝦皮、海帶、豆芽、豆製品、骨頭湯、骨粉、芝麻醬等等。乳類和乳製品本身鈣含量就較高。鈣的補充制劑的服用也非常有效。市售的鈣補充劑有很多種,如檸檬酸鈣類和碳酸鈣類,乳酸鈣類,磷酸鈣類等。要注意的是片劑的重量不等於含鈣量。服用時一定要注意說明。另外,還會有一些「天然」
鈣制劑,如骨粉等,被稱為自然補鈣。但有報道發現「自然」製品中會含有其他有害物質,如鉛或其他重金屬類。因而在選擇鈣制劑時一定要非常注重產品的品質。此外,在補鈣時,應注意膳食構成。
因為膳食中有影響鈣的吸收成分,某些蔬菜中(如菠菜、莧菜、竹筍等)
含草酸較多,它們可與鈣結合成難於吸收的鹽類。過多的膳食纖維也干擾鈣的吸收。脂肪過多,可使脂肪酸與鈣形成鈣皂,也影響鈣的吸收。這類食品在膳食組成時不宜過多。大豆異黃酮是一種結構與雌激素相似,具有雌激素活性的植物性雌激素,因而增加大豆攝入將有利於減少絕經期綜合征的發生。
5、絕經期如何預防骨質疏鬆症
絕經女性應警惕骨質增生絕經後骨折疏鬆是指女性絕經以後出現的骨質疏鬆,一般發生在絕經後5-10年。骨質疏鬆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微結構破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
雌激素不足影響骨生成為什麼圍絕經期的女性最易出現骨質量疏鬆呢?這是因為絕經就代表卵巢功能走向衰竭,卵巢功能衰竭造成雌激素不足。雌激素是婦女一生維持骨礦含量的關鍵激素,對骨生成起到直接作用。卵巢功能衰退導致雌激素下降,就會使其重建過程不平衡,骨吸收大於新骨形成骨量,造成骨質疏鬆。因此,女性骨質疏鬆的發生概率往往與年齡成正比。事實上,絕經後骨質疏鬆也已成為危害絕經後婦女健康最主要的疾病之一。
出現骨折須追根溯源
一旦病情進展到一定程度則會出現骨骼壓縮、身材變矮、骨折(常見部位為橈骨遠端、股骨頸、錐體等)。
相關數據顯示,絕經後女性大多缺乏及時預防的意識,致使出現一系列骨相關事件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而事實上,對患者髖部骨折後進行抗骨質疏鬆葯物治療
,可使其再次發生骨折的危險性減少一半。因此,當出現骨折後不妨追根溯源,及早施加干預手段。飲食、運動、檢查
,這三大方面的干預措施對於絕經後的婦女而言尤為重要。
主動干預須多方位出擊
(1)合理飲食:多食用含Ca、P高的食品,如魚、蝦、蝦皮、海帶、牛奶、乳製品、骨頭湯、雞蛋、豆類、精雜糧、芝麻、瓜子、綠葉蔬菜等。由於吸煙會影響骨峰的形成,過量飲酒也不利於骨骼的新陳代謝,喝濃咖啡則會增加尿鈣排泄、影響身體對鈣的吸收,攝取過多的鹽以及蛋白質過量亦會增加鈣流失。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避免形成抽煙、喝酒、喝濃咖啡、高鹽飲食等不良習慣。
(2)運動鍛煉:進行戶外運動以及接受適量的日光照射,都有利於鈣的吸收。運動中肌肉收縮、直接作用於骨骼的牽拉,會有助於增加骨密度。
(3)積極檢查:建議每年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查,對快速骨量減少的人群,應及早採取防治對策。此外也要注意積極治療與骨質疏鬆症有關的疾病,如 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脂肪瀉、慢性腎炎、甲旁亢/甲亢、骨轉移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6、女性更年期為何會骨質疏鬆症呢?怎麼預防
圍絕經期由於雌激素的下降,導致骨量呈陡坡式快速丟失.我推薦使用克齡蒙,在圍絕經期使用克齡蒙,可以保持骨量,阻止骨量迅速丟失,從而預防女性骨質疏鬆。但是前期的鈣質積累也是一個關鍵因素 。
女性進入圍絕經期後,體內雌激素會驟然下降,而雌激素對於骨骼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主要是因為: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平衡,是保證骨骼健康的基礎,絕經後,雌激素缺乏,會導致骨吸收增強,從而打破平衡,使骨量減少,引起骨質疏鬆,嚴重的還會發生骨質疏鬆骨折,且極難恢復。絕經早期接受激素補充治療,可有效維持骨量;而絕經後,隨著雌激素水平的降低,骨量將不斷減少。當骨量丟失達一定程度後,再開始治療,只能維持於其丟失後的水平。所以圍絕經期補充雌激素是最適合的。
7、絕經期綜合征常有骨質疏鬆嗎?
婦女從圍絕經期開始,骨質吸收速度大於骨質生成,促使骨質丟失而骨質疏鬆。骨質疏鬆大約出現在絕經後9 ~ 13 年,約1/4 的絕經後婦女患有骨質疏鬆。患者常主訴腰背、四肢疼痛,出現駝背,嚴重者可致骨折,最常發生在椎體,其他如橈骨遠端、股骨頸等都易發生骨折。
8、為什麼更年期婦女容易發生骨質疏鬆?
骨骼看起來是固定不變的結構,但是它並不是靜止的。骨骼一方面在不斷地破壞、溶解、吸收(破骨),另一方面又不斷地有新骨形成(成骨),兩者呈動態平衡,骨鈣和血鈣處於不斷的交換之中,飲食鈣在小腸各部均可吸收,以十二指腸及小腸上端為主。更年期婦女體內骨質代謝的平衡被打亂,骨質吸收速度大於骨質生成,由於骨質丟失而發生骨質疏鬆。更年期骨質疏鬆的原因就是卵巢功能減退,雌激素水平下降。那麼雌激素與骨代謝有什麼關系呢?
1.活性維生素D的生成與活性降低,從而干擾腸道內鈣的吸收。
2.人體內「甲狀旁腺」分泌的「甲狀旁腺素」,是調節體內鈣磷代謝的主要激素之一,能刺激骨質消溶。雌激素有拮抗甲狀旁腺激素的溶骨作用。雌激素下降使骨對甲狀旁腺素的敏感性增強,骨吸收增加。
3.雌激素下降使甲狀腺分泌「降鈣素」減少。降鈣素是強有力的骨質吸收抑制激素,對骨質有保護作用。
4.雌激素下降,可直接抑製成骨細胞的活性,使骨生成受阻。
所以當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代謝出現明顯的負平衡。特別是絕經以後,由於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負鈣平衡持續進展,骨質快速丟失。最初3~5年,骨密度以每年平均減少2.5%的速度下降。有報道絕經前10年內約丟失骨量15%,70歲婦女平均喪失骨量達30%。因此更年期特別是絕經期婦女易發生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女性較男性多見,並較男性早10~15年發生。吸煙的女性和體型瘦長的婦女骨質疏鬆更為明顯。
骨質疏鬆主要症狀是腰背和四肢慢性疼痛。需經過多方面檢查及化驗血鈣和尿鈣才能確定。
為使更年期後的婦女能不失時機的預防骨質疏鬆症,應在醫生指導下及早進行雌激素替代治療或者飲食療法及身體鍛煉。
9、絕經後好骨質疏鬆多長時間能治好
補鈣。骨質疏鬆症是常見的代謝性骨病,多見於絕經期婦女,男子骨質疏鬆症的發生率僅為婦女的1/6。在一般外力作用下,骨質疏鬆者即可發生骨折。絕經後婦女發生骨質疏鬆症與內源性雌激素有關,雌激素的減少,對破骨細胞的抑製作用減弱,破骨細胞相對加強,破骨與成骨明顯失衡,出現骨的吸收增加,骨的形成減少,導致骨質逐漸丟失。為了改善和提高更年期婦女的生活質量,近年來替代療法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本文就有關葯物治療進展作一概述,以供正確選擇和應用。激素替代療法有兩種,即單純雌激素給葯法和雌、孕激素聯合給葯方法。根據雌、孕激素聯合方式不同,又可分周期用葯和連續用葯兩種。前者系指在雌激素用葯基礎上,周期性加用孕激素10-14天,停葯後將有撤退性出血。後者是採用小劑量雌、孕激素連續用葯,陰道出血率低,是目前廣泛使用的療法。主要葯物制劑有: (1)結合型雌激素:主要成分之一是馬烯雌酮,對絕經前期的婦女能迅速緩解因女性激素不足引起的各種症狀。據報道,該葯可使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率和殘廢率降低41%和29%。對絕經後的婦女可預防骨質疏鬆症,使骨折減少60%。 (2)結合型雌激素/醋酸甲羥孕酮:該制劑的效用與上相同,其特點是把雌激素和孕激素合在一起包裝,以方便用葯和提高病人的依從性。 (3)戊酸雌二醇/醋酸環丙孕酮:是一種高效的雌、孕激素復方制劑,能迅速緩解婦女更年期症狀,對骨質疏鬆症有良好預防作用。 (4)替勃龍:是一個仿生育期孵巢激素的甾體激素,對絕經後的各種症狀具有綜合治療作用。 (5)尼爾雌醇:為長效緩釋制劑,口服一次,葯效可維持20-25天,主要用於更年期綜合征、絕經後骨質疏鬆症、心血管疾病、萎縮性陰道炎等。 (6)蓋福潤:是由炔雌醇、甲基睾丸素、磷酸氫鈣、維生素D、肌醇、重酒石酸膽鹼和稀牌膠囊所組成,主要用於更綜合征、骨質疏鬆症等。 雖然激素替代療法應用很廣,效果確切,但長期應用可能會導致子宮出血,使用不當也會增加乳腺癌的發生率。因此人們一直在尋找一種既安全又有效的葯物與雌激素互補治療。早在70年代,就有人開始使用磷酸鹽來治療骨質疏鬆症,80年代已經系統地應用於臨床,逐漸成為一類重要的防治骨質疏鬆症的葯物。二磷酸鹽治療骨質疏鬆症的機理主要是作用於破骨細胞,它能特異性聚集在破骨細胞表面,破壞其細胞膜,使之不再具有吸收骨質的活性,從而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轉換,並通過改變使破骨細胞活化的骨基質性質抑制新生破骨細胞形成。目前已被臨床應用的二磷酸鹽有十餘種。阿侖磷酸鈉是第三代二磷酸鹽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葯物,為一種新型高效的骨吸收抑制劑,可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減少骨吸收,而不直接抑製成骨細胞活性,骨的形成過程不受抑制,可有效的抑制與內源性雌激素減少相關的骨質丟失,是一種可供選擇的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的治療方法。據報道,用阿侖磷酸鈉治療32例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病人,服葯半年後,各年齡組的尺橈骨密度均有明顯上升,對骨痛的治療總有效率也提高。 中國醫葯報 【自我治療小妙方】 【骨質疏鬆症】 1/medicine/medicine01/15/1516002.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