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質疏鬆 > 干骺端對稱性骨質疏鬆

干骺端對稱性骨質疏鬆

發布時間:2020-09-06 11:41:33

1、骨科里常說的干骺端是什麼意思呀?

骨骼中又長骨 比如說腿上和胳膊上的骨頭 在長骨形成之前 先是軟骨形成骨的雛形 然後骨化 變硬 最後在兩端形成軟骨 軟骨繼續骨化 增長
最後在骨的兩端的軟骨和骨之間形成了骺線,即骨和軟骨之間的線,干骺端即是那一部分

2、干骺端的發育不良

干骺端發育不良(Pyle病)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常常在名稱上與顱骨幹骺端發育不良相混淆(見下文).受累患者除了外翻膝畸形外,臨床表現正常,但是偶爾會發生脊柱側凸和骨骼變脆。常常是由於其他的原因作X線檢查時偶然發現。

3、股骨頭軟骨損傷怎麼檢查最清楚?

股骨頭軟骨病是一種對人體危害較大的疾病,而且發病率較高。廣大朋友一旦發現自己體內的股骨頭出現了壞死的現象,那麼就要及時的到正規的醫院接受治療,否則隨著病情的不斷惡化,會給患者帶來更大的傷害。這是股骨頭壞死會使患者徹底喪失了勞動能力,從而引發髖關節功能障礙,最後可導致癱瘓殘疾。一定要爭取早治療,早康復。
股骨頭軟骨病的檢查方法有:
1.X線檢查 。
這是臨床診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主要手段和依據,定期投照雙髖關節正位和蛙位X線片,可動態觀察病變全過程中股骨頭的形態變化,且每一階段的X線片均能反映出病理改變。
(1)滑膜炎期:X線片上主要表現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同時股骨頭向外側輕度移位,但一般不超過2~3mm,這些非特徵性改變可持續數周,此間應進行X線片追蹤觀察。
(2)股骨頭骨骺受累早期:即壞死前期的X線片徵象,主要是骺核比正常者小,連續觀察6個月不見增長,說明軟骨內化骨暫時性停止,關節間隙增寬,股骨頸上緣呈現圓形凸起(Gage征),正位X線片顯示股骨頭向外側移位2~5mm,隨後出現部分骨骺或整個骨骺密度增加,其原因:
①與骨骺相鄰的股骨頸失用性骨質疏鬆脫鈣,導致股骨頭骨骺密度增高;
②壞死的骨小梁被壓縮;
③早期壞死骨骺的再血管化,在壞死的骨小梁表面有新骨形成,產生真正的密度增加,有作者指出「新月征」(crescent sign)可能是骨壞死首先出現的X線徵象,在蛙位片上,可見股骨頭的前外側軟骨下出現一個界限清楚的條形密度減低區,Salter認為「新月征」系關節軟骨下骨折,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它不僅是確定診斷的主要依據,而且有助於推測股骨頭的壞死范圍,判斷病變的嚴重程度和估計預後。
(3)壞死期:X線特點是股骨頭前外側壞死,在正位X線片上觀察出現不均勻的密度增高影像,如投照蛙位X線片,可見緻密區位於股骨頭的前外側,此種情形多需追蹤觀察1年,方可明確是部分壞死還是全部壞死,如系全部壞死,骨骺往往呈扁平狀畸形,但關節造影可見股骨頭骨骺仍保留其圓形輪廓。
(4)碎裂期:X線片上顯示出硬化區和稀疏區相間分布,硬化區是壞死骨小梁被壓縮和新骨形成的結果,而稀疏區則是尚未骨化的富有血管的成骨組織的影像,股骨頸變短並增寬,壞死股骨頭相對應的干骺端出現病變,輕者表現骨質疏鬆,重者出現囊性改變,可能是由於再生骨骺板軟骨細胞和血管組織侵入所致。
(5)癒合期或後遺症期:此期病變已穩定,骨質疏鬆區由正常的骨小梁填充,因此骨化的密度趨向均勻一致,但股骨頭骨骺明顯增大和變形,X線片上可見股骨頭呈卵圓形,扁平狀或蘑菇形,並向外側移位或半脫位,髖臼也出現代償性擴大,內側關節間隙增寬。
2.核素檢查。
既能測定骨組織的供血情況,又可反映骨細胞的代謝狀態,對早期診斷,早期確定股骨頭壞死范圍以及鑒別診斷均具有重要意義,臨床上多採用靜脈注射99TC,然後進行γ閃爍照相,早期表現為壞死區的放射性稀疏或缺損,再生期可見局部放射性濃聚,Crenshaw等認為患側與健側對比如股骨頭壞死區的放射性核素稀疏程度低於50%為早期病變,相當於Catterall的Ⅰ或Ⅱ型,或Salter的A型,否則則為晚期,相當於Catterall的Ⅲ或Ⅳ型,或Salter的B型,與X線檢查比較,核素檢查可以提前6~9個月確定壞死范圍,提早3~6個月顯示壞死區的血管再生。
3.關節造影 。
一般不作為常規檢查,但有作者認為關節造影能夠早期發現股骨頭增大,有助於觀察關節軟骨的大體形態變化,並且可明確早期股骨頭覆蓋不良的原因,在癒合階段作關節造影,更能真實地顯示關節變形程度,對選擇治療方法具有參考意義,但這是一項介入性檢查,有些不能配合檢查的患兒還需給予麻醉,故關節造影檢查不應列入必查項目。
近年來隨著磁共振成像技術的應用,有些醫院對Perthes病也進行該項檢查,實踐證明,該項檢查對診斷骨缺血性改變有重要價值,可以早期作出診斷,缺血區表現為低信號區,並能清楚顯示股骨頭髖臼緣的軟骨區域及其厚度,磁共振成像的髖關節如同關節造影所見,可以明確顯示股骨頭的形態是否正常,磁共振成像對判定缺血性病變先於X線檢查,且無放射性損傷,但目前還不能普遍應用。
以上的檢查方法僅供患者參考,如果要有效檢查這種病症,還是應該到醫院咨詢一下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檢查治療。而廣大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均衡,適當進行運動,避免酗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尺骨遠端干骺端骨質密度減低,似呈骨質破壞樣改變是什麼意思?

我看著像是有骨質疏鬆。這也代表全身的骨質的情況。希望你再請醫生進一步檢查指導。用葯控制吧,防止骨折。

5、前幾天做的這個檢查--1.25【OH】21,25雙羥維生素D3結果是116.86 正常值19.6-54.3 PTH 120 正常12-65

雙羥維生素D3結果是116.86
給你網上資料,你對照看吧: 佝僂病(Rickets) 佝僂病。尺橈骨遠側干骺端增寬,邊緣不規則模糊,呈杯口狀凹陷,骨骺輪廓模糊不清。 佝僂病。後遺膝內翻,「O」形畸形。 [病因病理] 正常骨組織是由生長軟骨成為骨樣組織,再經鈣鹽沉著而形成。佝僂病是在嬰兒和兒童期,由於缺乏維生素D而引起的鈣、磷代謝障礙,致使骨樣組織鈣化不良而產生骨質軟化。 維生素D的來源是食物和陽光。陽光中的紫外線能使人體皮膚或皮下的膽固醇原基變為羥基維生素 D3,然後在肝臟中形成25-OH維生素D3,後者再在腎臟中轉化成為1,25-OH維生素D3,稱雙羥膽骨化醇,為有活性的維生素D。如母體極度缺乏維生素D時。胎兒在母體中即可發病。 [臨床表現] 患兒四肢常軟弱無力,腹壁膨隆,頭顱呈方形,壓之有乒乓球感。胸壁兩側有溝狀凹入,胸廓呈「雞胸」畸形,胸骨兩旁肋端呈串珠狀突起,雙下肢呈「O」形、「X」形成「弓」狀彎曲畸形。 [影像學表現] 1.佝樓病的特殊X線表現位於生長期骨組織形成最活躍的干骺端,最常見的檢查部位為尺、橈骨遠端。病變部位的軟骨按一定程序形成骨樣組織,但因缺乏充分的鈣化,骨化進行延滯且不規則,致先期鈣化帶模糊乃至消失。 2.干骺端向外展開而增寬,或形成側刺。 3.干骺端中央呈杯口樣凹陷,邊緣往往形成已鈣化的模糊刺狀骨影,呈毛刷狀。 4.同時骺軟骨板增厚,骨骼較小,使骨骺與干骺端距離明顯加大。 5.全身骨骼呈普遍性骨質疏鬆。長骨骨小梁粗疏而模糊,皮質薄而成層,亦可見層狀骨膜增生。骨密度可明顯減低,有時甚至與周圍軟組織相差無幾。骨質的軟化可使下肢長骨彎曲呈膝內翻,有時呈外翻畸形。 6.佝僂病的恢復現象為干骺端的骨化程序趨於正常。干骺端的杯口樣凹陷漸消失,邊緣密度增高,變為整齊。整個骨的密度和結構漸正常,干骺端與骨骺間距離趨於正常,但干骺端外展增寬現象要持續一較長時期才能消失。長骨的彎曲畸形在佝僂病痊癒後仍可長期存在。 治療方法:1.預防佝僂病應選3比1或2比1的維生素AD滴劑。2.多曬太陽,一天最少曬3小時。謝謝採納並給分

6、干骺端的概述

干骺端(metaphysis; metaphyseal; metaphyses; )骨骼中又長骨,比如說腿上和胳膊上的骨頭 ,在長骨形成之前,先是軟骨形成骨的雛形,然後骨化、變硬 ,最後在兩端形成軟骨,軟骨繼續骨化,增長最後在骨的兩端的軟骨和骨之間形成了骺線,即骨和軟骨之間的線,干骺端即是那一部分。

7、這是佝僂症嗎?

不能因為易驚就診斷活動性佝僂病啊。

8、醫生判斷中老年患者骨折為骨質疏鬆造成的標準是什麼?

檢查骨密度
費用不高,也不是什麼高難度檢查
有病就得治,錢財乃身外之物

與干骺端對稱性骨質疏鬆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