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教一個問題~
更年期是一個特殊的時期,一般在女性絕經期前後,通常在40歲至50歲之間,這時卵巢功能逐漸退化,雌性激素合成也日漸減少,造成婦女體內種種生理變化及一些不舒服的症狀,如:臉紅、盜汗、上半身發熱、月經不規則、血壓上升,以及時不時會有疲倦、呼吸不順暢、胸口發悶、焦慮不安、脾氣暴躁、失眠、眩暈、耳鳴、心悸、性慾改變等情形發生,這些情形稱為「更年期癥候群」。
更年期雖然是女性的自然生理過程,但更年期症狀卻因人而異,有的婦女症狀較嚴重,有的病症較輕。近年來,醫學界認為,更年期婦女如果能注意飲食,不僅能安然度過更年期,而且許多不適症狀也可能改善。
更年期要注重飲食調整
由於更年期婦女內分泌發生變化,使攝食中樞系統失調,又因為活動量減少,體內消耗熱能也隨之減少,造成熱量過多而誘發肥胖,因而更年期婦女特別容易發福,所以,一定要減少攝取高脂肪食物和糖類,少吃肉類,適當控制脂肪攝入量,特別是少吃肥肉等富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食物,多吃各種魚類和植物油。
針對更年期婦女體內雌性激素水平下降,容易發生骨質疏鬆,更年期婦女要經常食用含高鈣的食品,最宜多吃豆類製品。
為減少惡性腫瘤的發病,更年期婦女要多吃蔬菜水果、多飲水,攝取足夠的含維生素B的食物,如玉米、白面、菠菜、大蒜和蘋果、菠蘿等,以起到降脂作用。少喝咖啡、酒和濃茶,少吃甜食,每天鹽的食用量最好不多於10克。
調整飲食結構的原則是:按時定量用餐,不可暴飲暴食,做到粗細有別、干稀搭配、葷素適宜、色香味兼備、花色品種交替。飲食科學可以減輕一點更年期反應,如果飲食不當則可能加重更年期症狀。人體的運轉依靠6種基本營養素的維持,即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缺少任何一種都要發生問題。
女性進入更年期以後,首先要注意按時按量用餐;其次應注意均衡營養,不要偏食,要粗細食搭配以保證蛋白質、維生素和無機鹽的攝入量,並適當攝入一些乳類、蛋類、大豆製品、新鮮蔬菜、水果及魚類、海菜等;第三要避免過飽,糖類和動物脂肪多了會使身體過胖,加重心臟負擔並發生動脈硬化。此外,要養成每日飲用1~2大杯牛奶的習慣,對防止更年期後的骨質疏鬆症很有益處。
由於更年期婦女常見的病可分為腎陽虛、腎陰虛、肝氣郁結三種,主要症狀有怕冷、腰酸、頭暈、耳鳴、血壓高、乳房脹痛、煩躁易怒等,飲食應以補腎為本,特別是補腎陰,同時,更年期婦女容易發生心煩、潮熱等植物神經系統不穩定症狀,飲食中應注意健脾、養心,多吃枸杞子、蓮子粥、大棗、金針菇、黑木耳等食品,忌吃刺激和辣的食品。
更年期要注意防止並發症
女性到了更年期,機體會產生一系列變化,例如,骨質疏鬆、脂質代謝改變、生殖器官和骨盆底組織萎縮等。因此,要做到以下幾點。1.預防更年期精神病。婦女到了絕經期前後,由於女性激素水平的下降,常會發生一些神經精神症狀,其中以抑鬱症和妄想最為突出。主要表現為月經周期紊亂;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神經精神症狀如頭痛、眩暈、耳鳴、疲勞、心悸等。
此外,有的女性遭受過重大的心理打擊,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或因遺傳原因會患更年期抑鬱症。早期可表現類似神經衰弱的症狀,如失眠、焦慮等,逐漸加重後失去自知力。其中焦慮是突出的症狀之一。如有的更年期婦女擔心自己患了嚴重的「冠心病」,要求家人准備好急救措施。有的人有「恐癌症」,乳房摸到小腫塊,要求醫生開刀治「乳腺癌」等。患了更年期憂鬱症的婦女必須及早到醫院對症調治,以免延誤病情。
2.預防更年期皮膚老化。進入更年期後,皮膚會因女性荷爾蒙的減少出現臉部潮紅及瘙癢等症狀,皮膚失去光澤和彈性,顯得鬆弛、粗糙,臉上及手上出現各種深深淺淺的色素斑。避免日積月累的日光照射是延緩老化最具體有效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均衡的攝取各種營養素及含天然植物性荷爾蒙之豆類蛋白、減少食用動物性脂肪、多吃蔬菜水果及補充適量維生素、適度的運動以維持理想的體重、充足的睡眠和規律的生活、減少情緒不安及壓力、避免煙酒等刺激的物質,都可以使皮膚的新陳代謝維持在好的狀態。
3.預防更年期心理病。更年期婦女生理上不可避免地出現某些衰退跡象。與此同時,她們在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悄悄地發生變化。所以,平時不僅要注意身體的健康狀況,也應注意精神調養,及時發泄不良情緒,對朋友或親人訴說郁悶,爭取關心和體諒,對信任的醫生講清自己身體和心理上的不適求得幫助。把想不通的事悶在心裡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2、治療骨質疏鬆常用的問題有哪些?
骨質疏鬆治療方法:
①飲食治療:飲食治療的關鍵是合理安排飲食結構這也是最主要的骨質疏鬆的治療方法。老年人要多食入一些含鈣、磷、維生素及蛋白質豐富的食品,以彌補體內與骨代謝有關的物質的不足。飲食治療貴在長期、合理地調節飲食並持之以恆,短時間內暴飲暴食不但對身體無益,反而有害。
②葯物治療:針對老年性骨質疏鬆者體內代謝的異常,可以用葯物進行調整。如老年性骨質疏鬆者存在著骨鈣的丟失和某些維生素的缺乏,因而可以服用一定量的鈣劑、維生素制劑,來補充體內的不足。
③激素治療:嚴格地講,激素治療也屬於葯物治療,但有其特殊性。老年性骨質疏鬆的治療所用的激素不同於常用的固醇類激素,而是性激素(如雄激素、雌激素)。性激素可刺激骨恪形成,減少骨質分解,達到治療骨質疏鬆的目的。對於女性絕經後產生的骨質疏鬆,性激素的治療更為重要和有效。
④體育治療:體育治療簡稱體療,是通過體育活動,調節全身代謝狀態,改善骨恪血液循環狀況,增加外力對骨路的剌激,從而緩解骨質疏鬆。
⑤物理治療:物理治療簡稱理療,是將電、光、聲等現代化理療儀器作用於人體及骨路之上,促進骨路的合成。主要包括超聲波、超短波、磁療、熱療等。
⑥心理治療:心理治療長期以來不被人們所重視。近年來,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各種疾病(包括骨質疏鬆)的症狀輕重與人的心理狀態關系密切。心胸廣闊、心情愉快、性格豁達者症狀往往較輕,治療效果也好;心胸狹窄、性格怪癖、心情壓抑者症狀常表現得較重,治療效果也較差。因此,心理狀態的調整日益受到重視。
3、骨質疏鬆症的補鈣應注意哪些問題
骨質疏鬆症的補鈣應注意以下問題:
注意一:鈣劑選擇要合理
選擇鈣劑時,應結合人群特點及所合並的疾病。比如:
1. 缺乏胃酸者基本不吸收無機鈣,老年人常胃酸分泌減少,因此建議大於 65 歲、胃酸缺乏者服用有機酸鈣如枸櫞酸鈣,普通人群的補鈣當選含鈣量高的無機鈣如碳酸鈣;
2. 甲狀旁腺機能減退和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常合並高磷血症,不能選用含磷的鈣劑(磷酸氫鈣),宜選用碳酸鈣、枸櫞酸鈣、醋酸鈣,既可補鈣,也可作高磷血症的磷結合劑,以降低血磷濃度;
3. 檸檬酸鈣增加腸道鋁吸收,服鋁劑者禁用;
4. 葡萄糖酸鈣不適用糖尿病患者;
5. 醋酸鈣易致血壓升高,不適用於高血壓患者和心功能不全者。
注意二:用量用法有講究
我國營養學會制定成人每日鈣攝入推薦量 800 mg 是獲得理想骨峰值,維護骨骼健康的適宜劑量,如果飲食中鈣供給不足可選用鈣劑補充,對於絕經後婦女和老年人,每日鈣攝入推薦量為 1000 mg。目前的膳食營養調查顯示我國老年人平均每日從飲食中獲鈣約 400 mg,故絕經後婦女和老年人平均每日應補充的元素鈣量為 500-600 mg(如碳酸鈣每片含元素鈣 600 mg)。
確定劑量前,還應測定患者血鈣、尿鈣水平,結合患者飲食中鈣的攝入量綜合考慮,以防止高鈣血症的發生(如病例),增加腎結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我國成人每日攝入鈣的最大允許量為 2000 mg。
注意三:「黃金搭檔」不可缺
維生素 D 能促進鈣的吸收、對骨骼健康、保持肌力、增強身體平衡能力、減少跌倒、降低骨折風險有益。維生素 D 缺乏可導致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增加骨吸收,從而引起或加重骨質疏鬆。在補鈣的同時,維生素 D 作為「黃金搭檔」不可或缺,也是基礎治療。
4、我該怎麼解決我的骨質疏鬆的問題
補鈣,多吃鈣片或含鈣高的食物,可以每天多喝點牛奶,要長期堅持
5、素食主義 骨質疏鬆的問題
預防骨質疏鬆要控制飲食結構,避免酸性物質攝入過量,加劇酸性體質。大多數的蔬菜水果都屬於鹼性食物,而大多數的肉類、穀物、糖、酒、魚蝦等類食物都屬於酸性食物,健康人每天的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的攝入比例應遵守1:4的比例。保持人體弱鹼性環境是預防和緩解骨質疏鬆。
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少飲或不飲酒。過量飲酒不利於骨骼的新陳代謝 ,喝濃咖啡能增加尿鈣排泄、影響身體對鈣的吸收 ,攝取過多的鹽以及蛋白質過量亦會增加鈣流失,日常生活中應該避免形成上述不良習慣,積極預防骨質疏鬆的發生。
運動可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從而預防骨質疏鬆。進行戶外運動以及接受適量的日光照射 ,都有利於鈣的吸收。運動中肌肉收縮、直接作用於骨骼的牽拉 ,會有助於增加骨密度。因此,適當運動對預防骨質疏鬆亦是有益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