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骨質疏鬆症引發的l1與l2有什麼區別
病情分析:
你好,骨質疏鬆症是個老年常見病,降鈣素可以隔日注射一次。
指導意見:
建議;本病需要綜合治療,除了注射鮭魚降鈣素(用3個月,以後隔日一次就可以了),還要補充鈣劑,以及伊索佳保護軟骨,另外可以使用一些補腎通絡的中成葯如強骨膠囊等.建議試試,希望對你有用。
對於原發性骨質疏鬆症的治療仍以葯物為主。治療的目的有兩個:預防病理性骨折和解除腰背痛。因為骨質疏鬆症是由於骨質吸收增加,而與此相關的骨形成不能充分進行所引起。所以要廣泛使用抑制骨吸收的葯物;如鈣劑、雌激素、降鈣素等。另一類是促進骨形成葯物,如氟化物、二膦酸鹽類、甲狀旁腺素等。
(1)鈣劑 主張青少年時,日進鈣(元素鈣)1000—1200毫克,成人每日800—1000毫克,絕經後婦女每日1000-1500毫克。患腎結石或尿鈣濃度高,有發生腎結石危險的病人攝鈣量不宜太多。凡骨質疏鬆症病人,均應適當補鈣。,目前雖無明確證據表明單純補鈣就能降低骨折的發生,但補鈣至少應作為骨質疏鬆症的輔助治療。以提高膳食中鈣的含量為主,若食物中所進量不夠,則需用含鈣制劑補充。在此需要說明的是,一般鈣片的量不等於其含鈣量,在服用時,應按實際加以計算,碳酸鈣、氯化鈣、乳酸鈣和葡萄糖酸鈣分別含元素鈣40%、27%、13%和9%。若鈣劑在進餐後服,伺時喝200毫升水,則吸收較好。分次服比一次服好。胃酸缺乏者應服枸櫞酸鈣。
(2)雌激素 為防止婦女絕經後骨丟失的首選葯物,主要,通過抑制骨吸收及再建骨代謝平衡。一般最好在絕經期後即開始應用。單獨使用雌激素有可能患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故應使用最低有效劑量,並輔以適當的孕激素。目前常用的有尼爾雌醇、安宮黃體酮、利維愛和倍美力片等。雌激素治療的婦女在用葯前和用葯期間,應定期進行婦科和乳腺檢查。
(3)降鈣素 它的快速作用可以抑制破骨細胞活性,緩慢作用可以減少破骨細胞的數量,有止痛、增加活動功能和改善鈣平衡的作用。鮭魚降鈣素名密蓋息,50單位隔日或每日肌內注射一次;每日200—400單位噴在鼻黏膜。鰻魚降鈣素名益蓋寧,每次10單位,每周2次或每次加單位,每周1次,肌內注射。不良反應有惡心、面部和雙手潮紅發熱感。缺點是價格昂貴,難以普及。
(4)維生素D 維生素D及其代謝產物,可以促進小腸鈣的吸收和骨的礦化,活性維生素D可以促進骨形成,增加骨鈣素的生成和鹼性磷酸酶的活性。活性維生素D有羅鈣全(每次0.25微克,每日1—2次)和α(阿爾發)—D3(每日0.25—1微克)。
(5)二膦酸鹽類 是20世紀80年代開始用於臨床的新型骨吸收抑制劑。目前已有羥乙膦酸鹽(又稱依替膦酸鹽)、氯甲二膦酸鹽(又稱骨膦)、帕米膦酸鹽、阿侖膦酸鹽(又稱福善美)、替魯膦酸鹽、利塞膦酸鹽等品種。其中阿侖膦酸鹽於1995年獲美國食品和葯品管理局批准,用於絕經期後婦女骨質疏鬆症。為有利於葯物吸收,並減少對食管的刺激,應空腹服用,並飲溫開水500-1000毫升,半小時後方可進食。應避免與鈣劑同服。
(6)氟化物 直接作用於成骨細胞刺激骨形成。單氟磷酸鹽通過水解酶的作用,在小腸緩慢釋放,可持續維持12小時。目前臨床上應用的特樂定,其成分有單氟磷酸谷氨醯胺和葡萄糖酸鈣及枸櫞酸鈣,每片含氟5毫克和元素鈣150毫克,每日3次,每次1片,嚼碎後吞服,可與飯同服。
(7)甲狀旁腺素 大量動物實驗證實有促進成骨的作用。
2、骨質疏鬆症怎樣分類
第一類為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它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必然發生的一種生理性退行性病變。
3、骨質疏鬆症吃什麼最好?
骨質疏鬆症是以骨組織顯微結構受損,骨礦成分和骨基質等比例地不斷減少,骨質變薄,骨小梁數量減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度升高的一種全身骨代謝障礙的疾病。骨質疏鬆症一般分兩大類,即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和繼發性骨質疏鬆症。退行性骨質疏鬆症又可分為絕經後骨質疏鬆症和老年性骨質疏鬆症。老年人患病率男性為60.72%,女性為90.47%。
老年性骨質疏鬆症治療比較困難,有時單純補鈣及維生素D效果不明顯,因此須中西醫結合治療,因人而異,辨證施治,並充分發揮飲食療法的積極作用,補其所虛,增其不足,調節其骨質代謝,使其維持在平衡狀況,從而達到康復的目的。下面介紹幾款該病的保健葯膳:
芝麻核桃仁粉
【原料】黑芝麻250克,核桃仁250克,白砂糖50克。
【製法】將黑芝麻揀去雜質,曬干,炒熟,與核桃仁同研為細末,加入白糖,拌勻後瓶裝服用。
【功效】滋補腎陰,抗骨質疏鬆。黑芝麻滋補肝腎,為延年益壽佳品。
黃芪蝦皮湯
【原料】黃芪20克,蝦皮50克,蔥、姜、鹽、水適量。
【製法】先將黃芪切片,入鍋,加水適量,煎煮40分鍾,去渣,取汁,兌入洗凈的蝦皮,加水及蔥、姜、精鹽等調味品,煨燉20分鍾,即成。
【功效】補益脾腎,補充鈣質,抗骨質疏鬆。
羊骨羊腰湯
【原料】新鮮羊骨500克,羊腰(羊腎)2隻,料酒、蔥花、薑末、精鹽、味精、五香粉、麻油等適量。
【製法】鮮羊骨洗凈,用刀背砸斷備用;將羊腰洗凈,去除臊腺及筋膜,斜切成羊腰片,與羊骨同放入沙鍋內,加水足量,上火燒沸,撇去浮沫,烹入料酒,加蔥花、薑末,改用小火煮90分鍾;待羊骨湯汁濃稠時加味精、五香粉、精鹽拌勻,淋入麻油即成。佐餐當湯,隨意服食。
【功效】對腎陽虛型骨質疏鬆症尤為適宜。
蝦皮拌豆腐
【原料】嫩豆腐750克,蝦皮50克,蔥花、薑末各25克,麻油10克,精鹽、味精少許。
【製法】蝦皮洗凈,放入碗中,用煮沸的開水燜泡10分鍾,涼涼後,瀝干水;將嫩豆腐入沸水鍋中煮一下,撈出,切成小方丁,放入盤碗內,蓋上蝦皮,加蔥花、薑末、精鹽、味精、麻油拌勻。佐餐服食。
【功效】適合各類骨質疏鬆症。
4、骨質疏鬆症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您好!
臨床上形成骨質疏鬆的因素很多,其中大多數病因是缺鈣引起的,即人體降鈣素以及維生素D的吸收量不夠。骨質疏鬆症的致病原因多種多樣,但不管哪種引起的,其共同臨床表現主要是疼痛,其次是身長縮短、駝背、骨折及呼吸系統障礙。
(1) 疼痛。疼痛是骨質疏鬆症最常見、最主要的症狀。臨床上以腰背疼痛是為多見,其它尚可伴有四肢放射疼、四肢麻木感。疼痛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骨轉換過快,骨吸收增加。在骨吸收過程當中,骨小梁的破壞、消失,骨膜下皮質骨的破壞均會引起全身骨痛。疼痛的第二個原因為骨折,即受外力壓迫或非外傷性脊椎體壓縮性骨折、楔形和魚椎樣變形而引起的腰背痛。另外,骨質疏鬆症患者在進行活動時,腰背肌處於痙攣狀態,日久導致肌肉疲勞,收縮力減弱,以致肌肉新陳代謝減弱,會導致肌肉疼痛,從而加重骨質疏鬆症患者的腰背痛。
(2) 身長縮短、駝背。身長縮短,駝背是繼腰背疼痛之後的最重要的骨質疏鬆症臨床體征之一。其原因是由於椎體骨質疏鬆,椎體受壓後變形所致。椎體大部分由松質骨構成,而且是支持身體的支柱,負重量最大,這是椎體易變形的原因。
(3) 骨折。在骨折疏鬆症患者,骨骼脆而弱,從而受輕微的外力作用就易發生骨折。骨質疏鬆症骨折發生的特點:在扭轉身體、持物、開窗等室內日常活動中,即使沒有較大的外力作用也可發生骨折;骨折發生部位比較固定,好發部位為胸腰椎椎體、橈骨遠端、股骨上端、踝關節等。其中,椎體骨折以第12胸椎最多見,其次為第1腰椎和第11胸椎,再次為以上椎體鄰近的脊柱,上位胸椎和下位腰椎也發生,頸椎骨折幾乎沒有。由於骨質疏鬆症引起的脊柱壓縮性骨折,其部位僅限於椎體,不影響椎弓,故導致脊髓損傷的情況罕見。
(4) 呼吸系統障礙:骨質疏鬆症患者可出現輕度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甚至紫鉗。骨質疏鬆後可導致胸廓畸形,從而引起肺活量降低。
建議您去專業的骨科醫院去檢查一下,祝您早日康復!
希望我的回答能令您滿意!謝謝!
5、什麼是骨質疏鬆症?
6、骨質疏鬆症可以分為幾類?
第一類為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它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必然發生的一種生理性退行性病變該型又分2型:Ⅰ型為絕經後骨質疏鬆,見於絕經不久的婦女;Ⅱ型為老年性骨質疏鬆,多在65歲後發生
第二類為繼發性骨質疏鬆症,它是由其他疾病(如腎衰竭,過量甲狀腺激素或白血病),或葯物(如類固醇)等一些因素所誘發的骨質疏鬆症
第三類為特發性骨質疏鬆症,多見於8~14歲的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遺傳家庭史,女性多於男性婦女妊娠及哺乳期所發生的骨質疏鬆也可列入特發性骨質疏鬆
7、骨質疏鬆症可分為三大類有哪幾類
骨質疏鬆分為三類:原發性骨質疏鬆、繼發性骨質疏鬆和特發性骨質疏鬆,病因各異。
原發性骨質疏鬆又分為兩型。其一為I型,即女性絕經後骨質疏鬆,與卵巢功能衰退、血內雌激素水平降低密切相關。絕經後由於雌激素減少,骨吸收遠快於骨形成,造成骨量不斷丟失而導致骨質疏鬆。這種類型的患者脊椎與橈骨下端骨折的發生率明顯增高。其二為Ⅱ型,即老年退化性骨質疏鬆,主要病因是性激素減少和腎功能生理性減退,骨皮質和骨松質均受影響。這類患者除椎體骨折和前臂骨折外,還容易發生股骨頸骨折。
繼發性骨質疏鬆:由後天性因素誘發,包括物理和力學因素,如長期卧床等;內分泌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垂體病變、腎上腺皮質或性腺疾病等;腎病、類風濕、消化系統疾病導致的吸收不良、腫瘤病變等;葯物的應用(糖皮質激素、肝素和免疫抑制劑等)。
特發性骨質疏鬆:指男性發病年齡小於50歲、女性發病年齡小於40歲的骨質疏鬆,無潛在疾病,發病原因不明。
骨質疏鬆是Pornmer在188 5年提出來的,但人們對骨質疏鬆的認識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逐漸深化的。早年一般認為全身骨質減少即為骨質疏鬆,美國則認為老年骨折為骨質疏鬆。直到1990年在丹麥舉行的第三屆國際骨質疏鬆研討會,以及1993年在香港舉行的第四屆國際骨質疏鬆研討會上,骨質疏鬆才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並得到世界的公認:原發性骨質疏鬆是以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徵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於發生骨折的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每年的10月20日定為「國際骨質疏鬆日」。
8、骨質疏鬆症的定義是什麼?
骨質疏鬆症是一類伴隨增齡衰老或醫學原因引起的,以骨量丟失骨組織顯微結構破壞骨脆性增加骨強度下降骨折危險頻度增大,以骨痛骨密度降低易於發生骨折為主要臨床特徵的代謝性全身性骨骼疾病骨折是骨質疏鬆症最嚴重的後果
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是一種系統性骨病,其特徵是骨量下降和骨骼的微細結構破壞,表現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險性大為增加,即使是輕微的創傷或無外傷的情況下也容易發生骨折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在骨折發生之前,通常無特殊臨床表現該病女性多於男性,常見於絕經後婦女和老年人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質疏鬆症發病率處於上升趨勢,在我國乃至全球都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健康問題
骨質疏鬆是Pornmer在1885年提出來的,但人們對骨質疏鬆的認識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逐漸深化的早年一般認為全身骨質減少即為骨質疏鬆,美國則認為老年骨折為骨質疏鬆直到1990年在丹麥舉行的第三屆國際骨質疏鬆研討會,以及1993年在香港舉行的第四屆國際骨質疏鬆研討會上,骨質疏鬆才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並得到世界的公認
世界衛生組織(WHO)關於骨質疏鬆症的定義是:原發性骨質疏鬆是以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徵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於發生骨折的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每年的10月20日為「國際骨質疏鬆日」該定義中:①骨量減少:骨礦物質和基質等比例的減少;②骨微結構退變:由骨組織吸收和形成失衡等原因所致,表現為骨小梁結構破壞變細和斷裂;③骨的脆性增高骨力學強度下降骨折危險性增加,對載荷承受力降低而易於發生微細骨折或完全骨折可悄然發生腰椎壓迫性骨折,或在不大的外力下發生橈骨遠端股骨近端和肢骨上端骨折等
9、骨質疏鬆症是指各種原因所引起的全身性骨數量減少,骨小梁
間隙增大,骨基質減少和重量降低,骨的機械強度減低導致非外傷性骨折,或輕微外力即可發生某些部位骨折的一種臨床綜合征。
骨質疏鬆症的病因與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目前,比較公認的致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內分泌紊亂。眾所周知,本病多見於老年人,尤其是更年期以後的女性患者尤為多見。這表明。性激素對骨質的代謝有直接關系。當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時可引起骨質疏鬆,不僅是庫欣綜合征的主要特徵,而且在臨床治療上長期向患者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亦可同樣引起這一後果。這表明:腎上腺皮質激素可加速骨質疏鬆的過程。而性激素能抑制垂體前葉素,間接抑制腎上腺皮質激素。
所以,老年人性激素分泌減少,尤其是更年期後的女性,則更易出現骨質疏鬆。
(2)鈣代謝失調。毫無疑問,鈣缺乏是成年人骨質疏鬆症的原因之一。正常人每日攝入鈣量約為10mg/kg 體重,其中少量為人體所利用,大部分隨尿及大便排出,以維持鈣的代謝平衡。如果攝入的鈣量減少,或是腸吸收功能障礙,或是從尿及大便中排泄量增加,則易引起由於缺鈣所造成的骨質疏鬆。此時,如果再加上內分泌紊亂因素的影響,則更易引起骨質疏鬆。
(3)失用因素。正常情況下,由於肌肉的舒張收縮及各種壓力而刺激骨骼組織保持正常的鈣代謝平衡。但當肢體或全身一旦失去生理性活動及體力勞動或鍛煉,則容易引起骨組織內的一系列改變,而引發脫鈣及尿鈣排出量增加,導致骨質疏鬆。長期卧床者表現為全身性骨質疏鬆,而肢體石膏夾板固定或神經過敏性失用,則表現為局部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多見於老年人,尤其以60 歲以上女性多見。患者多訴全身疲乏,喜卧床或仰坐位而不願活動;全身酸痛,尤以腰部為明顯,可由腰向臀部和下肢放散,亦可由背部向肋骨和腹部放散。
患者自己感覺身高逐漸變矮,除因椎間盤退變原因外,與椎體骨質疏鬆易引起壓縮骨折有關。同樣原因可使駝背畸形逐漸加重。
X 線表現:脊柱骨質疏鬆,骨小梁減少,椎體中間凹陷呈魚尾巴狀。
骨質疏鬆症所引起疼痛的程度遠不如腰椎間盤突出症嚴重,且X 線表現截然不同,應用性激素、高蛋白、高鈣治療後,腰痛症狀可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