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質疏鬆 > 英國防治骨質疏鬆

英國防治骨質疏鬆

發布時間:2020-09-05 12:08:49

1、吃玉米對骨質疏鬆骨質增生有好處嗎?

骨質疏鬆的治療

(一)葯物治療

原發性I型骨質疏鬆症屬高代謝型,是由於絕經後雌激素減少,使骨吸收亢進引起骨量丟失,因此應選用骨吸收抑制劑如雌激素、降鈣素、鈣制劑。原發性II型骨質疏鬆症,其病因是由於增齡老化所致調節激素失衡使骨形成低下,應用骨形成促進劑,如活性維生素D、蛋白同化激素(苯丙酸諾龍)、鈣制劑、氟化劑和維生素K2等。

1.雌激素

是防治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的首選葯物,有人認為單獨使用有增加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建議同時使用一種孕激素如黃體酮可減低癌的發生率。雌激素對骨代謝的作用;降低PTH對骨吸收的作用;促進CT分泌,抑制破骨細胞功能;促進腎1α羥化酶活性,增加1,25(OH)2D3的生成,促進骨形成;直接作用於骨細胞,促進骨膠原和轉化生長因子(TGFB)的生成,增加骨的新生。

(1)雌二醇1-2mg/d。

(2)乙烯雌酚0.25mg/每晚。

(3)復方雌激素0.625mg/d。

(4)尼爾雌醇2mg/半月,3個月後加服安宮共體酮10mg/日,共7天。如無出血,可延至6個月加服黃體酮一個療程。尼爾雌醇對子宮內膜增殖作用不強。

(5)利維愛(Livial)含7-甲異炔諾酮,它具有雌激素活性使骨量增加,又有孕激素活性,防止增加子宮內膜癌的危險;還可使甘油三酯顯著下降,降低心血管病的發病率,每日服0.25mg,連服2年。10%的可有輕度子宮內膜增生。

雌激素的副作用:白帶增多,乳房腫脹、子宮不規則出血,發生率約為10%,有報道女性激素可以提高乳癌、子宮癌的發生度,因此,應每半年進行一次有關檢查。

骨質疏鬆症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全身性骨數量減少,骨的機械強度衰減導致非創傷性骨折,或輕微外力即可發生某些部位骨折的一種臨床綜合征。
老年性骨質疏鬆症引起的常見骨折有:腰椎壓縮性骨折、股骨頸及股骨粗隆間骨折、橈骨下端骨折及肱骨上段骨折。

骨質疏鬆症的營養防治

骨質疏鬆是指骨組織過少但組成成分未變,鈣與蛋白質比例正常而數量減
少,骨密度降低。臨床表現主要是周身骨痛無力,以腰背部及骨折部位持續性
疼痛為主,活動明顯受到限制。如果脊柱發生壓縮性骨折,人就變矮了。美國
一些調查指出,每日攝入0.8~1克鈣可使老年婦女骨密度正常,但要在補充
鈣6~9個月後方有這種效果。我國人民膳食中鈣經常不足,應多飲用年奶最
好是脫脂奶來補充鈣和蛋白質。條例不許可時,可多吃些豆腐,豆漿及海產品。
補鈣的同時應注意曬太陽或適當補充維生素D(每日5000~10000國際單位)
。多食用蔬菜水果可補充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已患骨質疏鬆症時可加用鈣片
每日1克,加上膳食中1克,每天共2克鈣。同時也可遵醫醫囑用少量雌激素以
減慢骨吸收的速度。男性可用少量甲基睾丸酮促進蛋白質儲存。老年人一要加
強活動,若營養充足而活動不足仍不能防治本病。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復健康!我來和你談談「補鈣」的問題。
按照人體生長規律,人體骨密度的最高峰值是在30--35歲,此時骨頭中的含鈣量最高。在這之前,人們可以通過多攝入鈣質,讓體內積累下較多的鈣。35歲以後,人體中鈣的流失速度越來越快,骨密度逐年下降。如果等到中老年時期再補鈣,已不能使骨密度增加,只能減緩身體中鈣的流失速度。所以,應該在30歲之前注意從膳食中補充鈣元素,盡量增加骨密度的高峰值,從而預防和推遲骨質疏鬆的發生。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成人平均每日所需鈣量為800毫克。此外,還有兩類人群需要額外注意增加鈣質:11--18歲的青少年正處於身體生長發育階段,骨骼生長迅速,每日所需鈣量為1000毫克;孕婦、乳母因為處於特殊生理時期,所需鈣量高於常人,為每日1000--1200毫克。綜上所述,人群中最需要補充鈣元素的是兒童、孕婦和乳母以及老年人。
但是,即使是這些人群,如果過量補鈣,也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在老年人中,心臟病患者補鈣過量,可因鈣沉積而引起猝死。而兒童補鈣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補鈣過量對兒童生長發育則會造成極大危害。
1)膳食補鈣是關鍵
面對缺鈣問題,膳食調整是首選。在日常食物中,具有補鈣功能的食物主要分為以下六大類:
1.奶類和奶製品
如牛、羊奶及其奶粉、乳酪、酸奶、煉乳等。這是對於人體最有效、最安全,同時也是最科學的補鈣食品。奶類本身的含鈣量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鈣質的極好來源。正常人每天堅持喝300毫升左右的牛奶,再配合科學合理的平衡膳食,就可以基本滿足對於鈣量的需求。其他奶製品如酸奶、乳酪等也可以選擇。
2.豆類和豆製品
有黃豆、毛豆、扁豆、蠶豆、豆腐、豆腐乾、豆腐皮、豆腐乳等。豆類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煙酸等,長期食用可以獲取豐富營養同時預防骨質疏鬆。除了豆類製品,常吃河、海產品,如鯽魚、鯉魚、鰱魚、泥鰍、蝦、蝦米、蝦皮、螃蟹、海帶、紫菜、蛤蜊、海參、田螺等。同樣可以達到補鈣的目的。
3.堅果類食物
這類食品包括杏仁、花生、松子等,因為其中富含豐富的油脂、維生素、礦物質和大量鈣質,有抗衰老的作用,常吃能夠堅固骨骼、增強體質。如果通過上述食品還不能滿足身體所需,再考慮選擇適當的產品進行補鈣也不遲。
4.肉類與禽蛋
如羊肉、豬腦、雞肉、雞蛋、鴨蛋、鵪鶉蛋、松花蛋、豬肉鬆等。
5.蔬菜類
有芹菜、油菜、胡蘿卜、蘿卜纓、芝麻、香菜、雪裡蕻、黑木耳、蘑菇等。
6.水果與乾果類
包括檸檬、枇杷、蘋果、黑棗、杏脯、橘餅、桃脯、杏仁、山楂、葡萄乾、胡桃、西瓜子、南瓜子、桑椹干、花生、蓮子等。
補鈣除了合理選擇鈣制劑之外,多曬太陽、均衡營養、科學烹調等也很重要。日常有許多食物可供鈣源補充。
2)還有哪些是很好的補鈣途徑呢?
1.少吃鹽相當於補鈣
英國科學家研究發現:飲食中鹽的攝入量,是鈣排出量多寡的主要決定因素。即鹽的攝入量越多,尿中排出鈣的量越多,鈣的吸收也就越差。
2.飲食混亂是缺鈣成因
營養對骨的疏密關系密切。幼時營養不良會阻礙骨頭正常發育,導致老年時骨質流失加快;成年後飲食混亂也是導致缺鈣和使骨質疏鬆的重要原因。
3.吃鈣片是補鈣的最佳途徑
在我們每日攝入的天然食物中,有很多可以達到增加鈣質的目的,像奶製品、豆製品等。比起鈣片,這些食品存在著價格便宜、食用方便等特點,應為補鈣首選。除了日常的食物調整以外,如果還不能達到身體需要,採用營養素補充劑或強化食品也是解決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的手段之一。
糖尿病患者對於補鈣的問題,一定要慎重。糖尿病很容易合並骨質疏鬆症,這時需要補充充足的鈣質,當然單純補鈣並不能對骨質疏鬆有絕對的治療作用,需要同時合服維生素D制劑、降鈣素等才能達到良好的鈣質吸收效果,從而緩解骨質疏鬆症的症狀。
4.補鈣還需多曬太陽多運動
除了上述介紹的補鈣食品和營養素補充劑以外,為了更好地吸收鈣質,我們還應該配合補鈣做一些輔助工作:平時多曬太陽,充足的紫外線照射可以促進維生素D在人體內的合成,提高鈣的吸收率;增加體育鍛煉,多多活動骨關節,做肌肉抻拉練習,能夠改善骨骼肌的營養狀況,提高骨密度。
5.補鈣產品如何選
在令人眼花繚亂的補鈣產品大軍中,人們經常會被強大的宣傳攻勢所誘導,要想挑選出適合自己的、科學有效的補鈣產品實屬不易。總的來看,選擇知名度較高的大廠名牌產品的保險率要高於其他品牌。其次,在補鈣的同時要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可以提高鈣的吸收率,有效幫助鈣在人體內的吸收,增加補鈣療效。
3)補鈣誤區
1.補鈣越多越好
中國營養學會制定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RI)》中提出:成人的鈣的可耐受最高攝入量是每天2000毫克,這個攝入量不是建議的標准攝入量。一般而言,成人的推薦攝入量為每天800毫克,一般從膳食中攝入鈣至少500毫克。攝入的鈣越接近可耐受最高攝入量,危害健康的風險就越大。攝入鈣過多,可能幹擾其他微量元素對於人體的吸收利用,也可能導致患腎結石病的危險性增加等。也就是說,營養素攝入不是越多越好,缺乏對健康不利,而過量也可能對健康有害。一般而言,通過日常的均衡膳食和增加奶製品的攝入,可以基本滿足人體對於鈣的需求。所以,補鈣並非越多越好。
補鈣過量的主要症狀是身體浮腫多汗、厭食、惡心、便秘、消化不良,嚴重的還容易引起高鈣尿症,同時兒童補鈣過量還可能限制大腦發育,並影響生長發育。
2.輕信廣告中某些誇大其詞的說法
某些廠商為了增加產品銷量、擴大知名度,在廣告中加入不切實際、誇大其詞的言語和數據。專家稱:正常情況下,鈣劑對於人體的吸收率大致在30%左右。這顯然與某些商業廣告中所宣傳的吸收率高達90%有很大出入。還有一些廠家把在動物身上獲得的實驗結果寫在產品說明書中。對待這些,需要消費者有正確、客觀的判斷力,對待產品不能跟風、盲從,平時有意識地多積累一些醫學常識是非常必要的。
3.保健品與葯品概念混淆
從國家法規要求來看:保健食品是食品,不允許有任何毒副作用,而葯品是允許有毒副作用的。葯品是在疾病狀態下吃的,食品是可以讓國民日常食用的。就時間而言,葯品是偶爾吃的,食品可以經常吃。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營養素產品在批成葯品時,它的劑量允許大一些。長期大劑量攝入某些營養素對健康可能造成危害。
以上回答如果滿意,請不要辜負我的一片好意,及時點擊「採納為答案」。

2、骨質疏鬆容易導致病變,出現骨質疏鬆之後,可以選擇哪些處理方法呢?


首先要有對骨質疏鬆一個正確的認識。以前很多人認為,骨質疏鬆就是因為骨質減少所造成的,而英國認為是老年骨折。而世界公認的說法是因為骨量減少,股的微觀結構發生了變化,導致了骨骼變脆。骨質疏鬆是全身性的骨骼疾病。並且這種疾病甚至讓人感覺到,無法察覺到。

骨質疏鬆可以發生在不同的年齡段。有的兒童或者婦女進入絕經期或者老年人,都會不同程度的出現骨質疏鬆的症狀。有的是因為內分泌原因造成的,比如甲狀腺癌,功能靠近。骨質疏鬆最明顯的表現特徵就是腰酸背痛。還有就是會出現明顯的駝背,不經意間很容易發生骨折。也會導致呼吸功能出現下降。骨質疏鬆分為局部性和全身性。

骨質疏鬆也會導致骨髓瘤並且引發相關的並發症。治療骨質疏鬆可以選擇運動和適度的補充營養。每天堅持曬太陽,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維生素c以及各類蛋白質。骨質疏鬆的患者平時日常行走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避免發生摔跤的情況,因為摔跤很容易導致骨折,甚至非常嚴重的骨折。

骨質疏鬆可以選擇葯物治療,因為對症下葯,可以有效的阻止和緩解骨質疏鬆的蔓延。不過最主要的需要日常的護理,可以選擇適度的運動和常規的葯物治療。必須要提前做好這方面的預防工作,尤其是要從青少年從兒童抓起,在日常的飲食習慣是和運動方式上都要養成良好的可持續性的習慣。

3、啤酒能預防骨質疏鬆嗎

據《印度時報》報道,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喝1—2杯啤酒有助於防止骨質疏鬆症。多項研究發現,適度飲用啤酒可以治療關節疼痛,保持關節結締組織健康。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研究發現,啤酒中以可溶原硅酸(OSA)形式存在的硅,一半可被身體吸收。硅對骨骼及結締組織的生長發育起到重要作用,有助於降低骨質疏鬆症危險。《骨骼與礦物質研究雜志》刊登一項新研究發現,在男性和年輕女性中,較大量飲食硅的攝入,對骨骼具有保護作用。而在西方人的飲食中,喝啤酒是攝入硅的主要方式。盡管目前還沒有硅攝入量的推薦標准,但研究人員表示,即使少量飲用啤酒,也有益關節健康。比如,每天喝20—25毫升啤酒。
此外,英國《自然》雜志刊登一項涉及1700名平均年齡為48歲女性的研究發現,常喝啤酒的女性骨骼會變強壯,從而降低患骨質疏鬆症的幾率。研究結果顯示,少量飲用啤酒也能保持骨骼健康。而且,啤酒中還富含有助於保持骨骼健康的植物雌激素。

4、英國有氨糖嗎?恢復骨關節的營養品

按照人體生長規律,人體骨密度的最高峰值是在35--45歲,此時骨頭中的含鈣量最高。在這之前,人們可以通過多攝入鈣質,讓體內積累下較多的鈣。35歲以後,人體中鈣的流失速度越來越快,骨密度逐年下降。如果等到中老年時期再補鈣,已不能使骨密度增加,只能減緩身體中鈣的流失速度。所以,應該在30歲之前注意從膳食中補充鈣元素,盡量增加骨密度的高峰值,從而預防和推遲骨質疏鬆的發生。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成人平均每日所需鈣量為800毫克。此外,還有兩類人群需要額外注意增加鈣質:11--18歲的青少年正處於身體生長發育階段,骨骼生長迅速,每日所需鈣量為1000毫克;孕婦、乳母因為處於特殊生理時期,所需鈣量高於常人,為每日1000--1200毫克。綜上所述,人群中最需要補充鈣元素的是兒童、孕婦和乳母以及老年人。 但是,即使是這些人群,如果過量補鈣,也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在老年人中,心臟病患者補鈣過量,可因鈣沉積而引起猝死。而兒童補鈣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補鈣過量對兒童生長發育則會造成極大危害。 1)膳食補鈣是關鍵 面對缺鈣問題,膳食調整是首選。在日常食物中,具有補鈣功能的食物主要分為以下六大類: 1. 奶類和奶製品如牛、羊奶及其奶粉、乳酪、酸奶、煉乳等。這是對於人體最有效、最安全,同時也是最科學的補鈣食品。奶類本身的含鈣量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鈣質的極好來源。正常人每天堅持喝300毫升左右的牛奶,再配合科學合理的平衡膳食,就可以基本滿足對於鈣量的需求。其他奶製品如酸奶、乳酪等也可以選擇。 2. 豆類和豆製品有黃豆、毛豆、扁豆、蠶豆、豆腐、豆腐乾、豆腐皮、豆腐乳等。豆類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煙酸等,長期食用可以獲取豐富營養同時預防骨質疏鬆。除了豆類製品,常吃河、海產品,如鯽魚、鯉魚、鰱魚、泥鰍、蝦、蝦米、蝦皮、螃蟹、海帶、紫菜、蛤蜊、海參、田螺等。同樣可以達到補鈣的目的。 3. 堅果類食物這類食品包括杏仁、花生、松子等,因為其中富含豐富的油脂、維生素、礦物質和大量鈣質,有抗衰老的作用,常吃能夠堅固骨骼、增強體質。如果通過上述食品還不能滿足身體所需,再考慮選擇適當的產品進行補鈣也不遲。4. 肉類與禽蛋如羊肉、豬腦、雞肉、雞蛋、鴨蛋、鵪鶉蛋、松花蛋、豬肉鬆等。5. 蔬菜類有芹菜、油菜、胡蘿卜、蘿卜纓、芝麻、香菜、雪裡蕻、黑木耳、蘑菇等。6. 水果與乾果類包括檸檬、枇杷、蘋果、黑棗、杏脯、橘餅、桃脯、杏仁、山楂、葡萄乾、胡桃、西瓜子、南瓜子、桑椹干、花生、蓮子等。 補鈣除了合理選擇鈣制劑之外,多曬太陽、均衡營養、科學烹調等也很重要。日常有許多食物可供鈣源補充。2)還有哪些是很好的補鈣途徑呢?1. 少吃鹽相當於補鈣英國科學家研究發現:飲食中鹽的攝入量,是鈣排出量多寡的主要決定因素。即鹽的攝入量越多,尿中排出鈣的量越多,鈣的吸收也就越差。2. 飲食混亂是缺鈣成因營養對骨的疏密關系密切。幼時營養不良會阻礙骨頭正常發育,導致老年時骨質流失加快;成年後飲食混亂也是導致缺鈣和使骨質疏鬆的重要原因。3. 吃鈣片是補鈣的最佳途徑 在我們每日攝入的天然食物中,有很多可以達到增加鈣質的目的,像奶製品、豆製品等。比起鈣片,這些食品存在著價格便宜、食用方便等特點,應為補鈣首選。除了日常的食物調整以外,如果還不能達到身體需要,採用營養素補充劑或強化食品也是解決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的手段之一。 糖尿病患者對於補鈣的問題,一定要慎重。糖尿病很容易合並骨質疏鬆症,這時需要補充充足的鈣質,當然單純補鈣並不能對骨質疏鬆有絕對的治療作用,需要同時合服維生素d制劑、降鈣素等才能達到良好的鈣質吸收效果,從而緩解骨質疏鬆症的症狀。 4. 補鈣還需多曬太陽多運動 除了上述介紹的補鈣食品和營養素補充劑以外,為了更好地吸收鈣質,我們還應該配合補鈣做一些輔助工作:平時多曬太陽,充足的紫外線照射可以促進維生素d在人體內的合成,提高鈣的吸收率;增加體育鍛煉,多多活動骨關節,做肌肉抻拉練習,能夠改善骨骼肌的營養狀況,提高骨密度。 5. 補鈣產品如何選 在令人眼花繚亂的補鈣產品大軍中,人們經常會被強大的宣傳攻勢所誘導,要想挑選出適合自己的、科學有效的補鈣產品實屬不易。總的來看,選擇知名度較高的大廠名牌產品的保險率要高於其他品牌。其次,在補鈣的同時要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可以提高鈣的吸收率,有效幫助鈣在人體內的吸收,增加補鈣療效。 3)補鈣誤區 1. 補鈣越多越好 中國營養學會制定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ri)》中提出:成人的鈣的可耐受最高攝入量是每天2000毫克,這個攝入量不是建議的標准攝入量。一般而言,成人的推薦攝入量為每天800毫克,一般從膳食中攝入鈣至少500毫克。攝入的鈣越接近可耐受最高攝入量,危害健康的風險就越大。攝入鈣過多,可能幹擾其他微量元素對於人體的吸收利用,也可能導致患腎結石病的危險性增加等。也就是說,營養素攝入不是越多越好,缺乏對健康不利,而過量也可能對健康有害。一般而言,通過日常的均衡膳食和增加奶製品的攝入,可以基本滿足人體對於鈣的需求。所以,補鈣並非越多越好。 補鈣過量的主要症狀是身體浮腫多汗、厭食、惡心、便秘、消化不良,嚴重的還容易引起高鈣尿症,同時兒童補鈣過量還可能限制大腦發育,並影響生長發育。 2. 輕信廣告中某些誇大其詞的說法 某些廠商為了增加產品銷量、擴大知名度,在廣告中加入不切實際、誇大其詞的言語和數據。專家稱:正常情況下,鈣劑對於人體的吸收率大致在30%左右。這顯然與某些商業廣告中所宣傳的吸收率高達90%有很大出入。還有一些廠家把在動物身上獲得的實驗結果寫在產品說明書中。對待這些,需要消費者有正確、客觀的判斷力,對待產品不能跟風、盲從,平時有意識地多積累一些醫學常識是非常必要的。 3. 保健品與葯品概念混淆 從國家法規要求來看:保健食品是食品,不允許有任何毒副作用,而葯品是允許有毒副作用的。葯品是在疾病狀態下吃的,食品是可以讓國民日常食用的。就時間而言,葯品是偶爾吃的,食品可以經常吃。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營養素產品在批成葯品時,它的劑量允許大一些。長期大劑量攝入某些營養素對健康可能造成危害。中年期 多曬太陽多吃魚 40歲後,由於胃腸道功能逐漸減退,鈣吸收減少而流失增加,體內的鈣呈負平衡。45歲以後,每10年骨骼脫鈣率為3%。於是,如何「堅守」前期的補鈣「大業」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於康介紹,每天兩杯奶還是補鈣的根本。但不少中年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乳糖不耐,喝後會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這些人可以用酸奶或去乳糖的奶粉代替鮮奶,只要保證足夠的量就可以獲得和鮮奶一樣的補鈣效果。 同時,為了延緩骨鈣的流失,多吃些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也是關鍵。維生素d能促進鈣、磷的吸收和骨骼的鈣化,維持骨骼和牙齒的正常生長。食物中的維生素d主要存在於魚肝油、深海魚(如沙丁魚)、動物肝臟、奶油以及蛋黃等動物性食品中。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動物性食品往往膽固醇含量很高,血脂高的人不宜多吃。這時,強化了維生素d的牛奶和其他強化食品都是不錯的來源。但於康提醒大家,維生素d發揮作用需要紫外線的「幫助」,因此,每天曬20分鍾到半小時太陽,可以促進維生素d的生成,提高補鈣效果。 此外,膳食中鈣、磷比例適宜時,也能促進鈣的吸收,成人以1∶1或1∶2為宜。磷在食物中分布很廣泛,無論動物性食物還是植物性食物都含有豐富的磷。由於磷是與蛋白質共存的,因此瘦肉、蛋、奶、干豆類、花生、堅果、粗糧中含量都很高。 最後,不利於鈣質吸收的食物最好少吃,或通過正確的烹調方法去除其中的「破壞分子」。穀物中的植酸,某些蔬菜如菠菜、莧菜、竹筍、茭白等中的草酸,都能和鈣結合形成不溶性的鈣鹽,降低鈣的消化率,膳食纖維也會干擾鈣的吸收;脂肪過多或脂肪消化不良時,未被吸收的脂肪酸也會和鈣結合,影響吸收。因此,大家做菠菜等蔬菜時,不妨先用開水焯一下,去除其中大部分的草酸,可以避免其對鈣吸收產生的影響,而高膳食纖維的食物雖然對促進消化有好處,但也不宜多吃。據介紹,骨質疏鬆是導致中老年人骨折的主要原因,而老年人骨折中有1/3屬於髖骨骨折,而兩成髖骨骨折患者最後將死於並發症。我國60歲以上女性的骨質疏鬆症發病率高達70%,約有9000 萬骨質疏鬆症患者,占總人口數量7%。因此,一生中任何階段都需要注意補鈣。補鈣同時,需要注意飲食搭配,有些含草酸多的蔬菜(如:菠菜、甜菜等)或高脂肪食物與高含鈣食物(如:牛奶、豆腐等)同食,會形成不易被腸道吸收的草酸鈣或脂肪酸鈣,需要注意避免。 同時,中年後要定期測定骨密度。女性應在絕經期前期(45歲左右),男性應在50歲左右,到醫院進行一次初始的骨密度測定。目前測定骨密度的標準是骨密度雙能x線吸收儀,不僅可以定性,而且可以定量。至於普通的x線攝片,在骨質疏鬆早期沒有診斷意義,只能作為輔助診斷項目。但它在骨質疏鬆後期,可以直觀地顯示骨質疏鬆的嚴重程度。

5、世界骨質疏鬆日是幾月幾號?

世界骨質疏鬆日在1996年由英國國家骨質疏鬆學會創立,從1997年由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IOF)贊助和支持,當時定於每年6月24日為世界骨質疏鬆日。其宗旨是為那些對骨質疏鬆症防治缺乏足夠重視的政府和人民大眾進行普及教育和信息傳遞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焦點信息。隨著參與國和組織活動逐年穩定地增長,世界骨質疏鬆日的影響日益擴大,到了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開始參與並作為聯合主辦人,擔當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並將世界骨質疏鬆日改定為每年10月20日。現在世界上已有100多個會員國家及組織均開展了這一活動,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還出版發行快訊,不定期刊登各成員國骨質疏鬆組織開展骨質疏鬆日活動的情況和經驗,互相進行交流,使世界骨質疏鬆日這一天的活動成為了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全球盛會。 骨質疏鬆會導致人的身體機能下降,體力下降,不能過於勞累和重活,不適於身體對抗性的運動。 應該最少每天吃 一到 兩粒 高質 鈣片 1杯 牛奶 每天做適當的運動,散步,曬30分鍾到1個小時的太陽。 骨質疏鬆 要謹防不要發生骨折.輕者出現傷害意外,重者死亡。 骨質疏鬆 多發於老年人 女性 在生小孩的時候和更年期後 男性 50歲以後多見 骨質疏鬆 一般是因為嚴重缺鈣 嚴重營養不量 造成 另外就是 不愛運動的人 會容易得 骨質疏鬆 但是如果你說 一個十七八歲 的人 不愛運動會得骨質疏鬆 簡直有點可笑 除非他是 失明者 或是個殘傷人士 他的 運動才會少到 得 骨質疏鬆的地步
求採納

6、女,56歲,骨質疏鬆怎麼辦?

1.運動
在成年,多種類型的運動有助於骨量的維持。絕經期婦女每周堅持3小時的運動,總體鈣增加。但是運動過度致閉經者,骨量丟失反而加快。運動還能提高靈敏度以及平衡能力。 
2.營養
良好的營養對於預防骨質疏鬆症具有重要意義,包括足量的鈣、維生素D、維生素C以及蛋白質。從兒童時期起,日常飲食應有足夠的鈣攝入,鈣影響骨峰值的獲得。歐美學者們主張鈣攝入量成人為800~1,000mg,絕經後婦女每天1,000~1,500mg,65歲以後男性以及其他具有骨質疏鬆症危險因素的患者,推薦鈣的攝入量為1500mg/天。維生素D的攝入量為400~800U/天。 
3.預防摔跤
應盡量減少骨質疏鬆症患者摔倒幾率,以減少髖骨骨折以及Colles骨折。
4.葯物治療
有效的葯物治療能阻止和治療骨質疏鬆症,包括雌激素代替療法、降鈣素、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以及二磷酸鹽,這些葯物可以阻止骨吸收但對骨形成的作用特別小。用於治療和阻止骨質疏鬆症發展的葯物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抑制骨吸收葯,包括鈣劑、維生素D及活性維生素D、降鈣素、二磷酸鹽、雌激素以及異黃酮;第二類為促進骨性成葯,包括氟化物、合成類固醇、甲狀旁腺激素以及異黃酮。

7、請問長期吃大豆異黃酮有副作用嗎?

大豆異黃酮屬於雌激素,可以補充體內的雌激素,如果體內雌激素過高,就會刺激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引起子宮肌瘤,乳腺腫瘤和卵巢囊腫等,一般是不能用人體內雌激素分泌過高的人群。
雌激素分泌過低,可以適當的吃點大豆異黃酮,可以平衡體內激素分泌水平,調節人體的內分泌,可以延緩衰老,美白皮膚,一般情況下,服用1到2個月以後,需要去醫院做一個內分泌的檢查,以免導致雌激素分泌過多。
在選擇上注意兩點:1、看品牌,選擇大品牌,質量好,效果佳;2看平台,資質是否齊全、是否有追溯機制,是否與消費者站在一起,售後有保障。

與英國防治骨質疏鬆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