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質疏鬆 > 骨質疏鬆的病機

骨質疏鬆的病機

發布時間:2020-09-05 10:10:13

1、骨質疏鬆主要有哪些中葯?

此乃骨痹 症重 當細審之方可下葯切不可亂吃葯。建議找中醫專家瞧瞧。

2、中醫上認為骨質疏鬆的病因病機是什麼?

中醫古籍中雖無骨質疏鬆這一病名,但在與之相應的疾病的有關描述及分析中,已經涉及本病的生理、病理,為後世醫家治療本病提供了理論依據。《素問宣明五氣論》說:「腎生骨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腎主骨生髓」。《素問脈要精微論》說:「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醫經精義》進一步指出:「腎藏精,精生髓,髓養骨,故骨者,腎之合也」,「精足則髓足,髓在骨內,髓足則骨強」。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說:「腎虛者,其督脈必虛,是以腰痛」。這些都強調腎與骨的關系密切,骨的病變反映了腎的盛衰。《素問痿論》明確指出:「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腎者,水臟也。金水不能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由此可以看出,中醫學認為,骨質疏鬆主要與腎臟的盛衰有關。從另一個角度看,經絡傷病,氣血運行阻滯,也會影響臟腑的功能。《雜病源流犀燭》談到:「損傷之患,必由外侵內,而經絡臟腑並與俱傷」。《難經》記載:「督脈者,起於下極之俞,並於脊里,上至風府,入屬於腦」。金代醫學家張潔古認為督脈「為陽脈之督綱」,督脈損傷則陽脈經氣阻遏,亦可導致腎陽不足,進而影響到骨骼。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們認為骨質疏鬆的治療主要應從腎入手,對於脊髓損傷這一類繼發性骨質疏鬆,還應考慮疏通經脈以利氣血通達,使臟腑氣血充盈。

3、藤黃健骨丸怎麼樣

產品成份:熟地黃、鹿銜草、骨碎補(燙)、肉蓯蓉、淫羊藿、雞血藤、萊菔子(炒)。
功能主治:補腎,活血,止痛。用於肥大性脊椎炎,頸椎病,跟骨刺,增生性關節炎,大骨節病。
產品方解:本方由七味葯組成,以方測證,審證求因:其所治病症病因病機乃由肝腎虧虛、瘀血阻絡所致。肝主藏血,主筋,如肝血不足,血不養筋,筋骨關節失其濡養,久而成病;腎主骨生髓,若腎精虧虛則骨髓化源不足,年深日久,骨痹生矣。治宜補益肝腎、強筋健骨、活血祛瘀、利氣止痛。方中重用熟地黃,其味甘,性微溫,歸肝、腎經,滋陰補血,益精填髓。大補肝腎之真陰,為君葯。 方中淫羊藿其味辛甘,性溫,入肝、腎經,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肉蓯蓉味甘、咸,性溫,歸腎、大腸經,補腎陽,益精血,入腎生髓。二葯共用補腎之元陽,輔助補陰之君葯,共取陰中求陽,少火生氣之功,陰陽並補。骨碎補其味苦,性溫,歸腎、肝經,補腎強骨,續傷止痛;鹿銜草味甘、苦而性溫,歸肝、腎經,祛風濕,強筋骨,止血,補骨鎮痛。以上四味,輔助君葯補益肝腎,強筋健骨,共為臣葯。 方中雞血藤其性溫,味苦、甘。既能補腎益精添髓,又通暢經絡,行氣活血,通則不痛。活血通絡,補骨止痛為佐葯。 方中萊菔子健骨、消食、理氣,其性平,味辛、甘。以防補而滋膩之弊,為使葯。 總之本方組方嚴謹,理法分明,以補腎為本,治骨為標,標本兼治。善治西醫診斷為骨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頸椎病、腰間盤突出、肩周炎、坐骨神經痛,症見:關節疼痛、腫脹、彈響、絞鎖、關節內游離體、關節囊及韌帶的韌化骨化、關節軟骨的破壞以及關節部位骨質疏鬆和骨質增生者。

4、談談你對骨質疏鬆症的認識1200字左右

談談你對骨質疏鬆症的認識
骨質疏鬆症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參與的多因素復雜疾病。中醫對骨質疏鬆症的主要病機存在3種認識,即腎虛為本、脾虛為本、脾腎俱虛共為根本。在對骨質疏鬆症的主要病機存在分歧和爭議的情況下,本文結合骨質疏鬆症現代病因學的研究結果,闡釋了骨質疏鬆症腎虛為本、脾虛為本、脾腎俱虛共為根本3種認識的科學內涵,目的在於加強對骨質疏鬆症中醫病機的理解,促進對骨質疏鬆症的中西醫認識與溝通,並為提高中醫防治骨質疏鬆症臨床療效提供參考與幫助。
骨質疏鬆症是以骨量減少、骨組織結構退化為特徵,導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的危險性增加的一種全身代謝性骨骼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疼痛、身長短縮、易發骨折等,有時並無明顯症狀。骨質疏鬆症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和特發性3類,以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最為常見,包括絕經後骨質疏鬆...................

5、風濕病患者為什麼會骨質疏鬆

風濕、類風濕治療

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張仲景金貴要略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6、中醫學把骨質疏鬆症歸屬「骨痿、骨枯、骨痹」范疇,認為其

發病機制為腎虛及脾虛,故針對病機而採用補腎壯骨、益氣健脾的治療法則。

(1)補腎壯骨法。根據「腎主骨」的中醫學理論,腎虛是骨質疏鬆的發病關鍵,故治療宜補腎壯骨,若腎精充足,則筋骨堅硬有力。

楊氏等選擇退化期骨質疏鬆症患者11 例,按臨床表現分成腎陰虛和腎陽虛型,分別用左歸丸及右歸丸加減治療,連服2 個月,結果9例腰背痛症狀明顯減輕或消失,用X 線顯示骨密度明顯增高者6 例。

王氏等用補腎益骨膏(熟地、淫羊藿、紫河車、澤瀉、龍骨等)治療更年期婦女骨質疏鬆症,服葯3 個月後,患者橈骨、尺骨骨礦含量均較治療前增加。梁氏等以續斷、桑寄生、山萸肉、骨碎補、熟地等治療58 例,腎虛症狀明顯改善,且骨密度平均值略有回升,其中尺骨、橈骨礦物質含量較治療前明顯增加,而對照組呈進行性減少。

由以上臨床案例表明,從腎論治骨質疏鬆症不但使腎虛症狀明顯改善,且骨礦含量、骨密度等指標的檢測亦可得到改善,證實了補腎中葯對治療骨質疏鬆症效果優良。

(2)益氣健脾,活血調肝。脾虛則腎精虧虛,骨骼失養,骨骼脆弱無力,以致發生骨質疏鬆症。故治療宜補氣活血、健脾調肝。

日本金井成行用加味歸脾湯治療骨質疏鬆症,顯示對骨鹽量增加明顯,可使貧血及更年期指數改善。張氏等發現丹參能使骨折過程中膠原纖維絲形成增多,鈣鹽沉積豐富,證明了丹參可以從鄰近骨折骨組織中調動鈣,以滿足新骨形成對鈣的需要,這說明丹參具有直接調節鈣代謝的作用。

//如何標本兼治骨質疏鬆?

7、中醫治療骨質疏鬆 腰椎

此病中醫辨證多為腎虛血瘀,中醫治療以強腰腎為本、活血通絡為標,以標本兼治。當然在治療時還得根據臨床舌脈等具體情況予以立法,下面給你一個補腎活血的葯方你可以試試:
杜仲30g川牛膝30g續斷30g桑寄生30g狗脊30g熟地15g白芍20g當歸尾15g仙靈脾15g菟絲子15g姜黃15g乳香12g沒葯12g地龍15g穿山甲12g皂角刺8g烏梢蛇20g土鱉6g威靈仙15g豨簽草15g雞血藤30g甘草10g
腰部發熱加黃柏15g地骨皮15g
不要怕葯多,穿山甲有點貴,一副葯大概要70多元左右,可熬水服,也可泡酒喝或搽,搽要用酒輕揉至腰部發熱,幾樣同時進行效果更好。
註:濕熱者忌服 (舌苔黃厚膩、口乾苦等)。

8、什麼原因造成的關節炎?

在臨床中,引起病人關節炎的原因是非常多的,最為常見的考慮還是下面這些情況引起的:

一,如果病人體內的嘌呤代謝產物過度的堆積,使得尿酸升高就會引起痛風性關節炎。病人往往會表現為關節出現紅腫,持續的疼痛症狀,並且會影響病人正常活動。

二,病人如果受到鏈球菌的感染,就會引起類風濕性關節炎。

三,病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出現骨質增生,退行性變,並且後期在過度勞累,過度受涼或者是受到外傷的情況下,就會引起病人出現骨性關節炎。

四,局部受到外傷,引起軟骨損傷或者是骨折的情況,就容易形成創傷性關節炎。

9、急。我媽查出來時骨質疏鬆。吃什麼葯好啊,不要鈣片,會得腎結石的

1.鈣片。
2.羅鈣全。
3.密鈣息。
4.福善美。
5.密固達。
所有治療的基礎就是補充鈣劑!(任何葯物都有不良反應的,不要信一面之詞。如有腎結石另當別論。鈣片的副作用:便秘、胃腸道刺激、結石)。

與骨質疏鬆的病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