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完寶寶後,產婦還需繼續補鈣嗎
建議產後補充鈣片到六個月,因為孕期和哺乳期會流失大量的鈣,如果不補充回來就會導致骨質疏鬆的情況,而且人體本來就可以補充鈣元素的,要注意多休息哦。
2、產婦哺乳期要吃鈣片嗎
產後,由於媽咪要哺乳,母乳中含有供孩子成長所需的鈣質,有數據顯示,產婦如果每日泌乳1000—1500毫升,就要失去500毫克左右的鈣,由此可見產後女性鈣流失的速度。若乳汁分泌量越大,鈣的需要量就越大。
可哺乳媽咪在產後體內雌激素水平較低,泌乳素水平較高。因此,在月經未復潮前骨更新鈣的能力較差,乳汁中的鈣往往會消耗過多體鈣。這時,如不補充足量的鈣就會引起腰酸背痛、腿腳抽筋、牙齒松動、骨質疏鬆等「月子病」;還會導致嬰兒發生佝僂病,影響牙齒萌出、體格生長和神經系統的發育。
同時,新媽媽本來就在生產時消耗了大量體力,哺乳期又特別容易出汗,再加上伺候孩子辛苦,常常晚上睡不好覺,這些都將導致其身體難以恢復。因此,產後就更需要有意識地補鈣,以增強體質,提高泌乳量。
從營養需要量上看,哺乳期依然是鈣需要量最大的階段(孕期1000-1200毫克/天,哺乳期1200毫克/天)。新媽咪如果每日泌乳1000-1500毫升,就要失去500毫克左右的鈣,由此可見產後女性鈣流失的速度。所以,這個功課不能停。若停止哺乳了,母體鈣的需要量回復800毫克/天,飲食攝入又充足的情況下,方可停止服用鈣劑。
3、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有骨質疏鬆症呢?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有骨質疏鬆症,這個需要做一個檢測就是對骨密度進行檢測,現在醫院各個地方都會有檢測的。就是把你的腳踝這個地方檢測一下就可以檢測出來。如果缺鈣的話會造成骨質疏鬆症。剛生完孩子的產婦也有可能是這種症狀。
4、補鈣有什麼好處,請問產婦補鈣有什麼好處
鈣是支持生命的重要元素,像吃鹽一樣,人一生中的各階段都要不斷地補鈣,但千萬別因此被拐進「死胡同」。
俗話說「葯補不如食補」,其實我們身邊含鈣量高的食品比比皆是。天然食物中牛奶每百克含鈣100~120毫克,每袋市售牛奶中含鈣約為240~280毫克,而且容易被人體吸收,被認為是最理想的鈣源。日本1995年的一項研究提示,牛奶對人類骨骼有「鎮靜」作用,可減低骨鈣丟失。如果一個兒童每天喝500毫升奶,就可以補充600毫克鈣,再輔以含鈣豐富的蔬菜、豆製品、麵包等,基本上可以達到攝鈣標准。
豆類尤其是大豆製品中含有的植物性雌激素異黃酮對骨質疏鬆的防治有很好的作用。魚蝦蟹類,禽蛋肉類,榛子、花生、芝麻等乾果,海帶、木耳、香菇等均不失為鈣的良好來源。豆腐在點鹵過程中加入一些電解質,使蛋白沉澱,如南豆腐中加石膏即硫酸鈣,北豆腐加的鹵水即是含鎂的鹽,對骨質也是有益的。
作為鈣劑產品,廠家應該在說明中標示每個包裝(片、袋、丸、瓶)中鈣的含量,有些鈣劑每片(袋)含鈣量22~25毫克,這對於更年期婦女或成人補鈣就不太適宜,因為若每天補充500毫克鈣,就需服用10~20片,這么大把地吃葯片一般人較難接受。對於說明中不標示鈣含量的產品最好不予選用。
有些鈣劑經過加工特別是鍛燒後,生成氧化鈣,鹼性增大,服用後對食道及胃腸道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引起嘔吐、胃疼等不良反應,一般最好不要選用。
天然來源的生物鈣如牡蠣殼等,來源於海洋。由於海洋污染問題,所以有報道這類鈣劑存在鉛鎘等元素污染。專家建議對這類產品應進行重金屬監測,並在產品說明中加以標示。
鈣的補充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在鈣劑的選擇上要考慮價格性能比。專家特別指出,價格高的產品不一定質量好,吸收好。比較我國市場上的一些鈣劑的價格,按每天補充相同鈣量計算,不同鈣劑價格相差10倍甚至20倍之多。
專家建議,鈣劑的補充可分早晚各1次,或早中晚各1次,一般可在進食時補充。晚上睡前服用可防止夜間血鈣濃度下降引起的抽筋,而且對於改善睡眠質量也有較好的效果。貧血病人補鈣與補鐵的時間最好隔開,鈣對鐵的吸收有一定的抑製作用,同樣鐵對鈣的吸收也不利。含磷的可樂飲料、酒精以及富含植酸、鞣酸的食物(如麥麩、菠菜等)會降低鈣的吸收。維生素C對鈣的吸收有一定促進作用,因此多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或飲用橙汁等有利於鈣的吸收。維生素D不僅是鈣被機體吸收的載體,而且鈣只有在維生素D的作用下才能被骨骼利用。
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要注意減少鈣的損耗:食物應保鮮貯存,牛奶加熱時不要攪拌以免鈣的流失;菜不宜切得過碎,炒菜要多加水,烹調時間不要太長;菠菜、茭白和韭菜等含草酸較多的蔬菜,應當先用熱水浸泡以溶去草酸。
過量補鈣不僅是一種浪費,對某些人也可能產生不良影響。在補鈣結合補維生素D時,應防止過量維生素D中毒。對絕大多數成人來說,補鈣量在每日2000毫克的范圍內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