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些人容易患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分原發性、繼發性和特發性三類。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又分絕經後骨質疏鬆症(Ⅰ型)和老年性骨質疏鬆症(Ⅱ型)。繼發性骨質疏鬆症是指因某些疾病或因素等引起的骨質疏鬆。特發性骨質疏鬆症是一類原因不明的骨質疏鬆症。
絕經後骨質疏鬆症主要發生於臨近絕經期或絕經後的婦女,約占總的骨質疏鬆症80%。其發病主要原因是處於絕經期的婦女體內雌激素水平明顯下降,破骨細胞功能活躍,使骨量喪失,特別是絕經後開始頭五年內。男性的骨質疏鬆發生較遲,多在65歲以後,但也有個體差異,有的發生較早,統稱為老年性骨質疏鬆症。國外把女性70歲以後也歸入老年性骨質疏鬆症。老年性骨質疏鬆發病主要與性激素水平下降,鈣攝入不足,戶外活動少及某些內分泌激素水平下降等有關。
繼發性骨質疏鬆主要發生在甲狀旁腺機能亢進、甲狀腺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機能亢進、糖尿病、慢性腎病、多發性骨髓瘤、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及長期卧床的對象中,其發病主要與破骨細胞功能增強、鈣磷代謝紊亂,或腫瘤直接影響,或長期卧床廢用等因素有關。
特發性骨質疏鬆症較為少見,多發生於青少年,也有發生在成人的。
上述人群稱易患人群,應定期進行骨礦質含量及骨密度檢測,以及時進行防治。
2、繼發性骨質疏鬆症的誘因包括哪些
繼發性骨質疏鬆症誘因有哪些?
1、腎臟疾病慢性腎炎尿毒症,出現高血壓、貧血和骨質疏鬆骨病、腎功能衰竭影響了維生素D在腎臟內的活化,使鈣吸收不良,加之腎臟病患者長期應用強的松等糖皮質激素,從而造成繼發性骨質疏鬆症。
2、甲狀腺和甲狀旁腺功能亢進二者可以直接影響骨代謝,使骨鹽溶解,骨內鈣大量釋放而引起繼發性骨質疏鬆症。
3、慢性胃腸炎、肝病這些疾病均可因消化不良而妨礙鈣的吸收,影響維生素D在肝內的活化。
4、糖尿病糖尿病的患者,由於多尿,隨尿排出大量的鈣,引起血鈣降低,只有靠動員骨內的鈣釋放出來補充血中的鈣,結果造成繼發性骨質疏鬆症。研究發現,由於糖尿病患者血糖很高,過多的糖與血漿白蛋白結合形成一種糖化產物,這種物質隨血流到身體各處,在骨笛使成骨細胞的成骨作用降低,骨建造和骨破壞失 去平衡,造成骨質疏鬆。
5、其他疾病諸如類風濕、庫欣氏綜合征(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等)均可以形成繼發性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骨科疾病,很多人都害怕這種疾病的發生,所以它的預防保健方法很受人們的關注。
1、預防骨質疏鬆適當服用鈣劑和維生素D:聯合用葯效果較好。維生素D是鈣離子被骨髓吸收的載體,使人體對鈣離子吸收能成倍增加,吸收更好。
2、預防骨質疏鬆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農作物,家禽魚蛋等,要吃一些綠色有機食品,要防止病從口入。
3、運動可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進行戶外運動以及接受適量的日光照射 ,都有利於鈣的吸收。運動中肌肉收縮、直接作用於骨骼的牽拉 ,會有助於增加骨密度。因此,適當運動對預防骨質疏鬆亦是有益處的。
4、吸煙會影響骨峰的形成 ,過量飲酒不利於骨骼的新陳代謝 ,喝濃咖啡能增加尿鈣排泄、影響身體對鈣的吸收 ,攝取過多的鹽以及蛋白質過量亦會增加鈣流失。日常生活中預防骨質疏鬆應該避免形成上述不良習慣。
5、控制飲食結構,預防骨質疏鬆還要避免酸性物質攝入過量,加劇酸性體質。大多數的蔬菜水果都屬於鹼性食物,而大多數的肉類、穀物、糖、酒、魚蝦等類食物都屬於酸性食物。
3、怎樣才知道患了骨質疏鬆症?
答: 骨質疏鬆症是以骨組織顯微結構受損,骨礦成分和骨基質等比例地不斷減少,骨質變薄,骨小梁數量減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度升高的一種全身骨代謝障礙的疾病。骨質疏鬆症一般分兩大類,即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和繼發性骨質疏鬆症。退行性骨質疏鬆症又可分為絕經後骨質疏鬆症和老年性骨質疏鬆症。老年人患病率男性為60.72%,女性為90.47%。
(1)疼痛
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最常見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見,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兩側擴散,仰卧或 骨質疏鬆症狀及危害
坐位時疼痛減輕,直立時後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日間疼痛輕,夜間和清晨醒來時加重,彎腰、肌肉運動、咳嗽、大便用力時加重。
(2)身長縮短、駝背
多在疼痛後出現。脊椎椎體前部幾乎多為松質骨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體的支柱,負重量大,容易壓縮變形,使脊椎前傾,背曲加劇,形成駝背,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疏鬆加重,駝背曲度加大,致使膝關節攣拘顯著。
(3)骨折
這是退行性骨質疏鬆症最常見和最嚴重的並發症。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脊椎後彎,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顯著減少,患者往往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
4、什麼叫骨質酥鬆症?
骨質疏鬆症是由於多種原因導致的骨密度和骨質量下降,骨微結構的破壞造成了骨脆性增加,從而容易發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骨質疏鬆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又分為絕經後骨質疏鬆症、老年性骨質疏鬆症和特發性骨質疏鬆症三種。
5、骨質疏鬆症最常見的症症
答: 骨質疏鬆症是以骨組織顯微結構受損,骨礦成分和骨基質等比例地不斷減少,骨質變薄,骨小梁數量減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度升高的一種全身骨代謝障礙的疾病。骨質疏鬆症一般分兩大類,即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和繼發性骨質疏鬆症。退行性骨質疏鬆症又可分為絕經後骨質疏鬆症和老年性骨質疏鬆症。老年人患病率男性為60.72%,女性為90.47%。
(1)疼痛
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最常見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見,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兩側擴散,仰卧或 骨質疏鬆症狀及危害
坐位時疼痛減輕,直立時後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日間疼痛輕,夜間和清晨醒來時加重,彎腰、肌肉運動、咳嗽、大便用力時加重。
(2)身長縮短、駝背
多在疼痛後出現。脊椎椎體前部幾乎多為松質骨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體的支柱,負重量大,容易壓縮變形,使脊椎前傾,背曲加劇,形成駝背,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疏鬆加重,駝背曲度加大,致使膝關節攣拘顯著。
(3)骨折
這是退行性骨質疏鬆症最常見和最嚴重的並發症。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脊椎後彎,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顯著減少,患者往往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
6、骨質疏鬆症可以分為幾類?
第一類為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它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必然發生的一種生理性退行性病變該型又分2型:Ⅰ型為絕經後骨質疏鬆,見於絕經不久的婦女;Ⅱ型為老年性骨質疏鬆,多在65歲後發生
第二類為繼發性骨質疏鬆症,它是由其他疾病(如腎衰竭,過量甲狀腺激素或白血病),或葯物(如類固醇)等一些因素所誘發的骨質疏鬆症
第三類為特發性骨質疏鬆症,多見於8~14歲的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遺傳家庭史,女性多於男性婦女妊娠及哺乳期所發生的骨質疏鬆也可列入特發性骨質疏鬆
7、骨質疏鬆症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骨質疏鬆系指
不伴引起本病的其他疾患;繼發性骨質疏鬆則是由於各種全身性或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引起的骨組織量減少。此外,按發生部位亦可分為局限性或泛發性骨質疏鬆。
(1)原發性骨質疏鬆又可分為幼年型骨質疏鬆、成年型骨質疏鬆、絕經期骨質疏鬆及老年性骨質疏鬆等數種。
(2)繼發性骨質疏鬆①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皮質醇增多症、甲亢、甲旁亢、肢端肥大症、性腺功能減退症、糖尿病、痛風等。
②營養不良性疾病。熱卡- 蛋白質營養不良症、維生素(A,B,C,D 等)缺乏症、慢性酒精中毒、長期吸煙、妊娠與哺乳、吸收不良綜合征、胃腸切除術後等。
③遺傳性疾病。成骨不全、高半胱氨酸尿症等。
④葯物性。糖皮質類固醇激素、抗癲癇葯物、抗腫瘤葯物、肝素等。
⑤結締組織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和多發性肌炎等。
⑥腫瘤。多發性骨髓瘤、肥大細胞病、白血病、骨腫瘤等。
⑦全身性疾病。尿毒症、慢性腎炎、肝硬化、慢性心衰等。
⑧失用性。長期卧床、截癱、骨折、外傷性肌萎縮、肌營養不良綜合征、太空飛行等。
WHO 規定的骨質疏鬆症定義,包括4 條:骨質量減少(量),骨維結構損害(質),骨脆性增加和易於骨折(其共同結果)。
//骨質疏鬆症是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