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質疏鬆患者應該吃什麼,骨質為什麼會慢慢流失
1)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減少是導致骨質疏鬆的重要原因之一。絕經後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骨吸收增加已是公認的事實。
(2)隨年齡的增長,鈣調節激素的分泌失調致使骨代謝紊亂。
(3)老年人由於牙齒脫落及消化功能降低,骨納差,進良少,多有營養缺乏,致使蛋白質,鈣,磷、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攝入不足。這就是原因,爸爸也是這個一直在同正分子骨膠原低聚鈦粉,另外還應該適當的參加戶外活動,多曬曬太陽.合理的飲食習慣對老年人同樣有益無害.
2、骨質疏鬆要長期吃鈣片嗎
骨質疏鬆症的葯物治療包括三個部分,其中之一是補充鈣劑。根據我們中國人的飲食習慣,現有的膳食能夠提供的鈣還不能滿足治療骨質疏鬆症的需要,因此,患者每天還需要補充600~800毫克的鈣劑。這就是通常所說「吃鈣片」的理論基礎。
除了鈣劑,第二類葯物就是維生素D,尤其是活性維生素D。現在醫學界對維生素D的認識是,它不僅是鈣磷代謝的重要調節因素,而且對老人的神經肌肉協調非常重要,甚至有些醫生已經把維生素D的地位上升到同人體激素一樣的高度了。鈣劑和維生素D在骨質疏鬆症的葯物治療中都屬於基礎治療,一般都是不可缺少的。
第三類葯物就是對參與骨代謝的成骨細胞(使骨量增加)、破骨細胞(使骨量減少)的功能進行調節。具體來說,就是促進成骨或是抑制破骨的葯物。在臨床上,主要是以阿侖膦酸、唑來膦酸等為代表的雙膦酸鹽類葯物,還有降鈣素、雌激素調節劑等抑制破骨的葯物,以及甲狀旁腺素片等促進成骨的葯物。這些葯物在骨質疏鬆症的治療中起主要作用,一般都要長期使用,需要患者嚴格依照醫囑,規律服葯,按期復查。
所以,「吃鈣片」只是規范抗骨質疏鬆治療的一部分,其作用是有限的。國外的大規模臨床研究表明,即使按時服用鈣劑和維生素D,如果沒有規范服用抗破骨或促成骨的葯物,對於預防骨折來說仍是無效的。所以,老人吃鈣片沒有錯,但要靠它來治療骨質疏鬆症,則是遠遠不夠的。骨質疏鬆症是一隻安靜的猛獸,必須要認識它、了解它,同時還要有足夠的武器,才能馴服它。
3、M常為骨質疏鬆的患者需補充的元素,其原子結構示意圖如 :(1)X的值是 &nb...
(1)20;金屬;第四橫行第2縱行或第四周期第2縱行
(2)D;C
(3)MF 2 (或CaF 2 )
4、骨質疏鬆患者需要補鈣嗎
大多數骨質疏鬆病人都需要補鈣。由於戶外活動減少,進食不多,臨床可能出現不明顯的維生素D缺乏症;老年人腎功能減退,腎臟一些酶的活性下降,以致腸道鈣吸收不良而缺鈣。
5、骨質疏鬆患者常需補充元素M,其原子結構示意圖為:(1)該原子有______個電子層,X的值是______,M元素屬
(1)由於M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該元素原子核的核外有4個電子層,x=2+8+8+2=20,最外層電子數為2個,小於4個,為金屬元素.
(2)由微粒的結構示意圖可知,在D中,核內質子數=16<核外電子數=18,屬於陰離子.由於原子結構中最外層的電子數主要決定元素的性質.M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層的電子數是2,與C的最外層的電子數相同,化學性質相似.
故答為:(1)4;20;金屬.(2)D;C.
6、骨質疏鬆患者缺乏哪些營養素
骨質疏鬆缺乏營養:
1.蛋白質
蛋白質能促進鈣質與骨細胞結合,強化骨骼,提高骨密度,防止骨質疏鬆症,但是攝入大量蛋白質又可能會增加尿鈣的丟失。
因此,對蛋白質的攝入量最好使用推薦值。理論上成人攝入蛋白質0.8 克/(千克·天)為宜。我國由於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所以成人蛋白質推薦攝入量為1.16 克/(千克·天)。
蛋白質廣泛存在於動植物性食物中,動物性蛋白質質量好、利用率高,但同時也富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而植物性蛋白質利用率較低。因此,需注意蛋白質互補,適當進行搭配。大豆及其製品、牛奶都是優質蛋白質的重要食物來源,提倡食用。
2.礦物質
礦物質與骨健康具有密切的關系,其中,鈣攝入不足可引起骨質疏鬆。鈣是人體含量最多的無機元素,其中約99%集中在骨骼和牙齒中。鈣的攝入量增加可以提高骨量的峰值,增加骨密度。因此,攝入足量的鈣是人體骨健康保證。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成人鈣適宜攝入量為800 ~ 1200 毫克/ 天。
奶和奶製品含鈣豐富且吸收率高,是鈣的良好來源。鈣含量在小蝦皮、海帶、豆類、芝麻醬和綠色蔬菜中也較豐富。
鉀的主要作用在於維持鈣的動態平衡,尤其是尿鈣的重吸收和排泄。低鉀飲食會增加尿鈣損失,高鉀飲食可減少尿鈣損失。豆類、瘦肉、乳、蛋、馬鈴薯等含鉀都很豐富。
鈉攝入量增加,可使尿鈣排出量增加,骨密度降低,因此預防骨質疏鬆還應減少鈉的攝入量。含鈉高的食物有食鹽、味精、雞精、醬油、松花蛋、腌製品等。
3.維生素
維生素是維持機體生命活動過程所需的一類微量的低分子有機化合物。
維生素D 是膽固醇的衍生物,是一種類固醇激素。人體內的維生素D3 主要由皮膚經日光中的紫外線照射轉化而來,也可從動物性食物中獲取。血漿中維生素D3 直接刺激骨細胞,對骨形成和骨礦化有促進作用,高濃度可增加破骨細胞的數量和活性,促進骨吸收。
臨床研究的結果表明,補充維生素D 可使老年人的骨密度增高,骨折發生率明顯下降。維生素K 是骨骼基質蛋白,骨鈣素的羥化所需,為維持骨骼中骨鈣素的最佳羥化,每天最好有≥ 100 微克的維生素K 攝入。
維生素K 在綠葉蔬菜中含量高,其次是奶及肉類,水果及谷類中含量低。
7、M常為骨質疏鬆的患者需補充的元素,其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圖:(1)X的值是______,M元素屬於______(填「金
(1)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x=2+8+8+2=20;M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為2,少於4,為金屬元素.
(2)A、質子數=核外電子數=3,為原子;B、質子數=核外電子數=9,為原子;C、質子數=核外電子數=12,為原子;D、質子數=16,核外電子數=18,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陰離子.
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是最外層電子數,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由於M元素的原子與C的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均為2,故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3)M常為骨質疏鬆的患者需補充的元素,則M元素為鈣元素,B的元素符號為「F」,鈣元素顯+2價,氟元素顯-1價,其化學式為:CaF2.
故答案為:(1)20;金屬;(2)D;C;(3)CaF2.
8、骨質疏鬆吃什麼補
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階段,骨質疏鬆症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公眾健康問題。目前我國50歲以上的骨質疏鬆症患者約有6944萬人,由此帶來的骨折、疼痛、脊柱畸形的現象日益增多。其實,骨質疏鬆可防可治,但錯誤的認識和方法則有可能適得其反。哈爾濱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老年病義診現場,該院骨科主任趙承斌教授為參加義診的中老年人介紹了骨質疏鬆中常見的認識誤區,並給出了相應的建議。宜早期預防,忌掉以輕心研究證明,無論男女,如果骨骼健康生長,骨骼最強健的時期在20~40歲。一旦過了40歲,骨質流失的速度就超過形成速度,骨量開始下降,骨質逐漸變脆,隨著年齡的增大,患骨質疏鬆或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的可能性也增大。50歲以上的女性中,有半數或早或晚會發生一次與骨質疏鬆有關的骨折。此外,骨質疏鬆並非是老年人的「專利」,如果年輕時忽視運動,常常挑食或節食,飲食結構不均衡,導致鈣的攝入少、體瘦,就可能達不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質量,會使骨質疏鬆有機會侵犯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性。因此,骨質疏鬆的預防要盡早開始,要想老來骨頭硬朗,就得在35歲之前打好基礎。只有年輕時補充足量的鈣,提高身體骨量的峰值,進入中老年時,才能延緩骨質疏鬆病的發生。宜天然進補,忌依賴保健品「補品」還是天然的好。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宜攝入天然的富含鈣、磷、鐵、鋅等礦物質和維生素D的食物,不宜偏食或過分依賴保健品。每天堅持喝兩杯牛奶,牛奶補鈣效果最好,它不僅富含鈣,還有豐富的鉀、鎂離子,以及可促進鈣吸收的維生素D、乳糖和必需氨基酸等。建議多吃豆製品、大米、花生、魚類、蝦蟹、雞蛋、紅肉、油菜、胡蘿卜、青椒、西紅柿、西蘭花、黃瓜、西芹、蘋果、香蕉、獼猴桃、橘子等。需要提醒的是,大量喝骨頭湯不會補鈣,反而易致鈣流失。骨頭湯不僅含鈣不多,且不利於人體吸收,骨頭湯里還含有大量脂肪,長期食用還容易誘發高血脂、高尿酸、肥胖。此外,要少吃鹹菜和腌製品,每天鹽的攝入量不要超過5克。還應戒除煙酒嗜好,因為酒精引起的器官損害可抑制鈣與維生素D,酒精還有抗成骨細胞的作用,而吸煙則會加速骨質的吸收。宜適度補鈣,忌過度補鈣許多老人認為,鈣補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其實不然。通常,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攝入800毫克的鈣,過量補鈣並不能變成骨骼,反而會引起並發症,危害健康。鈣經胃腸吸收,進入血液,形成血鈣(即血液中的鈣),再通過骨代謝,把血鈣進行鈣鹽沉積,形成骨骼。血液中鈣的含量必須保持在一定水平,若血鈣含量過高可導致高鈣血症,並會引起腎結石、血管鈣化等並發症。宜戶外運動,忌劇烈運動有意識地增加戶外活動,是防止骨量丟失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運動,調節骨的生長,特別是可預防因不活動引起的骨流失,並改善肌肉的靈活性,從而減少跌倒的幾率。同時,還能有效改善骨骼的血液供應,增加骨密度。建議人們選擇適合自身健康狀況的戶外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射門球、跳舞等。最好在戶外,可以多曬太陽,以增加體內的維生素D含量,幫助鈣的吸收,強化骨質。需要注意的是,骨質疏鬆患者骨質比較脆弱,運動時要格外小心,不宜進行超負荷的劇烈運動。最該避免的運動是跳高、快跑等高強度運動。另外,不要做向前彎腰、扭腰、仰卧起坐等動作,否則會增加脊柱的壓力。平時要保持正確的坐姿和走路姿態,不宜彎腰、弓背,不要經常採取跪坐的姿勢,以免加重骨骼負擔。宜定期檢測骨密度,忌濫用激素類葯物骨密度全稱是骨骼礦物質密度,是骨骼強度的一個重要指標。中老年人在做骨密度檢查時,若骨量減少9%以下為骨量正常,骨量減少9%~19%為骨量減少,骨量減少29%~39%則為骨質疏鬆、骨折危象。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查可以盡早發現骨質疏鬆,便於防治。建議絕經期前後的婦女及老年人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查。骨密度降低並出現腰背及關節痛時,要及時採取抑制骨流失、促進骨生成的葯物治療。長期使用某些葯物,如糖皮質激素類葯物,可增強破骨細胞的活性,進而加速骨流失。因此要注意不能濫用葯,因骨質疏鬆引起的疼痛最好不要用止痛葯,特殊情況下用來應急可以,但不宜長期服用。(本講座內容由魏亞豐整理)
9、骨質疏鬆症患者要補充哪些營養素?
維生素。
維生素C膠原是構成骨質的重要物質,足夠的維生素C對膠原合成時所需的一種重要酶的活性是必要的。因此,維生素C不足可能會導致骨質疏鬆症,而且補充維生素C是非常安全的。雖然維生素C的臨界缺乏對骨質疏鬆症有多大影響並不明確,但為了防備萬一,服用一些也是值得的。
維生素D維生素D是使鈣在腸道被吸收所必要的物質,因此活化維生素D不足就是引起骨質疏鬆的原因。特別是老年人,維生素D的飲食來源應該首推乳製品,如牛奶等。我們前面講過紫外線能刺激某些皮脂製造維生素D,因此陽光也是維生素D的絕好來源。所以每天1—2次,每次10分鍾處於陽光下是解決維生素D不足的絕好辦法。當然不可在陽光最強的時候曝曬,以上午10點以前和下午3點以後為佳。陽光照射後使自身產生維生素D是最好的辦法、因為過量服用的維生素D也是有害的,會增加骨質再吸收。如果在冬季或是寒冷地帶日照不足時,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來確定你的維生素D甩量,一般每天400國際單位的用量是適宜和安全的。
礦物質。
鈣人體中幾乎99%的鈣存在於骨骼中,所以鈣的新陳代謝與骨質疏鬆間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有實驗證明當人體血液內的鈣呈負平衡時,骨骼內的鈣以每日25毫克的速度向血液釋出,久而久之骨骼明顯脫鈣,造成骨質疏鬆,所以避免造成鈣負平衡是防止骨質疏鬆的起碼保證。一般認為,提高鈣的攝入量,特別是對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的兒童和少年來說,保證鈣的攝取量是保證其成長和防止骨質疏鬆的必要措施,另外在哺乳期增加鈣的攝取也可減少骨鈣的流失。
婦女在更年期開始,由於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質丟失的速度較同齡男子要快得多,在絕經後的數年內,丟失得更快。因此,骨質疏鬆是婦女更年期綜合症的一症。這是由於雌激素的分泌減少,導致鈣磷代謝障礙,此時血清鈣是正常的,而x線片可提示骨質疏鬆,骨密度檢查提示其密度下降。這就提示對更年期所引起的骨質疏鬆症,除補鈣外,還必須補充雌激素,盡量減少骨質流失。
我國有關部門推薦的成人鈣攝入量為每日800毫克,但我國傳統膳食結構特點以穀物和蔬菜為主,人們從食物中攝人的鈣量往往每天只有400—500毫克。糾正的方法除盡量食用含鈣豐富的食品外,還需要膳食之外再補充一些鈣。補充鈣的目的不僅是要提高血鈣的濃度,而且要使血液中的鈣沉積在骨骼上,填補已形成的孔隙,加強骨骼的支撐功能。這也是我國近些年來一些鈣製品在宣傳中熱烈強調沉積的原因所在。鈣在消化道的吸收主要在小腸上段進行,並且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大多數鈣制劑在腸內被吸收,進入血液的量不足40%,近年來出現的L—蘇糖酸鈣吸收率較高,且伴隨吸收的蘇糖酸根促進骨基質合成,有利於骨礦物質規則地排列成骨鹽框架結構,促進骨骼的正常生長發育。當你選擇鈣劑時,一定要征詢一下醫生的意見,注意其成分。
氟化物氟化物是牙齒和骨骼形成時必需的一種礦物質,氟存在於海產食物、動物膠和飲用水中。有研究表明,攝取均衡的鈣的同時,配合攝取一定量的緩慢釋放型的氟化物,能刺激患有骨質疏鬆症病人的新骨頭的成長。但是氟並沒有每天推薦攝取量,據某些研究機構統計安全的攝取量在1.5—4毫克。每天的劑量超過20毫克會產生毒副作用。因此,我們在這里提到這一礦物質的意義,僅在於使大家知道它的作用後,盡量注意含氟化物食物的適量攝取。
鎂與硼鎂和硼均是維持正常骨骼健康的非常重要的礦物質,兩者都可減少鈣的流失,硼還可以升高血液中雌激素的含量,這些均可以避免鈣流失。但兩者在我國尚無推行的現成口服制劑,而且鎂吸收過量還容易引起腹瀉,且易損害腎功能,所以我們暫且盡量攝取含鎂食物即可。鎂的良好食物來源,包括香蕉、杏、桃、咖喱粉、麥糠;種子食物如穀物、堅果類和豆莢;還有海產品、干香菇和綠葉蔬菜等。
其他銅、鐵、錳、磷和鋅含量不足時也可能導致骨質疏鬆症的發生,但至今尚未證實額外補充的必要性。目前來說為了保證礦物質的來源充足,最好的方法就是讓飲食多樣化,並遵循本節所提供的飲食建議。抑或一定需要補充以上礦物質,一定要在專科醫師的推薦和指導下進行,均不可自行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