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糖皮質激素的8大副作用?
1.誘發或加重感染,糖皮質激素可抑制機體的免疫功能,且無抗菌作用,故長期應用常可誘發感染或加重感染,可使體內潛伏的感染灶擴散或使感染灶復燃。
2.物質代謝和水鹽代謝紊亂,長期大量應用糖皮質激素可引起物質代謝和水鹽代謝紊亂。初期類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症,如浮腫、低血鉀、高血壓、糖尿病、皮膚變薄、滿月臉、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多毛、痤瘡、肌無力和肌萎縮等症狀。此外,糖皮質激素由於抑制蛋白質的合成,可延緩創傷病人的傷口癒合,在兒童可因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而造成負氮平衡,使生長發育受到影響。
3.心血管系統並發症,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可導致鈉、水瀦留和血脂升高,可誘發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
5.消化系統並發症,長期使用時可使胃或十二指腸潰瘍加重,在合用其他有胃刺激作用和葯物時更易發生此副作用,對少數病人可誘發胰腺炎或脂肪肝。
6.白內障和青光眼,糖皮質激素能誘發白內障,全身或局部給葯均可發生,糖皮質激素還能使眼內壓升高,誘發青光眼或使青光眼惡化。全身或局部給葯均可發生,眼內壓升高的原因可能是由於糖皮質激素,使眼前房角小梁網結構的膠原束腫脹,阻礙房水流通所致。
7.骨質疏鬆或脊椎壓迫性骨折,骨質疏鬆及椎骨壓迫性骨折是各種年齡患者在糖皮質激素治療中嚴重的合並症,肋骨以及脊椎骨具有高度的樑柱結構,通常受影響最嚴重。這可能與皮質激素抑製成骨細胞活性,增加鈣磷排泄,抑制腸內鈣的吸收以及增加骨細胞及甲狀旁腺素的敏感性等因素有關。
8.神經精神異常,糖皮質激素可引起多種形式的行為異常,如欣快現象常可掩蓋某些疾病的症狀而貽誤診斷。又如神經過敏、激動、失眠、情感改變等,甚至出現明顯的精神病症狀,某些病人還有自殺的傾向。此外,糖皮質激素也可能會誘發癲癇的發作。
2、骨質疏鬆症可分為三大類有哪幾類
骨質疏鬆分為三類:原發性骨質疏鬆、繼發性骨質疏鬆和特發性骨質疏鬆,病因各異。
原發性骨質疏鬆又分為兩型。其一為I型,即女性絕經後骨質疏鬆,與卵巢功能衰退、血內雌激素水平降低密切相關。絕經後由於雌激素減少,骨吸收遠快於骨形成,造成骨量不斷丟失而導致骨質疏鬆。這種類型的患者脊椎與橈骨下端骨折的發生率明顯增高。其二為Ⅱ型,即老年退化性骨質疏鬆,主要病因是性激素減少和腎功能生理性減退,骨皮質和骨松質均受影響。這類患者除椎體骨折和前臂骨折外,還容易發生股骨頸骨折。
繼發性骨質疏鬆:由後天性因素誘發,包括物理和力學因素,如長期卧床等;內分泌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垂體病變、腎上腺皮質或性腺疾病等;腎病、類風濕、消化系統疾病導致的吸收不良、腫瘤病變等;葯物的應用(糖皮質激素、肝素和免疫抑制劑等)。
特發性骨質疏鬆:指男性發病年齡小於50歲、女性發病年齡小於40歲的骨質疏鬆,無潛在疾病,發病原因不明。
骨質疏鬆是Pornmer在188 5年提出來的,但人們對骨質疏鬆的認識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逐漸深化的。早年一般認為全身骨質減少即為骨質疏鬆,美國則認為老年骨折為骨質疏鬆。直到1990年在丹麥舉行的第三屆國際骨質疏鬆研討會,以及1993年在香港舉行的第四屆國際骨質疏鬆研討會上,骨質疏鬆才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並得到世界的公認:原發性骨質疏鬆是以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徵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於發生骨折的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每年的10月20日定為「國際骨質疏鬆日」。
3、什麼是糖皮質激素性骨質疏鬆症,骨質增生
一種因為內源或外源糖皮質激素所致的,以骨強度下降、骨折風險性增加為特徵的代謝性骨病。
人體衰老的一種正常退化現象,應力反應的結果。
4、糖皮質激素是否能常用
糖皮質激素的常見不良反應有哪些?
發表時間:2009-04-28 發表者:風濕免疫 (訪問人次:7116)
糖皮質激素是治療各種風濕免疫性疾病中最常用到的葯物,長期大劑量用葯及不適當停葯,常常會造成各種不良反應,其原因主要因為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會導致抑制內源性糖皮質激素生成減少所致的,預防的方法主要是在病情控制後,合理地慢慢減量及加用相關的免疫抑制劑.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糖皮質激素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基本激素,所以,無論是糖皮質激素缺乏還是過量者會引起病理結果的.下面將糖皮質激素常見不良反應簡述如下:
1.誘發和加重感染 糖皮質激素有強大的抗炎作用,其可以抑制白細胞的功能,減少各種炎症因子的釋放,因此減輕炎症是紅,腫,熱,痛等症狀,但炎症反應是正常機體的一種防禦性反應,所以糖皮質激素如果使用不當可能會導致感染的擴散,加重病情.
2.骨質疏鬆 糖皮質激素會抑制骨的形成,促使骨質疏鬆的發生,增加骨折的風險.相關研究表明,骨質疏鬆的發生與糖皮質激素使用的劑量,用葯時間是成正比例關系的,所以,在預防骨質疏鬆方面,除了指導病人吃用高鈣食物,適當曬曬陽光外,還會加用鈣片及維生素D.
3.誘發和加重消化道潰瘍 糖皮質激素會增加胃蛋白酶,胃酸分泌,同時抑制胃粘液分泌,降低胃粘膜的抵抗力,所以,有潰瘍病的病人服用激素應加用相關的制酸葯物.
4.類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症 這其實就是由於體內糖皮質激素增多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常見的有向心性肥胖,滿月面,這主要是因為糖皮質激素促使皮下脂肪分解及脂肪重新分布,最主要面部背部,上胸部脂肪增多.另外還有痤瘡,水腫,高血壓,糖尿病,高血鉀,精神興奮,失眠等,這些都是過多的糖皮質激素影響體內各系統引起的不良反應,具體機制就不解釋了.這些反應一般在葯物減量及停用後,症狀會自然好轉及消失的.
5.醫源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 由於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會導致抑制體內內源性糖皮質激素生成減少,特別是當遇到感染,創傷,手術等嚴重應激時,如果減量過快及突然停葯,會導致體糖皮質素不足,出現各種不良反應,輕則出現精神不振,食慾變差,惡心,嘔吐,重則出現低血壓,休克等嚴重不良後果.
綜上所述,糖皮質激素在使用的過程中請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服用,在運用其治療疾病好處同時減少其不良反應.
請採納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敬請及時採納,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O(∩_∩)O,記得好評和採納,互相幫助
5、糖皮質激素的作用與副作用
糖皮質激素的作用:治療原發性或繼發性(垂體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主要應用生理劑量的氫化可的松或可的松作補充或替代治療。還可用於各種過敏反應性疾病,如血管性水腫、急性蕁麻疹、接觸性皮炎、血清病、過敏性休克、嚴重輸血反應、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重症支氣管哮喘等。
糖皮質激素的副作用:
1.水、鹽、糖、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紊亂:表現為向心性肥胖(庫欣綜合征),出現滿月臉、水牛背,痤瘡、多毛,高血鈉和低血鉀、高血壓、水腫,高血脂、高血糖或使糖尿病加重,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甚至萎縮,閉經,肌肉消瘦、無力,骨質疏鬆、股骨頭壞死和精神症狀等。
2.減弱機體抵抗力。
3.阻礙組織修復,延緩組織癒合。
4.抑制兒童生長發育。
糖皮質激素(GC)是機體內極為重要的一類調節分子,它對機體的發育、生長、代謝以及免疫功能等起著重要調節作用,是機體應激反應最重要的調節激素,也是臨床上使用最為廣泛而有效的抗炎和免疫抑制劑。在緊急或危重情況下,糖皮質激素往往為首選。
(5)糖皮質激素性骨質疏鬆擴展資料:
大劑量使用糖皮質激素者不宜懷孕。孕婦慎用糖皮質激素。哺乳期婦女應用生理劑量或維持劑量的糖皮質激素對嬰兒一般無明顯不良影響。但若哺乳期婦女接受中等劑量、中程治療方案的糖皮質激素時不應哺乳,以避免經乳汁分泌的糖皮質激素對嬰兒造成不良影響。
兒童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應注意密切觀察不良反應,以避免或降低糖皮質激素對患兒生長和發育的影響。老年患者使用本品及其他糖皮質激素易發生高血壓和骨質疏鬆,更年期後的女性易發生骨質疏鬆。
6、常年使用糖皮質激素,結果引起了骨質疏鬆怎麼辦?
可以使用注射用重組特立帕肽(珍固)治療。糖皮質激素引起的骨質疏鬆最大的特點就是成骨不足,而珍固就是促骨形成葯物,在機制上是最對症的葯物。望採納
7、糖皮質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什麼?
1、調節物質代謝,主要是促進脂肪分解,促進糖異生,升高血糖。
2、影響水鹽代謝,對腎的保鈉排鉀有一定作用,但遠弱於醛固酮,有利於水的排出.
3、對器官系統功能的影響,包括血液、神經、血管等系統。
4、參與應激反應。
(7)糖皮質激素性骨質疏鬆擴展資料:
不良反應
1.水、鹽、糖、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紊亂:表現為向心性肥胖(庫欣綜合征),出現滿月臉、水牛背,痤瘡、多毛,高血鈉和低血鉀、高血壓、水腫,高血脂、高血糖或使糖尿病加重,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甚至萎縮,閉經,肌肉消瘦、無力,骨質疏鬆、股骨頭壞死和精神症狀等。
2.減弱機體抵抗力。
3.阻礙組織修復,延緩組織癒合。
4.抑制兒童生長發育。
參考資料:網路 糖皮質激素
8、糖皮質激素的作用
糖皮質激素主要有地塞米松、氫化可的松和可的松。由腎上腺皮質束狀帶細胞分泌,主要影響糖和蛋白質代謝,對水鹽代謝影響較小。糖皮質激素生理作用,在於能降低機體對來自內、外環境各種刺激的反應性,提高機體的適應能力。使用葯理劑量時則呈現廣泛而復雜的作用,其主要的葯理作用有:
(1)抗炎作用。對各種致炎因素(如細菌性的、化學性的、機械性的和免疫性的)所引起的炎症反應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
(2)免疫抑製作用。能解除許多過敏性疾病的症狀,抑制過敏性反應的過程。
(3)抗毒素與退熱作用。能提高機體對有害刺激的應急能力,減輕細菌內毒素對機體的危害,緩解毒血症症狀。另外,對嚴重中毒性感染如敗血症等,能減少熱原的釋放,抑制體溫中樞對內熱原的反應,降低或防止體溫升高,具有迅速而良好的退熱效果。
(4)抗休克作用。抗休克作用與它們的抗炎、抗過敏、抗毒素作用以及阻斷α-受體、解除小動脈痙攣、興奮心臟收縮、改善微循環等的作用有關。臨床常用的糖皮質激素有醋酸可的松、氫化可的松(皮質醇)、潑尼松(強地松)、地塞米松(氟美松)、氫化潑尼松(強地松龍)、膚輕松(仙乃樂)和去炎松(氟羥強地松龍)等。
9、糖皮質激素的付作用
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id),又名「腎上腺皮質激素」,是由腎上腺皮質分泌的一類甾體激素,也可由化學方法人工合成。由於可用於一般的抗生素或消炎葯所不及的病症,如SARS、敗血症等,具有調節糖、脂肪、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和代謝的作用,還具有抗炎作用,稱其為「糖皮質激素」是因為其調節糖類代謝的活性最早為人們所認識。
糖皮質激素的基本結構特徵包括腎上腺皮質激素所具有的C3的羰基、Δ4和17β酮醇側鏈以及糖皮質激素獨有的17α-OH和11β-OH。
目前糖皮質激素這個概念不僅包括具有上述特徵和活性的內源性物質,還包括很多經過結構優化的具有類似結構和活性的人工合成葯物,目前糖皮質激素類葯物是臨床應用較多的一類葯物。
糖皮質激素的副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誘發或加重感染
糖皮質激素可抑制機體的免疫功能,且無抗菌作用,故長期應用常可誘發感染或加重感染,可使體內潛伏的感染灶擴散或靜止感染灶復燃,格外是原有反抗力下降者,如腎病綜合征、肺結核、再生障礙性貧血病人等。由於用糖皮質激素時病人往往自我感覺良好,掩飾感染進展的症狀,故在決定採納長程治療之前應先檢察身體,排除潛伏的感染,應用過程中也宜進步警惕,必要時需與有效抗菌葯適用,格外注意對潛伏結核病灶的防治。
物質代謝和水鹽代謝紊亂
長期大量應用糖皮質激素可引起物質代謝和水鹽代謝紊亂,出現類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綜合征,如浮腫、低血鉀、高血壓、糖尿、皮膚變薄、滿月臉、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多毛、痤瘡、肌無力和肌萎縮等症狀,一般不需格外治療,停葯後可自行消退。但肌無力恢復慢且不完全。低鹽、低糖、高蛋白飲食及加用氯化鉀等措施可減輕這些症狀。此外,糖皮質激素由於抑制蛋白質的合成,可延緩創傷病人的傷口癒合。在兒童可因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而造成負氮平衡,使生長發育受到影響。
心血管系統並發症
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由於可導致鈉、水瀦留和血脂升高,可誘發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
消化系統並發症
Gucocorticoid能刺激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並抑制胃粘液分泌,降低胃粘膜的反抗力,故可誘發或加劇消化性潰瘍,糖皮質激素也能掩飾潰瘍的初期症狀,以致出現突發出血和穿孔等嚴重並發症,應加以注意。長期使用時可使胃或十二指腸潰瘍加重。在適用其他有胃刺激作用的葯物(如aspirin、indometacin、butazolidin)時更易發生此副作用。對少數患者可誘發胰腺炎或脂肪肝。
白內障和青光眼
糖皮質激素能誘發白內障,全身或局部給葯均可發生。白內障的產生可能與糖皮質激素抑制晶狀體上皮Na+-K+泵功能,導致晶體纖維積水和蛋白質凝集有關。糖皮質激素還能使眼內壓升高,誘發青光眼或使青光眼惡化,全身或局部給葯均可發生,眼內壓升高的原因可能是由於糖皮質激素使眼前房角小梁網結構的膠原束腫脹,阻礙房水流通所致。
骨質疏鬆及椎骨壓迫性骨折
骨質疏鬆及椎骨壓迫性骨折是各種年齡患者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中嚴重的合並症。肋骨與及脊椎骨具有高度的樑柱結構,通常受影響最嚴重。這可能與糖皮質激素抑製成骨細胞活性,增加鈣磷排泄,抑制腸內鈣的吸取以及增加骨細胞對甲狀旁腺素的敏感性等因素有關。如發生骨質疏鬆症則必需停葯。為防治骨質疏鬆宜補充維生素D(vitamin D),鈣鹽和蛋白同化激素等。
神經精神異常
糖皮質激素可引起多種形式的行為異常。如欣快現象常可掩飾某些疾病的症狀而貽誤診斷。又如神經過敏、激動、失眠、情感改變或甚至出現明顯的精神病症狀。某些病人還有自殺傾向。此外,糖皮質激素也可能誘發癲癇發作。
注意事項
無論大劑量的應用糖皮質激素可起到抗炎、抗過敏、抗中毒、抗休克的作用,但考慮其巨大的副作用患者用葯時還需慎重。另外糖皮質激素對待腎病的治療只能起到抗炎的作用,解決不了腎臟缺血缺氧及血流通暢的問題,更不能對已經硬化的腎小球進行降解。所以若想治療腎臟疾病還應尋求針對正在纖維化的腎臟的擴血管、抗炎、抗凝、降解的綜合規范治療方法